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推动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2011年,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十二五”时期我国促进再制造产业健康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11部委近日发布《关于推进再制造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逐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再制造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实现再制造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努力将再制造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2008年9月2日,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在湖北襄樊召开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是为配合《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推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健康发展,在胡锦涛主席签署第四号主席令公布《循环经济促进法》后召开的。据专家介绍,虽然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起步较晚,社会认知度不广,市场占有率不高,但与欧美等国换件修理法和尺寸修理法的再制造技术相比,我国的再制造主要基于激光表面工程、纳米表面工程和自动化表面工程等高尖端技术与现代化军事技术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再制造工艺,参加座谈会的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认为,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甚至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11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高云虎司长一行赴河北省河间市调研再制造产业发展,实地调研了长立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格锐特钻头有限公司、京津冀再制造产品体验中心、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听取了企业绿色发展的主要做法、绿色制造重点项目进展、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高云虎在调研时强调,我国机电产品保有量巨大,再制造是报废及老旧机电产品资源化利用的最佳形式,一定要抓住当前绿色发展机遇,进一步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培育壮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4—5月,循环经济、资源再生利用、再制造产业等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形成了一股强有力的绿色浪潮。4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5月4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相似文献   

6.
绿色再制造工程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制造由维修工程和表面工程发展而来,是废旧产品高技术修复、改造的产业化。再制造关注的是产品的废旧阶段,并赋予废旧产品新的寿命,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通过开发多种先进的表面工程技术,为再制造提供了更丰富的技术支撑。国内外再制造产业不断创新发展。我国再制造发展迅速,与国际社会交流合作广泛,目前已成为世界再制造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据悉,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2年内编制《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同时研究制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办法》,解决再制造企业资质管理、再制造发动机产品登记备案、再制造标识管理等问题。发改委还将同有关部门修订《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消除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法律障碍。  相似文献   

8.
正为进一步推动再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深化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和再制造产品认定,跟踪指导试点企业工作进展。近日,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组织再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方工业大学及有关行业协会的专家组成调研组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湖南期间,调研组实地调研了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浏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和湖南湘电能源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等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单位。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填补了国内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空白,打破了长期以来国外再制造管理体系的垄断地位,解决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中产业化生产和个性化生产的兼容和匹配问题、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的同步问题、逆向物流体系的建设问题、人力资源及企业发展方面的问题等,在生产管理、流通领域、再制造关键技术研究领域中成效显著,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的监管和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推动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更好地开展绿色再制造,更加注重节能环保和低碳经济的发展,能够在大幅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实现节能节材,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为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提供有力支撑。对于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工信部、商务部、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管理制度健全、技术装备先进、产业贡献突出、抵御风险能力强、健康有序发展的再生资源产业体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达到3.5亿t。针对报废机动车,意见指出,推动报废汽车拆解资源化利用装备制造,积极推进发动机及主要零部件再制造,实施再制造产品认定,发布再制造产品技术目录,制定汽车零部件循环使用标准规范,实现报废  相似文献   

11.
围绕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中的焦点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论述了再制造的基本商业模式浓出我国发展再制造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政府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再制造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成部分,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度较高的产业。结合再制造产业特征,分析了再制造企业发展的着力点,提出了再制造企业经营管理的六条原则,并从再制造企业发展定位和趋势入手,提出销售的市场导向原则和维护员工的人本管理是再制造企业经营的核心要素,并做了相应阐述。  相似文献   

13.
<正>为进一步促进内燃机再制造产业的发展,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内燃机再制造推进计划》的目标和任务,2015年11月3日,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在京组织召开2015再制造产业发展研讨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赛迪研究院有关负责同志,来自汽车、工程、农机、船舶等相关行业协会、再制造相关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单位代表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2022年9月22日,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刘德春在发布会上表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成效突出。加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力度,规范发展再制造产业,加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推动废弃物“变废为宝”。刘德春表示,与2012年相比,2021年我国重点电器电子产品年处理量增加了7300万台,规范处理率提高了44个百分点。2021年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等9类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达到3.85亿t,是2012年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5.
<正>为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发展,谋划"十三五"机电产品再制造产业发展思路,2015年9月25日,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在京组织召开了"十三五"机电产品再制造产业发展思路研讨会,装甲兵工程学院、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等有关高校、行业协会及部分再制造企业参加会议。会上,节能与综合利用司高云虎司长介绍了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绿色制造的有关工作情况。他强调,再制造产业是绿色制造的典型形式,对于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十三五"推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张家港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揭牌签约仪式在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张家港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结成战略合作伙伴,由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张家港富瑞特种装备有限公司紧密联合成立张家港清研首创再制造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清研首创以张家港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为中心,依托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立足张家港,辐射长三角,面向全国,重点打造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冶金及工程机械再制造、机床、模具及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国家发改委就《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作为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重要的管理文件,《暂行办法》解决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发展的瓶颈难题,通过确保产品质量、创新管理模式、开展信息追溯、明确产品标识以及畅通旧件体系等多种举措,构建了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机床再制造属于节能环保型新兴产业,我国的机床再制造产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差距。通过对国内外机床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寻求促进产业发展的途径,提出了自主创新、优质品牌和两化融合等三大战略,以及注重调整产业结构、有效开展技术创新、着力提升生产水平、切实加强品牌建设、积极开拓营销渠道和全面实施节能环保等六大举措。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提升机电产品再制造技术水平,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壮大,根据《关于做好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我部组织对相关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单位进行了验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经试点单位自评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或中央企业)现场核查和验收评审、专家复核论证、网上公示,确定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等36家企业为第二批通过验收的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单位(名单详见附件)。  相似文献   

20.
维修及再制造入境旧机电产品作为一种绿色经济模式的产业,与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高度契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得到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和重点支持。从“政策引导”和“标准引领”两个方面浅析如何提升维修及再制造入境旧机电产业整体竞争力,尤其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全球入境维修及再制造示范区建设,助力我国维修及再制造入境旧机电产业腾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