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来二十年,中国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环境保护大有可为!”新当选为十六大中央委员的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先生豪情满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有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明确要求外,还专门提出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要求。这就是:在未来二十年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世界环境》2006,(1):48-48
在“十一五”即将起步之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导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份纲领性文件。深入学习贯彻《决定》,对于广泛调动全社会力量,加快推进环保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1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温家宝总理2005年6月30日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会议讲话中指出: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缓解资源供需矛盾的出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今后的20年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将迎来更大的发展.与此同时,环境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介绍了小康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定义、特征,并阐述了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进一步强调了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新时期、新阶段的环境保护任务,充分体现了党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同时,十六大还提出我国的经济建设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相似文献   

6.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项重要目标之一,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作为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我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在21世纪的中叶,即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城市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地域空间,将率先进入小康社会,并实现现代化。因此,21世纪城市的发展任务和模式必须适应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需要,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 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存在一些矛盾,突出的是: 水源短缺,管理欠佳。水资源是城市兴起和发展的生命线。水是城市最重要的资源,它会促进或限制城市的成长和发展。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  相似文献   

8.
摘要: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国家和企业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也随之产生了。虽然我国已经步入了小康社会,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总体小康的社会是发展不均衡的社会,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已经阻碍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要将经济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环境保护有效结合起来才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从现在的经济发展势头看,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应该不成问题。但如果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因而,要完成这一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必须加快生态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把环境质量作为小康社会的指标,标志着全国环境保护进入了新的重要历史发展时期。这次会议的任务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总结本届政府的环境保护工作,部署今年工作任务,动员全省环保系统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思路,与时俱进地推进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一、五年来的工作五年来,全省各级环保部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城镇化进程,对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等将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重建设、轻保护”的传统观念影响,对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重庆市的环境现状调查,并对环境问题及其趋势进行认真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绿色小康     
韦倩 《环境》2002,(12):1-1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党中央提出了一个令全国各族人民振奋的奋斗目标:我国将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何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家计委主庄曾培炎在十六大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阐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用大体二十年的时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国能源消费需求将继续增长,节能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节能工作的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艰巨。为进一步推动节能技术进步,更好的发挥节能、节水先进技术的示范和典型带动作用,市经委于2002年、2003年对优秀的节能、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2006,(4A):46-48
“十五”时期,成都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抓手,狠抓环境保护建设,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城市综合功能得到快速提升,迈开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步伐。“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成都市将进一步巩固与深化创模成果,加快实施以“城乡环保一体化833+1工程”为核心内容的环保模范城市群战略,全面推进城乡环保一体化,切实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5.
柳宝全 《环境保护》2007,(3A):20-22
文明生态村创建和生态省建设全面展开 河北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全省6800万人口大部分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2003年3月,省委在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调研中,顺应农村发展的形势和广大农民的需要,提出了创建文明生态村的设想。随后,在农村经济基础比较好的唐山市首先开展了试点工作。2004年2月,省委六届五次全会将创建活动纳入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在全省农村广泛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省农村基本建成文明生态村的目标。2004年4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会议,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对广泛开展创建活动进行了动员布署,提出了“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的总要求,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在全省全面展开。截至目前,全省已有7374个行政村基本完成创建工作任务,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15%;4920个行政村列入了今年创建规划,目前巳基本建成,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10%。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环境意识项目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环境保护部和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共同实施,其宗旨是通过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传播环境知识、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公众保护环境的行动,为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小康社会目标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环境》2006,(2):55-55
我国未来能源供应面临三大挑战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到2020年GDP产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按照这个目标进行我国未来的能源需求预测,结果表明到2010年一次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20.4亿吨标准煤,2020达到30.4亿吨标准煤。这样的预测结果要求在2001-2010年期间年均节能率必须达到2.2%,2010-2020年期间必须达到3%。  相似文献   

18.
许碧瑞 《福建环境》2003,20(3):37-39
论述生态农业在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分析生态农业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加速城市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进程。在城市化建设中,处理好环境保护问题,是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社会系统工程。剖析了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归纳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较大的资源环境成本,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不能根本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将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