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取得圆满成功的同时,如何将普查成果更好地应用于环境保护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污染源普查数据的价值和效应,成为下一步至关重要的工作。因此,必须深入做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和成果开发应用工作。  相似文献   

2.
对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开展在即,本研究简要回顾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普查技术、数据管理应用等不足。指出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与第一次普查相比有着迫切的管理需求和社会服务需求。因此,建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一是以适应未来环境管理要求为目的,重点放在污染源活动水平调查上;二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延伸普查数据生命力;三是突破传统数据库限制,采用大数据技术维护数据生命周期;四是借普查大数据创新环境管理方式,实现污染源信息动态更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成果,及普查成果在排污许可制度中的应用,通过排污许可制实现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动态更新,可使普查成果活起来,为污染源普查成果最大化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工业源产排污系数在污染源普查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使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顺利实施,确保普查数据质量,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编写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源产排污系数手册>,为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源的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的计算提供了依据.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工业源产排污系数在污染源普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面宽量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工程。各地在国家、各省普查办的指导下,按照《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污染源普查技术规定》和相关制度,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没有经验可寻而且时间仓促,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本文从完善技术规范和改进数据处理方法上探讨提高污染源普查工作效率的措施,希望能对下次污染源普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调查。在新的形势下对全国污染源进行普查,全面掌握各种污染源的情况,是做好新时期环保工作、编制环保规划的重要基础,是优化产业经济结构、制定环境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加强环境监管、实施污染源动态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的重要措施。迁安市于2007年4月被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办公室列为全国14个普查试点之一,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污染源普查工作。  相似文献   

7.
结合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软件的应用过程,对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背景、流程、技术框架和主要建设内容等进行了介绍,并对软件的成功实施和关键技术的最佳实践进行了研究,为下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提供了技术积累。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2007,(10B):66-66
10月15日,国务院公布了《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自当日起开始实施。据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介绍。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于2008年年初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根据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纪要的要求,国务院制定了《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历时一年,已基本结束。此次污染源普查获得了大量珍贵的污染源基础性数据,合理开发这些基础数据,对提高环境监察工作、加强污染源管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结合林甸县环境监察工作任务、职责,阐述了利用普查成果,可对环境监察工作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即将开始,本人全面参与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试点、正式普查以及普查更新,根据工作经验,从普查宣传、人财物筹备、普查方案确定、考虑区域地方特点、表式设计、普查系数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够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