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恩杜罗消毒废水中含有双十烷基二甲基氯化铵类(didec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DDAC)物质,具有COD浓度高和有机氮浓度高等特点,以火山岩陶粒和贝壳生物陶粒制备混合床生物滤柱(mix-bed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MBBAF)作为消毒废水的预处理工艺,研究其对不同浓度恩杜罗消毒废水的预处理效果。在恩杜罗消毒废水中双十烷基二甲基氯化铵的浓度为130 mg/L时,其出水COD稳定在430 mg/L,总氮为35 mg/L;氨氮稳定后的出水浓度约为32 mg/L。pH由进水的9.0降为6.8左右,且由MB-BAF中贝壳生物填料对p H的缓冲作用而稳定。当双十烷基二甲基氯化铵的浓度低于130 mg/L时,采用MB-BAF滤柱对恩杜罗消毒废水进行预处理,各项主要的水质指标均能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43-2010)》中的A级标准。  相似文献   

2.
牡蛎壳粉末投加UASB反应器的运行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牡蛎壳粉末作为UASB反应器的辅助介质,探讨了牡蛎壳钙盐的溶出特性,系统考察了运行期中牡蛎壳粉末添加方式、进水有机负荷、水力停留时间等因素对反应器出水COD、碱度与pH的影响,分析了污泥比产甲烷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当初始pH从5到9变化时,牡蛎壳粉末溶出Ca2+浓度为40~65 mg/L,平衡pH稳定在7.7~8.0;当进水COD负荷从3.4 kg/(m3·d)逐渐增至7.0 kg/(m3·d)、牡蛎壳粉末投加量从1.5 g/d逐渐增至3.2 g/d时,与未投加的反应器相比,投加牡蛎壳粉末反应器的启动周期缩短了10%左右,COD去除率与比产甲烷活性分别提高了13.3%和22%。投加牡蛎壳粉末可有效提供碱度,加快污泥的颗粒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采用牡蛎壳为曝气生物滤池填料,以含NaCl的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在SBR操作条件下,系统考察进水NaCl浓度、曝气时间及进水pH值等对硝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NaCl浓度为10~15 g/L时,平均氨氮去除率可稳定在97%以上;较高浓度NaCl对亚硝酸化菌活性影响较弱,对硝酸化菌活性影响较强,特别是在日曝气时间少于12 h时,其出水中亚硝氮的含率大于50%;当进水pH值在6~9变化时,反应器内pH值可稳定在6.5~7.5,硝化性能良好,表明牡蛎壳填料可为硝化反应提供碱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新型多级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除磷效果,分别对系统中COD、NH_4~+-N、TP的浓度和去除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终出水COD、NH_4~+-N、TP浓度分别低于30、4.1和0.17 mg·L~(-1),去除率最高达到70.40%、71.0%和95.5%。工艺由前置系统、多级复合流湿地系统、后置氧化塘系统组成,每部分TP的去除率约占系统总去除率的6%、79%和15%,多级复合流湿地系统每级TP的去除率在15%~20%。出水中各类污染指标长期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准,TP最低出水浓度为0.075 mg·L~(-1),工艺除磷效果好。新型多级复合人工湿地布水均匀、不易堵塞,灵活度高,投资少,运行稳定、管理简单,可作为农村生活污水除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陶粒滤料和活性炭滤料的2组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含CMC模拟退浆废水,在水力负荷0.071 m3·(m2·h)-1、水力停留时间24 h条件下,分析曝气生物滤池对COD、CMC和浊度去除效果和曝气强度对滤池运行的影响,研究滤柱高度方向污染物去除规律以及和微生物量、微生物活性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气水比的增大,生物滤池对COD、CMC的去除效率增大,强烈的曝气作用会引起出水浊度增大。在气水比为4∶1的条件下,2组生物滤池对COD和CM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约为72%和65%、67%和62%。曝气生物滤池对COD、CMC、浊度的主要去除区域分别位于滤柱1.5、1.3和1.1 m高度以下区域。陶粒滤柱相对活性炭滤柱微生物量略高,两组滤池单位滤料微生物量和微生物脱氢酶活性沿滤柱高度方向变化趋势相似。两组滤池对CMC的去除主要依靠吸附作用,生物降解部分仅占CMC总去除率的34.7%和26.1%。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石渣制备成圆球型反应料,通过多级处理式实验装置对煤矿酸性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在不曝气和曝气2组实验情况下处理出水的pH变化特征和反应料去除铁、锰的效果。结果表明,在不曝气组,当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7.6 h,总出水pH值由进水2.84~2.95提高到4.17~11.88,总出水铁平均浓度80.43 mg/L,平均去除率为72.87%,锰平均浓度6.16 mg/L,平均去除率48.21%。在曝气组,当HRT为17.6 h,曝气量为10.50 L/min,总出水pH值由进水2.84~3.00提高到9.10~11.87,总出水铁平均浓度0.03 mg/L,平均去除率为99.99%,锰平均浓度0.14 mg/L,平均去除率为98.72%。因此,利用圆球型电石渣反应料去除煤矿酸性废水中的铁、锰以及提高pH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接触氧化过滤工艺普遍用于去除地下水中的氨氮,在去除地表水中氨氮的应用较少。为了对此工艺去除地表水中的氨氮进行研究,以附有铁锰氧化物的石英砂为滤料填充滤柱,测试了滤柱对地表水中的铁、锰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并重点分析了影响氨氮去除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当滤速为8 m·h-1,进水铁、锰、氨氮浓度分别为0.6、1.1和1.8 mg·L~(-1)时,滤柱对3种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83.3%,95.3%和80.6%,3种污染物的出水浓度均达标。此外,升高进水温度、提高进水碱度可增大氨氮的去除率。当温度由8℃增大到14℃时,氨氮去除率提高了近一倍。进水投加NaOH(浓度为4mg·L~(-1))时,氨氮的平均去除率比不投加NaOH时高23.1%。  相似文献   

8.
城市污水厂二级处理出水深度处理组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臭氧-曝气生物滤池二级处理出水深度处理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采用臭氧-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BAF)组合工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造成水中色度的主要物质腐植酸和富里酸类有机物和嗅味物质中的二甲基三硫和二甲基异莰醇(MIB)能够进行有效去除。臭氧氧化能够显著提高后续BAF单元对CODMn的去除。在进水CODMn6~8 mg/L、色度为25~30度、浊度约为8 NTU的条件下,当臭氧投加量为5~6 mg/L、BAF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1.5 h时,出水CODMn< 5 mg/L、色度<5度、浊度<1 NTU,出水水质可满足生产工艺对回用水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9.
以硫酸亚铁为底物,对城市污泥、土壤和河流底泥进行生物沥滤实验,探讨了污泥、底泥和土壤在沥滤过程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和化学形态转化规律,了解当地土壤在酸化条件下重金属的释放过程,并对三者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污泥生物沥滤对重金属(Zn、Cu和Pb)的沥滤的沥滤效果较佳(去除率75.45%、63.12%和40.96%)。沥滤过程中,重金属Cu在生物沥滤中期(3~5 d)沥出效果较好,而Zn和Pb则在沥滤后期(5~9 d)。同一重金属在不同沥滤体系中的形态变化过程差异较大,沥滤后的污泥、土壤和底泥中的重金属大部分呈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0.
牡蛎壳填料浸没式生物滤池的除磷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如何提高普通浸没式生物滤池除磷效果为目的,采用牡蛎壳为填料,通过改变水力停留时间来考察牡蛎壳和陶粒两种填料的浸没式生物滤柱对CODMn、NH4^ -N以及PO^3--P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与陶粒填料相比牡蛎壳填料在对PO4^3--P的去除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牡蛎壳良好的除磷性能主要是通过生物诱导的化学沉淀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乙烯醇-硼酸-戊二醛法固定锰氧化细菌,并将其粘附于石英砂表面制备出一种新型生物除锰滤料,将生物除锰滤料装填模拟滤柱,进行了处理含锰水的连续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细胞固定化技术制备的生物除锰滤料使滤柱的启动期缩短到16d左右,且成熟期的滤柱在10m/h滤速下仍然保持95%以上的锰去除率;过量铁的存在不利于锰的氧化去除,进水中Fe2+质量浓度在2.0mg/L时降低了对锰的去除能力;滤柱对高浓度锰原水在10m/h滤速下仍然保持较高的锰去除率,且对低铁高锰水进行处理后,出水锰可以降到0.05mg/L以下。  相似文献   

12.
吉飞  王成波  李继  李永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7):1584-1591
采用多级流化床-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以高氨氮工业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中试系统的启动方法、稳定运行阶段对污染物的去除效能及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的优势。结果表明:采用控制进水流量和逐步增加进水负荷的运行方法,历时近50 d,可实现中试系统的启动;启动阶段,系统对COD和NH_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8.74%和97.92%,出水COD和NH_4~+-N的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176.35 mg·L~(-1)和13.52 mg·L~(-1);稳定运行阶段,系统在进水流量为2.0 m~3?d~(-1)的工况下,对COD和NH_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66%和99.32%,出水COD和NH_4~+-N的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152.24 mg·L~(-1)和1.32 mg·L~(-1),其中,出水的NH_4~+-N可以稳定达到地表水IV类水标准。与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相比较,该中试系统可以实现对COD的去除率从85.37%增加到92.66%,对NH_4~+-N的去除率从72.53%增加到99.32%。  相似文献   

13.
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深度处理高浓度氨氮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研究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对于高浓度氨氮原水的处理效果以及工艺运行稳定情况。以某自来水厂常规工艺沉淀池出水预加硫酸铵作为研究对象,原水氨氮平均浓度3.67 mg/L,实验条件:温度31.2℃,pH 7.13,滤速8~12 m/h,气水比0.5和1。采用3种不同工况条件进行实验,确定滤速10 m/h和气水比0.5的为最佳运行工况。在此工况下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对于氨氮和COD 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7.5%和19.2%,亚硝酸盐积累率为0.9%;出水氨氮浓度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同时炭滤池的出水浊度相比进水略微上升。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放大装置中,考察了溶解氧(DO)浓度对石英砂滤料表面铁锰复合氧化膜同步去除氨氮(NH_4~+-N)和锰(Mn~(2+))的影响。结果表明,DO是同步去除NH_4~+-N和Mn~(2+)的必要条件,当进水DO浓度大于(4.4±0.2)mg·L~(-1),低浓度NH_4~+-N和Mn~(2+)的去除率均可达94%以上。控制进水DO浓度相同,分别从滤柱顶端进水和滤柱底端进水并监测NH_4~+-N和Mn~(2+)浓度随滤层厚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上下滤层对Mn~(2+)的去除效果一致,但上层对NH_4~+-N的去除速率略快于下层。对于含有较高浓度NH_4~+-N(3.2 mg·L~(-1))的进水,进行二次补氧是使出水NH_4~+-N达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生物-微电解组合工艺处理染料废水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上流式污泥床过滤器(upflow blanket filter,UBF) 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BAF) 微电解的组合工艺,对盐度接近2%、色度和COD分别约为8 000倍和600.5 mg/L的染料废水进行处理.经过连续120 d的稳定运行后,组合系统处理效果良好,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9%和75%以上.UBF和微电解单元均可以大幅度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有利于进一步的生物处理.UV-Vis扫描和GC-MS分析表明,该组合工艺能破坏染料的发色基团和共轭双键,并能高效降解原水中的酚类、氯代有机物和复杂的杂环类化合物.实验结果表明,UBF BAF 微电解的组合工艺是处理染料废水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搭建复合填料-生物滤柱反应装置,在厦门冬季低温环境下开展复合填料(蜂窝煤渣、活性炭、蜂窝沸石和陶粒)强化生物滤柱除臭研究,分析了除臭微生物群落组成特性.复合填料-生物滤柱装置在启动运行15 d时其COD去除率达到85%以上且保持稳定,对H2S和NH3的最大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1.77%和82.53%,表明挂膜成功.菌...  相似文献   

17.
水力负荷对污水地下渗滤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工模拟的方法,研究了0.04、0.06、0.10、0.14和0.18 m3/(m2·d)5个水力负荷下污水地下渗滤系统对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期间,SS、BOD5、COD、TN、NH+4-N和TP的进水浓度分别处于69.74~79.62、40.75~64.81、211.56~250.72、48.94~87.36、31.25~59.04和2.88~4.05 mg/L之间,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13.63、9.66、31.53、21.08、1.90和0.10 mg/L。结果表明,地下渗滤系统对生活污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除TN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处理要求;当水力负荷为0.14和0.18 m3/(m2·d)时,BOD5与TN去除率降低,出水浓度升高,受水力负荷影响明显;水力负荷对SS与COD影响作用微弱,去除率降幅较小;NH+4-N与TP则基本不受水力负荷变化影响。综合考虑渗滤系统的出水水质与日处理能力,推荐适宜水力负荷为0.10~0.14 m3/(m2·d)。  相似文献   

18.
为寻求经济、高效的生态浮床除磷基质,以牡蛎壳为对象,通过等温吸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剂投加量影响实验对比研究了经不同温度热处理的改性牡蛎壳对低磷浓度水体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相比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能更好地模拟天然及改性牡蛎壳对总磷的等温吸附行为;相对于伪一级动力学和Elovich方程,牡蛎壳对总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与伪二级动力学方程更为吻合。热处理温度对总磷的吸附效果产生明显影响,650℃改性牡蛎壳的吸附性能最优。牡蛎壳投加量对总磷去除效果影响也较为显著,当投加量增至20g/L时,天然牡蛎壳、250℃改性牡蛎壳、500℃改性牡蛎壳、650℃改性牡蛎壳的总磷去除率分别可达到51.27%、62.50%、88.27%和99.69%。当投加量为8g/L时,650℃改性牡蛎壳对总磷的去除率已高达90%左右。总体而言,650℃改性牡蛎壳的总磷吸附效果最好,可优先选为生态浮床除磷基质。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江苏某合成氨工业氨氮废水水质特点,建立5 m~3/d缺氧-曝气生物流化床中试系统。在进水氨氮浓度为13~170 mg/L、温度为8~32℃的条件下,中试系统出水氨氮去除率维持在65%~100%之间,平均氨氮去除率85%,亚硝酸盐积累率维持在40%~82%,系统出水氨氮指标达到《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8-2013)中的直接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以生活污水处理厂二级生物处理出水为研究对象,利用固相萃取、吸附树脂层析等手段,研究了臭氧氧化过程中进出水及不同分级组分的发光细菌急性毒性的变化,揭示了无机离子浓度对臭氧氧化出水急性毒性的影响,并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对急性毒性相关的物质组分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15 min,臭氧投加速率为2.1 mg·(L·min)-1,臭氧氧化出水的急性毒性明显下降,出水的急性毒性仅为进水的24.7%。水样不同分级组分的生物毒性测试结果显示,生物处理出水中的亲水性物质和疏水中性物质分别贡献了44.6%和27.8%的毒性当量。当生物处理出水的氯离子含量为75~400 mg·L~(-1)时,经臭氧氧化后,出水的急性生物毒性与氯离子浓度成正相关关系,当生物处理出水的硫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含量分别在150~300 mg·L~(-1)和20~110 mg·L~(-1)变化时,经臭氧氧化后,出水的急性生物毒性变化不大,结合三维荧光光谱的分析结果,臭氧氧化出水中急性毒性物质可能主要存在于芳香族蛋白质类似物(Ⅱ区)和类腐殖酸类物质(Ⅴ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