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开展了凹凸棒石-钢渣复合滤料脱氮除磷的室内研究,采用批式实验确认了最佳复配比例,探讨了环境因素(反应时间、初始pH值、水温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的影响,并采用滤柱实验分析了复合滤料的长期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凹凸棒石:钢渣比宜采用6∶1(质量比)。反应时间显著影响复合滤料的脱氮除磷效果,且反应时间可采用2 h。初始pH值显著影响脱氮除磷效果,中性条件有利于脱氮,而碱性条件有利于除磷。水温明显影响脱氮效果,但较小影响除磷效果。AS基本未影响脱氮效果,但显著影响除磷效果。滤柱的NH_4~+-N和P去除率分别达90.5%~94.2%和61.3%~64.2%。凹凸棒石-钢渣复配滤料具有连续稳定地脱氮除磷能力,且最佳HRT宜采用1.25 h。  相似文献   

2.
针对6池MSBR工艺除磷效果不佳和污泥上浮问题,试验通过对流程的巧妙安排以及浓缩池的设置,较好地解决了脱氮和除磷之间的矛盾.根据污泥龄(SRT)选择实验,确定温度为25 ℃、pH为7~8、 SRT为15 d、厌氧池HRT为60 min、缺/厌氧池HRT为30 min的条件下进行脱氮除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MSBR工艺的脱氮和除磷效果都比较好,对COD、氮、TP的去除率分别为94.2%、81.4%、88.5%.  相似文献   

3.
初始pH值对磷酸盐还原除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高盐(盐度7%,以NaCI计)高磷榨菜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初始pH值对磷酸盐还原进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初始pH值对磷酸盐还原除磷效能影响显著。初始pH为8时,磷酸盐还原除磷率达到最高,平均值为65.45%。同时,初始pH值还会影响污泥中活性磷的形成以及基体对磷化氢的吸附。此外,偏碱性有利于磷形态转化,且BD-P(主要是一些可溶性的、还原性强的、带有Fe-P化合物的集合)含量的高低调控着生物膜内间隙水中溶解态可反应性磷(DRP)和可还原水溶态磷(RSP)含量,最终决定着磷酸盐还原进程。随着初始pH值的升高,污泥对磷化氢的吸附能力降低导致污泥中结合态磷化氢(MBP)含量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 3池交替运行活性污泥法进行生物除磷脱氮的运行模式 ,从理论上探讨了溶解氧、污泥龄等运行参数的确定与控制及碳源、硝酸盐对工艺生物除磷脱氮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3池交替运行活性污泥法生物除磷脱氮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3池交替运行活性污泥法进行生物除磷脱氮的运行模式,从理论上探讨了溶解氧、污泥龄等运行参数的确定与控制及碳源、硝酸盐对工艺生物除磷脱氮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投药方式对鸟粪石法脱氮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鸟粪石法脱氮除磷过程中,投药方式对反应产生很大影响.以MgCl2·6H2O和Na2HPO4·12H2O为沉淀剂进行脱氮除磷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药剂的投加顺序影响不大,加药速度以缓慢加药为宜,pH值调节时机对氮磷的去除率影响很大,pH值调节时机由前调改为后调,氨氮的去除率由70%左右提高至80%~85%,磷的去除率由6...  相似文献   

7.
反硝化聚磷菌(DPB)是一种可以在缺氧条件下,同时完成反硝化过程和过量摄磷过程的细菌,筛选出耐盐高效反硝化聚磷菌对处理沿海地区废水有重要意义。以某污水处理厂中的成熟活性污泥作为菌种来源,采用常规的微生物分离筛选方法,结合吸磷实验、硝酸盐还原产气实验、异染颗粒染色和PHB染色实验,分离出2株反硝化聚磷菌qdcs18和qdcs28。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了这2株菌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通过温度和pH实验确定了qdcs18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生长pH为8.0;qdcs28的最适温度条件为30℃,最适生长pH为7.0。对这2株菌进行耐盐驯化的实验表明,在盐度条件为2 g/L时,经驯化后的菌株脱氮除磷率最高,均超过80%。反硝化聚磷菌经过驯化后,在高盐条件下能有很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8.
3株反硝化聚磷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烛缸法培养富集、分离,结合除磷试验、硝酸盐还原产气试验及异染颗粒和PHB颗粒染色辅助检验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得到3株具有较高脱氮除磷效率的反硝化聚磷菌DNPA8, DNPA9和DNPA10。在富氮富磷培养基中培养48 h,各菌株的脱氮率均大于75%,除磷率均大于78%。采用多相分类的方法确定了3株反硝化聚磷菌的分类地位,DNPA8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DNPA9为水生丛毛单胞菌属首次发现的反硝化聚磷菌;DNPA10为约翰逊氏不动杆菌。该研究结果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提供了有效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北方某污水厂经过MBBR提标改造后,在秋冬季进水碳源较低的条件下生化段脱氮除磷率高于理论值的原因,采用沿程水质测定法及小试实验的方法验证其脱氮除磷效果,并通过基于16S rRNA的高通量测序对好氧段微生物菌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在好氧区存在显著的TN去除,去除率约占15%~20%,在缺氧区存在显著的TP去除,去除率高达63.04%,显示系统内发生了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和反硝化除磷现象。通过小试实验验证了好氧SND现象主要来自于悬浮载体,得益于悬浮载体生物膜功能菌分层分布;反硝化除磷现象则得益于系统较长的缺氧停留时间及较短的泥龄。系统中SND和反硝化除磷的存在是系统在低碳源消耗条件下取得高效脱氮除磷效果的主要原因;微生物菌群分析验证了SND现象主要来源于悬浮载体;悬浮载体上硝化菌群相对丰度为28.56%,是污泥的14倍,反硝化菌相对丰度约8.34%,为SND效果的发生提供了微观保证;污泥中存在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Acinetobacter和Tetrasphaera,为该污水厂存在反硝化除磷及高效除磷现象提供了微观证据。  相似文献   

10.
碳氮磷比例失调城市污水的同步脱氮除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现行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处理南方地区碳、氮、磷比例失调城市污水中,因C/N、C/P偏低,碳源不足而降低脱氮除磷效率的难题,试验以碳源偏低的广州市城市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的SBR系统,通过对厌氧、好氧时段的合理调控,在无需额外添加碳源的条件下,有机物、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90%、72%、41%和99%,不仅能使有机物和氮的出水指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而且总磷出水浓度能达0.5 mg/L以下。通过进一步分析同步高效脱氮除磷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条件,得出合理污泥龄的控制是实现同步脱氮除磷的关键,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的方式不仅强化了磷的释放和吸收,而且降低了碳源偏低和硝酸盐对同步脱氮除磷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厂的脱氮除磷效果,结合某污水处理厂3年的运行实践,讨论了该工艺的处理效果,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影响出水效果的因素.分析表明将DO控制在0.3~0.7 mg/L范围内,能够使出水中的TN浓度低于20 mg/L;在氧化沟中发生的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SND)对总氮的去除的贡献占总系统脱氮的66%;该系统剩余污泥的含磷率为3.0%,生物细胞中平均含磷量可达细胞干重的4.2%;总磷去除率与污泥龄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加大污泥排放量可以提高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以厌氧污泥、脱氮硫杆菌菌悬液和厌氧污泥并添加脱氮硫杆菌菌悬液为接种物,以硫化物和硝酸盐为进水基质,考察不同接种物条件下,各反应器的硫化物氧化特性、反硝化特性、生化反应机理及微生物特性。结果表明,在无菌条件下,硫化物不能被硝酸盐化学氧化。接种脱氮硫杆菌菌悬液的2#反应器的硫氧化速率为1.98 g S/(m3.h),停留24 h硫化物的去除率高达97%,脱硫能力最强,该接种条件下以硝酸盐氧化硫化物为主反应,优势菌为杆菌,进水的NO3--N/S应控制在0.4以下,可以实现高效生物脱硫。接种厌氧污泥的1#和3#反应器的脱氮效果比2#反应器好,停留时间为24 h时,硝酸盐的平均去除率为96%。单独接种厌氧污泥的1#反应器的硫氧化速率为1.78 g S/(m3.h),其优势菌为球菌,该接种条件下以硝酸盐氧化硫化物和硝酸盐氧化单质硫为主反应,进水的NO3--N/S应控制在0.8左右。以厌氧污泥联合脱氮硫杆菌为接种物时,硫氧化速率为1.71 g S/(m3.h),反应器以硝酸盐氧化硫化物、硝酸盐氧化单质硫以及异养反硝化为主反应,驯化后优势菌为球形、卵圆形和短杆状,应控制进水NO3--N/S为1.2,可以实现同步脱硫反硝化,该工艺既可以用于含硫废水的处理,也可以用于C/N低的硝酸盐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CASS反应器内反硝化聚磷菌处理生活污水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际生活污水作为处理对象,创造出适宜反硝化聚磷菌富集的条件,研究CASS工艺去除有机物同步反硝化脱氮除磷的性能。经过阶段I、阶段II 2种运行模式共计66 d的污泥培养,实现反应器的稳定运行,出水化学需氧量、氨氮、TN、TP的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90.47%、95.02%、84.71%和99.09%。通过释/吸磷实验测定稳定运行阶段的污泥,反硝化聚磷菌占聚磷菌的比例达到80.00%,且典型周期内磷的吸收量与硝酸盐的去除量呈线性关系。在此运行模式下,该CASS运行模式可同时高效去除有机物、总氮与总磷,并且对反硝化聚磷菌具有较高的富集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的脱氮除磷效率、实现污泥资源化,本实验通过超声破解污泥获取碳源,采用耗氧呼吸速率分析上清液作为碳源的可行性,并将上清液回用于生活污水,考察其对A2O工艺长期运行的脱氮除磷效果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清液中可降解有机物达到76.2%,具有作为内碳源的潜能;上清液和生活污水按1∶15投入A2O反应器后,氮、磷的去除率分别从63.2%和53.4%提高到了82.1%和94.7%;上清液明显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使除磷菌Actinobacteia和反硝化聚磷菌Sphingobacterium富集。  相似文献   

15.
磷酸铵镁法回收污泥浓缩液中氮磷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生物除磷脱氮污水处理厂污泥浓缩液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实验方法,通过测定溶解性磷和NH4+-N的变化探索pH值、[Mg2+]/[PO34-]和[NH4+]/[PO43-]对MAP法回收氮磷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pH值是影响氮磷回收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当pH值达到10时,磷回收率达到最大值(81.9%),当pH值由9上升到11时,氮的去除率随pH值的升高而增加;[Mg2+]/[PO43-]和[NH4+]/[PO43-]都会影响鸟粪石(MAP)法对磷的回收率,比值越大,磷回收率越高,但当比值达到一定值后,磷回收率增长幅度趋于减缓,仅考虑磷的回收效率,[Mg2+]/[PO43-]和[NH4+]/[PO43-]的最优配比分别为1.4和6;氮去除率也受镁磷比和氮磷比的影响,当[Mg2+]/[PO43-]为1.3时,氮去除率最高,而当[NH4+]/[PO43-]为4~8时,氮去除率随着氮磷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考察了厌氧-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工艺(AN-IODVC)中厌氧释磷效果及诸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AN-IODVC除磷脱氮系统中好氧污泥的VSS/MLSS值比厌氧污泥小,好氧污泥含磷量与厌氧污泥含磷量的差值和TP去除率、厌氧磷释放率及厌氧ORP呈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厌氧磷释放的最佳条件为:污水COD/TP>55,维持厌氧区ORP低于-400mV.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考察了厌氧-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工艺(AN-IODVC)中厌氧释磷效果及诸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AN-IODVC除磷脱氮系统中好氧污泥的VSS/MLSS值比厌氧污泥小,好氧污泥含磷量与厌氧污泥含磷量的差值和TP去除率、厌氧磷释放率及厌氧ORP呈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厌氧磷释放的最佳条件为:污水COD/TP>55,维持厌氧区ORP低于-400mV.  相似文献   

18.
方解石对水中磷的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0~100目天然方解石为实验材料,通过对不同浓度磷的去除效果实验和动态实验研究了其对磷的去除性能,并研究不同pH值下方解石对磷的去除效果。对不同pH值下方解石对800 mg/L磷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pH对去除效果影响较大,在初始pH值为4.9(平衡pH值为6.4)时去除率最高,对磷的去除率达到31%;对pH范围4.5~4.8内不同浓度的磷的去除效果实验表明,方解石对高浓度的磷去除效果较好,对100 mg/L的磷去除率为20%,对1 600 mg/L的磷去除率达到49%。在酸性条件下,方解石对磷的去除机理为Ca2+与HPO24-的化学沉淀过程。动态实验表明,填充高度为25.4 cm及填充直径为10 cm时,方解石对流速为66.85 mL/min,浓度为100 mg/L磷的去除效果较差,5 min时出水去除率为64%,再生后对磷的去除效果较好,前10 min去除率在90%以上,理论最大去除量提高了53%。  相似文献   

19.
在连续低曝气的SBR装置中,采用人工模拟养殖废水培养成熟脱氮除磷污泥,研究了养殖固体废弃物发酵产物为碳源的养殖废水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2 h,溶氧在0.04~1.5 mg/L之间,污泥经过25d的驯化培养,反应器中形成了具有较高活性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能力的污泥,以养殖固体废弃物发酵产物为碳源处理养殖废水,反应器中的COD、NO-3-N和NH+4-N最大去除率分别能达到97.87%、94.95%和88.90%,且NO-2-N完全不发生累积,其中C/N=7.35,即50 g湿重的养殖固体废弃物与2 L的养殖废水配比最佳,脱氮除磷效果最好,对TN的去除率在87%左右,能够较好完成同步脱氮除磷实现养殖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为循环水养殖系统零排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徐微  吕锡武 《环境工程学报》2011,5(10):2267-2272
反硝化聚磷过程是反硝化除磷工艺的核心过程。采用静态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比污泥厌氧释磷量、污泥浓度、硝酸盐浓度几个重要参数对反硝化聚磷过程的影响,实验污泥来自实验室双泥系统。研究表明,比污泥厌氧释磷量对反硝化聚磷过程有显著影响,在电子受体充足的情况下,比污泥反硝化聚磷速率及聚磷潜能随比污泥厌氧释磷量的提高而增加,但比污泥厌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