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排水管道生物膜及底泥中存在着复杂的菌群及其相互作用,可产生H_2S、CH_4等多种有毒有害气体,造成管道腐蚀,危害城市管网安全。在总结2种关键微生物菌群——硫酸盐还原菌(SRB)与产甲烷菌(MA)的分类、代谢机理及两者在产气反应过程中的底物竞争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SRB、MA在排水管道微环境中的分层分布特征,重点梳理与分析了SRB、MA的调控因素及方法。由于SRB、MA对于不同抑制剂的耐受性不同,且处于生物膜内部的菌群会受到传质阻力的保护作用,因此,控制H_2S时须增加抑制剂的单次投加量,对于CH_4,则须延长抑制剂的投加周期。研究为今后开展管网废气控制提供了微生物学理论基础,并为城市管网防腐及维护提供了具体的调控依据。  相似文献   

2.
农村污水管道系统是农村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采用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处理和村落集中处理模式的农村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农村污水管道在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环节存在一些问题,农村污水管道堵塞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有效降低农村污水管道堵塞发生率,保证农村污水收集系统的稳定运行,分析了农村污水管道堵塞的成因,提出了农村污水管道防堵和长效运行的建议和对策,包括优化农村污水管道管径设计、补齐管道系统配套设施、提升施工质量、强化正确的排水习惯宣传、加强科学维护管理工作和采用"三位一体"的县域统筹模式等。这些建议和对策可以有效降低农村污水管道堵塞的发生率,为提升农村卫生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建筑物内用水器具后至污水处理厂为整个污水集输管道系统,包括建筑排水立管、化粪池、地下重力流管道3部分,通常分为建筑小区排水和市政排水2大系统。污水集输管道系统普遍关注的问题是臭味扩散、管道腐蚀和爆炸事故,这些问题均与管道中气流组织密切相关。为有效缓解管道系统气体危害性,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从整个污水集输管道系统角度出发,分别探讨了3部分气体运动状况与流动特点,以及3部分管道之间气体流动的相互联系,提出了解决污水管道系统有害气体问题的新思路,并对未来有害气体控制相关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消毒剂和溶解氧对管网铁释放影响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调入受水区城市后,可能引起管网铁腐蚀产物释放的问题,从北方某受水区城市的实际管网中挖取了原通地下水的3个地点的铸铁管道,在丹江口搭建了中试模拟系统,开展水源切换以及消毒剂和溶解氧对管网铁释放影响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管道管垢较薄且稳定性较差,在水源切换初期有"黄水"现象发生;增加进水硫酸根浓度,管网系统出水总铁浓度和浊度均有所增加;在0.3~3.6 mg/L的范围内改变进水自由氯浓度对实验系统铁释放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但进水氯胺浓度从1.3 mg/L增加到2.0 mg/L时,YS系统的铁释放有所升高;进水溶解氧浓度从8 mg/L增加到15 mg/L时,实验系统的铁释放都有明显的降低,但再增加到20 mg/L时,铁释放反而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5.
对三峡库区山地城市合流制污水特细砂、管道沉积物、本地土壤等进行矿物成分分析表明,污水中特细砂矿物成分以石英、方解石,长石类为主,并含有少量云母、赤铁矿和石膏等矿物;认为特细砂主要来自周边砂壤质地土壤、风化岩石和地表沉积物;山地城市合流制管网(污水常规收集方式),山涧、边沟和冲沟(污水特殊收集方式)是细砂迁移的途径;生活污水和雨水是细砂迁移的载体;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加速成土母质主要是侏罗系紫色砂质岩、泥岩和石灰岩风化,而山地、丘陵地貌特征和充沛的雨量强化合流雨污水冲刷作用,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因此,对于山地城市合流污水特细砂的治理,需要从合流制管网建设完善、水土流失防治、生活小区统一规划和污水处理厂除砂系统优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6.
本期推荐     
<正>本期"专论与综述"栏目发表了《污水集输管道系统中有害气体释放与解决对策》(卢金锁,周亚鹏,丁艳萍,等)一文。该文梳理的研究成果,对于污水集输管道系统中气流组织规律的认识和有害气体去除策略的相关研究具有参考价值。近年来,污水管道系统问题频发,臭味扩散、管道腐蚀和爆炸事故等已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而  相似文献   

7.
针对饮用水管网系统可能存在的微生物风险问题,采用模拟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输配水管道系统,通过宏基因组学分析探究微量磺胺甲恶唑以及次氯酸钠消毒对管道中生物膜与抗性基因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μg·L-1磺胺甲恶唑的添加对微生物群落以及抗性基因组成无明显影响,而浮霉菌门细菌表现出很强的抗次氯酸钠消毒能力。在未消毒条件下丰度前十的抗性基因与携带差异性抗性基因的细菌在消毒后丰度均明显有所下降,次氯酸钠消毒使ARGs总量下降了91.9%,因此,次氯酸钠消毒通过控制携带抗性基因物种从而有效控制群落抗性基因的传播。同时,通过组间显著性差异的功能基因与组间显著性差异的抗性基因相关性分析,功能基因的变化情况与抗性基因变化情况一致,因此,长期消毒改变了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功能,并最终影响抗性基因传播。这项研究有助于控制长期运行的饮用水管网输配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包括抗药基因在内的微生物相关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8.
CO_2管道运输是实现CO_2规模化利用的必要条件,已经在美国CO_2驱采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美国CO_2管道运输的实践经验,分析了CO_2管道输送的状态、气流成分、美国CO_2管道管网分布,剖析了美国监管架构与存在的问题,详细揭示了美国CO_2管道运输的现状与特点。还分析了中国CO_2管道的现状及监管情况,并结合美国CO_2管道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和中国国情,提出发展中国CO_2运输管道应开展顶层设计和规划、加强系统研究、制定标准规范、开展小型示范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活垃圾以其特有的分散、巨量、恶臭、肮脏等特性,使环境污染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复杂,因此建造垃圾填埋场势在必行。本文以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址的环境影响评价为基础,对垃圾填埋场恶臭气体产生量及其影响强度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探讨,为垃圾场废气的治理及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 垃圾卫生填埋废气产生量分析1.1 废气污染物的产生及特征根据有关实验及文献资料〔1,2〕,填埋场中废气大致由50%~60%的CH4,40%~50%的CO2和一定量的NH3、N2、H2S等物质组成。填埋场产生的废气成份应根据生产过程来确定,在填埋初期两周内氮、氧的含量比…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工厂矿山的烟粉尘浓度的实时在线监测,提出了在废气排放监测装置中引入工业以太网技术。以嵌入式S3C2410芯片为核心,扩展相应的外围电路,实现对废气中烟粉尘浓度等参数监测功能,集显示、信息处理、监测和通讯等功能于一体。文章给出了烟粉尘浓度的采样原理和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详细给出了以太网控制芯片CS8900A与ARM硬件接口方法与软件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1.
青铜峡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重要的工业城市,经济总量位居自治区第三位,但其跨越式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分析了该市人均GDP与工业“三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工业废水排放置、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与人均GDP的EKC均为“U+倒U”型;其中工业废气摊放量EKC“倒U”型的最高转折点尚未出现,但若能继续加大对工业废气排放量的控制力度,可使工业废气摊放置与人均GDP的EKC的最高点尽早到达;由于目前该市工业固体废弃物治理工作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其产生量也有可能会再次增加,使EKC出现新的转折点.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青铜峡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印染行业生产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的产生特征及现有控制措施对VOCs的去除效果,选取浙江某典型印染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该企业主要VOCs污染源(包括定型机、配料间及污水站)的废气产生特征,测定和评价了各废气处理装置对VOCs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该企业定型机、配料间及污水站产生的有组织废气总流量分别为8.6×10~5、7.4×10~4、2.8×104 m~3·h~(-1),产生的VOCs平均浓度分别为14.7、9.0和14.9 mg·m~(-3),有组织废气源VOCs的年产生总量约为80 t。定型车间、印染车间和污水站附近无组织VOCs的平均浓度分别约为0.66、0.16和0.59 mg·m~(-3)。产生的典型VOCs包括苯甲酸苄酯、五氟丙酸三十八烷酯、乙二醇单丁醚、十六烷、异喹啉等。定型机废气采用"冷却+静电"或"喷淋+静电"工艺处理,其对VOCs的去除率仅为2%~6%。配料间和污水站产生废气采用"碱洗+次氯酸钠洗涤"工艺处理,其对VOCs的去除率为8%~58%。研究结果可为印染行业VOCs污染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中详述了焚烧炉中二恶英废气产生的原因,针对产生原因提出控制方法,并总结出治理二恶英废气的措施。提出了今后对二恶英的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污泥的特性及管道输送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城市脱水污泥常见的处置方式是焚烧、燃烧发电、堆肥后土地化利用和填埋等.无论采用哪种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方法,输送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城市污泥管道输送技术是以管道输送设备为核心,融合城市污泥的预处理和处置工艺的集成化系统.通过对城市污泥的流变特性和输送特性实验测试,其流变方程符合幂定律关系式;通过环管实验拟合出了污泥在管道中的阻力损失与输送距离和输送流量之间的关系,经验证,其理论计算和实际测定基本相符,证明管道输送方式能够成功地应用于城市污泥的远距离输送,为城市污泥管道输送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96—2013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和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在考虑工业废气排放和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运用联立方程探究贸易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工业废气污染治理力度、技术进步程度等污染控制变量对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的影响,以及物质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量等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各区域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和经济增长所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同阶段的原因。结果表明:(1)全国以及东、中、西部不同区域的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和经济增长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都呈"倒N"型;且东部已进入经济增长抑制工业废气排放时期,而中部、西部和全国尚处于工业废气排放总量随经济增长而增加的阶段。(2)联立方程表明,产业结构、贸易开放程度、技术进步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是促使各区域所处阶段差异的主要原因。(3)联立方程中部分要素对各区域的影响机制类似,且污染方程中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对工业废气减排的效果甚微。产出方程估计结果表明,各区域污染排放与人均GDP均呈弱正相关关系,说明大部分区域经济发展以环境为代价;且物质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对各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6.
结合浙江某农药厂废气污染的监测、调查和防治方面的经验,总结了农药厂废气污染特点,并采用吸附、吸收和焚烧等综合治理技术有效控制了废气污染.以该农药厂乙酰甲胺磷、包装车间和污水站为例,对主要废气预处理进行了分析:乙酰甲胺磷车间乙酰脱溶真空泵和反应釜产生的氯仿废气经二级深冷回收后进入活性炭吸附处理系统进行预处理;乙酰真空泵产生的其他废气经二级深冷回收预处理;反应釜、溶剂储槽混合废气经水洗、氧化二级吸收预处理;包装车间和污水站废气各自经碱洗吸收预处理.预处理后的废气采用氧化、碱液二级吸收工艺进行废气集中处理,再经锅炉焚烧后,各类废气排放浓度或排放速率均远低于相应标准限值,可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7.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每年约向大气排放一亿五千七百万吨的废气,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尘埃、有机与无机化合物等,这些废气来自工业、交通部门和生活用燃料的燃烧。西德政府对不同部门的废气采取  相似文献   

18.
山地城市合流污水特细砂粒径特征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山地城市合流污水特细砂粒径特征参数及分布研究的结果表明,晴、雨天合流污水细砂平均粒径D(3,4)均小于250μm,且含量高,属于特细砂;新旧城区排水体制、山地地貌、降雨强度、雨前晴天数、用地性质、水土流失等因素均会对山地城市合流污水特细砂粒径特征和分布等造成影响。涪陵污水处理厂进水含砂量高达183.9 mg/L,平均粒径为182.6μm,粒径偏小,超出沉砂池有效去除范围;大量特细砂进入曝气池后,堵塞管道、磨损设备等,给污水处理厂运行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选取废水、废气、工业固体废物、SO2和COD等指标,分析了中国1980—2008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利用库兹涅茨模型,估算出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拐点及对应的时间,并解析了影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仅SO2的EKC呈"倒U型",COD的EKC波动幅度较大,近年总体呈下降趋势,废水、废气、工业固体废物与人均收入之间基本呈递增关系,废水EKC斜率有降低趋势,可以判断未来几年有出现拐点的迹象。废气、工业固体废物EKC斜率仍有增加的趋势,难以判断未来几年有出现拐点的迹象。建议继续强化环保政策,严格环境准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控制污染物排放,促进EKC拐点提前出现。  相似文献   

20.
污水处理设施已经成为中国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手段,通过对污水处理设施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明晰了中国污水处理设施的基本现状,分析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为中国城市污水处理相关研究提供基础和借鉴。截至2013年底,我国共建成各类污水处理设施6 124处,总设计处理能力1.66亿t/d,处理污水451.6亿t。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规模以低于2万t/d为主,平均负荷率为74.4%。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存在管网配套不合理、进水浓度偏低、负荷率普遍不足、执行排放标准偏低等问题。应从污水处理设施所在区域特点出发,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主体工艺类型和设计规模,科学配置相关管网设施,有效提高设施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