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半干旱地区遥感生态指数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1—2018年永登县5幅遥感影像,利用绿度、湿度、盐度、沙度指数耦合构建半干旱地区遥感生态指数(SA-RSEI),并应用SA-RSEI指数对永登县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2001—2018年间永登县生态环境质量由较差提升至一般,生态环境等级优良以上的区域面积占比逐渐上升,较差和差等级面积占比逐渐下降;通过空间相关性分析可知,GDVI和WET为正向指标,DI和SI为负向指标;通过LISA聚类图发现空间分布是聚集的,而不是随机的;高-高聚集区主要集中于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奖俊埠林场,低-低聚集区主要集中在中部黄土丘陵区。  相似文献   

2.
以1990年和2015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遥感生态评价指数(RSEI)模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的北京、上海、天津等14个主要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兰州、济南、吐鲁番、徐州、北京、天津、乌鲁木齐和杭州的RSEI均值分别由1990年的0. 276、0. 417、0. 311、0. 464、0. 441、0. 442、0. 253和0. 419增高为2015年的0. 379、0. 495、0. 352、0. 559、0. 461、0. 474、0. 387和0. 446,表明这8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上海、南京、西宁、银川、大连和呼和浩特的RSEI均值分别由1990年的0. 581、0. 464、0. 540、0. 352、0. 623和0. 528降低为2015年的0. 409、0. 306、0. 501、0. 346、0. 568和0. 508,表明这6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有所恶化。  相似文献   

3.
东太湖湖滨带近三十年生态环境变化遥感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影像对东太湖湖滨带1984—2015年生态环境变化状况进行了解译与分析。结果表明,东太湖湖滨带生态环境变化明显,人类活动影响显著;水域湿地面积有一定上升,农田持续减少,建设用地扩张约1倍;湿地类别受水产养殖活动影响较大,20世纪90年代最为明显。2010年后环保部门推动落实生态修复、航道疏浚和清淤工程,有效改善了东太湖湖滨带的水生态状况。  相似文献   

4.
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以兵团2000、2005、2010年3期TM影像和HJ1A-CCD1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研究了兵团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兵团景观类型从2000—2010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农田和城镇面积显著增加,草地、灌丛和冰川(永久积雪)显著减少。城镇景观受人为活动干扰强度最大。分析认为,人口和农业机械化是影响农田景观的主要驱动因素,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是影响城镇景观格局的主要因素,而政策导向是调节兵团景观格局变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应用遥感技术对南通市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利用GIS技术对遥感监测结果进行解译与分析,同时对2006-2009年南通市生态环境时空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南通市生态环境类型以耕地、水域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为主,未利用土地面积极小.其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的主要特点是耕地面积普遍有小幅度减少,以城镇建设用地为主的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加较多,林地面积无明显变化;未利用土地面积有所减少,以盐碱地面积减少为主,减少的面积主要用于耕地和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遥感技术对山东省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利用GIS技术对遥感监测结果进行解译与分析,同时对2004年-2006年间山东省生态环境时空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生态环境类型以耕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为主,未利用土地面积极小。其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的主要特点是耕地、草地面积普遍有小幅度减少,以工交建设用地为主的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加较多,林地、水域面积无明显变化,未利用土地面积有所减少,以盐碱地面积减少为主。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1—2015年安徽省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类型解译数据,结合地面调查和统计资料,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系统对安徽省"十二五"期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十二五"末安徽省各市生态环境状况等级为"优"的有4个市,为"良"的有12个市;"十二五"期间,各市等级均保持不变;"十二五"始末相比,有8个市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度为"略有变好"等级,生态环境状况波动度为"波动"级别,其余8个市的变化度为"无明显变化"等级,波动度为"稳定"级别;省域EI增加了0.76,生态环境质量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RSEI模型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88-2018年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利用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指标计算获得遥感生态指数(RSEI),并应用RSEI对保护区近3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作评价.结果表明:近30年来该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好转趋势,RSEI上升0.016,可1998-2018年生态环境质量有所下降;生态环...  相似文献   

9.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兴化市的生态环境状况作分析。以2005年和2012年的影像图为数据源,经过图像预处理,通过解译与分类,得到该市2个时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对2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作对比,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减少明显,城镇、农村居民点和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突出。分别计算2个时期的生物丰度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并分析了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Landsat ETM+等影像的无锡市十年陆地生态环境遥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遥感和GIS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区域生态环境变化提供了有效手段,以无锡市2004-2013年的ETM+等遥感影像和GDEM高程数据为数据源,运用遥感和GIS方法提取生态因子信息并进行陆地生态状况遥感评价。结果表明,无锡市近十年陆地生态环境整体趋好。  相似文献   

11.
以杭州湾海域和连云港周边海域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5、Landsat-9的多光谱和热红外数据,对研究区的海域岸线和温度场信息进行提取,分析海域岸线变迁和温度分布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的海域岸线变化均较显著;海域温度在核电站运行前较为均匀,无明显温度分异,核电站运行后,因温排水排放,核电站周边海域温度出现明显分异;Landsat-9热红外数据温度反演结果可靠,可用于监测温排水对海域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宜居和以人为本双重理念,选取区域绿度、区域热度、区域蓝度、区域亮度、区域透明度和区域起伏度等6个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基于遥感的区域人居环境指数(RHEI)。以福建省为例,分季度测算其RHEI,揭示区域人居环境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福建省RHEI随着季节变化逐渐降低,呈现东南低西北高、沿海岸线向内陆上升的空间分布格局。通过比较各指标的回归模型系数,发现区域蓝度对区域人居环境的影响最大,区域透明度的影响最小。由年度均值回归模型预测,未来每增加0.166单位的区域蓝度或减少0.278单位的区域热度,能提升0.1单位的人居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推,城市生态环境正逐步恶化。徐州作为老矿业城市,情况尤其不为乐观,以徐州市区为例作生态评价分析。按照代表性、可操作性、适应性、可比性和方便性原则,选取了植被覆盖度、生物丰度、水网密度、人均绿地面积、城市环境污染负荷指数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作为评价指标来进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的计算。根据评价指标,选用1994年、2000年和2007年三个时相徐州市TM影像,对土地利用、河流水库、植被、人均绿地等方面进行遥感动态监测,然后对该地区13年来生态环境演变做了定量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徐州市区生态环境质量由1994年的良好水平退化为一般水平,且有逐年下降恶化趋势,这与该区城市化进程一致。  相似文献   

14.
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新疆生态环境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新疆生态环境调查中的作用,为新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监测、生态建设等方面提供动态的基础数据和科学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遥感数据源的不断丰富,遥感技术不断提高,可以解决越来越多的水环境问题。指出了当前水生态环境管理方面的主要需求,结合目前遥感技术的发展,对国内外的水环境遥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湖泊富营养化监测与评估、核电站温排水遥感监测及城市黑臭水体遥感监测为案例,具体阐述遥感在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成效。未来水生态环境管理发展趋势将以水污染防治为主向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并重发展。基于此趋势,提出遥感在水生态修复的应用潜力,利于更多地方部门积极有效应用遥感技术,解决水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85、2000、2013年遥感影像提取的土地覆盖数据,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动态度计算、转移矩阵等,分析1985—2013年我国典型地区各类型生态系统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生态系统相互转化时空变化特征等,揭示1985—2013年生态环境格局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一级分类生态系统综合变化率,赣江、闽江、白龙江和岷江上游流域分别为4.7%、3.9%、3.3%和1.7%,生态系统变化强度1985—2000年较缓,2000—2013年更剧烈。1985—2013年典型区生态系统的主要转化方向具有持续性和双向性特征,岷江、白龙江和赣江上游流域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效果明显,出现较高比例的耕地转为森林和草地;面积占67.4%生态系统类型变化与耕地生态系统和人工表面生态系统变化有关;生态系统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生态变化主要表现为沿主要河流谷地的线状延伸,主要城镇居民点附近生态系统类型变化较为突出,人类活动是典型地区生态系统类型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典型区尤其是敏感区应加大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减少人类经济活动,降低洪水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概率和程度。  相似文献   

17.
Landsat 8卫星OLI遥感影像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美国2013年2月发射的Landsat 8卫星上运营性陆地成像仪OLI获取的太湖流域遥感影像数据,开展了其在大气能见度、蓝藻水华及建设用地等生态环境监测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研究表明,Landsat 8卫星向未来延续了Landsat系列的长时期对地观测能力,且观测性能有所优化,适合对区域能见度、湖泊蓝藻水华、生态系统格局等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反演和分析,是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遥感信息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