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一切条件。而人类为了更加美好地生存,在不断适应环境的同时,还在不断地改造着环境。随着地球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由此而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了。所谓环境问题指的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目前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环境问题是自从地球有了人类以后才逐渐出现的问题。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地球上的生物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繁衍、进化。…  相似文献   

2.
王露 《环境教育》2012,(4):86-86
家给人一种温暖、温馨、和睦、幸福、甜蜜的感觉,人人有之,人人向之,人人望之,人人要之,我们也不例外。我们是科技发展下的产物——电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活的改善,我们越来越多的以不同的样式出现在人们面前,这一点无论对我们还是世界而言都是既可喜又可悲。可喜的是有了我们可以给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可悲的是在我们没有用处后人类便把我们随意  相似文献   

3.
孙昌华 《四川环境》1993,12(4):30-32
本文叙述了绵阳城区的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绵阳历史及发展,到2010年要建成为100万人口的大城市,提出未来的绵阳城区既是一个开放型、式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又应是一个环境优美、整齐清洁、繁荣兴旺、高度文明的现代化城市。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建议采取包括环境规划、抓好环境建设及环境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编辑手记     
《绿叶》2020,(Z1)
正编辑部在组织2020年第一期杂志时,澳大利亚森林大火仍在燃烧。"森林的历史,即为生命的历史。"为此,我们把著名生态文学家徐刚老师的《大森林》放在首篇。《大森林》阐述了森林与人类的关系,中国的森林现状……如徐刚所言:"森林从发生到毁灭又重生,使原始地球变得温柔,又生出各种植物、  相似文献   

5.
正清明是个挺神奇的节日,人至此则变,变得多愁善感;景至此亦变,变得繁花似锦;岁月至此更有变化,明显感觉其富有使命感,脚步比以往快了许多。清明的真在于情,幻在于景。不管是思乡情,还是祭奠先人的悲情,抑或是想念家人的亲情都真诚无比。每一个人的情感既充沛仿佛又易碎,不管脸上的表情如何,内心深处的情感之湖是有圈圈涟漪的,甚至还会有旋涡转个不停。但也是奇怪,内心激烈改变不了表面的柔软温顺,大概这就是清明的魔力。假如  相似文献   

6.
几千年来,人类一直依靠修建水坝控制洪水灾害,进行水利发电,提供生活饮用水、工业用水和农田灌溉,人类由此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由于水力发电相对于火力发电,又具有“无污染、低运行成本”的优势,因此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现代,更是一度倍受人类的青睐。然而,水坝建设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也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不良影响。随着人类对水坝建设认识的深化,人类已经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唯功利主义的传统思维方式,人类正在或已经找到了一种更加崭新的视角,重新思考水坝建设带来的诸多问题。l 水坝建设引发了一场激烈的国际争论 自本世纪…  相似文献   

7.
湖泊之魂     
中华民族的智慧创造了华夏五千年文明,江南和高原儿女今天又以清洗湖泊气贯长虹的行动撞响新千年的钟声。共和国大事纪将以浓墨重彩书写这段历史,把辉煌铸人民族的典册。它清除的是沉重的淤泥,截止的是危及人类健康的污水,招回的却是湖泊之魂。当您站在太湖、巢湖或者滇池边时。有“魂”之归来之感,自身的灵感仿佛也呼之欲出。这是数千万沿湖儿女历尽千辛万苦招唤回来的。也是付出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的结晶。三个湖泊先后发出的实现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排放的豪迈之声.已融入宇宙之中,成为地球的福音。尽管离还清之日还有艰巨的历程,恢复本应具有的功能也还需较长的时日,但是它们依然顽强地把希望和前景鲜明地写在自己的风帆上,去勇敢地迎接新世纪的风雨。  相似文献   

8.
彭琦 《绿叶》2012,(2):104-107
当我们翻开历史,多是政治家的纵横捭阖、军事家的运筹帷幄,间或也点缀着创业者的筚路蓝缕、才子佳人的绝代吟讴以及贩夫走卒的引车卖浆。然而,当我们专注于各色人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奔走腾挪之时,《什么是环境史》的作者唐纳德·休斯(DonaldHughes)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久被忽略但却至关重要的历史角色。这个角色为人类的历史演出提供了一切后勤保障,甚至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但它却又永远低调地把自己  相似文献   

9.
<正>在茫茫宇宙中,有一颗充满蓬勃生机的星球,它就是地球,但现在它的外貌渐渐的发生了变化。因为人类,使得河流受到污染,空气弥漫粉尘,树木被人们一棵棵砍倒,垃圾随处可见……周围的小河原本是一面明如玻璃的镜子,轻轻荡漾起细碎的波光,可眨眼间,清澈见底的河水变得浑浊不堪,又脏又臭,河面上漂浮着五花八门的"装饰品",是谁污染了小河?是人类!  相似文献   

10.
构建生活行为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人类面临各种全球性危机,生态环境不断失衡,生活环境不断恶化。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一个普通公民,也许我们很难改变生产行为模式,但完全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行为习惯,使之更加环保。特别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尤其是消费水平的增长,公众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在环境问题中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只有每一个普通公民都从自身做起,从生活小事做起,关心环境,自觉构建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生活行为模式,人类和地球才会拥有更多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种各样的卡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借阅卡、储蓄卡、购物卡、工作卡、公交卡等。可以说,是卡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随着卡的种类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它又变成了我们的累赘。所以说“一卡通”是发展趋势,而IC卡又将在此之中发挥它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绿叶》2018,(9)
正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的关注点总是在其自身,而对于大自然却不那么重视,更别说是为其著书立说了。我们熟知历史上丰功伟绩的人物和他们扣人心弦的事迹,但对于大自然的历史却知之甚少。那么,大自然的历史究竟是什么样的?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大自然视角下的人类又是什么样的呢?英国学者克莱夫·庞廷的《绿色世界史: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则为我们解开了这些谜团。作者以"绿色"的视角审视这个世界,试图撰写一本"绿  相似文献   

13.
张蒙 《环境教育》2010,(4):62-64
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是浏览中国古典文学的智能之海,也是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等的知识之库。其内容包罗万象。让我们从环境的角度来一窥这座知识宝库吧!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以谁为本? 印度洋大型地震海啸给人类最大的教训,就是折射出我们在对人和自然的关系上,认识需要深化。这几年来,“天人合一”的说法甚为盛行,有人把“天人合一”解释为人和自然相处和谐。对这样与词语原意不甚相符的解释我并不反对,但是我认为,人类要看到天与人之间不完全是和谐的一面, 还有不和谐的一面。如果我们在人天关系上没有一个冷静的估计,就会放松警惕,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个问题从哲学角度来看更加值得反思。从历史来讲,在人类发展的早期,人类对自然的抵御能力很有限,所以一些进步思想家强调人定胜天,鼓舞人类与自然界作斗争。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年来人类的能力越来越强了,好像自然界的许多问题人类都能够解决,所以目前有些人生怕人类对自然界破坏得太过分,以至于反而对人类不利,所以强调要和谐。  相似文献   

15.
张蒙 《环境教育》2010,(3):62-64
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是浏览中国古典文学的智能之海,也是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等的知识之库。其内容包罗万象。让我们从环境的角度来一窥这座知识宝库吧!  相似文献   

16.
张蒙 《环境教育》2010,(1):64-66
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是浏览中国古典文学的智能之海,也是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等的知识之库。其内容包罗万象。让我们从环境的角度来一窥这座知识宝库吧!  相似文献   

17.
张蒙 《环境教育》2010,(2):67-69
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是浏览中国古典文学的智能之海,也是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等的知识之库。其内容包罗万象。让我们从环境的角度来一窥这座知识宝库吧!  相似文献   

18.
自然哺育了人类,繁殖了艺术,形成了化,万物在其上面生存游动,它是天地间最明澈的镜子,同时也映着人类欲望灵魂的倒影。本栏目旨在唤起人类对大自然最美好最纯挚的感情,从多视角以浓厚的人关怀,来提炼对自然之美的爱和对人类自身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地球的节日     
地球的生日谁知道?说到地球的生日、诞辰,地球的起源、形成,还真是个大课题。千百年来,全球的科学家们至今也未考证出确切日期,只能大概、大约而已,估计再过千百年这一课题仍将是全球科学界的难解之痛。人类之母无生日可过,也算人类之羞。  相似文献   

20.
李亚鹏如是说从生物的角度看,人类和动物是平等的,但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是最大的;保护环境不是人类在对其他的动物做什么,而是人类在自救。只有身体力行,去参与一些公益的事情,才能真正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投入到环境保护活动中去。生命总是脆弱和短暂的,我真心地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它。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亲人和朋友,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让世界因我们大家的爱心而变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