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降低消防员热应激水平,提升消防救援作业效率,研究高温环境条件下降温服对消防员热生理调节的影响。在高温环境中(35 ℃)中,设置基础服装(短袖和短裤)、防护服(基础服装和防护服)、降温服(基础服装、防护服及降温服)等3个工况,分别测量受试者在运动及休息阶段典型的热生理参数。结果表明:相对于基础服装而言,防护服导致受试者皮肤温度、核心温度、心率、出汗速率大幅增加,且降低了汗液蒸发率;降温服能够有效抑制穿着防护服情况下的皮肤温度、核心温度、心率和出汗速率的升高,但会进一步降低汗液蒸发率;此外,降温服的冷却效果随着时间增加而降低,工作时间超过40 min后降温服的降温作用几乎消失,甚至会加重人体热生理负担。  相似文献   

2.
利用出汗暖体假人Walter对换气式降温服的冷却性能进行评价,通过穿着降温服前后对假人皮表温度、衣内湿度、输出功率测试数据对比,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40℃以下相对湿度55%的条件下,穿着降温服皮表温度维持在36℃,衣内相对湿度维持在60%左右,制冷量在100w~170w,能够满足工作人员从事中等体力型活动,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对舒适状态下的人体的透气透湿要求进行了分析,并且对日前国内外市场上常见的几种典型的防静电织物的透湿透气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很多防静电无尘织物的透气透湿性能都存在问题。针对这种现状,本文提出一些在不影响防静电无尘织物功能性的前提下织物结构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降温服是一种应用于高温环境条件下的个体防护设备。根据深矿井热害治理需求,提出用人体降温服对人体直接降温的个体防护方法。结合降温服的降温原理和分类,对个体降温服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在矿井热害治理中的可能应用进行了综述和评价分析。为在深矿井热害治理中有针对性的研究、设计和应用矿用人体降温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人体实际穿着实验,测量人体生理参数、衣内微气候参数和人体出汗量等指标,计算出10多种推导指标,运用现代数理统计方法和非线性理论,筛选了热湿条件下评价服装热湿舒适性的评价指标,建立了评价模型,使夏服热湿舒适性评价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影响运动服装综合舒适性的因素很多,其中,热湿舒适性是评价运动服装舒适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情况以及运动员在运动项目中的能力发挥情况,成为运动服装面料开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运动面料的热湿传递机理,通过分析影响运动服装热湿舒适性的重要因素来探讨运动服装面料的研究现状,并详细介绍了目前已经开发或即将开发的具备热湿舒适性的运动服装面料的种类。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依据热环境下人体穿着透气式防护服的散热形式以及舒适性要求,提出了热环境下透气式防护服舒适性评价指标,为热环境下透气式防护服舒适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冷环境下帐篷内部温度变化规律和人员服装需求热阻(IREQ)及身体区域失温风险,以国标救灾帐篷和非标防疫棉帐篷为对象,利用暖体假人开展-10~10 ℃环境下试验,探究不同类型帐篷的保温性能,并利用经验公式评价人员在帐篷内热舒适性,根据服装热阻对人与环境换热过程的影响,分析暖体假人各部位温度变化情况及加热服对身体区域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国标救灾帐篷比非标防疫棉帐篷保温性能好,且温度越低两者相差越大;人在帐篷内部的热舒适性随温度降低而降低,其中,地板温度对人体局部不满意率影响较大;当服装热阻低于需求热阻时,暖体假人左前臂和右小腿温度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4.7和5.3 ℃,当打开加热服加热,服装覆盖区域温度明显上升;当环境温度降到-10 ℃,即使打开45 ℃加热档位暖体假人各区域温度仍出现明显下降,其中暖体假人左前臂下降5.3 ℃,右前臂下降6.5 ℃左右。  相似文献   

11.
本文目的是评价降温背心的降温效果。通过对3名成年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分别穿着降温背心和普通服装,测量人员胸部、上肢、下肢和直肠温度的变化,同时监测心率、呼吸和出汗量等,得出环境温度越高,降温背心的降温效果越明显;体形胖的人耐热能力相对差;耐热与出汗量密切相关等结论,并指出降温背心的降温效果显著,能够满足高温岗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借鉴国内外天然制冰的相关资料,提出了用于矿井降温制冷的天然制冰降温技术.通过建立冰池喷淋制冰和蓄冰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天然制冰技术的可行性.通过对制冰费用与矿井当前降温费用的比较,突出了该技术研究的经济效益.同时,对该技术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以昆明理工大学某学生宿舍作为研究对象,对室内热环境进行现场测试和问卷综合分析,根据测试和调查结果选取了有效温度作为衡量指标,基于MTS和PMV-PPD模型分析的方式对研究对象存在的冬季室内热环境较差、温度低、湿度高的问题进行了热舒适评价,旨在为昆明高校宿舍热环境的研究和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开发新能源和节能是寻找能源出路的两大途径,太阳能热泵系统以其显著的节能性和环保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论述了太阳能热泵系统中的蓄热原理和蓄热材料,介绍了实际蓄热工程,进行理论分析,指明了今后的研究与发展方向.太阳能蓄热装置的开发与应用对太阳能热泵系统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火力发电厂是工业用水大户,随着淡水量的日趋紧张,提高循环水的重复使用率以节约水资源已刻不容缓.介绍了循环水浓缩倍率与节水的关系,提高浓缩倍率的可能性与经济效益,高浓缩倍率循环冷却水处理的现行技术以及限制浓缩倍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ALC-轻钢龙骨复合墙体在装配式建筑中可以作为内隔墙或外围墙。但由于钢龙骨在墙体中有着很强的热桥效应,导致了墙体的热工性能难以满足工程需要。使用橡胶材料对轻钢龙骨部位进行热断裂处理来减轻其热桥效应,使用数值模拟方式分析并进行试验验证,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结果表明,该措施能降低墙体传热系数48%,在钢龙骨位置处的热通量得到明显的改善,墙体表面热流不均匀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17.
以武钢焦化公司6 m、7 m、7.63 m 3种炉型焦炉为对象,研究了焦炉加热过程中热力型氮氧化物的生成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焦炉氮氧化物排放量与炉型、空气过剩系数以及立火道温度有着直接的关系。7 m、7.63 m焦炉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平均值均在210 ppm以下,6 m焦炉氮氧化物排放量平均值在400 ppm以上。6 m焦炉废气中NOx排放量明显高于7 m和7.63 m焦炉,这是由于7 m和7.63 m焦炉采用了分段加热方式,可以有效控制在焦炉加热过程中热力型NOx的生成,有利于减少最终烟气中NOx的浓度。  相似文献   

18.
热防护性能(Thermal protective performance—TPP)是阻燃型服装或织物隔热防护性能重要指标。本文在已研制的一种模拟人体皮肤及体形的高温"圆筒仪"上进行了改进,并用其测试阻燃服装织物的热防护性能。用膜电偶测量模拟皮肤器表面温升率,并结合烧伤积分模型的评价方法来计算达到二级烧伤的防热时间。与其它一维平面测试装置相比,本装置可较为准确评估实际服装热收缩特征对服装热防护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经过充分调研,结合理论分析,从选型、设计制造、试验、运行维护4个方面全面分析煤矿通风机电机温度高的故障原因,从选型、设计、立法与标准制定、执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最后结合具体实例,应用提出的措施很好地解决了煤矿通风机电机温度高的故障。  相似文献   

20.
采用ANSYS对高温条件下铜棒代替锂离子电池的空白试验进行数值模拟,获得拟合的陶瓷化纤棉毯的比热容;然后对18650型锂离子电池的热响应进行模拟,通过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的比较分析,获得锂离子电池内部的反应放热量;最后应用得出的陶瓷化纤棉毯比热容和化学反应热对高温环境下18650型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进行模拟,研究18650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W加热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的放热反应热为30 kJ;锂离子电池在加热1 287 s后发生热失控,热失控持续113 s后锂离子电池温度达最高,之后开始缓慢减小;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温度为500 K,热失控前温度几乎是线性增加,之后热失控导致温度迅速增加(呈指数倍增长);锂离子电池保温材料陶瓷化纤棉毯的温度变化是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