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吸声系数和隔声量是描述材料声学特性的典型参数,首先分析了材料吸声系数和隔声量测试技术的研究意义,指出提高材料吸声系数和隔声量测试技术符合我国先进武器装备的发展需求。梳理了国内外吸声系数和隔声量的主要实验室测试方法及标准,具体介绍了阻抗管法、混响室法、Alpha舱法测量材料吸声系数,阻抗管法、混响室-混响室法、混响室-消声室法、Alpha舱法测量材料隔声量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测试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微穿孔板结构的吸声效果,将隔声薄膜制作成褶皱结构,加入微穿孔板后空腔中,采用驻波管法进行吸声试验,测试在125 Hz到2 000 Hz的13个1/3倍频程中心频率处的吸声系数。试验结果显示:单独的隔声薄膜褶皱结构具有一定的吸声能力,褶皱的高度对其吸声能力有一定影响;隔声薄膜褶皱结构的加入能有效提高微穿孔板的吸声性能,当褶皱高度为6 cm时,加入褶皱前后,吸声峰值由0.733提高到0.977,吸声带宽由2个(800 Hz~1 250 Hz)提高到5个(400 Hz~1 000 Hz)1/3倍频程中心频率;随着褶皱高度从2 cm提高到6 cm,复合结构的吸声系数显著增加,吸声带宽随之增大,吸声频带朝低频方向移动,当褶皱高度为6 cm时,吸声峰值达到0.977,接近全吸收。试验初步研究了隔声薄膜褶皱对微穿孔板吸声性能的影响特性,为进一步的理论计算与实际应用提供一定根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几年混响室测试技术的迅速发展,着重介绍了混响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混响室与传统电磁兼容测试场地的优缺点、分析了制约混响室技术广泛应用的几个关键因素,简述了进行混响室与传统电磁辐射抗扰度测试相关性研究的一些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4.
扩散法测定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利用自制分子扩散式个体采样器 ,监测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的方法 ,该方法改 PRA光度法为离子色谱法 ,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经实验室性能评价能够满足实验室测试的要求。并经有动力的溶液吸收管法现场对比测试 ,两种测试方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湿式电除尘器是燃煤电厂烟尘超低排放的主流除尘技术之一。针对湿式电除尘器的测试特点,提出了测试工况、测孔位置、测孔尺寸及采样点布置等相关要求,并分别对颗粒物、PM_(2.5)、SO_3等开展测试研究,给出了科学的测试方法:针对颗粒物,基于烟道内、烟道外两种采样方法,过滤装置内可配置滤膜或滤筒,应开展空白试验,当浓度较低时应采用一体化采样头;针对PM_(2.5),建议采用重量法(撞击器法)作为基准方法;针对SO_3,可采用冷凝法进行采样,当浓度较低时,建议采用冷凝法与吸收法相结合的手段。并基于此开展了现场实测,为国标《湿式电除尘器性能测试方法》的研制提供了技术及数据支撑,满足了燃煤电厂烟气超低排放测试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6.
由北京城建集团、北京市劳保所、西城区环保局共同承担的“建筑施工柔性隔声吸声屏障研究与示范”课题于 2 0 0 0年 3月份通过了北京市科委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该课题是为降低城市建筑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扰民现象而研制的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柔性隔声吸声屏障。它根据柔性膜状吸声、隔声声学原理 ,选用多种材料复合成 4种成型产品。经过北京 4处工地的现场测试 ,降噪效果明显 ,并可替代现有的密目安全网。该产品已申请了国家专利 ,并拥有了支护系统研究报告、支护系统系列产品设计书使用标准、隔声吸声屏测试评价报告等使…  相似文献   

7.
燃煤电厂低浓度烟尘测试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姚宇平  刘含笑  朱少平 《环境工程》2015,33(10):139-142
我国大气环境形势严峻,相关国家政策、标准趋严,燃煤电厂烟气"超低排放"势在必行。但我国尚未制订燃煤电厂低浓度烟尘测定的标准方法。重点介绍了国外低浓度烟尘标准测试方法,并通过现场实际测试,对低浓度烟尘测试仪器和方法进行研究,旨在探索一种科学合理的低浓度烟尘测试技术和方法,为我国相应标准测试方法的选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源水细菌SOS反应与模糊综合评判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细菌学测试和化学测试两类方法在评价水源水有机物污染程度和潜在危害上的关系,用SOS显色法研究了珠江某自来水原水8个水样有机提取物诱导的细菌SOS反应,并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分析了水样的BOD、Hg 、Pb 、Cr等化学指标.两个水样诱导了大肠杆菌 PQ37的 SOS反应.比较水样对细菌的 SOS反应诱导系数与化学污染的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后显示, SOS显色法这一细菌学短期测试系统与化学测试方法对水质的定性评价具有一致性、互补性和差异性,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应用可作为比较和解释这两类不同测试系统的分析结果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9.
变电站噪声(尤其是低频噪声)对周边居民造成严重的噪声污染,为有效降低其噪声需要构造一种降噪吸声层,为了同时有效提高吸声性能,该文充分利用废弃绝缘子硅橡胶伞裙(主成分为硅橡胶),设计一种水泥基绝缘子硅橡胶复合降噪层作为变电站降噪材料的吸声层,实验以材料的吸声系数为主要考察指标兼考虑材料物理性能。通过试验验及性能分析得到最优的材料配比为硅酸盐水泥与绝缘子硅橡胶比为3∶2,EVA胶的添量为5%、双氧水量为3%、MnO_2 0.2%;并对其声学性能进行验证,最优配比下的材料吸声系数为0.52,可以应用于变电站吸声降噪材料的吸声层,解决了废旧绝缘子硅橡胶的出路问题,变废为宝达到资源回用目的。  相似文献   

10.
可靠性鉴定试验受试样品的软硬件联合测试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一种可靠性鉴定试验中受试样品的软硬件联合测试方法,首先总结了软硬件联合测试的目的、对象、实施时机及传统测试需要的改进之处和可借鉴之处,进一步研究了软硬件联合测试与传统可靠性试验的关系。然后在考查软件与硬件测试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两层结构立体测试运行剖面的方法,即利用子剖面与环境剖面的对应关系建立软件测试与硬件测试的联系,将两种测试统一在同一时间轴上,得出了软硬件联合测试的一般流程。  相似文献   

11.
混响室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新型电磁兼容检测设备,近年来倍受关注.阐述了混响室的工作原理及其场均匀性校准的要求,介绍了两种适用于混响室仿真的电磁分析计算软件,同时总结了国内混响室仿真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复杂声场中单个声源的鉴别和评价是噪声污染控制的重要环节。简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噪声源鉴别方法,然后结合变电站复杂声场中噪声产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变电站主要声源噪声的特性提出了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即声强测量法和基于波叠加的噪声源识别方法,用以进行变电站中多点噪声源的鉴别。这为建立变电站声场中多点声源鉴别的标准方法提供了可能;对于厂界噪声超过环保部门确定标准的变电站,应用这些方法可以提供明确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电磁环境与自然环境综合试验方法。方法针对装备电磁环境与温度、湿度环境的多物理场综合试验需求,基于电磁混响技术,解决不同环境模拟相容性问题,对关键部件进行分析和设计,并依据相关标准进行了性能测试。依据IEC61000-4-21,分别测试电磁环境与自然环境综合箱在常温、高温和低温条件下的场均匀性。结果综合场均匀性偏差最大值小于3 d B,性能满足标准要求。结论基于电磁混响技术的综合试验方法,为装备在多重环境应力综合作用下效应机理研究和适应性考核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机载设备的噪声环境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了标准中所规定的试验载荷的计算方法,2种噪声试验装置——高声强混响室和高声强行波管,以及高声强试验系统和测试系统的组成。以GJB 150.86—17的图1声谱为基准,开展了机载设备的噪声环境试验研究,对噪声试验中试验夹具的设计和制造、试验样品的安装、试验前的检查和试验程序进行了说明,采用了开环和闭环方式控制声场,试验结果达到了国军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混响室和GTEM室中用连续波对同一敏感电路进行电磁辐照,测量电路的干扰阈值,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绘出混响室和GTEM室中电路干扰阈值的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随频率的变化曲线。据此对混响室和GTEM室的相关性进行定性分析;通过计算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对混响室和GTEM室的线性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环境中有机气体样品通常用活性炭采样管和硅胶管采样,样品采集后将活性炭或者硅胶转移至容量瓶或者比色管中加有机溶剂解析,实际操作中通常将解析后的样品过0.45μm滤膜除去活性炭、硅胶和玻璃毛,转移至色谱瓶进行样品分析。将采样管中活性炭取出,转移至具塞离心管中,准确加入解析液,振荡,静置,解析30min然后取上层解析液注入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实验直接将样品移入色谱瓶解析,选取《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中三种常规分析的样品将两种方法进行比对,得出本方法从溶剂的用量、操作过程到样品分析时间都优与常规的前处理分析,能满足环境检测有机样品前处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化学发光法和差分吸收光谱法(DOAS)测定环境中氮氧化物的原理及相应分析仪器的系统结构,指出了化学发光法氮氧化物分析仪的技术瓶颈及差分吸收光谱法的难点和关键技术。并对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实验表明,化学发光法与差分吸收光谱法测定的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动力学环境试验分析中时域积分算法和频域积分算法两种加速度信号积分求解位移方法.方法 动力学环境试验中,利用不同算法对被试品测点处所采集到的加速度信号进行二次积分处理,计算求解位移.采集过程中,再利用激光传感器测量位移,以激光所测位移为基准,对比分析不同算法求解结果的准确性,并分析其结果的误差来源、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结果 在动力学环境试验的不同工况下,两种不同积分法得到的位移数据与激光测定数据基本重合,积分得到的位移最大误差均小于5%,符合实际应用需求.时域积分算法在两次积分中受到噪声以及直流分量误差的影响较大;频域积分算法的计算结果相对更加准确,但是受到低频误差影响较大,具有低频敏感性.结论 在动力学环境试验中,时域积分算法适用于噪声和直流分量可忽略的情况,频域积分算法适应于低频误差较小的情况.对加速度信号数据进行必要且有效的预处理后,时域积分算法和频域积分算法的位移积分结果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满足一般工程实际中的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