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同时”原则的提出是十分科学的。它既不同于某些资本主义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滞后理论),也不同于某些国家的所谓“超先”理论,即环境的发展要走在经济发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各行各业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的改革。环保战线也不例外,要改革,要创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对此,有的人提出:我国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甚至认为“先污染后治理”是资本主义的东西……等等。笔者在此提出一点不同观点,与同志们讨论。一、人们对污染与治理的认识过程。人类生存在自然界,自然界的万物影响着人类,为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在人类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从自然界索取资源,将这些资源加工处理后,把有用的部分留下来,无用的部分则被丢弃到环境中。被丢弃的物质中有些是有毒有害的,进入环境之后使某些环  相似文献   

3.
“先污染,后治理”是不是个普遍规律?是不是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一这是个原则问题。如果是的话,那么至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公害只能任其泛滥,牺牲环境求得经济发展,待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再回过头来治理;如果不是的话,那又应该怎么对待?这需要认真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法则,一般来说,规律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规律,一类是社会规律。一、“先污染后治理”是不是一条规律?是哪个社会的规律?都取决于下列因素: 1、取决于社会与该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的性质。 2、取决于“先污染、后治理”现象,是不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这是我们党和政府总结我国建设的历史经验,吸取世界上工业化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不断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环境发展规津作出的重大抉择。在十四庙五中全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全面论述了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强调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重大战略,不能吃祖宗饭,断…  相似文献   

6.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类高强度的经济活动有关。世界上许多大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几乎都曾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曲折途径。但是随着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人们环境意识加强和环境管一理水平提高,老城市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谁污染谁治理”,这些年来已成了环境保护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第六条指出:“已经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应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制定规划,积极治理,或者报请主管部门批准转产、搬迁。”实际上,这条“原则”目前不仅被应用到老污染源的治理上,作为编制老污染源治理规划的一条根本原则,同时,在新污染源控制方面,也可以看到它的影响;在大自然保护工作方面,已为某些同志发展成为“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但是,我认为,这个“原则”并不那么  相似文献   

8.
一科学的计划、规划必须以对现状的科学评价为基础。就是说,要有切合实际的环境保护计划,必须有切合实际的环境污染现状的评价,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水平也要有客观的估计。在前一段,我国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还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的新路?从许多文章和文件中,通常见到这样的说法,即“我们应该避免走资本主义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言下之意,我国现在不是先污染、后治理,并没有重蹈资本主义国家的老路。笔者确实希望,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不要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先后出现的"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先保护、后发展"现象,归根结底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充分认识到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对立统一的关系,而是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两者割裂开来。  相似文献   

10.
一、排污费“拨改贷”的实践 1984年以来,不少地方(主要是城市)相继试行了排污费有偿使用办法,即“拨改贷”。“拨改贷”的方式大体有二:一是以湖南省为代表的,将“各级环保局(办)征收的排污费和污染环境罚款皆作为发展环保事业基金”,其中用于污染源治理的补助资金(即80%部分)全部委托银行以贷款发放,贷款有偿使用,核收利息,利息分成。污染治理单位按时按原要求完成了治理项目,经验收,可  相似文献   

11.
《绿色视野》2014,(7):47-51
今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环保部新闻发言人指出:向污染宣战的主攻方向,是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水污染防治,抓好土壤污染治理,加大重金属、化学品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力度,深化工业污染防治。通过采取稳、准、狠的举措,逐步改善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看到政府的决心,看到解决环境问题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先污染、后治理",是政策的被动干预。污染控制司更名为污染防治司,是政策的主动干预。预防为主,是中国环保新道路的方向。在新一轮应对经济危机的建设高潮中,如何防止出现新的重复建设及大量耗能高、污染重、效率低、技术水平落后的生产能力再度形成,是对环保部门的大考。  相似文献   

13.
产业发展与环境1.产业环保是未来环境保护的必然趋势过去,人们采取的是先发展产业,等到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有能力治理环境,或者是环境已恶化到不能再恶化的程度时,再来进行大规模治理。我们曾大力宣传报道过的太原钢铁厂李双良同志等“当代愚公”搬掉钢厂1000万m3大渣山的事迹,他们这种契而不舍的奉献精神的确值得学习。但人们有没有想到,那些“渣山”原本就不应该出现。这种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是许多发达国家曾经走过并为此付出沉重代价的发展道路。由于大规模的治理环境需要有极强的经济实力做后盾,又由于治理污染…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三同时”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创新,它对强化环境管理起过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存在一些缺陷,有必要进行改革。作者建议将“三同时”制度修改为:“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都必须充分注意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远行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时,经环保部门确定现阶段必须治理的污染和公害,其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相似文献   

15.
“河长制”:一个有效而非长效的制度设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这是江苏省无锡市为了治理太湖蓝藻污染,在国内首创的。之后,云南、河南、河北等地在治理水污染过程中也纷纷效仿。  相似文献   

16.
实施污染物总量减排是我国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的重大举措,“十二五”期间仍将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内容。本文根据四川省“十一五”总量减排的成效和问题,结合国家对“十二五”总量减排的新要求和特点,从畜禽养殖、城镇生活污染、机动车尾气防治、重点行业减排等方面,对未来减排存在的压力进行了分析,并由此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严把项目准入关、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强畜禽污染治理、加强重点污染源治理、构建综合保障体系等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提起“第三者”,人们通常不会有什么好印象。其实,对于治污,我们要欢迎“第三者”的涉入。据《中国环境报》(2009年1月20日6版)报道,江苏省江都市近年来在污染治理市场化运作方面大胆探索,尝试了选用“第三者”治污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本刊1999年第一期续篇)三、工业生态学在产品开发与设计中的应用按照工业生态学的设计框架,政策对产品及其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物质流入及流出过程,进而对经济社会产生影响。如果将政策的重点放在对环境的末端治理上,这就难免要陷入“先污染后治理”的老...  相似文献   

19.
1988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有偿使用暂行办法》,从而使排污费中用于污染治理的专项资金由无偿补助改为有偿使用,实行了“拨改贷”,排污费使用上的这一改革,对加快污染治理步伐促进环境质量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新的五项环境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和环保工作的不断探入开展,《办法》在试行过程中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当前污染治理资金匮乏情况下,亟待对《办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加以解决,以便更好地  相似文献   

20.
1 “环境友好型“概念的由来   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概念的是随着人类社会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水平不断深化形成的.环境危机首先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于西方发达国家局部爆发,此时,经济增长等于一切,“先污染后治理“是这一时期环境治理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