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水资源数量严重不足,水体质量差,水质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手段对水质进行监控。先进的水质现场监测技术是可控制水污染速度的关键,更能保护水资源,所以发展水质现场监测技术变得十分重要。本文阐述了水质现场监测的意义,概括了水质现场监测技术现状,最后对水质现场监测技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水质监测技术发展重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黄河干流中卫新墩断面近年水质状况及水质变化趋势,文章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新墩断面2004年以来的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墩断面水质达到功能区水质要求,受到轻微污染,水质一般。在此基础上,文章利用GM(1,1)模型,借助Matlab软件,拟合了新墩断面未来水质污染变化方程,得出了新墩断面未来水质将进一步好转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赵琼美 《云南环境科学》2004,23(Z1):115-117
用大量实测水质资料,全面分析了柴石滩水库坝前、中部及库尾不同水域的水质现状,分析了南盘江入库河流弹药库水质代表断面的水质现状及水质变化趋势,提出了水库水污染控制及水资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人口的日益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巨大的用水需求给水质监测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因此,发展水质监测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水质,且进一步缓解了水质监测的压力、减少水质监测的工作量,使监测工作日益高效。现今,水质监测技术的发展不尽人意仍存在诸多问题。而建设水质监测物联网应用框架,有利于扩大监测范围、改善水质监测环境。本文通过揭示发展水质监测技术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构建水质监测技术物联网应用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5.
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水质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浦江上游保护区是上海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其水质状况直接影响上海的饮水安全,分析影响该区域水质的主要水质因子。研究水质的分布特点和近年(2000年-2004年)的发展变化趋势,本文使用因子分析法通过对2000年-2004年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的常设监测断面水质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黄浦江上游水质保护区的特征污染因子,再使用幂指数法、加权平均法、向量模法等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对该区域的水质进行了评价,并得到了该区域的水质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6.
河流水质系统灰色模型的识别、模拟和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助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可以构造河流水质灰色模型,根据实测水质资料可以识别出河流水质灰色模型中的最优灰参数,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河流水质系统进行灰色模拟。灰色模拟考虑了实际河流水质系统中客观存在的不确知因素和偶然因素影响。本文概述了河流水质灰色模型的构造、河流水质灰色模型的研究意义、河流水质灰色模型的灰参数识别、河流水质系统的灰色模拟及其在四川沱江水质系统模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湄公河下游五国的水质状况及原因,通过汇总湄公河五国的水质管理法律法规及水质标准和介绍各国的水质管理措施,阐述了湄公河国家在水质管理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及水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湄公河国家在流域水质区域合作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实施水质的自动监测与远程监控,有助于及时掌握水体状况与水质变化,提高对水质污染事故的预防与处理能力,进而使水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常情况下,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可以实现水质自动监测,进而为水环境保护提供了支持.本文结合水质自动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在水环境保护护中的应用实例.以期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9.
青岛海洋倾倒区海水水质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基于1985~2003年青岛海洋倾倒区水质监测资料,应用环境质量分级与评价的模糊综合-加权平均复合模型对青岛倾倒区海水水质现状及1985~2003年各年度海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8 a间的海水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由于受倾倒的疏浚物中污染物影响,海水水质较差,均为Ⅱ级水质,2000年后海水水质一直维持良好,均为Ⅰ级水质.历年水质优劣顺序为:2000>2002>2003>1997>1985>1991年.  相似文献   

10.
河流水质系统的灰色规划方法和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助于河流水质灰色模型,可以对河流水质系统进行灰色规划。灰色规划考虑了实际河流水质系统中客观存在的不确知因素和偶然因素影响,概述了河流水质系统的灰色规划模型的构造、河流水质系统灰色规划模型的求解及其在四川沱江水质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宜兴油车水库饮用水源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水质评价法对2012年-2014年的水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油车水库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中III类标准,并且对油车水库还做了富营养化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油车水库水质属于中营养,同时对比宜兴横山水库的水质状况,通过对水质监测、分析与评估,研究水质变化规律,为有针对性的保护饮用水源,进一步改善水质,优化水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相应的提出了一些适当的水源地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水质基准是制定水质标准限值的重要依据,是科学的水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水体污染形势严峻,区域环境差异明显,亟需建立适合我国水环境特征的水质基准作为水质控制和管理的理论依据。文章对我国水质基准的概况、水质基准方法学、水质基准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论述,以期为我国水质基准的研究提供参考与支撑。  相似文献   

13.
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是开展评价工作的依据,本文针对地表水体质量标准、底泥质量标准和水生生物质量标准及共统一结合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全面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环境水质监测的质量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质监测采样质量控制,环境监测实验室条件和实验室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并以实验室内分析COD样品为例,进一步阐述了环境水质监测中COD的控制方法,从而论证了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潮汐河口水文、水质要素具有日内、月相周期性的时变特征,不适用恒定流的计算方法和评价标准进行水质达标控制,从而无法科学核定河口的水环境容量用于水污染防治管理。本文针对潮汐河口的非恒定往复流特性及水质的时变特征,提出了适用于潮汐河口水质达标控制的时、空双重控制标准;建立了钱塘江河口潮流水质模型,基于水质时空双重达标控制标准核定了各水功能区的环境容量。其中时间控制标准采用1d内超标小时数和月内超标天数两个指标控制,空间控制标准采用功能区空间平均水质、交界断面水质、混合区面积和敏感点水质等4项控制指标进行控制。水质时、空双重控制标准能够更全面更真实的反映潮汐河口水质达标情况,从而有效保护河口水资源水环境质量。其计算思路和方法可供相关水环境研究人员和环境管理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水环境质量考核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综合的水环境质量考核方法——水环境综合评价指数法。方法对综合水质指数、水质改善率和水质达标率三个参数进行标准化及加权平均,其中综合水质指数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水质改善率反映水环境治理工作成效,水质达标率反映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通过设置适当的权重系数,评价结果可较为全面和科学的反映区域水环境质量状况、水环境治理工作成效和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水环境绩效评价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几种河流水质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河流水质评价是水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采用合理的水质评价方法,才能说清河流水质状况,满足水环境管理和决策需要。选择单因子指数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方法以及江苏省太湖流域河流水质评价的推荐方法-水质指数评价方法等在环境监测系统中较常用的四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实例计算和结果对比评价。结果表示,水质指数评价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同时方法简单,结果明了,是比较实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邹锐  董云仙  颜小品  赵磊  贺彬  刘永 《环境科学》2011,32(11):3193-3199
以云南省程海为例,基于CE-QUAL-W2计算平台开发了水动力-水质模型.由于程海现有的数据不足以支撑开发可靠的流域水文与污染物负荷模型,为弥补由此引起的水质模型边界条件缺失的限制,本研究提出了基于逆向模拟与遗传算法的多模式负荷-参数识别方法来实现对水质模型的校正和鲁棒校验.应用校验后的模型对程海不同水位调控情景的水质...  相似文献   

19.
水体质量评价已成为当前开展水环境规划管理,以及污染综合防治方面所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本文在对河流水质现状评价系统的调研分析和对水质状况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通过与传统的综合指数水质评价法的对比,采用一种全新的水质标识指数法对上海市苏州河支流之一彭越浦河1993~2003年10年间监测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水质标识指数法在河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优缺点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与综合指数评价法的应用进行的比较,水质标识指数法反映的河流水质信息更多、更客观,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针对峰头水库和漳江干流,分别建立零维水质模型和一维非稳态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并对参数进行率定。对9种不同调水方案实施后漳江流域近期(2015年)和远期(2020年)水质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随着调水量和排污量的增加,漳江水质远期差于近期,且取水口越往漳江下游设置,调水对漳江水质的影响越小;总体上调水对漳江水质影响不大,调水后漳江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标准;漳江调水工程从对水质影响方面来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