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N2低温吸附/脱附、Boehm滴定对活性炭的孔结构和表面含氧官能团进行表征,研究微波热处理对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对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进行评价,比较了溶液pH和吸附温度对改性前后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影响,运用准一次方动力学模型和准二次方动力学模型对2种活性炭的吸附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波热处理改性活性炭可提高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2.
3.
以小麦秸秆为原料,在873K温度下炭化6h制备了小麦秸秆生物炭(WBC),再用KOH浸渍法制备了3种碱炭比(质量比为1:1,2:1和3:1)的改性秸秆生物炭(WBCK1、WBCK2和WBCK3).通过扫描电镜、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3种WBCK结构特征和表面性质进行表征.通过批量吸附实验,探讨了3种WBCK对溶液中四环素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相比于WBC,WBCK有更丰富的孔径结构和更大的比表面积,且对四环素的吸附容量显著增加.3种WBCK对四环素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常数大小顺序为k2(WBCK2) > k2(WBCK3)> k2(WBCK1).WBCK对四环素的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吸附过程同时存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作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吸附等温线,吸附机理较复杂.3种WBCK对四环素的吸附均为自发、吸热、熵增加过程.当溶液pH值范围为4.0~8.0时,3种WBCK对四环素的吸附性能较高.3种改性WBCK均可重复使用,其中WBCK2重复使用5次后吸附去除效率仅下降13.9%.  相似文献   

4.
用碳酸钾(K2CO3)溶液活化法成功地制备改性小麦秸秆。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静态吸附试验对改性前后样品的组成、形貌和吸附性能进行表征和测定,对比了秸秆改性前后的结构和组成变化。结果表明:改性后小麦秸秆半纤维素被部分溶解,出现了多孔疏松的结构。改性小麦秸秆用量、溶液p H和亚甲基蓝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有助于改性小麦秸秆对亚甲基蓝吸附速率的提高,吸附类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模型且属于拟二级动力学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5.
将小麦秸秆(WS)经碱预处理和巯基丙酰基改性后,制备出对Cd(Ⅱ)具有螯合作用的吸附剂巯基丙酰化小麦秸秆(MPWS).采用静态吸附实验、解吸实验和各种表征方法研究了MPWS对Cd(Ⅱ)的吸附、解吸性能与机制.结果表明,当振荡速率为150r/min、吸附温度为30℃、吸附时间为2h、水样初始pH值为6.0时,MPWS对Cd(Ⅱ)的吸附效果最佳,Cd(Ⅱ)初始浓度为100mg/L水样中Cd(Ⅱ)的最高去除率为97.21%.解吸剂HCl溶液和EDTA溶液对MPWS-Cd的解吸性能良好,最高解吸率均可达95%以上.MPWS对Cd(Ⅱ)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MPWS对Cd(Ⅱ)的吸附过程以及解吸剂对MPWS-Cd的解吸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均为自发吸热过程.MPWS中巯基、胺基、羟基、羧基参与了化学吸附中与Cd(Ⅱ)的配位反应,吸附机制主要包括配位作用、离子交换作用、静电吸附作用和物理吸附作用;HCl溶液对MPWS-Cd的解吸机制主要为质子化作用,EDTA溶液对MPWS-Cd的解吸机制主要为配位竞争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环氧氯丙烷、乙二胺、三乙胺对木薯秸秆化学改性制备的吸附剂对磷酸根的去除效果,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溶液初始pH值、浓度、接触时间等对磷酸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木薯秸秆可以有效吸附磷酸根。改性木薯秸秆的投加量为4 g/L时,对磷酸根的去除率达到95%;吸附效果受溶液初始pH影响较大,去除率随pH的增大而不断增大,当pH为3.0~8.0范围时,改性木薯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效果较好,去除率均为95%左右;改性木薯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最大吸附量为2.58 mmol/g;改性木薯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为快速吸附,3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二级动力学方程可以很好地反映该吸附过程,且平衡吸附量Qe的实验值与拟合值非常接近。颗粒内扩散是控制吸附速度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改性粉煤灰吸附对硝基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研究了粉煤灰 (FA)和浸渍粉煤灰 (IFA)吸附水溶液中有害的对硝基苯酚 ,试验了颗粒大小、浸渍条件、p 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稀溶液中进行吸附时 ,提高温度、减小粒径和 p H值 ,可增加粉煤灰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量 ;用 Al3+离子浸渍的粉煤灰具有较大的吸附量 ;吸附机理是多孔物质吸附和静电共同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13X分子筛吸附废水中的苯酚,通过拟合其吸附动力学曲线和等温曲线,探究13X分子筛改性吸附废水中苯酚的性能和机理,并分别运用CTAB、CaCl2、Fe(NO3)2和NaOH等物质对其进行改性,探究改性后分子筛吸附苯酚的性能。在改性分子筛中,CTAB改性分子筛表现优异,最大吸附量可达39.26 mg/g,且具有良好的可再生性,再生过程操作简单、快速、能耗小,可用于实际含苯酚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活性炭在酸(HNO3,H2SO4,HCI)和碱(NaOH,氨水)处理后对苯酚吸附性能的影响,测定了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值、碘值扣表面官能团等基本物理化学参数。研究发现:碱改性使活性炭上酸性官能团数量减少。碱性官能团增加,增强了活性炭对苯酚类疏水性物质的吸附客量。NaOH、氨水改性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值比未改性活性炭分别提高了56,70%和47.40%。  相似文献   

10.
糠醛渣对苯酚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糠醛渣对苯酚的吸附性能。采用低温N2吸附-脱附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糠醛渣进行了表征,测得糠醛渣的平均孔径为14.5 nm,孔容为0.016 cm3/g,BET比表面积为5.3 cm2/g,并且官能团丰富。室温下,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H值、苯酚的初始浓度、糠醛渣的粒度对吸附苯酚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糠醛渣粒度为20目、加入量为2.0 g,吸附时间25 min,pH值为3,苯酚的初始浓度为0.1 g/L时,对溶液中苯酚的吸附率为95.2%。糠醛渣丰富的孔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使其作为吸附剂,实现了以废治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表面改性秸秆生物质环境材料对水中PAHs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300~700℃下热解炭化芝麻秸秆8h后,再用H3PO4溶液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芝麻秸秆生物质环境材料.测定了生物质环境材料比表面积及其对亚甲基蓝和碘的吸附能力,并以多环芳烃(PAHs)为目标污染物,探讨了生物质环境材料对水中不同固液比(0.01g/32ml和0.02g/32mL)下单一PAHs菲以及复合PAHs萘、苊、菲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随热解温度升高,秸秆生物质环境材料比表面积增大,对碘和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也增强,700°C时比表面积、碘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的最大值分别为269.95m2/g、434mg/g和150mg/g.生物质环境材料吸附水中PAHs的能力强,700℃时0.01g材料对32mL水中萘、苊、菲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4.44%、95.47%和100%,均比相同条件下未经H3PO4改性的秸秆生物质环境材料高.  相似文献   

12.
改性秸秆材料对高盐废水中染料和重金属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建  李耀悦  周彦波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10):3395-3401
高盐印染废水是一种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其盐度高、色度高,含有染料、重金属等多种污染物.本文针对高盐印染废水中污染物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制备过程简单、成本经济的柠檬酸/丙烯酰胺改性秸秆材料(WA-CA-AM),并通过SEM、FI-IR和DTG等表征手段分别观测材料形貌、测定表面官能团和热稳定性.同时在不同盐度下,考察了单元/多元污染物体系中WS-CA-AM对4种污染物亚甲基蓝(MB)、甲基橙(MO)、铜离子(Cu~(2+))和铬离子(Cr~(6+))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在单元污染物体系中,WS-CA-AM对污染物的吸附量随盐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多元污染物体系中同时存在竞争吸附和协同吸附;通过二元体系得出4种污染物的吸附受盐度影响大小顺序为MOCu~(2+)Cr~(6+)MB.在高盐度下,四元混合体系中MB和Cu~(2+)的吸附量均比染料/重金属二元混合体系的要大,Cr~(6+)的吸附量虽受到一些抑制但依然可观,表明改性秸秆材料在高盐印染废水的处理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改性活性炭对二硫化碳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浸渍法和微波法对活性炭改性,在室温下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对比及理论分析,初步认为经微波改性的活性炭对二硫化碳有较好的吸附性能。选取微波15min改性活性炭对二硫化碳进行动态吸附实验,考察活性炭改性前后对二硫化碳的吸附性能。采用多个模型方程对数据进行回归,从回归模型可以看出,实验数据能够较好满足Langmuir-Freundlich方程。利用热重曲线及FT-IR谱图进一步分析微波改性活性炭对二硫化碳吸附性能的变化。研究结果为工业采用改性活性炭预脱除含二硫化碳的气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氧化铝为基本吸附材料,经过1mol/L的硝酸溶液和20%的硝酸锰浸渍,在800℃下烘焙2h等改性手段制备成Mn-Al2O3,该吸附材料对溶液中的氟离子具有较强吸附能力。在25℃室温条件下,Mn-Al2O3吸附氟离子的适宜p H=3~7,Mn-Al2O3吸附材料对氟离子的最大吸附量为26.32mg/g,对氟离子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Mn-Al2O3对氟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可以用拟二级速率方程来描述,Mn-Al2O3吸附材料对氟离子的吸收率可以达到61%。  相似文献   

15.
梁丽珍  牛俊玲 《环境工程》2014,32(10):38-40
将碎砖作为人工湿地基质材料,研究了各吸附影响因素对改性碎砖吸附磷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改性碎砖对磷的等温吸附模型。结果表明:在25℃,pH为6,吸附时间为1 h,投加比例为100∶3的条件下,经AlCl3改性后的碎砖对磷吸附效果最好,去除率可以达到97.8%;且该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6.
HDTMA改性蒙脱土对苯酚的吸附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柳燕  周治  肖琳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7):456-458,464
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改性蒙脱土处理含酚废水.了解不同改性量有机蒙脱土吸附苯酚的能力。结果表明.改性蒙脱土按照分配机理吸附苯酚.改性蒙脱土改性量高和水溶液中苯酚浓度高.其吸跗的苯酚数量大。1.0CEC(阳离子交换容量)改性蒙脱土对水溶液中苯酚去除率达到76%。改性蒙脱土中有机物对苯酚的吸附存在协同作用.因此.改性蒙脱土吸附苯酚的增加速率要超过其中HDTMA增加的速率。在试验的苯酚浓度下.改性蒙脱土对苯酚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式.不符合Langmuir吸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季铵盐改性土壤对水中苯酚的吸附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对土壤进行了改性。结果表明,改必一时最适温度为50 ̄55℃,最适PH为中性最适HDTMA浓度为1%,又考察了PH、改性土壤用量及振荡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测定吸附等温线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PH=3 ̄10时,酚捐附去除率基本不变,当PH〉10时,吸附效率随PH增大而提高。随着改性土壤用量的增加和振荡时间的延长。酚的去除率升高。改性土壤对苯酚的等温吸附规  相似文献   

18.
对改性稻草秸秆吸附去除低浓度含油污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稻草秸秆改性采用磷酸活化后高温改性。对其改性温度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稻草秸秆最佳改性温度为500℃。考察了改性稻草的投加量和粒径,含油污水的盐度和温度等条件对低浓度含油污水吸附去除效果的影响。当改性稻草投加量为0.8 g/L时,对60 mg/L的含油污水中原油的去除率达到89.5%;原油的吸附去除效果随着样品粒径变小吸附能力提高,在盐度为15‰~30‰,温度为10~35℃,改性稻草秸秆对低浓度含油污水具有较好的吸附去除效果。改性稻草秸秆对低浓度含油污水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9.
改性玉米秸秆对水中磷酸根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将化学改性后的玉米秸秆制备阴离子交换剂,重点研究了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动力学特性.通过静态实验,考察了在不同pH、温度、磷酸根初始浓度条件下,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分别用伪一级动力学方程、伪二级动力学方程、修正伪一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方程进行拟合,计算出相应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模式能更好地描述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效果,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的最大吸附量逐渐减小.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是一个快速吸附过程,30 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该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方程,吸附速率主要受颗粒内扩散控制.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伪二级吸附速率常数逐渐减小,颗粒内扩散速率常数逐渐增大.通过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动力学研究,可以为反应器的设计和污水处理装置的运行提供基础信息,对于去除水溶液中磷酸根的技术应用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NaOH改性玉米秸秆对石油类污染物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进行NaOH化学改性,制得吸附剂,并分别考察其对原油、0#柴油、97#汽油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温度为80℃、NaOH质量分数为1%、固液比为1∶20、时间为12 h的条件下,玉米秸秆经NaOH改性后对3种油类的最大吸附量分别比改性前提高了22.62%、37.57%和38.50%。对改性前后秸秆主要组成成分和FTIR的分析发现,改性后秸秆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相对含量减少了,纤维素的相对含量增加了;主要存在于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中的羧基在改性后显著减少,代表纤维素的醇峰峰值却得到了提升,与改性前后组分变化一致。通过对比分析改性前后玉米秸秆的SEM图像表明,NaOH破坏了玉米秸秆的原始表面结构,使其变得疏松多孔,从而更加有利于秸秆对油的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