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曲格平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88,(8)
1986年2月5日在国务院第六次会议上,李鹏同志指出,我国环境保护,一靠政策,二靠管理,三靠科学技术进步,强调环境保护要狠抓管理,严字当头。各地区认真贯彻这一精神,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监督把关,新建大中型工程项目执行环境影响报告制度的近100%,执行“三同时”规定的比例和用在新老污染源治理的投资都比“六五”期间年平均数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第三个时期:开拓时期(1977——1987)在这个间期,国家确定了环境保护事业的大政方针和一系列的具体政策,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注意了环境建设,建立健全了环境管理机构,强化了环境管理,环境保护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从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到1978年12月间的两年时间里,环境状况仍在继续恶化。这是因为在十年动乱中铸成的环境问题集中暴露出来了,同时,在经济发展中“左”的错误并未得到认真纠正。 相似文献
5.
6.
7.
对沈阳市重点源锅 (窑 )炉进行检查 ,在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建议 ,并扼要而明确地阐述了此次大检查的主要内容及其目的。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环境影响评价(EIA)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特征,分析了传统EIA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弊端,论述了为适应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带来的传统EIA的新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累积影响评价以及强化EIA中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9.
中国清洁生产发展历程回顾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将我国清洁生产工作的进程划分为5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和评述,总结我国清洁生产工作30多年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为政府制定环境政策、进一步推进清洁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烟气中除烟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外,还有致癌性很强的苯并(a)芘.苯并(a)芘是含碳燃料及有机物,在高温(大于400℃)经热解、环化、聚合作用而生成的产物,最适生成温度约600-900℃,当温度高于1000℃以上时,则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因此,凡是燃煤、木材、油等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产生苯并(a)芘. 相似文献
12.
低影响开发(LID)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是一种采用源头控制理念实现雨水控制与利用的一种雨水管理方法。低影响开发对径流水文水质的作用效果不仅受到降雨强度、降雨时间、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各种工程措施的材料、结构与组成的影响。文章总结了这些因素对低影响开发技术作用效果的影响,归纳低影响开发技术的现存问题,提出改善低影响开发技术的一些措施,可为低影响开发的应用与普及提供参考,从而有利于实现环境效益和城市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14.
15.
王红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10(4)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自建成以来,在地震学研究领域、在多项重要任务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CDSN的数据收集、传输经历了从邮寄磁带到开通国际卫星电路、数据专线几个阶段。也由单一功能的实时传输到多功能可控的准实时传输。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当前各国自主贡献目标与实现 《巴黎协定》提出的2℃或1.5℃温升目标存在巨大缺口,地球工程作为应对气候变暖的终极选择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其实施可能会产生难以预测的风险和后果,尤其是太阳辐射管理(SRM)技术面临较大争议,国际社会的认识与监管也严重不足.在各国积极实施碳...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的大规模、长时期、持续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活动推动下,中国自然资源研究形成了跨部门、跨学科、跨地区的综合集成的发展特色,并且在"任务带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步创建了较为系统的资源科学理论基础和实证方法论体系。面对自然资源部成立以来国家对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重大需求,推动建立并完善独立的资源科学学科体系,已成为当前我国自然资源研究领域的重要任务。本文系统梳理了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和研究的发展过程,着重论述了不同时期的重点发展方向及特点,完成了对不同时期历史机遇的总结与展望。可以发现:中国自然资源研究已经形成了国家需求导向并引领学科建设的发展趋势,未来应继续坚持以多学科整合为特色的综合研究范式,开拓中国特色的资源科学系统研究新视角;加快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完善资源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资源科学的学科史研究,厘定资源科学与地理学、地质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积极引入大数据理论框架及技术优势,创新"自然资源大数据"或"资源利用大数据"等相关理论及技术,建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动态评价方法,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预防和控制由环境因素导致的健康风险正在成为环境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 我国在环境基准理论和方法学领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而环境健康基准研究仍然存在不足,面临诸多挑战. 在回顾WHO启动环境健康基准项目背景,厘清起草、审阅和颁布环境健康基准的程序,系统总结244个环境健康基准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环境健康基准研究的几点建议:①运用组学和高时空人群精细化暴露评价等技术方法,开展环境致病因素和健康结局因果关系研究;②建立有效评价环境多因素暴露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互作用产生健康风险的方法;③加强对影响我国居民健康,以及在环境介质中赋存量高的新型环境污染物健康基准研究;④推动建立符合我国环境质量管理需要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技术. 相似文献
19.
从还原NO络合吸收液的混合微生物中分离得到一株克雷伯氏菌(FR-1).考察了氮源量、碳源及其添加量、菌体接种量、pH值和温度对该菌种生长和对Fe 3(EDTA)还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种FR-1生长适宜的氮源量为100mg/L;以葡萄糖为碳源对微生物生长和Fe 3(EDTA)还原均有利,其添加量为800mg/L时还原效果最好;在接种量为100mg/L时,菌种FR-1生长最好,对Fe 3(EDTA)还原效率随菌体接种量的增加而增大;菌种FR-1生长和对Fe 3(EDTA)还原的最佳温度为40℃;在考察的初始pH值(5.0~8.5)范围内,细菌生长随pH值升高而下降,而对Fe 3(EDTA)的还原随pH值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