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噪声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长期接触强噪声,会给人体带来多种疾病。其中最普遍、最突出的疾病是噪声性耳聋。噪声性职业病严重危害职工的身心健康,这已被科学研究所证实。我国50年代就有关于职业危害排序──尘、毒、噪的说法,把噪声危害排在第三位。随着工业的发展,噪声危害涉及面越来越大,影响日趋严重。近些年来,有关部门在这一问题上给予了密切关注。许多科研部门也积极配合政府,对职业噪声危害的控制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已基本上形成了一套系统、科学的控制方法。可以讲,全面控制职业噪声危害,有效地抑制噪声性耳聋这种职业…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生产性噪声职业暴露进行定量风险评估,探讨其在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和步骤,从而提高职业病危害评价水平。方法以某石油化工聚酯装置的短丝及聚酯生产车间为对象,通过对其生产工艺过程噪声职业暴露调查,分析劳动者职业暴露的特点、检测工作环境的噪声强度并对频谱特性进行分析,对个人使用的防噪耳塞防护效果进行分析,通过装置的噪声检测结果与国际标准化组织1971年发布的0a—45a间连续性噪声A声级与听力损害的危险率的关系表相结合,对聚酯装置噪声所致听力损害进行风险评价。结果牵伸工、卷绕工和切粒岗存在噪声暴露时间长、暴露强度高的特点;聚酯装置主要岗位噪声暴露强度为85.5dB(A)—99.7dB(A);卷绕机频谱带较窄;切粒工及卷绕工护耳器保护不足;卷绕工发生听力损害的危险率最高。结论对高噪声作业进行职业暴露评估是研究劳动者听力保护管理的重要方法,其中关键的步骤就是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通过开展生产性噪声职业暴露的调查与风险评估,可进一步探讨噪声危害的客观规律,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噪声危害控制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健康。说明噪声的职业暴露及风险评估在今后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肖健中  赵峰 《劳动保护》1998,(11):33-34
噪声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长期接触强噪声,会给人体带来多种疾病。其中最普遍、最突出的疾病是噪声性耳聋。噪声性职业病严重危害职工的身心健康,这已被科学研究所证实。我国50年代就有关于职业危害排序———尘、毒、噪的说法,把噪声危害排在第三位。随着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接触噪声人数,人均等效A声级,噪声暴露听力损伤率为评价量,采用加权许法对福州市部分企业噪声危害等级划分进行尝试,有助于综合评价企业噪声危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噪声危害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广,人们接触噪声的机会日益增多。长期接触噪声会对人体多个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其中尤以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突出,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噪声性疾病。因此,对噪声危害的研究、治理和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火电厂作业场所噪声危害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噪声危害是火电厂比较突出、影响较大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据调查,目前火电厂大约有20%-30%的职工暴露在强噪声条件下从事生产与施工,主要生产设备如球磨机、给水泵等噪声强度可达100-114dB(A)。为了科学直观地反映火电厂噪声作业环境,本文运用生产性噪声作业分级方法对火电厂作业环境进行定量评价,以便对火电厂的噪声作业环境进行科学的、量化的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噪声是一种重要的职业安全和卫生危害因素,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职业危害就是听力危害。噪声引起的听觉敏感度下降、听阈升高、听觉功能障碍甚至听力丧失,总称为听力损失。听力损失分为两类:暂时性听力损失在强噪声环境中短时间引起的耳鸣和听力下降,听  相似文献   

8.
1前言国内外林业生产广泛使用油锯伐木、打枝和造材,在作业过程中油锯手长时间暴露在噪声中,结果导致油锯手慢性耳损伤和噪声性耳聋。由于作业时的体位和姿势等原因,油锯手右耳的慢性损伤的噪声性耳聋往往比左耳要严重一些。此外,油锯噪声还会引起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失调,并且极易诱发其它疾病。因此,油锯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2国内外油锯的噪声2.1国产油锯1976年我国首次对国产油锯的噪声进行了全面测试,结果表明国产油锯的噪声均超过100dB(A)。其中051型和GJ85型高把油锯的噪声为104~110dB…  相似文献   

9.
火力发电厂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生产性噪声、粉尘和磁场等,其中噪声主要来自发电过程中机械运转、摩擦、撞击发出的声音,风机、泵和变压器发出的声音等。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突出表现为对听觉器官和  相似文献   

10.
王世强 《安全》2012,33(7):55-55
正噪声是作业场所普遍存在的物理因素,同时也是国内最为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根据统计,目前我国有数百万人长期在高噪声作业环境中工作,大规模出现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风险极大。以香港为例,由噪声导致的职业性失聪人数一直位于职业病排名的前两位,严重时甚至高达66.6%。  相似文献   

11.
噪声是煤矿的主要的职业危害之一。根据我国煤矿井下噪声危害的现状,用系统工程学的观点,制定符合国情的科学化的预防体系,对不同危害程度、不同生产条件,采用有重点和可行性的预防措施是正确的。建议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消除噪声危害的三级预防系统。这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推行容易的卫生预防措施,对防治职业噪声聋,保护工人健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化肥行业噪声危害调查及治理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7家大中型化肥厂的噪声调查,分析了化肥行业中的噪声源特性和岗位噪声暴露状况。对1601名作业工人进行了体检并得出了噪声危害和岗位噪声的剂量──反应关系。还对各厂已采取的噪声治理措施进行了技术评价。最后,根据化肥行业的特点,提出了降低噪声和加强听力保护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井下有限空间内作业人员噪声危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煤矿井下环境相对封闭、空间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影响及危害,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别对开滦集团东欢坨及荆各庄2煤矿井下5个不同作业区人员进行了共计200份的噪声危害问卷调查。将问卷调查结果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将SPSS分析得到的数据用于分析井下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影响及危害,归纳出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影响因素,并对噪声、影响因素及症状之间建立了井下噪声对作业人员影响的理论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在井下有限空间内,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危害最严重的症状是耳鸣,危害最轻的症状是畏惧感;参与调查的多为年龄较大、工龄较长的作业人员,噪声对工龄较长者的危害程度要大于对年龄较大者,且工龄与噪声危害之间存在Pearson相关性系数大于0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综采工作面噪声污染严重,为了减少噪声污染对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和作业安全的不利影响,运用人因工程学、生理学、实验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相关知识,利用24 h动态心电图仪器进行试验研究,定量分析不同噪声水平和噪声暴露时间对作业人员心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噪声刺激会造成人心率升高;②噪声刺激水平和暴露时间大小都对被试者的心率产生了显著性影响;作业人员心率与噪声刺激的水平和暴露时间大小都有相关关系;③由于人耳对噪声的适应性,在同一噪声水平刺激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心率会有短暂恢复;④在噪声水平95 dB的噪声刺激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人对噪声的适应性比较明显,此时的噪声暴露时间是影响人心率的主导因素,且在噪声暴露40~50 min时,由于人耳对噪声的适应性会出现短暂的心率恢复的现象,人体出现疲劳;⑤在噪声水平95 dB的噪声刺激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人对噪声无明显适应性,心率随着噪声分贝的增大在缓慢上升,此时的噪声水平是影响人的心率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5.
ISO公布的噪声性耳聋发病率在高声级,高暴露年数的情况与实际情况有差异。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推算方法,愿与读者们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6.
ISO公布的噪声性耳聋发病率在高声级、高暴露年数的情况与实际情况有差异。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推算方法,愿与读者们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身对照试验,利用个体噪声剂量系统检测海洋石油钻井平台作业人员在作业期间生产性噪声个体暴露水平(40 h等效声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噪声暴露作业前后血清皮质醇水平,并分析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与噪声暴露水平和暴露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噪声暴露作业后,全部作业人员血清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p0.05,α=0.05);不同噪声暴露水平作业人员血清皮质醇水平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暴露20 d的作业人员血清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噪声暴露≤20 d者(p0.05)。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与噪声暴露水平没有显著关联性,而与噪声暴露时间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生产性噪声慢性暴露使血清皮质醇水平升高,且暴露时间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噪声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职业性噪声对工人的危害更大。研究人员发现,在低于120分贝的情况下,噪声对人听力以外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听力而起作用的。人们把对听力的危害叫做直接性危害;而把通过听力而作用的对人的其他危害(如对心血管、脑血管等)则称为间接性危害。因此,如果保护了听力,也就间接地保护了人的其他器官。 听力保护计划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应运而生的。它是科技工作者为保护工人免受职业性噪声危害而实施的一项综合工程。自八十年代以来,已在美国和西欧等国实行,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在我国属试行阶段,已在部分地区实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听力防护用品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提高我国噪声暴露工人听力防护用品的使用率和有效率,选择噪声危害较大的某飞机维修公司的员工,进行听力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司为员工提供耳塞和耳罩两种听力防护用品;员工的听力保护意识、使用情况较好,使用率达95%,但对听力防护用品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能够在工作中一直坚持使用的工人较少,仅占11%,影响工人工作时间使用听力防护用品时间长短的因素主要是其舒适性。调查分析提示:在未来听力防护用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舒适性的技术;政府、企业和个人3方面共同参与,降低职业性噪声暴露对工人听力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电子工业脉冲噪声对工人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电子行业接触脉冲噪声的冲压工进行了调查,其脉冲噪声水平波动在102~112dB(八)之间(峰值),对作业工人听力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心电图在中高工龄组有改变。还分析了脉冲噪声引起听力损失与暴露时间有密切关系。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督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