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推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进步,明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发展方向和技术原则,指导各地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促进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避免二次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泥资源化利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和科学技术部于2009年2月18日联合发布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建城[2009]23号)。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2.
关于印发<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市政管委、水务局)、环保局、科技厅(委),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环保局、科技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环保局、科技局: 为推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进步,明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发展方向和技术原则,指导各地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促进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避免二次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泥资源化利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和科学技术部联合制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执行.  相似文献   

3.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9,19(2):57-5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市政管委、水务局)、环保局、科技厅(委),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环保局、科技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环保局、科技局: 为推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进步,明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发展方向和技术原则,指导各地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促进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避免二次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泥资源化利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和科学技术部联合制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执行。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特性及处理处置工艺普遍无法达标的问题,提出应用生物酶催化技术处理处置污泥的方法,可以高效迅速降解污染物,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使污泥减量化、资源化,减少投资及处理费用,为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升级与工艺探索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现阶段污泥处理过程中管理机制不足的问题,通过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管理现状的分析,揭示了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暴露出的管理方式弊病;以广东省东莞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管理实践为例,提出污泥处理项目投融资机制和污泥处理成本分担支付机制,可有效实现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集中处理处置过程的环境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高平  王乐 《中国环保产业》2012,(3):54-56,61
介绍了荆州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的现状,以及污泥无害化处置BOT项目的技术路线选择、营养土的市场分析、拦标价的测算和设定、BOT融资方式的优势等关键问题;分析了该项目的技术路线和融资模式,以及对国内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项目的示范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和处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和处置的重要性,并在对国内外的处理和处置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比较后,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制备生物炭吸附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制备生物炭并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Cd2+,有利于城市污水厂污泥的处置,为污水中重金属的处理与处置和“碳减排”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污水厂的污泥的最佳活化温度不同,昆明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泥最佳活化温度为300℃,第三、第五污水处理厂污泥为400℃;对于污水厂污泥制备的生物炭对镉的吸附量随着pH值的升高而增加;吸附模型拟和结果表明Freundllch模型在大部分温度下均具有比Iangrmuir模型有更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国污泥处理处置工作启动较晚,污泥污染现状及经济价值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伴随着人民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社会对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开始日益关注,但仍有一些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非常突出,导致上述污泥处置企业先进技术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推广。首先是立法、标准的制定亟待完善。污泥的处置没有以立法形式公布和监督执行,对污泥的生产者来说没有紧迫感、责任感;同时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污泥排放标准不够严谨,现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是控制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排放的标准,对有机…  相似文献   

10.
郭韵  王南威 《四川环境》2010,29(3):66-70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城市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开始加速发展。至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约为70%,随着大量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污泥处置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介绍了荷兰污泥处理的发展历程和方法,以SNB污泥处理中心、慕尼黑Gut Groβlappen污泥处理厂为实例介绍了集中式污泥处理及能源利用。我们认为,荷兰、德国污泥处理的经验和方法对我国的污泥处理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环保产业》2014,(12):70-70
由厦门绿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城镇污泥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利用污泥兼氧发酵复合菌剂的污泥处置工艺,实现污泥等有机废弃物的兼氧发酵,有效分解、破除污泥颗粒外的聚合物(EPS)。  相似文献   

12.
常规的污泥处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且处置不当极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利用微型生物的捕食作用进行污泥减量,清洁无污染,是一项实现污泥源头治理的绿色技术.利用水蚯蚓原位消解污泥技术对成都市凤凰河二沟污水处理厂配水池污泥进行消解实验,通过实验监测来分析污泥减量情况以及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工艺污泥减量效果明显,每年可消解污泥240.9t,污泥的沉降性能变好,MLVSS/MLSS降低至35.3%,且出水COD降解率一般为30%,为后续工艺减少负荷.  相似文献   

13.
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核心工艺基本上都是生化处理工艺,在末端处理已有生化处理工艺时,生化法预处理是否必要,是文章讨论的重点。文章通过对石化废水典型特征污染物活性污泥生物毒性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以污水处理数学模拟软件Biowin为平台,建立了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及点源预处理的数学模型,构建了废水直接排入污水处理厂和经预处理后再入污水处理厂两种处理模式,实验研究得出:对于某些污染物,通过生物法点源预处理,延长停留时间,将提高去除效果。为该类废水的高效处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简要介绍国内几种典型的污泥处理与处置方式基础上,结合成都市某污水处理厂在污泥处理与处置方面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农业利用作为该厂污泥的最终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15.
关于城市污水治理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从管水战略、治水重点、污水处理厂规模、污水厂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及中水回用等方面对城市污水治理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剩余污泥经臭氧破解后其中碳、氮和磷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臭氧对污泥进行减量的过程中,针对臭氧作用后污泥中碳、氮和磷数量的变化,对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进行了不同累计时间的臭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经臭氧破解后污泥中的TN没有较大改变,污泥中的TP最终呈减少趋势,破解液中的COD虽有所增加,但破解液回流到生物系统中反而可以补充反硝化过程中有机碳的不足,从而促进污水生物处理的脱氮除磷作用,臭氧的引入不仅可以减少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同时可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面升级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污泥减量、热水解和干化等处理技术,以及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工艺情况。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理论以及工程实践等方面介绍了炭质生物媒生物除臭技术在市政污水处理上的应用,并以37000m^3/h处理能力的深圳滨河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段的生物除臭工程为例,对其调试和运转过程进行了总结。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证明了该技术在市政污水处理除臭方面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来源、危害及处置进行讨论。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及原子荧光法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进行测定,结果表明:Zn、Pb、Cr、Hg含量均符合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泥农用控制标准,Cd、Cu含量略高于该标准;依据重金属元素在污泥中的主要存在形态,讨论了污泥排放对环境的潜在风险;提出固定或沥滤处理可用于污泥处置,固定处理法相对经济,操作简便,更易推广。  相似文献   

20.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亚临界湿式氧化处置市政污泥的原位低碳技术。该技术可在污水处理厂内直接对剩余污泥进行减量与资源化利用,省去了污泥脱水、干化、外运、储存、焚烧外加助燃料的处置过程,大幅减少了碳排放。同时,该技术可以将污泥中有机质转化为可利用的碳源,回用于污水处理过程,可以将氮、磷从污泥中回收后作为肥料利用,从污泥中分离出固体残渣作为土壤改良剂使用,具有工艺流程短、占地面积小、无需后续处置过程和污泥资源化价值高的优势,是在“双碳”目标下的一种具有竞争力的市政污泥处置新方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