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晓杨 《环境》2001,(3):8-8
这些图案你认识吗?它们是一些国家的环境标志。环境标志通过国家权威机构认证,获得环境标志的产品被称为绿色产品。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环境标志制度的国家,早在1978年,当时的联邦德国就开始了被称为“蓝色天使”的环境标志认证工作,目前德国已经对国内市场上的75类4500种以上的产品颁发了  相似文献   

2.
环境标志在西德首先开始,称为“兰色天使”计划,他们对3600种产品发放环境标签。加拿大称为”环境的选择”,日本称为“生态标志”,随后美国等国家于1988年开始实施,法国、瑞士、芬兰、澳大利亚等国于1991年开始。1992年新加坡、台湾、马来西亚也开始实施。目前环境标志已经形成一股强大的环境保护冲击波。 21世纪,新的科技革命将迅猛发展,市场竞争会日益激烈,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有很大改善,但不可能根本的解决,旧的环境问题解决了,新的矛盾仍会发生,环境与发  相似文献   

3.
周维  赵峰 《环境保护》1994,(1):17-18
环境标志是由政府的环境管理部门依据有关的环境法律、环境标准及规定,向某些产品颁发的一种特殊标志.它标明该产品从生产到使用以及回收处置的整个过程,均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损害极小,同时,有利于资源的再生和回收.本世纪70年代末,世界上第一个环境标志在联邦德国诞生,并赋以其一个充满诗意和希望的名字——“蓝色天使”计划.加拿大、日本于1988年开始制定环境标志规划,加拿大称其为“环境的选择”,日本称为“生态标志”.近几年,挪威、瑞典、法国、瑞士、芬兰、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陆续开始实施这一制度.1992年,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等国家和地  相似文献   

4.
2004年是“中国环境标志”颁布十周年。十年的风雨历程,见证了中国企业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中环保战略的进程。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主办的“环境标志与全球绿色经济暨中国环境标志十周年庆典主题峰会”于2004年5月18至20日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5.
环境标志与经济贸易山东省环保局科监处谢锋“环境标志”是一种印在商品或是包装上的图形,用以表明该产品的生产、使用及处置过程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环境绝对无害或危害极小;并且有利于资源的再生和回收利用。实施环境标志,不但要求最大限度地把污染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使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两者相与渗透,相与作用。“环境标志”的产生,可谓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两大领域间形成的一个“切合点”,并潮流般冲击着整个世界市场。环境标志,是一种体现环境保护要求的证明性商标,它表明产品在生产、流通、使用过程及使用后废弃和处置过程中对环境不造成危害或危害极小。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实施了环境标志制度,我国早有23个厂家的43种产品被授予了环境标志称号,国际标准化组织并且还成立了专门机构,将各国不同的环境标志称谓统称为“环境…  相似文献   

7.
实施环境标志制度,起始于原西德,目的是对一种产品进行“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控制。环境标志的制定,是在社会发展中的经济行为中、以重视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推行清洁工艺、注重生产过程及产品的环境效应为前提,不但可以将污染最大限度地消除在生产过程中,而且要求产品也决不能对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环境标志是产品和环境相关的一种证明.它最早可追溯到1977年,由原联邦德国内政部长(当时环境事务由内政部负责)和各州的环境保护部长决定采用的,也叫“蓝天使”标志.1978年原联邦德国首先准许使用环境标志的产品有六类,到1979年有48个环境标志被授予各种产品,1992年约有71个不同类别的3500种产品获得环境标志.  相似文献   

9.
调查显示,75%以上的消费者愿意为环境标志产品支付相对较高的价格;90%以上的认证企业认为环境标志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绿色形象。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9月23日在“环境标志与可持续消费—中国环境标志20周年主题活动”中说,中国环境标志要在引导可持续消费、推动绿色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开拓进取,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推行环境标志 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标志是一种体现环境保护要求的证明性产同标,它向公众表示该产品在生产,流通,使用以及处理过程中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本文论述了环境标志的意义和作用,简要介绍了国外环境标志的发展动态,探讨了中国环境标志的建立和发展述了中国环境标志制度的特色和中国首批标志产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环境标志”的产生、发展,指出加强环境保护,开发带有“环境标志”的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去年10月23日,国家环境保护局副局长叶汝求在由国家环保局和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主办的’93首届中国国际环境标志交流活动会上宣布,中国将于1993年开始推行环境标志制度,向6种产品(家用制冷器具、气溶胶制品、降解地膜、无铅车用汽油、水性涂料、卫生纸)首批发放环境标志。实行环境标志,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我  相似文献   

13.
4月11日至12日,由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认证中心与北京市旅游行业协会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环境标志产品绿色饭店应用推广会,目的是通过北京市星级饭店系统在“创绿”热潮中急需大量绿色产品的契机,搭建环境标志产品的推广应用平台,全面促进环境标志产品在宾馆饭店系统的普及使用,实现环境标志产品与绿色饭店事业的双赢,为“绿色奥运”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信息与动态     
信息与动态中国环境标志1中国环境标志图形由青山、绿水、太阳及十个环组成。环境标志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同时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其寓意为。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人...  相似文献   

15.
袁周珠 《环境》1994,(2):4-5
首届中国国际环境标志交流活动于去年10月22~29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中外环保工作者交流了各国环境标志计划的实施情况、管理方法,以及环境标志对进出口贸易和对工业产品的发展的影响。实施环境标志是推行环境政策的一种手段,是工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重大改革。我国从1993年开始逐步推行,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是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极好形式。特刊登本文,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6.
《环境》2005,(4):87-88
中国与韩国于3月1日在京签署了环境标志互认合作协议,这是继1月与澳大利亚签订互作协议后,中国环境标志与国际环境标志机构签署的第二份互认合作协议。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和韩国环境标志协会共同签署了《中韩环境标志互认合作协议》。今后凡在中国境内申请“韩国环境标志”的产品,可直接向中国中环联合认证中心提出申请并接受认证;  相似文献   

17.
环境标志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5,12(3):98-98
环境标志,又称生态标志、绿色标志、环境标签等,它是由政府环境管理部门依据有关的法规、标准向一些商品颁发的一种张贴在产品上的图形,用以标识该产品从生产到使用以及回收的整个过程都符合规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并易于资源的回收和再生利用。环境标志产品的范围主要是那些对人类和环境有危害、但采取适当措施后就可以减小或消除危害的产品。  相似文献   

18.
今年7月1日后,由国家制定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限量》十项强制性标准开始实施,建材市场仿佛一夜之间开始变“绿”。内墙涂料更是成为各种环境标志产品的“认证重灾区”。作为源头的生产厂家造“绿”手段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富有欺骗性,不少产品在外包装及产品说明书上印制了各种自创的五花八门的环境标志,把消费者弄得一头雾水,而且也让不少经销商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据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申诉监理部部长阎雨平说,在对市场进行调查后发现,涂料国标自2003年7月1日强制实施以后,几乎所有的涂料企业都说自己生产的是绿色产品,他们的依据就是国标。但事实并非如此,国家标准只是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进入市场的“准入标准”,是最基本的质量要求,达不到这个标准就没有进入市场的资格,而非绿色环保产品的要求。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涂料的国家标准中,对有害物质VOC含量的限量是每升200克;北京市制定的《室内装饰装修涂料安全健康质量评价规则》,对VOC的要求是必须在每升125克以下;而国家环保总局最新发布的水性内墙涂料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要求规定,VOC不得高于每升100克。可以说,国标表明的是国家对消费者健康的关注,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则是给消费者更充分...  相似文献   

19.
会议消息     
● 11月16日,第二届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在北京举行成立会议,认证委员会主任宁瑞祥副局长作了“推进环境标志工作,加速实施环境经济双赢战略”的讲话。认证委员会向对中国环境标志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颁发了奖状。会议消息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获得环境标志汽车认证的生产企业约占全国汽车生产企业总数的12%,但这些企业生产的汽车并不都是环境标志汽车,环境标志汽车在我国整个汽车产业中的比重还不大。但是,环境标志汽车已经开始得到汽车生产企业的重视,其引领我国汽车发展的趋势有所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