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传统的填埋场稳定化时间长等问题,采用生物强化技术以加速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以反复筛选与多次传代培养的性能稳定的功能菌群为基础,通过研究不同组合的功能菌群对填埋场所产渗滤液及填埋垃圾稳定过程的影响,构建了一组能加速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的复合菌系.结果表明,该复合菌系较其他组合功能菌群对渗滤液指标影响最大,渗滤液的产量、COD和氨氮影响最大,使各指标在填埋初期达到峰值后明显消减,分别在49,30和44d后持续低于其他各组,且氨氮浓度130d后低于10mg/L,达到国家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规定的渗滤液氨氮排放标准.渗滤液累计产量、COD和氨氮总量在整个填埋周期较对照组分别减少了26.66%、26.59%和25.40%,降低了填埋场的污染负荷.该复合菌系对垃圾稳定化指标影响最大,至填埋结束时,填埋垃圾TOC 、TN和C/N较对照组分别低39.6%、18.95%和25.48%,垃圾沉降率和总有机质生物降解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9.99%和26.23%.  相似文献   

2.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发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超平  冯勇  罗鹏 《环境工程》2012,30(1):95-99
缩短垃圾稳定化时间,并有效地收集和处理渗滤液及填埋气体,是促使传统卫生填埋法向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发展的主要因素。生物反应器填埋场通过回灌渗滤液等控制手段,改善填埋场内部微生化环境,加速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关键在于渗滤液收集系统、防渗系统、气体收集系统和渗滤液回灌系统。一些在运行的全规模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证明了这种操作方式能加快垃圾降解和填埋气体的产生,减少渗滤液处理量。然而还有一些经济和技术上的不确定性,包括持久有效性、压实度和氧化-还原环境等因素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大型垃圾填埋场表面沉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上海市老港垃圾填埋场17号填埋单元建造的2000m^2小型卫生填埋场及表面沉降规律,结果表明,表面沉降与拉圾的压实程度有关,在填埋过程中,垃圾被充分压实后,学降就相对较小,在所监测的2.5年时间内,最大螺旋沉降大于1m是垃圾填埋初始高度(4m)的25%,根据垃圾表面沉降的预测结果,讨论了老港垃圾填埋场的利用途径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科学》2015,(6):72-75
从长春市一个封场垃圾填埋场中系统采集了不同填埋年龄(8~12年和25~30年)和不同位置(上层和下层)的垃圾样品,并对其基本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填埋垃圾总体呈弱碱性,含水率随填埋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上层垃圾含水率低于下层垃圾;从垃圾组成、有机质和生物可降解物(BDM)来看,8~12年的填埋垃圾仍处于不稳定状态,而25~30年的垃圾基本达到稳定化,但上层和下层垃圾的降解程度无明显区别。这表明传统填埋场中垃圾稳定化至少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因此开发能够加速垃圾稳定性填埋场的生物反应器修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填埋垃圾的特性分析则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方程冉  龙於洋  沈东升 《环境科学》2012,33(4):1397-1403
基于填埋垃圾和渗滤液这一整体系统,以传统卫生填埋场(CL)为对照,研究了模拟回灌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RL)和两相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BL)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迁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实际垃圾填埋的CL、RL和BL垃圾及渗滤液均检测到DBP,其中垃圾中DBP的初始含量约为18.5μg.g-1.各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顺序为BL>RL>CL,稳定化进程影响着DBP在垃圾中的降解行为,相比于填埋场产酸期,填埋场产甲烷期时的环境条件更有利于DBP的降解.至实验结束(310 d),CL、RL和BL垃圾沉降率分别为7.0%、11.9%和24.3%,垃圾中DBP的残留含量分别约为2.1、1.3和0.8μg.g-1,DBP去除率分别约为89.5%、93.9%和96.6%.DBP残留总量变化符合指数衰减模型,实验后期不同运行工艺的填埋场中DBP残留总量差异显著,渗滤液回流明显加速了DBP的生物降解,而产甲烷反应器的引入更能促进DBP在填埋场中的去除.  相似文献   

6.
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回灌处理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垃圾填埋场及其渗滤液水质的特性以及渗滤液回灌工艺的类型。介绍了生物反应器垃圾填埋场的净化机理。渗滤液回灌在加速填埋场稳定化进程及渗滤液处理中的作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渗滤液回灌量对其特性及填埋场稳定化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采用4座规模为42m3的模拟实验柱,1号、2号和3号实验柱每周分别回灌填埋垃圾量5.3%,2.7%和0.67%的渗滤液,4号实验柱每周回灌填埋垃圾量0.33%的清水作为控制柱进行对比研究回灌量对渗滤液特性和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5.3%的渗滤液回灌比能更大程度地加速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使有机物在更短的时间内释放,减小产甲烷的迟滞时间.采用2.7%回灌比的实验柱能形成更好的微生物环境,反应器温度保持在35℃,对渗滤液有最好的处理效果,COD和BOD5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7%和88%,同时还具有最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在实际工程中,应该根据填埋场设计的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渗滤液回灌量.  相似文献   

8.
好氧修复通过将填埋场从厌氧状态转化为好氧状态,加速填埋场垃圾的降解,以实现填埋场在短期内达到稳定状态,并减少后续温室气体排放.本研究以实际运行13年的某中型填埋场为对象,探究了好氧加速稳定化过程中堆体内垃圾性质特征及填埋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每次3 h为间隔,每天曝气12 h的运行状态下,经过12个月的好氧治理,总曝气量约为5319万Nm3,填埋场平均沉降为36 cm,约占堆体平均高度的2.6%,沉降性能随修复的进行逐渐减弱;氧气的进入促进了垃圾有机碳的降解,有机碳含量从修复前的10.1%~16.3%下降至4.3%~8.8%,平均下降了47.6%,降解率随初始有机碳含量的增大而升高;填埋气中O2浓度主要分布于7.8%~14.1%,CO2浓度为7.5%~12.3%,好氧反应比较活跃,但存在曝气量不足区域;堆体内甲烷浓度基本处于2%左右,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场地利用技术要求》中场地中度利用的相关要求;修复过程中单位垃圾的总碳排放量约为13.8 g·kg-1干垃圾,其中,二氧化碳贡献占78.2%;碳排放量与初始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02,p<0.01),表明好氧修复...  相似文献   

9.
大型填埋场垃圾降解规律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在上海市老港垃圾填埋场建造了一座面积为3000m^2,高度为4m,内填生活垃圾10800t的小型卫生填埋场。对该卫生填埋场进行了40个月的监测,分析了垃圾中的总糖、总炭、挥发性物质和有机碳、生物可降解物含量(BDM)、粗纤维含量与填埋时间的关系。同时,也对1991年至1994每年4月份的填埋单元垃圾组成了分析。通过数学聚合,预测了填埋单元封场后的若干年内垃圾组成,对填埋场稳定化程度和垃圾矿化程度进行了判断。结果表明,该场的稳定化时间大约为22-23年,届时,该场的垃圾基本上达到无害化和稳定化,绝大部分可降解的有机物得到充分降解。  相似文献   

10.
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腐殖质组成和变化规律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垃圾的腐殖质组成和光密度,考察了填埋垃圾的腐殖质组成和光学特性随填埋龄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填埋龄在1~14 a间的填埋垃圾中腐殖质组分的有机碳绝对含量的波动幅度很大,而腐殖质组分相对含量具有比较明显的变化规律,其中腐殖质总可提取率和wHA/wFA比值分别随填埋龄增加呈线性下降和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填埋垃圾腐殖质光学特性研究表明,填埋垃圾可提取腐殖质和富里酸组分的E4/E6比值随填埋龄变化无明显关系,而胡敏酸的E4/E6比值则随填埋龄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因此,填埋垃圾腐殖质的总可提取率、wHA/wFA比值以及胡敏酸组分的E4/E6比值可有效地表征填埋垃圾和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根据影响垃圾填埋场植被重建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填埋气体、填埋场的表面沉降、最终覆土层温度和厚度、最终覆土层的土壤特性、植物种类、渗滤液),提出在封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并按国外垃圾填埋场植被重建的一般步骤,提出了铜锣山垃圾填埋场植被重建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填埋场垃圾稳定化机理,分析了影响填埋场稳定化的因素,提出了建立准好氧填埋场不仅有利于加快垃圾的稳定化进程,还可减排温室气体和改善渗滤液水质,确保填埋场地最大限度地安全再利用。  相似文献   

13.
对沈阳市一个关闭2年左右的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稳定化状态进行了研究。对填埋场达到稳定化状态的时间进行预测以及不同时期的稳定化程度进行评价,并提出了填埋土地的再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14.
渗滤液回灌能加速生化反应器填埋场的稳定,而回灌参数决定了回灌加速效果.为研究不同回灌条件下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以选择最佳回灌参数,在考虑含水率、VFA浓度和温度对垃圾降解影响的条件下,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 5.0建立了二维降解-渗流-温度耦合回灌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并采用本模型模拟单次回灌量为4 L的点源回灌,回灌频率分别为1、2、3 d·次-1,结果显示2 d·次-1的回灌条件下填埋场最先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对比分析VFA浓度、垃圾降解速率、甲烷菌浓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高回灌频率更有利于填埋场加速进入甲烷化阶段,而在确保含水率低影响的情况下低回灌频率更有利于进入稳定化阶段,因此实际工程中要综合考虑以选择合适的回灌参数.  相似文献   

15.
填埋场沉降监测技术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固体废弃物填埋场沉降是安全填埋技术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综述了固体废弃物填埋场沉降的危害和国内外室内外沉降监测技术的主要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室内沉降监测主要运用测渗计和自制设备监测室内试验沉降。填埋场室外现场监测技术包括沉降板、沉降计、沉降剖面仪和水准仪等。通过对各种监测技术的比较,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探地雷达等地球物理方法将成为固体废弃物填埋场沉降监测技术研究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填埋结构对填埋场稳定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准好氧填埋和厌氧填埋的原理,构建了大型模拟填埋场,并定期对渗滤液水质进行监测分析;根据所获得的渗滤液水质变化数据,利用指数法对2种结构的填埋场稳定化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准好氧填埋比厌氧填埋结构更有利于渗滤液中污染物尤其是NH3-N的去除;准好氧填埋场稳定化速率大于厌氧填埋场;准好氧填埋场在封场25周后稳定化综合指数I<50,达到二级稳定化程度,渗滤液水质达二级排放标准;厌氧填埋场在实验期内稳定化综合指数I>100,稳定化等级为四级,渗滤液水质在三级排放标准以下.  相似文献   

17.
填埋场加速稳定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模拟实验,探讨了不同条件下垃圾渗滤液回流对垃圾填埋场稳定的影响.填埋层中引入空气和采用渗滤液回流会明显促进垃圾填埋场的稳定,并改善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结果表明,在空气、温度和渗滤液回流等影响填埋层稳定的因素中,空气的影响最大.因此在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工程设计中,将空气引入填埋层,可以大大缩短填埋场生态稳定的周期,有利于填埋场土地的尽快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