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卤系阻燃剂的逐步被禁用,有机磷酸酯类(OPEs)阻燃剂的使用量剧增,在环境中的残留量也随之增加.而环境残留的大部分OPEs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表现出一定的毒理学作用,因此,调查OPEs类阻燃剂在环境中的最新残留是很有必要的.文章主要从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介质几个方面对有机磷酸酯的环境残留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提出了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室内环境中的有机磷酸酯及环境毒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对溴代阻燃剂的禁用,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OPEs)已成为溴代阻燃剂的主要替代品,其产量与用量逐年升高,并且OPEs极易释放到环境中,因此,近年来OPEs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查阅了不同国家建筑物室内的灰尘(粉尘)和部分电子产品和家用装饰材料中的OPEs残留浓度等资料,对其毒理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OPEs的风险评价方法和模式,展望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近年来关于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各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判源分析等方面的相关文献,得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稳定性同位素技术用于环境领域研究特别是水环境中不同物态的有机物来源、运移、转化研究较为成熟;我国稳定性同位素用于环境领域特别对污染物判源及不同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与降解的稳定性同位素研究尚属起步阶段,但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新型溴系阻燃剂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TBC)是一种潜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不仅污染环境,还可能通过生物累积和食物链传递,对生态系统产生潜在危害。该文介绍了TBC的理化特征,对比分析了环境样品中TBC不同的检测方法,综述了水、沉积物、土壤和生物体内TBC的分布和水平,结合活体/体外毒性测试结果,阐述了TBC生长发育毒性、神经毒性、细胞毒性及内分泌干扰效应。最后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未来研究应注重建立标准化的分析方法,研究TBC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归趋,并致力于开展低剂量TBC的全生命周期或多代暴露的慢性毒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1,2-二溴-4-(1,2-二溴乙基)-环己烷,又名TBECH(tetrabromoethylcyclohexane,四溴乙基环己烷),是一种添加型的新型溴代阻燃剂.TBECH的立体结构复杂,具有4个异构体,每个异构体又均含有一对对映体.随着传统溴代阻燃剂的禁止生产或限制使用,TBECH作为替代品之一被广泛用于建筑业、纺织业和电子等各行业.TBECH具有长距离迁移性、生物累积性和潜在毒性,被认为是一种可能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通过对TBECH立体异构体的分析方法、环境行为和毒性效应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发现,TBECH的检测通常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但仅集中于对环境样品中TBECH非对映异构体的分离分析,对映体水平的检测将成为未来TBECH立体异构体分析的发展方向.TBECH已在大气、水体、沉积物、土壤等环境介质和生物体中被陆续检出,并对生物体产生内分泌干扰、生殖发育等毒性效应,其各立体异构体具有特异的环境行为,表现出选择性的生物累积、转化和毒性效应.鉴于目前TBECH环境行为的研究主要关注水生生态系统,而从立体异构体水平出发的研究还很欠缺,建议今后加强对陆生生态系统中TBECH污染状况、分布特征以及环境行为的研究,进一步从异构体和对映体水平深入探讨TBECH的环境过程和生物效应,全面认识环境中TBECH的迁移转化规律及最终归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新型环境风险物质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PFRs)被发现广泛分布于不同来源的环境介质中,如燃烧颗粒物、土壤/沉积物、天然有机质等.因其稳定性、持久性,且可以随着环境介质迁移和转化,EPFRs的生态环境风险可能被忽视.基于此,本文系统总结了存在于环境介质中的EPFRs,并归纳其分布特征;阐述了其介导的组织损伤,包括肺损伤、心血管损伤、神经毒性损伤、DNA以及细胞色素等生物大分子损伤;详述了主要由氧化应激、炎症、免疫反应以及代谢异常引起的损伤机理;最后,总结并展望了有关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EPFRs的生态健康风险评价和政策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有机磷酸酯(OPEs)是环境中新兴的有机污染物,其在珊瑚礁区多介质环境中的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尚不清楚。为此,本文以南海北部涠洲岛珊瑚礁区为研究区域,使用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GC-MS/MS)对该区域海水、沉积物和珊瑚中11种典型OPEs的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涠洲岛珊瑚礁区多介质环境中OPEs以氯代为主,占比为77%~96%。海水和沉积物中OPEs总含量(∑11OPEs)分别为43.2~51.7 ng/L和7.09~20.5 ng/g,相对于我国其他海域,其污染水平较低。珊瑚共生虫黄藻中∑11OPEs(146~4048 ng/g)含量显著高于珊瑚组织(nd~334 ng/g)(p<0.01),共生虫黄藻在珊瑚积累OPEs时起重要作用。生物稀释效应强烈影响珊瑚共生虫黄藻中磷酸三异丁酯(TIBP)和磷酸三正丁酯(TNBP)的累积。海水中大部分OPEs的生态风险可以忽略不计,仅磷酸三苯酯(TPHP)对所有站位藻类和部分站位鱼类构成低生态风险,有关OPEs对珊瑚共生虫黄藻的毒性效应仍需进一步探讨。海水和沉积物中OPEs可能主要...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典型有机磷酸酯阻燃剂的多介质归趋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介质模型是研究有机污染物在城市环境中行为的主要模型.本文运用三级逸度模型(四相环境介质:大气、水、土壤、沉积物)和城市多介质归趋模型(六相环境介质:大气、水、土壤、沉积物、植物、不透水层)模拟研究了成都市7种典型有机磷酸酯阻燃剂(磷酸三丁酯(Tn BP)、磷酸三异辛酯(TEHP)、磷酸三丁氧乙酯(TBEP)、磷酸三苯酯(TPhP)、磷酸三氯乙酯(TCEP)、磷酸三氯丙酯(TCPP)、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TDCPP))在环境中的分布和归趋行为,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并进行了参数灵敏度及模型不确定性分析.通过与文献提供的监测数据对比发现,模拟预测浓度与实测浓度基本在1个数量级范围内,符合计算精度.四相环境介质的三级逸度模型中OPEs的模拟结果表明,土壤和沉积物是OPEs的主要归趋,其中,土壤中富集了93.34%的OPEs,沉积物中富集了6.63%的OPEs.而六相环境介质的城市多介质归趋模型(MUM)模拟结果表明,达到平衡时,不透水层中∑7OPEs的浓度为1.01×10~3mol·m~(-3),是大气相浓度的2.42×10~9倍;植物相中OPEs达到2.38mol·m~(-3),是大气相浓度的1.61×10~7倍,说明城市中不透水层及植物相对OPEs的污染归趋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吕佳佩  张振飞  刘杨  张恒  王春英  罗莹  郭昌胜  徐建 《环境科学》2020,41(12):5438-5447
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具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发育毒性、神经毒性和内分泌干扰效应等,大量地使用导致其在多种环境介质中被检出,对生态系统造成潜在风险.本文分析了太湖重点区域(常州地区)典型行业企业废水、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和地表水中13种典型OPEs的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使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解析地表水中OPEs来源,并评价了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7家企业废水中∑OPEs浓度为91.70~840.52 ng·L-1,不同类型企业废水中OPEs组成各有差别,但多以磷酸三(1-氯-2-丙基)酯(TCPP)、磷酸三乙酯(TEP)和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为主.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OPEs浓度较高,为1859.59~2778.57 ng·L-1,且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对其去除效果有限,2家污水厂对总∑OPEs去除率分别为14.97%和17.32%,其中对芳香基OPEs的去除率分别为97.91%和90.83%,而对氯代OPEs去除率仅为4.37%和5.40%.在京杭大运河和丹金溧漕河的14个地表水中∑OPEs浓度为219.47~689.85 ng·L-1,明显低于污水厂进出水中OPEs浓度,主要以TEP、TCPP和TCEP为主.对OPEs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企业废水排放、废油废气的排放和建筑材料的释放可能是该地区地表水环境中OPEs的主要来源.风险商方法评价结果表明,水体中多数OPEs对水生生物具有较低的风险,但部分点位2-乙基己基二苯基磷酸酯(EHDPP)具有中等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0.
溴代阻燃剂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BFRs(溴代阻燃剂)是一种重要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各种传统和新型的BFRs(PBDEs、TBBPA、DBDPE、BTBPE等)在全球环境中被广泛检出,其持久性、生物蓄积性以及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毒性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在归纳和总结国内外关于BFRs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行为规律研究动态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吸附/解吸、光降解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以及厌氧、好氧微生物降解和植物代谢的特点和降解途径.结果表明:吸附/解吸是BFRs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关键过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是影响其在土壤中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光解、微生物降解是BFRs在土壤中的主要转化途径,光解是表层土壤中BFRs的主要转化过程,逐步脱溴产生低溴化产物,溴化程度、土壤有机质和矿物质会直接影响其光解速率;厌氧脱溴和好氧微生物降解是BFRs在深层土壤中的主要降解过程,溴化程度与微生物降解密切相关.土壤中BFRs被植物吸收的过程中可能被代谢为低溴化产物,在食物链中积累,危害人体健康.尽管多年来在BFRs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进展,但对这类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归趋的全面了解仍然很难,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BFRs被作为传统BFRs的替代品推向市场,建议对这些新兴替代化学品在土壤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过程,特别是生物降解进行更多的调查.   相似文献   

11.
季铵盐(QACs)是一类广泛使用的阳离子杀菌剂,流感和新冠肺炎大流行导致其使用量剧增.在其使用或使用后处理处置过程中,QACs可通过各种途径释放到环境中,在水体、沉积物和土壤等多种介质中频繁检出.QACs有较强的表面活性和非专一性的生物毒性,对生态系统构成潜在威胁.围绕QACs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生物毒性效应和细菌出现QACs抗性的主要机制等方面,系统梳理了QACs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行为及其潜在的毒性效应.结果发现好氧生物降解是QACs在环境中的主要衰减途径,降解反应以QACs不同位置C的羟基化来起始,后经过脱羧、脱甲基和β-氧化反应,最终矿化为CO2和H2O.环境浓度的QACs不会对生物产生致死效应,但会显著影响Daphnia magna等水生生物生长繁殖,毒性效应主要受自身结构、受试生物种类和暴露时长等因素影响.探究了QACs对Microcystis aeruginosa急性毒性的作用机制,发现QACs主要通过破坏光合系统,导致电子传递受限,构成氧化胁迫,破坏细胞膜来抑制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生长. QACs在...  相似文献   

12.
锑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进展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锑作为一种具有潜在毒性和致癌性的元素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由于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人为原因,大量的锑及其化合物进入到大气、水和土壤中,进而进入动植物及人体中。土壤中的锑迁移能力较弱,水中溶解态的锑迁移能力较强,而大气中的锑可以进行全球传播。植物对锑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锑对动植物和人体均有毒副作用,职业暴露是人体锑中毒的主要原因。本文对锑在各环境介质中的存在,锑在环境介质间的迁移和转化,以及锑的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3.
Sea-Nine211因易降解、生物富集性小而成为世界上广泛使用的新型防污剂。目前关于Sea-Nine211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稳定性等的研究资料很少,为评估Sea-Nine211对环境生态系统造成的潜在危害,文章就其在水环境中的转归及其生态毒性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评估有机磷酸酯(OPEs)潜在的生态健康风险,综述了OPEs在全球水和沉积物中的污染现状,并重点关注OPEs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根据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等不同生物类群的特点分析其潜在的毒性作用机制,进而展望本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科学问题,以期有效评估OPEs的生态效应和健康风险,推动我国OPEs食品安全监控和生态毒理学研究,为规范其绿色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认识有机磷农药特性和水体中有机磷农药污染来源、迁移转化和对水生生物及人体影响的基础上.进行水源水中有机磷农药的环境风险评价,依次确定效应评价内容,暴露评价指标.并用商值法进行风险表征.以环境影响度As和总环境影响度TAS作为评价参数.研究开展的有机磷农药环境风险评价作为一种有益的尝试.为国内开展有机磷农药残留调查和风险评价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氯化石蜡(chlorinated paraffins, CPs)是我国目前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中的阻燃剂和增塑剂,其中短链氯化石蜡(short 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 SCCPs)作为新污染物,因具有持久性、高毒性、长距离迁移特性和生物蓄积性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特性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尤其是SCCPs的环境赋存对环境健康的危害亟需进一步研究. 国内对SCCPs的研究集中在分析方法与环境行为等方面,对SCCPs的环境健康效应研究较少.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SCCPs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环境健康效应进行了梳理. 结果表明,SCCPs已被证实具有潜在的毒性效应,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SCCPs在环境介质中的暴露浓度越来越高,因此SCCPs的环境外暴露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越来越大. 研究显示,我国尚未停止SCCPs的生产与使用,因此在我国“十四五”规划之际,应加快SCCPs分析方法的研究进程,利用高分辨质谱将SCCPs的分析方法规范与标准化,并且在研究SCCPs的环境行为、迁移转化机制与毒性效应的基础上,深入开展SCCPs人体暴露风险与健康效应评估的研究,建立有效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与机制.   相似文献   

17.
溶解有机质(DOM)广泛存在于流域范围内不同环境介质中,并能发生迁移转化.以巢湖流域典型环境(农田土壤、浮游藻类、水生植物和沉积物) DOM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紫外-可见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揭示不同环境DOM样品的组成特征,探究流域范围内不同环境介质间DOM可能迁移、转化过程及其环境行为与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巢湖流域典型环境样品单位质量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均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浮游藻类(26701.59 mg·kg-1)>水生植物(9331.00 mg·kg-1)>土壤(204.93 mg·kg-1)≈沉积物(141.13 mg·kg-1).与DOC含量类似,280 nm处吸光系数(a280值)和总荧光强度均表现为:浮游藻类>水生植物>土壤≈沉积物,且沉积物和土壤DOM样品的重均分子量、芳香性、腐殖化程度均与水生植物和浮游藻类DOM样品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流域层面不同环境介质之间DOM的迁移转化概念模型,结果显示,流域范围内不同环境介质间DOM的迁移转化改变了其组成特征,进而导致生态效应发生改变.上述研究结果为流域环境质量提升和生态效应调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运用环境多介质QWASI等量浓度模型模拟了三峡水库水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TBT在各环境介质中的浓度分布及迁移归趋,同时讨论了三峡水库运行方式对库区水环境中TBT环境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QWASI模型能够较为合理地给出各个物理化学过程的速率参数,可对TBT在三峡水库这种超大型河道型水库中跨介质间的迁移传输、各环境相分布等作出定性和定量的模拟估计,模型输出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研究表明,三峡水库的运行方式对TBT在库区水环境中沉积物和水相间的迁移转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环境中放射性铯的迁移进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环境中放射性铯的污染来源及危害;对放射性铯在环境中的迁移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分析总结:切尔诺贝利及福岛核事故释放的核素铯在环境中的迁移研究现状;核素铯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研究发现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铯主要分布在表层土壤中等结论;核素铯在岩石、矿物及水等环境介质中的迁移研究现状.通过综述核素铯在核事故和土壤、岩石及水等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进展,以期为评估放射性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提供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20.
六溴环十二烷(HBCDs)是一类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它性质稳定,不易被降解,能够在环境中长期积累、迁移和转化,具有较强的生物蓄积毒性。对其环境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环境科学的一大热点,报道越来越多。文章介绍了HBCDs的物理化学性质、分析方法、概述了近几年六溴环十二烷的环境行为及其迁移转化的研究动态,同时讨论并展望了我国HBCDs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