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加剧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生态环境保护已经得到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公众是一股重要的力量,政府应重视公众参与在生态环保工作方面的重要性。本文对公众参与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性进行简要阐述,分析当前公众参与生态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同时具体探讨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期推动生态环保工作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实现上述目标,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环保社会组织(又称环保NGO)作为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重要力量,如何培育引导环保NGO有序发展,充分发挥为社会提供优质环境公共服  相似文献   

3.
城乡一体化生态人居环境的构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体现和基础。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建设生态人居环境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最终目标。本文主要结合城乡一体化生态人居环境构建面临的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能力滞后、公众低碳环保意识不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出与之相关的四方面具体规划任务,为城乡一体化生态人居环境构建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恢复和重建淮北矿区生态系统,本文按照矿区各塌陷地的不同特征,提出了矿区生态保护总体规划,该规划主要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环保产业、生态旅游业和工业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等,规划后最终使整个淮北矿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矿区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促进淮北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环境监测在生态类项目环保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如何进行生态类项目的环境监测工作,通过监测与监督,使施工期的环境污染问题降至最低,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及公众的身体健康,建设生态文明,构筑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淮北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恢复和重建淮北矿区生态系统,本文按照矿区各塌陷地的不同特征,提出了矿区生态总体规划,该规划主要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环保产业、生态旅游业和工业污染防治业建设等,规划后最终使整个淮北矿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协调增长,矿区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促进了淮北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形态。贵阳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始终把"生态文明"看作人类社会最高的文明形态,不断在践行中寻求新的和超越发展的生态文明。构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不仅要依靠党和政府,重要的是依靠公众积极、主动、有序的参与。通过公众广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达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繁荣。一、要培育公众参与的意识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实践告知我们:在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要充分认识到必须创新公众参与形式,积极培育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下城市复合生态管理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以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该研究正是基于生态文明的理念下,从城市规划、产业结构、资源政策、环境承载力以及公众参与等5个方面对城市生态管理模式进行了多维性思考,指出只有坚持规划先行、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资源的政策调控、增强环保意识、探索多元化的公众参与模式,才是实现我国城市生态建设协调健康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指出城市复合生态管理才是我国未来城市生态建设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城市生态管理模式发展的现实需求。该研究期望能够正确把握生态文明下城市生态管理的本质内涵,为日益市场化的城市提供高水平的城市生态管理范本,也为实现长久、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2017年5月环境保护部发布了《"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合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本文对《规划》编制思路进行了解读,认为《规划》以多维度合作共赢为抓手,强调充分发挥政府、企业、智库、环保社会组织、金融机构等各方力量,统筹国内和国外两个空间合作格局,从全面服务"五通"和加强地方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六大合作重点任务,对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盱眙县素有人均“两亩耕地一亩山,一亩水面一亩滩”之说,近几年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把小流域整治、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示范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初步走出了一条经济、环境、社会三效益协调发展之路。目前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把目标瞄准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2001年2月,盱眙县成立生态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环保的副县长分别任副组长,其他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生态示范区创建办公室,负责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同时,科学制订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自2000…  相似文献   

11.
董岩  程蕾 《环境保护》2012,(7):67-68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国务院召开的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明确了新时期环保工作的任务和方向,之后,山东省委、省政府生态山东建设大会和全省环保工作会议对建设生态文化作了重要阐述.山东省政府、省环保厅把生态文化作为需要着力加强建设的“五大体系”之一,列入了《山东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和2012年全省环境保护总体思路.新年伊始,日照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深入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的重要举措,安排部署了生态文化建设的有关工作.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需要,加快构建生态文化体系,不断夯实生态日照建设的社会基础,成为摆在各级环保部门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2.
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必须推进环保一体化建设.笔者认为,要从环保规划、环保设施、环保标准、环境管理、环境整治、生态保护、社会共识、组织领导等八个方面强化对接,确保顺利推进珠三角城市群的环保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重庆市环保局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及市委四届历次全委会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扎实推进新闻宣传、社会宣传、教育培训以及公众参与等工作,积极引导公众树立绿色发展价值观,凝聚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正能量,特别是在运用互联网思维,整合各方力量、开展群众创建、构建教育体系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14.
2015年,重庆环保世纪行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历次全会,重庆市委四届历次全会及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大会精神为指导,以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为主线,紧扣“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家园”这一主题,坚持集中采访与分散采访相结合等方式组织系列宣传报道,开展一批吸引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宣传活动,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营造了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空间、资源和生态服务,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生态圈内,活跃着个人、政府组织、市场组织以及其他组织等主体。生态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与各类组织的利益息息相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是社会公共组织和行动者。治理理论认为,“政府并不是国家唯一的权力中心,各种公共的和私人的机构只要其行使的权力得到公众的认可。就可能成为在各个不同层面上的权力中心。”在生态治理领域中,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环境管理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立起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经济社会模式,必须解决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环境管理遇到工作的问题,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健全环保管理机构,拓宽环保资金渠道和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和提高公众参与度,促进环境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协同努力,尤其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在剖析水生态文明定义及内涵的基础上,对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公众参与的困境进行分析与评估,从完善法律制度;强化宣传教育;渠道及反馈机制的构建;推动非政府组织发展等角度提出完善该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公众参与的机制和对策,为其他地区公众参与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环保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新时期,我国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要求我们将生态环保、节约资源落在实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高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阵地,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过程中,高校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实现语文教学和生态环保教育的融合,从而更好地发挥出教育的教化与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生态环保理念、引导学生践行保护生态环境行为,从而助力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在内河航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运用GIS技术,把达州市生态敏感区、水敏感区、社会环境敏感区与内河航运规划布局图相叠加,获得生态红线空间分布图,将规划范围控制在生态红线区之外;并对次生态红线区提出严格环保要求,从战略规划角度保护了达州市的水资源和岸线资源,避免了重大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制度体制推进环境管理的有效性,是改善环境质量、解决环境问题及实现绿色发展最为直接且经济有效的手段。通过规划,对现有生态环境制度体系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沈阳市制度体制改革内容,明确改革方向。设计以空间管控、生态补偿、环境监管、治理市场、绩效追责、公众参与为核心,以绿色环保产业为承接的沈阳市"6+1"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明晰政府部门责任,建立联动机制,将单项制度孤岛联系起来,以制度创新及制度体系构建推动环境管理制度改革及沈阳市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