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月 2 4日北京时间 1 0时 0 3分 ,新疆伽师县城东约 4 0km处发生 6 .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 ,党中央、国务院予以了高度的重视。 2 4日晚 ,中国地震局首次派出了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赶赴新疆伽师—巴楚地震震中区域 ,展开搜索、救援、医疗救护等工作。救援队携带救援装备乘专机飞抵喀什 ,于次日 5时50分左右抵达遭受破坏最严重的震中区域。这是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组建近两年来首次赴地震灾区实施救援行动。该救援队 ,又名“中国国际救援队” ,共有救援队员 2 30名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部队官兵、地震专家、医疗救护人员组成 ,分为 4…  相似文献   

2.
<正>2023年2月6日当地时间凌晨4时17分,当大多人还在熟睡的时候,一场Mw7.8级大地震震撼了土耳其和叙利亚北部广大地区,10分钟后,当人们惊魂未定的时候,一次Mw6.8级强余震袭击了震中附近地区,9个小时后,另外一次Mw级7.7级的强烈地震再次袭击震区北部。接二连三的大地震,在土耳其和叙利亚造成了巨大的人间灾难,超5万多人死亡,数十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相似文献   

3.
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在海地地区(北纬18.5度,西经72.5度)发生了7.3级地震。1月14日约16时30分,中国国际救援队抵达海地首都太子港,并于第一时间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组,立即开展了救援行动。  相似文献   

4.
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我国第一支旨在参与国内外地震灾害紧急救援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于2001年4月 27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出席了救援队成立大会,向救援队授旗并作了重要讲话。 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正式成立,结束了我国没有专业地震灾害救援队伍的历史,标志着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救援队的成立,将大大提高我国地震发生后抢救生命的能力与效率,并将通过参与国外地震灾害救援,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我国第一支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成立  相似文献   

5.
《防灾博览》2013,(6):12-17
2013年10月29—31日,中国国际救援队能力分级测评复测(IER)自评估演练在北京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训练基地成功开展。中国地震局党组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陈建民局长全程关注自评估演练,指示一定要确保复测通过;并以复测为契机,打造一支高标准、严要求、能战斗的救援队伍.  相似文献   

6.
1999年8月17日08时01分(北京时间)土耳其西部发生7.4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北纬40.6°,东径30°。从8月17日至9月3日,震区发生余震数百次。此次地震造成万余座建筑倒塌,其中,20万间房屋遭受破坏,造成数十万人路宿街头,无家可归。城市生命线工程遭受严重破坏,交通、通讯和供电中断,自来水管、煤气管道和输油管道破裂。因煤气泄漏和电线短路引起火灾100多处,大火持续多日,烧毁面积总和达10000m2,地震毁坏码头30多处,有些码头全部陷于瘫痪,地震死亡2万多人(高龄者占五成以上,九成被压…  相似文献   

7.
<正>土耳其当地时间2023年2月6日凌晨4时17分,卡赫拉曼马拉什省(Kahramanmaras)南部发生Mw7.8地震。9个小时后,13时24分,距第一次地震震中向北约100km的卡赫拉曼马拉什省中部发生了第二次Mw7.5地震。土耳其位于安纳托利亚微板块上,阿拉伯板块和非洲板块向北运动,导致安纳托利亚微板块被向西挤出,造成复杂的东安纳托利亚断层左旋运动和北安纳托利亚断层右旋运动,如图1所示。两次地震导致超过84,000座建筑物倒塌或严重损坏,包括叙利亚在内的50,000多人丧生。  相似文献   

8.
《防灾博览》2011,(2):44-45
北京时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宫城县附近海域发生9级强烈地震,引发巨大海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中国政府从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出发,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向日本派出中国国际救援队,并提供紧急救灾物资等。  相似文献   

9.
汶川、玉树、日本.地震、海啸、泥石流,哪里有灾难发生,哪里就有一支身着橘红色衣装的救援队伍第一时间赶到灾害现场.对受灾群众进行救援.而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中国国际救援队(CISAR),对内称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12月4日,"东盟地区论坛——国际城市搜索和救援能力建设"培训班在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开班,来自马来西亚灾害援助和救援局、柬埔寨国家救援711、蒙古国家紧急情况管理局和印度尼西亚国家搜索和救援局的应急救援专家和队员共40人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帮助东盟地区论坛框架下各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人道主义搜索与救援行动框架下的国际救援队伍,提升东盟地区论坛各国和"一  相似文献   

11.
北京时间4月25日14时11分,在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尼泊尔强烈地震发生后,应尼泊尔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决定派遣中国国际救援队赴尼泊尔实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4月26日凌晨5时,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首都机场集结完毕.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副局长修济刚,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总参、北京军区、38集团军、武警部队等有关领导及尼泊尔驻华大使马赫时·库马尔·马斯基,在夜色中赶到机场为队员们送行.  相似文献   

12.
2001年4月27日,我国首支专业地震灾害救援队成立,又名“中国国际救援队”。地震灾害救援队由中国国家地震局、工程兵部队和武警总医院三家联合组建。230名救援人员、地震专家和医护人员组成的这支专业队伍共分为四个支队,前三个支队各有5个分队:搜索分队、营救分队、医疗分队、技术分队、保障分队,第四个支队则由参谋组、技术组、保障组组成。救援队拥有世界先进的救援、搜  相似文献   

13.
《防灾博览》2009,(4):F0002-F0002,1
我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起步晚、起点高、发展快。 2000年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 2001年组建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 2002年成立国家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  相似文献   

14.
<正>2008年5月12日,是所有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当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解放军、武警、消防、医护、专业救援队等各种救援人员迅速奔赴灾区开展各种营救工作。而从事救援工作的这些人员,每天面对灾难场面和危险的境地,许多人都会出现情绪和情感上的压力或心理创伤,如何积极适时地为灾后救援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2006年5月27日北京时间06时54分(当地时间05时54分),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日惹地区(南纬7.65度,东经109.85度)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截至6月5日已有5782人死亡,3.3万多人受伤,数千间房屋倒塌,34.3万人无家可归。预计伤亡人数还会增  相似文献   

16.
地震应急救援任重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起步晚、起点高、发展快。2000年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2001年组建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2002年成立国家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2003年中国国际救援队首次出生阿尔及利亚开启我国参与国际救援先河,北京建成全国第一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2004年组建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2005年中国国际教授队执行印度洋地震海啸和巴基斯坦地震国际教授;2006年建立区域地震应急协作联运工作机制,首次举办国际多国地震救援演练;2007年建成国家和省级一体化的抗震救灾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现场技术系统;2008年建成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教授训练基地并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7.
《民防苑》2010,(2)
一场7.3级的地震可以带走多少生命?20万,甚至更多!海地,一个大多数中国人都无法第一时间在世界地图上找到的国家,现在却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惊闻海地发生地震,中国政府和人民在第一时间作出驰援海地的决断:1月13日,中国红十字会向海地先期捐款100万美元;14日凌晨,中国国家救援队抵达海地立即投入救灾;15日,中国政府向海地提供3000万元的人道主义物资援助;16日中午,首批1300万元的援助物资装箱启运……  相似文献   

18.
《防灾博览》2008,(3):22-25
他们橘红色的制服背后印着:“CHINA(中国)救援”。 这就是汶川地震灾区人民非常熟悉的标记,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对外也称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于2001年4月27日。组建目的是专业搜救在地震或其他灾害事件中被压埋的幸存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曾亲自为其授旗。  相似文献   

19.
<正>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当地时间11月12日晚9点18分,北京时间11月13日凌晨2点18分,伊拉克北部地区苏莱曼尼亚省发生7.8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4.9度、东经45.75度,震源深度20千米。伊朗和伊拉克边界地区在地震中遭受重创。本次地震中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及各省份和伊朗西部均有强烈震感,土耳其、以色列与科威特等周边国家均有震感。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地震的死亡人数已上升至500余人,另有超过8000人受伤。  相似文献   

20.
《防灾博览》2002,(1):12-14
去年下半年,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岳明生同志率11人代表团访问了瑞士、荷兰、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对这些国家在紧急事务管理、灾害紧急救援组织与运作、救援装备的制造与配置及救援培训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以推进我国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建设和完善。 本刊记者就此次考察工作采访了中国地震局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工作协调办公室徐德诗主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