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针对目前很多高危行业企业存在的一线员工文化程度偏低、安全意识较差、流动性大,以及"高素质人才"往往因待遇及工作环境等问题不愿从事此类工作的问题,笔者建议,应从保障一线员工的"质"与增加高素质人才的"量"2方面来解决。提高一线员工心理素质有助于保障一线员工的"质",企业  相似文献   

2.
从事安全监管工作以来,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要‘老生常谈’"。这话听起来没毛病。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性工作,确实需要"老生常谈",天天讲,时时抓,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但笔者认为,安全管理不能仅是"老生常谈",因为,反复强调会使员工产生"安全生产工作流于表面、走马观花"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很多高危行业企业里,存在着一线员工文化程度偏低、安全意识较差、流动性大的现象,而他们从事的工作危险性却很高,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同时“高素质人才”又往往因待遇及工作环境等问题不愿从事此类工作。那么针对这些问题,企业应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4.
安全是企业生产的永恒主题,它关系到企业的建设、发展和稳定,是企业的"生命线"。而宣传教育工作却是安全生产的"生命线"。事前,安全宣传教育能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浓厚安全文化氛围,是预防事故发生最直接、最实际、最有效的平台和载体;事中,不安全的因素在生产中是始终存在的,但是不安全因素造成事故却不是必然的,及时对排查治理安全隐患查处情况进行宣传,做到查处一起,教育一片;事后,通过长期"警钟长鸣"的宣传,对职工进行"警世"教育,就能避免事故的发生,达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认为,推行基于员工切身利益的"柔性化"安全管理模式,是消除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产生抵触心理的重要途径。图为某企业开展的现场安全教育。(图片由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笔者认为,推行基于员工切身利益的"柔性化"安全管理模式,是消除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产生抵触心理的重要途径。首先,企业应全面推进员工参与的安全管理协同合作机制建设。很多时候,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及工作内容安排并没考虑到员工的意愿和建议,这种安全管理模式极易使  相似文献   

6.
<正>在企业中,安全员应立足自身的工作岗位,增强主动性和责任心,以"主人翁"的身份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发挥作用,把关于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情放在工作首位,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大胆管理,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切实把安全工作做到  相似文献   

7.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要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可是,笔者认为目前一些企业普遍存在“四个等于”的误区:一是认为“建立健全了安全组织机构等于充分发挥了职能”;  相似文献   

8.
<正>主持人语:目前,企业在开展各项"反违章"工作时,通常将重点放在生产一线,主要针对一线员工的违章操作等"行为性违章"。这并无不妥,但一些企业却因此忽略了"违章指挥""生产组织及规章制度不合理""安全投入不足"等"管理性违章",导致"反违章"工作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提升。那么,企业应如何在杜绝"行为性违章"的同时,预防"管理性违章"呢?本期就让我们来谈一谈如何预防"管理性违章"。  相似文献   

9.
企业安全生产关系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但仍有不少企业存在重"视"不重"实"的现象。如有的企业抓安全生产工作,热衷于电视电话会议、发发文件、提提要求、检查检查,就是不扎扎实实地搞隐患整改工作;有的喜欢听汇报,做指示,喊口号,雷声大、雨点小,就是不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面临的难题;有的只图虚名不干实事,下去检查只是做做样子,不深入生产经营单位,不了  相似文献   

10.
初衷:想事做事做成事今年46岁的黄聪胜具有多年在基层工作的经验。"从1986年起,我基本上都在乡镇,在乡财政、宣传、党委、政府等部门工作,直到2011年9月才从介福乡乡长调到县安监局从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说实话,刚调到县安监局时,我也有些担心和困惑:自己长期从事的工作与安全生产并无直接关联,担心是‘门外汉’,不知要从何入手为好;困惑的则是安全工作责任重大,作为新兵、外行,确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一个企业里,"一把手"若抓安全,则企业的各级管理者通常都会认真完成各项安全工作,反之则安全生产工作很难开展下去。笔者建议"一把手"应亲自给员工做安全培训工作,使员工深刻认识到领导是重视安全的,时刻关爱员  相似文献   

12.
目前,很多企业推广以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训练为核心内容的企业"三基"安全建设。但是,当人们专注于基层,却又忽略企业安全管理的系统思维。许多事  相似文献   

13.
<正>安全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管理工作之一,建立并发展企业安全文化才能实现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并发展企业的安全文化,就要从"转变全员的安全观念""培养全员的安全习惯""提升全员的安全技能"三个方向进行努力。通过"安全经验分享"活动可以有助于  相似文献   

14.
<正>《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下发后,在矿山工作了30年的我,心潮澎湃。然而,令人担忧的是,惟恐落实中存在"雷声大,雨点小""好景不长"等诸多问题,如何理性分析和尽快有效地解决问题?笔者谈下自己的担忧。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企业安全检查是消灭事故隐患,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一环,企业安全检查活动,都是由若干个环节构成的相对独立、完整的系统,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忽视了这些具体的环节,必将导致系统的残缺,继而削弱安全检查活动的功效。根据多年从事安监工作的经验,笔者认为,我们的企业安全检查主要有"十忌"。  相似文献   

16.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组织职工从事生产劳动最基本的单位,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核心部分,企业的各项工作任务都要通过班组来落实。抓好班组安全管理,扎扎实实地做好安全工作、预防事故发生,就是抓住了企业安全管理的大头。实践表明,班组长要搞好班组安全生产工作,必须着力把握好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很多企业都设置有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统一负责单位(部门)的安全监督与管理。但这种安全监督与管理同轨运行的常规安全监管模式,存在诸多不足,尤其对于一些大型企业来说,已经难以满足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因此,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实行安全"监""管"分离机制,希望能够更好地保障企业生产安全。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探讨企业安全"监""管"分离工作模式,以期给读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汽车制造业具有危险源多、产能扩张迅速、员工文化程度高的特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其自身的优点和难点。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安全车"安全文化建设模式的创建与实践表明:"安全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对发展汽车制造业安全文化、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19.
正必须切实做好"老"设施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使其与"新"环境"和谐相处"下去。图为某企业井下设备检修现场。(图片由武钢金山店铁矿提供)随着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投入到企业的日常工作中,一些"老"设施有时会与"新"环境出现一些"不合理",产生一些"新"问题,无形之中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那么,如何避免"老"设施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新"问题呢?笔者认为,必须切实做好"老"设施的安全管  相似文献   

20.
赵原 《劳动保护》2018,(3):42-44
北京印钞公司安全保卫部副主任张杰,从事安全生产工作十多年来,牵头编制了多项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制度,为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