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根据有历史记载以来渤海地震区的地震资料,通过华北、华南及东北等地震区的比较,讨论了渤海震区强震的频发性特点。同时根据渤海震区的地温场、重力场、电磁场等地球物理场及其有关反演解释资料以及地质构造、现代构造应力场等,分析了渤海震区的震源环境条件,通过与华北等震区对比阐述了渤海地震区震源环境特征。讨论了该震源环境条件对渤海震区地震频发性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前言     
<正> 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发生至今已有20年了。尽管这次地震震中位于海中,对其研究受到很大限制,但是国内、外地震工作者一直没有停止对渤海地区地震的探索。这是由于1966-1978年华北地区地震活跃期的7级以上强震均发生在渤海及其周围地区。对渤海地震及渤海地区震源环境条件(浅部、深层的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条件)的研究,不仅对渤海而且对华北地区的地震发生规律的认识和地震预报均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我国20次强震及中强震前丰富的前兆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各种地震前兆的时间依赖关系与空间分布。所得结果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前兆的分类。根据其物理特性可分为两个基本类型。A 类前兆实际上反映了未来地震的震源外围应力场的有规则的前兆变化;B 类前兆则可能是某些不规则的偶然因素作用的结果;2.前兆的时间依赖关系。3.前兆的空间分布。4.前兆时间与未来主震震级及震中距的关系。最后,对所得结果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b值和震源错动方式的分析结果,并将其与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进行F检验和对比。认为1977年3月发生的宝应地震序列属于正常的小震群类型,而1984年5月发生的大丰地震序列具有前兆的性质,应属于前兆性小震群类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证了1604年台湾海峡的一次强震—泉州大震的参数。提出它可能是一次特殊地震—低频地震,并就低频地震发生的条件,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及前兆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松潘、平武大地震是继唐山大地震之后,1976年在我国川、甘交界发生的另一次大震。国家地震局和四川省地震局在这次地震前对地震进行了比较好的中期趋势估计和短、临预报,收到了减轻地震灾害的显著效果。为纪念松潘、平武大地震10周年,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前兆专业委员会联合地震地质专业委员,地震学专业委员会震源力学组,以及四川省地震学会于5月11—13日在成都召开了“地震预报学术讨论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地震局科学顾问丁国瑜,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陈运泰,著名地震学家梅世蓉、许绍燮、马宗晋、马瑾、冯德益等2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后部分代表对震区周围的地震地质情况进行了野外科学考察。会议以梅世蓉、陈运泰、马宗晋分别就地震前兆与地震预报、震源力学、地震地质等方面的大会报告为序幕,分为地震前兆、震源力学、地震地质、潜在震源划分等专题进行交流和讨论。会议除着重介绍有关松潘、平武大地震地震前兆、地震地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地震预报经验之外,还就地震预报和地震学各种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以及新理论、新方法、新思路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小震震源机制P轴取向的预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Snoke的振幅比方法,利用江苏台网和山东台网记录到的数字化波形资料,计算了发生在江苏及其附近地区的33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由此计算了其相应的P轴取向。结果表明:南黄海北部凹陷地区M_L5.1地震发生前2个月内、长江口地区显著小震群发生之前2个月内,在震中所在区域的附近地区有震源P轴取向小于100°的异常地震发生;盐城附近及其近海海域在本文研究的时段内未曾出现震源P轴取向小于100°的地震,该区域也没有发生中强地震或显著小震群事件。由此说明震源P轴取向具有一定的短临前兆意义,但这种情况与大地震事件所表现出来的规律并不完全相同。茅山断裂附近地区出现的2次震源P轴取向小于100°的事件与该地区重力异常结果是一致的,说明2002年前后茅山断裂曾活动过。  相似文献   

8.
正1975年成立的天津市地震局静海地震台是国家地磁基准台,它位于首都圈地震重点监视区。这里,地磁观测环境优良,具有地磁学科和华北地区地震监测的优良条件。他们担负的磁电观测和地震前兆观测,能很好反映天津西南部地区地磁场的变化。2015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下午2时05分,正值万家喜庆之时,天津静海区发生2.8级地震,震源深度9公里,震中为静海区王口镇朱家村,距离台站直线距离约10公里。地震发生后,台站值班人员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在家休假的职工第一时间赶到各自的岗位,  相似文献   

9.
利用静力位错理论对地震发生过程中的应力场状态进行分析;利用震时被灵敏仪器记录到的高分辨率应变(形变)阶的量值及其空间分布来反演地震断层的参数。将大地形变仪器的观测数据进行统一标度的归化,对前兆观测物理量进行归化处理分析,并进行震例验算。为正确把握地震时震源周边岩石中的应力过程及对在岩石中设置的形变类仪器的影响情况,特选择在布有各类高灵敏形变观测仪器的徐州综合形变地震台大型坑道中,使用化学致裂试验模拟震源的致裂点周围不同构造和距离位置上的岩石应力状态,分析应变的衰减规律,研究岩石中的不同构造方向上与距离因素有关的能量释放情况,建立相应的关系式。编制了震源参数反演、前兆场物理量归化处理等计算软件。通过震时形变资料反演地震断层参数,在为探索地震预报新途径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震区附近水准测量资料的分析,认为1979年断层西侧开始发生与菏泽5.9级地震震源力学过程相对应的趋势性差异运动。这种运动实际上是中期前兆信息。1983年5月水准复测表明断层西侧有2.8毫米的预位移。震后各水准点位移规律较好地符合H·F·Reid的弹性回跳模式。菏泽5.9级地震震中以北约九公里处有一条东明至菏泽水准测线,由五十年代起至目前已有多次复测资料。本文选取1978年、1980年和1983年的资料,对菏泽5.9级地震进行初步研究,并着重讨论了地震前兆和弹性回跳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中国地磁图》和我国地磁台网资料分析研究了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强震前的地磁场变化,给出了有利于渤海地震发生的中长期背景性异常及变化磁场的短临异常变化图形。中国地磁图展示了几年乃至十年尺度的地球基本磁场的大区域变化特征以及与我国强震活动的主体地区的联系,显示了渤海地震前的背景性异常。地磁变化场垂直分量“低点位移”及幅相法异常则显示出渤海地震前华北地区出现的小区域的短临地磁异常。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讨论与地壳屈曲有关的相关问题,它将依据地壳屈曲的结果,用找最不稳定位置的方法,说明地震活动呈条带、网络分布的可能原因,同时对相关地震的跨越分布和强震前兆灵敏点的不连续分布也作了力学解释。值得提出的是,从地壳屈曲导出的失稳优势方向分布与呈网络图象分布的唐山、海城、渤海等强震的发震构造其走向是一致的。这就部分地回答了,为什么在一不大的区域中,唐山—邢台一线上的强震发震构造为北东向,而海城—渤海一线上强震发震构造为北西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了江苏省井网布设的原则和1979年溧阳6.0级地震,1984年南黄海6.2级地震,1990年常熟-太仓5.1级地震震前地下水异常所显示的"场兆"特征,并对井水的气压效应、固体潮效应、地震波效应,降雨和地表水体荷载效应等微动态信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对渤海地震前异常地震活动图象进行一次再研究。重点对震前背景空区、小震条带、频次和 b 值等长、中期异常的资料、判据和预报意义作了讨论,并与有关作者的研究结果作了对比。最后指出渤海地震前较为清晰的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5.
对南黄海6.1级地震序列和主震震源参数进行了初步推算和分析。对该次地震前的长期和中短期地震学前兆异常的分析预报作了总结,提出了长中短结合和注意异常指标的独立性及抓时空强异常综合分析的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16.
1IntroductionBohai is the only inland sea in China.It has the highest resource density of all the fourcontinental seas in China.Since the end of the1 970 's,the marine economy around Bohai has seengreat development and the growth rate of the marine industry is up to 2 0 % .It is much higherthan the growth rate of the GDP of this region.The marine economy has greatly contributed to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around Bohai.However,since Bohai is an inlandsea,it has the natural …  相似文献   

17.
利用地震震源机制解等资料,分析了渤海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本区应力场总体方向较华北地区稍向右偏转,力的作用方式以近水平和水平为主,主压应力显示一定斜向作用和局部垂向作用;以横贯渤海的两亚板块(黑龙江与华北)分界带—北西向构造带为界,南北两区应力场方向存在差异,地震破裂方式也存在相应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两区的动力源方向不一致有关。主压应力轴方向在其总体稳定的背景上呈现时间尺度不同的波动变化,进一步研究这种波动的成因及规律,对地震预报及岩石圈动力学的研究均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油井动态显示地震前兆异常实际资料出发,研究了油井动态显示地震前兆异常的物理基础和形成异常的物理过程,指出了油井对异常的放大作用,分析了油井动态显示大幅度、高强度正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详细介绍了 1996年 11月 9日南黄海 6 1级地震前 ,巢湖地下水动态观测网中 3口水井所记录到的水位经标准差、剩余值数据处理得到的前兆异常。其异常时间以中短期为主 ,不同步。此外还对降雨对井水位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