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中国矿山粉尘危害及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近几国内呼吸性粉尘监测试点试验与国外的技术水平,提出了建立中国矿山呼吸性粉尘监测体系的设想。作者认为应健全国家,省及3级监测机构;采用个体呼吸性粉尘接触浓度测定方法,规定严格有序的检测程序与标准以及完善直接为监察工作服务粉尘检测战略。  相似文献   

2.
矿山粉尘严重危害矿工身体健康,现有全尘监测方法存在许多弊端,必须进行改革,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呼吸性粉尘监测方法,从此法在我国的试点情况和大冶有我以金属公司的实践来看,全面推广的时机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3.
矿山粉尘严重危害矿工身体健康,现有全尘监测方法存在许多弊端,必须进行改革,采用于国际接轨的呼吸性粉尘监测方法,从此法在我国的试点情况和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的实践来看,全面推广的时机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4.
1 粉丝监测存在的问题 粉尘浓度监测是检验和评价防尘效果的一种主要方法。我国的粉尘浓度监测工作采用滤膜称重法延续了30多年,这种方法只测定总粉尘浓度,没有测定呼吸性粉尘浓度,因而不能确切反映出对作业人员的危害,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以南昌有色金属公司所属11个钨矿为例,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问题。这11个钨矿山均为高硅尘矿山,粉尘危害严重,对防尘工作十分重视,积极采取防尘  相似文献   

5.
6.
空气中粉尘颗粒的有效直径,从一微米(10~(-6)m)以下到数 微米不等。但是,实际进入人体肺部能造成危害的尘粒的粒径范围是有限的。1952年,英国医学研究会确定了呼吸性粉尘的粒径范围,并于1959年在南非召开的国际会议上正式通过.图1为大家公认的约翰内斯堡(Johannesburg)曲线。  相似文献   

7.
8.
矿山呼吸性粉尘监测与分级的几个问题徐晓航(河南省劳动保护监测检验中心,郑州450003)孙建新(郑州市劳动安全卫生检测中心)为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矿山企业粉尘危害严重的被动局面,劳动部提出了我国矿山粉尘危害监督和管理分三步走的方案。第一步,推行呼吸性粉尘...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有效控制矿山粉尘危害和尘肺病发病状况,参照国外经验,劳动部和有关产业部门于1991年确定26个矿山企业为个体呼吸性粉尘监测试点单位,为在全国矿山企业推行这种监测方法提供依据。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试点,现对人们关心的几个问题进行阐  相似文献   

11.
12.
13.
AQ4205—2008《矿山个体呼吸性粉尘测定方法》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已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是对LD38—1992《矿山个体呼吸性粉尘测定方法》标准的修订标准,它规定了矿山个体呼吸性粉尘的测定方法,为评价矿山作业现场粉尘危害程度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矿山呼吸性粉尘危害程度评价法研究侯祺棕(武汉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摘要]通过对矿山呼吸性粉尘实际危害程度评价法的研究,并经实例检验,推荐两种具有可操作性和足够准确的评价法,这对矿山呼吸性粉尘监测新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呼吸性粉尘,危...  相似文献   

15.
矿山呼吸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呼吸性粉尘是指作业场所空气中符合BMRC曲线透过率的固定微粒,即指能够到达肺泡,并引起尘肺的粉尘,一般指小于5μm的粉尘粒子。矿山呼吸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是按粉尘的种类,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低和作业场所呼吸性粉尘接触浓度超标倍数等三个因素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17.
1 前言 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含游离二氧化硅的呼吸性粉尘,是导致矽肺病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矿山呼吸性粉尘危害程度日益突出。为了有效地控制矿山矽肺病的发生,必须对呼吸性粉尘进行治理。近几年,劳动部会同有关部门,在部分矿山开展了呼吸性粉尘监测及  相似文献   

18.
19.
1992年5月8~9日,劳动部矿山安全卫生监察局在武汉主持召开了《矿山吸呼性粉尘监测方法》、《呼吸性粉尘个体采样器技术条件》、《呼吸性粉尘采样所用滤膜的技术条件》、《作业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煤尘个体浓度管理标准》、《作业场所空气中呼吸性岩尘个体浓度管理标准》五项标准审定  相似文献   

20.
呼吸性粉尘是导致尘肺病的主要原因。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一、呼吸性粉尘监测仪器用于呼吸性粉尘监测的仪器种类较多,表1列出了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在役的粉尘监测仪器,表2列出了国产粉尘监测仪器。国内外粉尘浓度测定仪器随着电子技术的应用在近年内得到高速发展,其特点是: (1)从测尘人员需随身携带的使用条件考虑,要开发小型、轻便、易操作、易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