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是保护环境、确保供水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国内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的研究进程分析,以HJ/T 338—200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为依据,通过实例研究河流型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在执行过程中的适应性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有关地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定的缺陷和不足,结合实际提出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修订意见和建议,以期提高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指导水源保护区的划分。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彩凤 《环境保护》2007,(20):25-2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是保护饮用水的基础工作,河南省位处中原,人口众多,水资源贫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河道型、湖库型和地下水三种类型,且多分布于人口集中区.本文对河南省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实际运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具体划分河道型、湖库型、地下水型、混合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协调跨界水源地和已划定保护区的关系等有关的问题进行总结讨论.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彩凤 《环境保护》2007,(10B):25-2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是保护饮用水的基础工作,河南省位处中原,人口众多,水资源贫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河道型、湖库型和地下水三种类型,且多分布于人口集中区。本文对河南省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实际运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558—2007),具体划分河道型、湖库型、地下水型、混合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协调跨界水源地和已划定保护区的关系等有关的问题进行总结讨论。  相似文献   

5.
付青 《环境科学研究》2018,31(6):1160-1160
正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源的安全保障工作.2015年4月,国务院印发实施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了2020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规范化建设的目标和具体要求;2017年6月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要求"我国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并规定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标志设置要求及保护区内的禁止、限制行为.2018年4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重  相似文献   

6.
按照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要求,引入3S技术进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划定,给出了保护区划分制图的流程,并按类型分别详细说明了3S技术在保护区划分制图中的应用方法。结果表明,采用3S技术进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制图,制图更加快速、准确,界定保护区范围实现了半自动化。保护区划分结果符合自然地形地貌和水文特征,界定的保护区范围具有科学依据。此外,某些区域卫星图相对滞后,甚至没有清晰的卫星图,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保护区划分制图。  相似文献   

7.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国内外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方法和原则,并举例说明了辽宁省水库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情况以及相关的技术发展趋势、法律程序等。  相似文献   

8.
关于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与管理,对确保水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是落实《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规标准要求、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借鉴国外环境管理经验,结合我国管理和建设需求,提出了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应涵盖环境保护目标、保护区建设、保护区整治、监测能力建设、风险与应急、管理机构与制度建设六项内容及要求,以期为我国水源地建设和环境监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从 1 984年开始立法建立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问题很多 ,一方面是现有水源保护区不成功 ,另一方面是水源保护区数量太少。本文运用中外比较研究方法 ,就我国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划分与政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水源地水质与潮汐河口水流运动、污染源及排放方式等的影响规律,明确水源地水质主要影响因素,形成潮汐河口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技术方法体系,填补潮汐河口水库型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技术方法的空白,研究以青草沙水源地为例划分水源保护区范围,对国内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方法进行了调研.指出目前国内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法在潮汐河口水域应用时存在科学性差、适用性不强等问题.研究针对河口潮汐往复流特征、水污染排放和水环境特点,提出了充分利用水库库区自净能力的划分原则和应用污染物最大流动距离法划分潮汐河口水库型水源地二级水源保护范围的技术方法.研究利用该方法初步划定了规划中的长江口青草沙水库水源保护区范围,结果表明该方法概念清晰、简单实用、可靠性强.  相似文献   

11.
为切实保护饮用水水源,保证饮水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我国先后颁布了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法规,同时各个省、市、县、地区也都相应制定了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规定、保护条例、污染防治规划等,初步形成了中国饮用水水源管理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2.
单伟民 《环境保护》2007,(1B):37-39
为切实保护饮用水水源,保证饮水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法规,同时各个省、市、县、地区也都相应制定了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规定、保护条例、污染防治规划等,初步形成了中国饮用水水源管理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3.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超标及环境风险一直是影响我国饮水安全的主要隐患。虽然目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成熟,但是在单一供水难以满足供水要求的情况下,协同供水的不同水源地之间的供水干渠在水源保护区划分上缺乏相关指导性意见,并且在水源保护区后期保护建设中针对性不足,难以有效防范环境风险。本文针对明光市石坝水库水源地,结合中型水库水源地的特点进行水源保护区划分,并综合分析水质和污染源等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环境风险防治措施,为明光市石坝水库水源地建设及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云南省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的现状及特点,分析了云南省地表水型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并针对云南省在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注意事项,为其他乡镇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环境管理的角度出发,论述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确定的技术要点,探讨了对饮用水水源实施环境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相关立法尚未完善,难以为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本文借鉴美国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立法的先进经验,通过对我国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立法现状的梳理,从法律体系、资金来源、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方面提出建议: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法律体系,拓展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确立多元化的生态补偿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17.
2008年2月28日通过的《水污染防治法》不仅对原来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章节进行了重新划分,而且将“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立法宗旨,提出了“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我省应以此为契机,继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促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管理。  相似文献   

18.
以汀溪水库为例,采用3s技术进行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利用GIS技术建立数字高程模型并自动生成汇水区盆地和流域范围,初步划定保护区范围;采用遥感技术获取保护区内的自然环境专题信息;根据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原则,综合考虑社会和自然等多种数据源进行人工修订获得保护区范围界定。  相似文献   

19.
与大多数水源的管理方法类似,呼和浩特市城区饮用水水源的管理机制也是在划分保护区的基础上,由水务部门、环保部门和县级人民政府等共同监管。本文在分析了水源管理现状基础上,对水源管理与保护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乌恰县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分析了乌恰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现状,对乌恰县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进行划分。为确保乌恰县饮用水安全,提出了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对策,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环境管理,解决了乌恰县水源长期以来保护区界不清、管理依据不足的状况,为乌恰县饮用水安全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