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在经济特区环保工作中应当重视和认真解决的几个关系问题: 一、经济高速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作者认为在特区建设中不仅要有经济观点,而且要有生态观点。要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既要避免盲目引进,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错误,也要避免不考虑经济建设的需要,为保护而保护的倾向。引进投资时,要选择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无污染或少污染项目。二、中央环境立法与特区环境立法的关  相似文献   

2.
人类走向环境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伦理是从道德的角度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环境伦理的产生、环境伦理要求人们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三个方面来阐述。环境伦理的兴起与对人类的启示“伦理”一词代表的是人们的言论和行为要遵循的原则、规范,并与人的责任和义务相联系。传统的伦理是揭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律性的认识,也就是反映人们之间的伦理关系,反映人们相互之间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千百年来,伦理的作用和功能主要表现在调节人际之间利益关系的层面上。所以,以往当人们谈到伦理的时候,它存在于人类之间,只起调…  相似文献   

3.
广义而言,中国环境人文社科学科是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传统人文社科学科对日渐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回应与互动所形成的众多新兴、交叉和边缘学科的总称,具体包括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环境美学、环境文学(艺术)、环境史学、环境社会学、环境政治学(环境公共管理)、环境教育学、环境经济学和环境法学等,同时还应包括近年来在属于理...  相似文献   

4.
绿色书架     
《绿叶》2006,(6)
《环境美学》 (美)阿诺德·伯林特著,张敏、周雨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28.00元在以往的文化中,“环境”通常被界定为我们的“周围”,是外在于人的那些事物。而环境美学对这种观念提出了挑战。在伯林特看来,环境不是外在于我们的,而是与我们自身相互渗透、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认为,  相似文献   

5.
如果要对环境教育进行立法,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环境教育法应当如何在法律体系中进行定位。对于整个问题,我们可以按照字面上的理解从环境法和教育法两个角度来分析。  相似文献   

6.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环境保护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不仅其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且这个系统与其外界各种事物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弄清环境保护内部以及与其相关事物的各种关系,对于我们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决策、环境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当代社会不可避免的一对矛盾。其实质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对待环境保护的态度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厚美 《环境教育》2012,(11):64-67
加快环境管理战略转型,是促进环境保护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环境管理战略转型,是促进环境保护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成效应当体现在环境质量改善上。一、在认识上要从宏观层面研判环境问题,以全局视野和战略思维考虑环保工作环境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离开经济发展谈环境保护,就容易形成两张皮,导致先污染后  相似文献   

8.
环境监管不同于环境管理。环境监管强调的是监督和管理的结合,二者不可偏废。而相应的对环境监管法律关系的理解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管理的角度。要厘清我国环境监管法律关系,就要从主体、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和客体等构成要素入手深入剖析,进而对我国环境监管立法完善进行有益的拓展。  相似文献   

9.
现在,不少同志已经认识到,环境问题不仅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严重问题,也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它已经影响到我国的社会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因而,研究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这里,就环境问题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问题谈一些初步看法。一、在经济发展中要明确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可以从三方面来看: (一)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恩格斯曾经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就是说,  相似文献   

10.
一、需要深入研究人地(自然)关系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性和区域性的污染与生态破坏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负影响,是当今地球面貌的新特征。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虽是同源的,却是互为影响的两类环境问题,因此研究人──地(自然)系统协调发展的机制,即研究人口赝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变化的一般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及其科学基础,是十分关键的。实际上,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模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是人文过程的表现,就当今和21世纪而言,人类主要应集中在探索和寻求解决地表人类环境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也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在中小学开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是推进基础教育领域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环境素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环境教育兼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它从多种角度全面理解环境体系,掌握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及其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它以跨学科的方式融入各科教学和学校管理中。环境教育强调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发现和创造知  相似文献   

12.
生态创新能实现知识资本对物质投入的部分替代,让企业和经济变得更加有效,每单位产值消耗更少的资源,或资源利用量和对环境的影响保持稳定甚至减弱。市场力量既不能为创造和吸收生态创新提供足够的支持,也无法提供创新性的(技术)政策,从而证实了在环境政策的计划和实现过程中公共干预的必要性。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关于生态创新的讨论,不仅要从技术、环境与经济层面,还要从社会层面来考虑。在社会领域,生态创新应用的成效或许要从社会福利水平的改变来考量。企业引进生态创新最重要的动因,是现存的环境规制、与排污相关的征费和税收,以及旨在落实所谓"好环境实践″的自愿守则或协议。  相似文献   

13.
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加平  张伟 《中国环境管理》2016,8(2):85-88,115
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伴随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复杂,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越来越突出,环境管理转型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关注。所谓环境管理转型,是指环境管理思维、策略和方式的转变,是以环境质量为目标导向,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的转变。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的方法,综述了国内外学术界对于环境管理战略进行的多角度探讨。通过综述发现,国外学者主要注重环境管理理论研究,如环境管理的模型研究和不同环境管理战略的研究,且国外学者在研究不同环境管理战略时,研究对象多为微观层面的企业组织;而我国学者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即从国家的角度来探讨环境管理战略如何完成转型,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是环境管理战略相关理论发展和实践推行的重要基础,在环境管理战略研究领域,本文认为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一是环境管理的转型不仅需要宏观层面的统筹、微观方面的变革,也需要从中观层面来推进,所以中观层面的环境管理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环境管理的转型不仅需要法律手段的支撑、经济手段的配置,也需要公民环保意识的觉醒,所以关于公民环保意识层面的研究也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4.
环境管理是一项牵涉面很广的工作。各个部门、各个行业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利用环境,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管理环境。要把这样一项牵涉四方八面的管理工作做好,必须在明确分工,各方去办的同时,由环保部门积极组织,通力协调。所谓协调,就是在现代化生产建设及其它活动中,人与人、部门与部门共同作用于环境时,因各种原因出现某种矛盾或脱节现象,必须按照客观发展规律,运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妥善处理这些关系。协调是环保部门的基本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与环境具有正相关的关系 ,无论是产业环境还是生活环境 ,要可持续性优化 ,就必须重视其中的关键因素———教育。21世纪既然应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21世纪的环境就应当是可持续优化的环境 ,21世纪的人就应当是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和能力的人 ,那么21世纪的教育就应当是能满足可持续性发展战略要求的教育 ,而这种教育就必须实施全民教育 ,其中包括而且应该包括环境教育环境问题首先是教育问题环境问题曾是人类在20世纪的生存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之一 ,也是人类面对21世纪的生存与发展所共同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王礼 《环境教育》2010,(8):44-45
环境美学是以环境审美为对象的美学。在学校开设的美术课中,强化美学教育,尤其是环境美学教育,是培养学生们的生态观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形式,也是培养学生们的环境道德伦理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自然资源(以下简称资源)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必须从“资源-经济-生态系统”的观点来研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在研究时要注意资源的层次性。从资源管理的角度考虑,可把资源分为国家级资源、省级资源和县级资源三类。所谓县级资源是指该县域内除国家和省所管理的资源以外的所有的自然资源的总称。开发县级资源既要注意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生态效益,因此县级资源系统是资源-经济-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8.
站在环境美学的角度,从建筑造型形态入手,研究建筑如何实现与环境的相互消融。在明确消融性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实例论证和分析总结的方法,从地形消融和元素消融等两方面进行具体阐明,在建筑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以期为二者的融合找到契合点,进而创造环境的建筑,实现环境美并为建筑造型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张俊 《环境教育》2003,(6):34-35
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大的因素之一,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不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努力维护和改善,而且加大了环保宣传教育的力度,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作为承担教育功能的学校更是义不容辞,应当担负起这项重大的责任。但是目前中学还没有一门专门的环境教育课程,而且环境问题也涉及到众多学科的知识,所以现在要进行环境教育只能依靠各学科齐抓共管,各学科从自身的特点和内容出发,加强环境教育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陕南秦巴山区资源与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巩玉红  蔡文华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2):1112-1114,1146
秦巴山区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一个特殊区域,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需要重点整治的区域之一。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料的分析和实地考察,阐述了陕南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中存在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从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人文因素两个角度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陕南秦巴山区应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