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省海洋产业发展目标分解及结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合衡量国家产业政策,山东省海洋资源环境基础、海洋产业的增长潜力以及海洋产业劳动生产率等因素的基础上,运用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将山东省2010年和2020年海洋经济发展总目标分解到各海洋产业,以各海洋产业分解目标为指引,结合灰色关联分析和区位熵分析,确定海洋产业优化重点领域,推动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研究表明:①2010年山东省海洋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32.880亿元,1 521.010亿元,863.066亿元;2020年海洋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 100.040亿元,5 059.557亿元,4 000.375亿元.②海洋新兴产业的优化是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关键.2010年,山东省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将占总增加值的21.12%;2020年,占总增加值的25.69%.③海洋支柱产业的优化是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点.2010年,山东省海洋支柱产业增加值将占总增加值的70.67%;2020年,占总增加值的66.37%.  相似文献   

2.
中国环保投资力度不断增加 ,投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节节攀升 ,从“七五”期间的 0 .7%上升到“八五”期间的 0 .8% ,“九五”期间更首次突破 1% ,2 0 0 5年这一比例将升至 1.2 %。10多年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 ,经济总量的盘子越来越大。“八五”期间中国环保投资约为 2 0 0 0亿元 ,“九五”期间增至 3 60 0亿元 ,“十五”期间这一数字将猛增到 70 0 0多亿元。各地发展水平不同 ,环保投资力度也不一样。北京市 2 0 0 0年的环保投入已占全市GDP的 4.7% ,2 0 0 8年前北京用于环保的投资将高达 10 0 0亿元 ;“十五”期间 ,广东…  相似文献   

3.
泽州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 ,总面积 2 0 2 3km2 ,总人口 51万 ,辖 2 6个乡镇、62 9个行政村。近年来 ,县委、县政府以建设中西部经济强县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着力实施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 ,有力地推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健康和协调发展。 1999年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 4 6.53亿元 ,连续 4年全省第一 ;乡镇企业总产值 94 .1亿元 ,连续 8年全省第一 ;财政收入 2 .38亿元 ,比上年增长 10 .9% ;农民人均纯收入 2 975元 ,比上年增长 2 5元。 1997年泽州县先后成为全国首批达小康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国家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2 0 0 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2 0 0 3年城市环保工作有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公报”表明,2 0 0 3年我国监测的3 40个城市中,有14 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41.5 % ,比上年提高了7.7个百分点;有10 8个城市为三级,占3 1.8% ,比上年下降了3 .2个百分点;有91个城市为劣三级,占2 6.7% ,比上年下降了4.5个百分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42 .1%、5 8.0 %和5 3 .5 % ,比上年提高了2 .1、3 .8和1.5个百分点。全国建成烟尘控制区3 .3万km2 …  相似文献   

5.
通过界定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和内涵,提出基于总量控制条件下人口 经济 水资源三者系统协调耦合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计算方法,分别采用产业结构调整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等措施,以赣江袁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计算进行例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用水总量控制、保障社会发展水平和人均GDP水平条件下,(1)优化后行业用水定额下降,流域需水总量减少,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目标年2015年和2030年流域需水量调整后较调整前分别减少036亿m3、090亿m3,较调整前下降了23%和53%;(2)对于不同目标年,优化后用水区域可承载GDP和承载人口有所增加,2015年和2030年全流域可承载GDP分别增加2649亿元和15191亿元,全流域可承载人口分别增加773万人和1874万人  相似文献   

6.
巢湖流域大气污染的经济损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2002年巢湖流域大气污染资料进行调查和统计的基础上,应用人力资本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资产价值法等环境经济价值评估方法,从人体健康、农作物、森林、家庭清洗费用和建筑材料腐蚀5个方面估算了巢湖流域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结果表明,建筑材料腐蚀损失和人体健康损失分别为185亿元和151亿元,这两项费用占整个损失的比重达7814%;家庭清洗费用增加值、农作物经济损失和森林经济损失分别为073亿元、012亿元和009亿元。当年全流域环保投资总额为46亿元,而仅大气污染造成的环境经济损失就达到43亿元,约占当年GDP的084%。环保投资力度与环境污染损失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据国家计委估计 ,“十五”计划期间我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N&RE)开发共需投资 2 5 5亿元 ,5年间平均每年 5 1亿元 ;而根据政策方案估计 ,需新增投资 318亿元 ,平均每年为 64亿元。在这种投资规模支持下 ,我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新增开发规模可达 430万吨 (基础方案 )和 5 2 4万吨 (政策方案 )标煤。平均计算 ,吨标准煤投资 5 930元和 34 2 3元。2 0 0 1~ 2 0 10年 ,根据基础方案估计 ,我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需投资 5 36亿元 ,10年间平均每年 5 4亿元 ;根据政策方案估计 ,需新增投资 643亿元 ,平均每年为 64亿元。投资强度所以较高 ,主要是由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特点决定的。大多数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都属于高投入低产出的项目 ,如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和太阳能热水器等的单位投资高达 6.5万元 /千瓦、0 .9万元 /千瓦和 0 .0 8万元 /平方米以上 ,而实际运行时间又很少 ,年均只有 2 0 0 0~ 30 0 0多小时 ,从而导致产出低投入高 ,但是这不意味着这些技术效益不好。国家计委在《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十五”计划及 ...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人口问题依然严峻 ,特别是上半世纪 ,出生率虽会有所下降 ,但人口数量依然会有较大增长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依然是人口增长的主体。但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 ,全球的人口与家庭也将会出现新的变化趋势 ,其主要趋向是 :人口增长速度依然较快。全球人口预计到 2 0 2 5年将达到85亿。人口地区分布的变化。到 2 0 2 5年 ,人口分布格局仍是亚洲居第一位 ,亚洲人口将达到 49.10亿 ,占世界总人口的5 7.65 % ,世界 10大人口国中的 6个在亚洲。非洲人口将超过欧洲 ,拉美人口将超过北美。人口大国的变化。到 2 0 2 5年 ,中国人口仍居世界第一。预…  相似文献   

9.
三峡工程拉动湖北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工程建设的巨额投资及由此产生的巨大市场需求,犹如核极的巨大能量,成圈层状由三峡地区扩展至宜昌、恩施等鄂西地区,辐射到武汉、荆州、荆门、襄樊、黄石、鄂州等鄂中、鄂北、鄂东地区,拉动了湖北省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湖北省内四大市场的发育和壮大,大型骨干企业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2002年,包括秭归、兴山、巴东、夷陵四县区的湖北三峡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0.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1992年增长7.36倍,年均增长1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7.31亿元,增长10.42倍,年均增长26.4%;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37.41亿元,增长4.67倍,年均增长16.7%;工业总产值达到102.93亿元,增长6.31倍,年均增长20.2%;农业总产值达到34.48亿元,增长1.45倍,年均增长3.8%;财政收入6.47亿元,增长3.61倍,年均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1 965元,增长3.64倍,年均增长13.8%。三峡工程坝区、库区所在地的宜昌市、恩施州,在枢纽工程建设和移民工程投资拉动下,经济发展迅速。2002年,宜昌市、恩施州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比1992年增长5.87倍、4.1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89倍、8.14倍;工农业总产值增长4.78倍、4.6倍;财政收入增长2.26倍、1.5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51倍、3.05倍。湖北企业积极参加三峡工程竞标与建设,对湖北省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经统计测算, 湖北省企业承接三峡工程项目年均合同金额为35.85亿元,最高年份的1997年达到86.57亿元,最低年份的1993年为21.4亿元;对湖北国内生产总值绝对增加值增长的影响最高年份达18.07%,最低年份为6.22%,10年平均值为8.59%。  相似文献   

10.
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改变。可定量评价土地利用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基于1995年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应用谢高地等人制定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估算了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改变。结果表明。从1995—2000年5年间。科尔沁沙地的耕地增加4.87%。林地减少2.25%。草地减少0.03%.水域减少1.32%.湿地增加0.54%,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减少3.21%。未利用地减少8.83%;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性很大.表现为大部分旗县仍维持着毁林毁草开荒的不合理土地利用活动。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995年的1463.67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1467.36亿元。净增加值为3.69亿元,增幅为0.25%;其增加值并非因耕地面积增大所产生.而是个别旗县的大面积沙荒地得到有效治理所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LMDI分解方法研究山东省1991-2011年工业经济增长的环境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的变化特征,测度污染密集型产业结构变动带来的大气环境效应。研究发现:①山东省SO2、烟尘、粉尘等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总体趋势改善,但污染物排放的产业集聚性特征明显,其中污染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总增加值的25-45%,而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90%以上;②规模效应是造成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技术效应是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主要因素,结构效应对大气污染物减排效果并不明显,因此调整工业结构特别是减少污染密集型产业比重是污染物减排的重要途径;③1991-2011年山东省污染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或下降1个百分点,工业废气、SO2、烟尘和粉尘排放量将分别增加或减少19.13百亿标m3、5.68万t、2.25万t、3.70万t。依据上述研究结论,需要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区域大气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政策、科技支撑体系等方面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应对当前的大气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1982~2016年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非线性平滑转换回归模型探讨了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以滞后两阶的经济增长作为转换变量建立非单调类转换函数模型最为恰当;(2)当转换变量介于临界值30 542.404 43亿元和37 595.594 26亿元之间时,转换函数为0,模型完全表现为线性形式,当转换变量等于临界值时,转换函数为0.5,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线性机制转换为非线性机制的速度一般;(3)当转换变量小于30 542.404 43亿元或者大于37 595.594 26亿元时,转换函数值迅速向1转换,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就会显现,此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动1%,将会引起当期经济增长1.829 03%的变动。  相似文献   

1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能源消耗强度和CO2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实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自主减排目标是中国今后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十一五"期间,中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长,累计节能量达到6.3亿t标煤,CO2减排量达到14.6亿t,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单位GDP的能耗强度和碳强度下降与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上升还将是中国当前和未来很长时期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特征。根据历史数据分析,GDP增长、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都会对中国的碳减排产生重要影响。GDP增速高必然呈现高能耗、高排放的特征。经济结构方面,影响能耗和碳排放的是GDP(最终需求)的组成变化,即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变化。由于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较大比重以及重化工产业长期存在,除了继续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外,必须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对降低碳排放强度的贡献。能源结构对节能和碳减排的影响集中体现在资源禀赋不平衡、供需分布不平衡、消费种类不平衡。文章提出实现碳减排目标,必须控制和达到以下关键指标:控制GDP增速在6-8%之间;调整出口结构,提升服务贸易比重至30%左右;提高第三产业比例至47%以上,控制高能耗工业比重在22%以下;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至15%。此外,实现碳减排目标还必须:充分认识碳减排对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不同区域碳减排工作的分类指导;提前部署重大低碳技术和重点领域技术研发;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和生活方式等。研究表明,中国实现2020年CO2自主减排目标还需付出更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传来消息 ,中国 5年来对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投资累计达 5 80 0亿元人民币 ,确定的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和淘汰关闭环境、浪费资源企业的工作均取得明显成效。据中国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5年来国家累计投资 5 80 0亿元人民币 ,其中中央财政安排国债资金 464亿元人民币用于污染防治 ,安排预算内资金和国债资金 70 3亿元人民币用于生态建设 ,在新批准的国债技改项目中又安排 63 0亿元人民币用于节能环保项目。对于取得的成绩 ,与 1998年相比 ,2 0 0 2年全国主要污染物如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  相似文献   

15.
扬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扬州市1996—2004各年份土地利用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分析了8年中土地变化的特点及主要驱动力因子,结果表明:①8年来全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表现出耕地、园地的面积大幅下降,建设用地的面积普遍增长;②选择11项指标构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得出:影响该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是人口和经济的增长;③运用Eviews 3.1软件对土地利用变化中经济因素的驱动作用做回归分析得出:全市GDP每增长1亿元,需要新增建设用地约15.36hm^2.减少耕地约17.53hm^2;城镇化水平每增加1个百分点.需要减少耕地面积389.3hm^2,同时扩展城镇用地266.17hm^2。  相似文献   

16.
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 ,我国能源需求和能源生产增长迅猛。 2 0 0 3年 ,我国煤炭生产量达 16.67亿吨 ,而煤炭供应呈现局部紧张局面 ,特别是部分电厂发电用煤告急 ;我国原油产量 1.7亿吨 ,进口原油和成品油 1亿多吨 ,但一些地方出现柴油等成品油短缺现象 ;电力方面 ,2 0 0 3年全国累计发电量 1910 7.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5 .5 % ,可全国还有 2 0多个省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我国一次能源资源情况也不乐观。我国人均常规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 0 0 0年人均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只有 2吨多 ,人均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 10 74…  相似文献   

17.
海洋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环境友好型海产品、可持续海洋原材料、可持续基因资源、生态旅游产品、海景观房地产等海洋生态标签生态产品和减缓温室效应产品、净化环境要素产品、灾害控制产品等海洋关键环境要素生态产品。本文以海洋生态产品理论为基础,将海岛旅游绿色发展含义界定为旅游目的地环境友好型海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旅游目的地海洋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持续稳定地提供核心生态系统服务和旅游业低碳排放;并运用海洋渔业生态标签制度(MFELS)、生态系统服务付费(PES)和市场替换法(MRM),以山东省长岛县为案例地,以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获取的数据为基础,对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经济激励额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运用MFELS可获得0.207 0×10~8元/a的经济激励资金,其中山东省短途客源地游客、京津冀晋豫中途客源地游客和其他省市区长途客源地游客平均每人次分别承担13.26元、17.57元和17.56元;(2)运用PES可获得0.673 6×10~8元/a的经济激励资金,其中短途游客、中途游客和长途游客平均每人次分别承担43.44元、57.89元和54.42元;(3)运用MRM可获得0.154 1×10~8元/a的经济激励资金,其中各类游客平均每人次分别承担0.00元、14.59元和34.58元;(4)运用MFELS、PES和MRM可获得1.034 7×10~8元/a的经济激励资金,其中各类游客平均每人次分别承担56.70元、90.05元和106.56元。研究建议:各客源地游客承担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经济激励资金应考虑区域的差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未来 2 0年 ,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将以较快速度发展 ,石油需求量将年均递增 12 %。据中国石化高级副总裁牟书令介绍 ,我国原油产量由 1949年的12万t,上升到 2 0 0 2年的 1.67亿t,居世界第五位。天然气产量由1949年的 0 .1亿m3,上升到 2 0 0 2年的 3 16亿m3,居世界第 16位 ,已经成为世界石油天然气消费大国。未来 2 0年 ,我国石油天然气需求增长较快 ,预计到 2 0 2 0年 ,我国石油需求量为 4亿t,年均递增 12 %。天然气消费结构中 ,天然气发电、城市燃气增长最快 ,到 2 0 2 0年 ,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 ,所占比例将由目前的 2 .7%增长到 10 %以上…  相似文献   

19.
利用山东省统计年鉴数据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公布的碳排放计算公式和碳排放系数,对山东省2001-2010年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一次能源消费由2001年的11 649.88万t标准煤增长到2010年36 357.25万t标准煤,年均增长12.05%;碳排放量由2001年12 308.17万t增长到2010年30 881.45万t,年均增长9.64%,由煤炭引起的碳排放量占73.09%;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1.21 t/万元下降到2010年0.78 t/万元,年均下降4.23%。针对山东省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应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改变高耗能的发展方式,积极促进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为海湾地理空间尺度,引入泰尔指数和变差系数、灰色关联法研究三大海湾地区的海洋经济规模总量和海洋产业关联效应的差异,运用多种预测模型预测未来十年三大海湾间地区海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和贡献的差异。结果显示:三大海湾空间地区海洋经济差异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2007年后呈现协调优化发展趋势;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油气业、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渔业分别对应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三大经济区的拉动效应较大,形成各具区域特色的重要优势海洋产业;据模型预测结果分析,到2015年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地区海洋经济比重将分别达到34%、21%、25%;莱州湾、渤海湾的海洋经济直接贡献率分别平均以2%和1%的速度递增,而辽东湾则平均以0.1%的速度递减,到2020年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的海洋经济直接贡献率将分别为36%、29%、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