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牛笑笑  钟艳梅  杨璐  易嘉慧  慕航  吴倩  洪松  何超 《环境科学》2023,44(4):1830-1840
基于2015~2020年中国333个城市PM2.5和O3浓度监测数据,利用空间聚类、趋势分析和地理重力模型等方法,定量分析我国主要城市的PM2.5-O3复合污染特征和时空演变格局.结果表明:(1) PM2.5和O3浓度存在协同变化规律,当ρ(PM2.5_mean)≤85μg·m-3时,ρ(PM2.5_mean)和ρ(O3_perc90)存在同步增长的现象;当ρ(PM2.5_mean)处于国家Ⅱ级限值(35±10)μg·m-3时,ρ(O3_perc90)平均值的峰值增速最快;当ρ(PM2.5_mean)>85μg·m-3时,ρ(O3_perc90)平均值出现显著下降趋势.(2)我国城市PM2.5和O3  相似文献   

2.
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后,南京市大气污染有所改善,但仍面临着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污染问题.为探究污染物浓度对其前体物减排的响应,获得有效的减排策略,常利用大气化学模式进行多组基于排放扰动的敏感性试验,而这需要消耗大量计算时间和计算资源.应用随机森林算法对2015年大气化学传输模式(GEOS-Chem)模拟结果进行机器学习,高效地预测了南京2019年PM2.5浓度日均值和日最大8 h臭氧(MDA8 O3)浓度对不同人为源排放控制情景的响应.随机森林结果表明2019年中国人为排放每减少10%,南京ρ(PM2.5)季节平均值下降2~4μg·m-3.当2019年中国人为源减排比例高于20%时,南京ρ(PM2.5)年均值将低于国家二级限值(35μg·m-3).若仅对中国地区O3前体物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同比例减排,反而...  相似文献   

3.
张志豪  陈楠  祝波  陶卉婷  成海容 《环境科学》2022,43(3):1151-1158
基于2019年12月~2020年11月期间武汉市城区大气PM2.5及其主要化学组分(碳质组分、水溶性离子和元素组分)的在线监测数据,分析武汉城区大气PM2.5的污染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随机森林模型,对PM2.5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武汉市大气ρ(PM2.5)冬季最高,为(61.33±35.32)μg·m-3,而夏季最低,为(17.87±10.06)μg·m-3.其中碳质组分以有机碳为主,年均值为(7.27±3.51)μg·m-3,离子组分中ρ(NO3-)、ρ(SO42-)和ρ(NH4+)最高,年均值分别为(11.55±3.86)、(7.55±1.53)和(7.34±1.99)μg·m-3,元素组分中ρ(K)、ρ(Fe)和ρ(Ca)最高,年均值分别为(752.80±183.9...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清洁取暖措施对保定市PM2.5中碳质气溶胶浓度和来源的影响,于2014年和2019年冬季采暖期在保定市采集PM2.5样品,用DRI Model 2001A热光碳分析仪测定样品中OC和EC的浓度.结果表明,2014年采暖期PM2.5中ρ(OC)和ρ(EC)平均值分别为60.92μg·m-3和18.15μg·m-3,2019年采暖期PM2.5中ρ(OC)和ρ(EC)平均值分别为36.63μg·m-3和6.07μg·m-3,与2014年相比2019年OC、 EC浓度分别下降了39.87%和66.56%,EC下降幅度大于OC,且2019年气象条件与2014年相比更不利于污染物扩散.通过对OC和EC相关性分析和SOC估算,发现2014年和2019年保定市OC和EC相关性R2分别为0.874和0.811,表明保定市OC和EC具有较为一致的来源.2014年和2019年ρ(SOC)的平均值分别为16...  相似文献   

5.
基于山西省11城市2015~2019年PM2.5日均浓度、社会影响因素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小波变换确定PM2.5浓度周期,通过Spearman相关性和小波相干谱分别探究PM2.5与社会影响因素和气象因素的关联,确定PM2.5长短周期管控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015~2017年山西省PM2.5浓度年均值呈上升趋势,年均上升率为4.3%, 2018~2019年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率为4.2%;ρ(PM2.5)月均值呈“U”型分布,1月最高(95μg·m-3), 8月最低(34μg·m-3),冬季均值约为夏季的2倍;临汾等南部城市ρ(PM2.5)均值为62μg·m-3,大同等北部城市均值为45μg·m-3,空间上呈南高北低.11城市PM2.5浓度存在显著周期性变化,主要周期包括293 d左右的长周期和27 d左右的短周期.其中...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天津市PM2.5-O3复合污染特征及来源,基于2017~2019年高时间分辨率PM2.5、 O3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监测数据,对复合污染下天津市VOCs浓度水平、化学组成及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7~2019年,天津市复合污染日为34 d,分布在每年的3~9月,年度变化呈现稳中略升趋势;小时ρ(PM2.5)在75~85μg·m-3时,小时ρ(O3)存在峰值区(301~326μg·m-3).复合污染下ρ(VOCs)为72.59μg·m-3,烷烃、芳香烃、烯烃和炔烃质量分数分别为61.51%、 20.38%、 11.54%和6.57%; VOCs中浓度较高的前20种物种的浓度均上升,其中乙烷、正丁烷、异丁烷和异戊烷等烷烃类物种质量分数上升,烯烃和炔烃类质量分数略下降,芳香烃类中的苯和1,2,3-三甲苯质量分数略升....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9年3月~2020年2月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运城市PM2.5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不同季节运城市PM2.5污染的输送路径和潜在源区.结果表明,运城市ρ(PM2.5)冬季最高(111.24μg·m-3),夏季最低(30.02μg·m-3),PM2.5/PM10秋冬季均大于0.6,表明运城市秋冬两季颗粒物污染以细颗粒物为主;空间上ρ(PM2.5)年均值呈现北部和中部高、东部和西部低的分布特征,高值区PM2.5与SO2、 NO2和CO呈显著强相关,表明本地排放对高值区ρ(PM2.5)影响较大,春季和冬季最高值分别位于河津市(58.50μg·m-3)和稷山县(142.33μg·m-3),夏季最高值位于南部的平陆县(36.92...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5~2022年珠三角地区的臭氧(O3)日最大8 h浓度平均值[MDA8-O3,ρ(O3-8h)]的观测数据和气象再分析数据,运用支持向量回归(SVR)、随机森林(RF)、多层感知机(MLP)和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G)这4种机器学习方法,建立MDA8-O3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对于全年MDA8-O3预测而言,SVR模型的效果最好,决定系数(R2)达0.86,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16.3μg·m-3和12.3μg·m-3;对于秋季MDA8-O3预测而言,SVR模型的效果依然略优于LG和MLP,其R2、 RMSE和MAE分别为0.88、 19.8μg·m-3和16.1μg·m-3,RF模型在秋季的预测效果最差.采用全年数据构建的模型对秋季MDA8-O3的预测效果比仅采用秋...  相似文献   

9.
基于西安疫情管控期空气监测数据,分析PM2.5和O3的时空序列特征,从PM2.5源解析、O3前体物VOCs溯源、气象要素和区域传输方向探讨污染成因.结果表明:(1)管控期PM2.5和O3分别同比上升20.39%和23.72%,其他参数均下降;与管控前后时期相比,管控期PM2.5和PM10日均值协同变化趋势减弱,O3和NO2此消彼长趋势增强;相比去年同期,PM2.5小时值升高11~19μg·m-3,O3小时值夜间18:00~23:00升幅增大,为10~19μg·m-3.(2)污染物浓度变化呈现一定的空间聚集协同性;受地形及植被阻滞吸附影响,PM2.5污染集中在北部,由于城郊NO2滴定效果弱于城区,表现为南部郊区O3污染较...  相似文献   

10.
吴迪  杜宁  王莉  吴宇宏  张少磊  周彬  张显云 《环境科学》2023,44(7):3738-3748
卫星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和气象数据已被广泛用于估算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地表颗粒物(PM2.5)浓度.研究高时间分辨率、高精度的PM2.5浓度估算方法,对及时准确的空气质量预报和大气污染的预防及缓解具有重要意义.使用Himawari-8 AOD小时产品和ERA5气象再分析资料作为估算变量,提出GTWR-XGBoost组合模型,对四川省PM2.5小时浓度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提出的组合模型运用于全数据集的性能优于KNN、 RF、 AdaBoost、 GTWR、 GTWR-KNN、 GTWR-RF和GTWR-AdaBoost模型,拟合精度指标R2、 MAE和RMSE分别为0.96、 3.43μg·m-3和5.52μg·m-3,验证精度指标R2、 MAE和RMSE分别为0.9、 4.98μg·m-3和7.92μg·m-3.(2)该模型作用于PM2.5浓度小时估算...  相似文献   

11.
陈菁  彭金龙  徐彦森 《环境科学》2021,42(9):4071-4082
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是我国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严重危害人群健康.北京市自2013年以来大力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现已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分析2014~2020年北京市34个大气环境监测站的PM2.5和O3浓度变化特征并评估大气污染防治的健康效应,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2014年北京市PM2.5年均值和4~9月平均O3日最大小时(O3_max)值分别为92.0 μg·m-3和81.9 nmol·mol-1.2014~2020年PM2.5平均每年降低7.5 μg·m-3,但是O3_max持续偏高.在季节尺度,冬季的12月和1月PM2.5浓度最高,夏季的8月浓度最低.相反地,O3_max在每年6月浓度最高.PM2.5浓度日变化规律为,夜间22:00至次日00:00最高,14:00~16:00最低.而O3浓度在07:00最低,随后逐步升高并在午后达到最高.在空间分布上,PM2.5在2014和2019年都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O3_max在全市范围内均较高,仅在道路区域偏低.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评估结果表明,2014年北京市与PM2.5相关的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超额死亡人数分别为1580人和821人,与O3相关的呼吸道疾病超额死亡人数为2180人.2019年与PM2.5相关的超额死亡人数仅为2014年的50%,而与O3相关的超额死亡人数与2014年持平.北京市细颗粒物治理成效显著,但是O3污染问题凸显,O3已经成为危害北京市居民健康的首要大气污染物.未来需要加强PM2.5和O3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天津市PM2.5-O3复合污染特征及气象成因,基于2013~2019年高时间分辨率的PM2.5、 O3和气象观测数据,对天津市PM2.5-O3复合污染特征、污染物浓度分布以及关键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3~2019年,天津市复合污染日94 d,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前期(2013~2015年)下降明显,由2013年的23 d降至2015年的11 d,下降52.2%;后期(2016~2019年)波动式上升,由2016年的12 d升至2019年的14 d,上升16.7%.复合污染日主要出现在每年的3~9月,年际变化较大,2013~2016年在6~8月出现较多,2017~2019年在4月和9月出现较多.小时ρ(PM2.5)在75~85μg·m-3时,小时ρ(O3)存在峰值区(301~326μg·m-3).在所有O3污染中,PM2.5...  相似文献   

13.
李沈鑫  邹滨  张凤英  刘宁  薛琛昊  刘婧 《环境科学》2022,43(10):4293-4304
针对地面站点监测数据难以支撑大气PM2.5与O3污染防控区边界划定的问题,融合大气污染浓度遥感估算建模与GIS统计分析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PM2.5和O3浓度遥感估算结果的协同防控区精细划定方法,开展了2015~2020年月和年尺度的全国PM2.5与O3污染协同防控成效定量分析与防控区精细划定研究.结果表明,2015~2020年,我国PM2.5浓度总体下降显著但O3浓度基本持平,PM2.5污染在秋冬超标严重,O3污染则在春夏;同时PM2.5与O3浓度变化在空间上的不一致性显著,其中PM2.5下降且O3上升、PM2.5与O3均下降、PM2.5与O3均上升和PM2.5上升O3下降的面积占比分别为38.34%、35.12%、15.24%和10.89%.遥感精细划定范围显示,PM2.5和O3协同防控区域的边界具有显著动态变化特征,在时间变化上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主体范围集中在"2+26"城市、汾渭平原、长三角北部和山东半岛.以PM2.5或O3单一防控为主的区域范围较为稳定,辽吉、鄂湘赣、成渝和塔克拉玛干沙漠-河西走廊区域需以PM2.5防控为主,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湾部分区域则应以O3防控为主.基于卫星遥感手段的PM2.5和O3协同防控区域边界精细划定方法可更好辅助国家PM2.5和O3协同防控策略制定需求.  相似文献   

14.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articulate matter 2.5 (PM2.5) not only increases the incidence of cardiopulmonary illnesses but also rela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Considering that PM2.5 is highly heterogeneous with regional disparity and seasonal variation,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PM2.5 exposure induced neuronal apoptosis and synaptic injuries in a season-dependent manne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M2.5 altered the expression of apoptosis-related proteins (mainly bax and bcl-2), activated caspase-3 and caused neuronal apoptosis. Additionally, PM2.5 decreased the levels of synaptic structural protein postsynaptic density (PSD-95) and synaptic functional protein N-methyl-D-aspartate (NMDA) receptor subunit (NR2B) expression. These effects occurred in a season-dependent manner, and PM2.5 collected from the winter showed the strongest changes. Furthermore, the effect was coupled with the inhibition of 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 (p-ERK1/2) and phosphorylated 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p-CREB). Based on the findings, we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M2.5 samples and the biological effects, and confirmed that winter PM2.5 played a major role in causing neuronal apoptosis and synaptic injuries among different season samples.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3~2020年高时空分辨率的PM2.5和O3在线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观测数据,利用KZ(Kolmogorov-Zurbenko)滤波耦合逐步回归等技术,对天津市PM2.5和O3浓度变化趋势、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2013年相比,2020年天津市PM2.5浓度下降50.0%,O3浓度上升25.8%.从月际变化来看,与2013~2017年相比,2018~2020年天津市PM2.5浓度月际间差异逐渐缩小,O3浓度从4月开始出现明显上升,污染发生时间节点提前.O3与PM2.5的相关性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特征,冬季整体呈负相关,夏季正相关且相关性比其他季节高.不同季节O3与PM2.5之间的拟合斜率与相关性系数整体呈正比例关系,拟合斜率与相关性系数的比值逐年升高说明PM2.5对O3...  相似文献   

16.
贵阳市PM_(2.5)微观特征的季节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性与其理化性质有密切关系.本文利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图像分析技术(IA)对贵阳市PM2.5进行研究,分析其微观形貌、数量贡献、体积贡献和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贵阳市PM2.5中颗粒物类型以烟尘及其集合体为主,其次是不规则矿物颗粒、规则矿物颗粒、燃煤飞灰和未知颗粒;4个季节PM2.5样品中烟尘及其集合体占多数,较多分布在0.1~0.2μm的粒径范围内,冬季数量比达到88.24%,体积比为60.45%;研究区PM2.5样品中含有较多的规则矿物颗粒,春季数量比、体积比分别为13.49%、33.58%,春、夏、秋季数量集中分布在0.5~0.6μm粒径范围,冬季主要分布在1.0~2.5μm粒径范围.  相似文献   

17.
苏州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工业源排放清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发放调查表、现场咨询等形式,获得苏州市2012年工业企业基本信息,参照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确定排放因子,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钢铁行业进行了系数修订,得到苏州市工业源大气细颗粒物排放清单.结果表明:苏州地区工业源PM_(2.5)排放总量约为6.57×10~4t,工艺过程源和固定燃烧源分别占94%和6%;张家港地区贡献率最大,为51%,其次为常熟13.8%;姑苏区贡献率最小,为0.13%;苏州市平均排放强度为10.42 t·km~(-2),张家港排放强度最大,达到了43.57 t·km~(-2),其次为新区12.38 t·km~(-2);钢铁与炼焦、火电、水泥行业是PM_(2.5)的主要贡献者,分别为50%、17%和14%;空间分布显示苏州北部相对细颗粒污染较大,重点企业多集中在张家港、常熟地区,东部污染较少.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改进了传统有机样品前处理步骤,将大气细颗粒物样品直接装填于TD管并与气相色谱联用的自动化热脱附装置,建立的新型热脱附(thermo desorption,TD)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对72种非极性有机物(non-polar organic compounds,NPOCs),包括34种多环芳烃(polylicycle aromatic hydrocarbon,PAHs)、1种苯并噻吩、27种(C_(10)~C_(34))烷烃(alkanes)、5种霍烷(hopanes)和5种甾烷(steranes)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优化了承载样品装填方式、热脱附条件和进样模式等参数.结果表明,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多环芳烃、正构烷烃、霍烷和甾烷的检出限分别为0.01~1.0、0.1~8.0和0.50~2.0 ng·m~(-3),标定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在0.9以上.热脱附效率分别为:多环芳烃95%~100%、正构烷烃81%~100%、霍烷和甾烷83.1%~100%.与传统溶剂超声萃取的方法差异性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分析结果的偏差基本小于30%,在可接受范围内.对临安和上海PM_(2.5)中的痕量NPOCs的定量分析表明,采样期间两地大气PM_(2.5)中NPOCs以烷烃为主,其次为PAHs.特征比值法分析结果表明,大气细颗粒物污染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和煤炭燃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