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草地畜牧业雪灾脆弱性评价 --以内蒙古牧区为例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从综合减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建立了雪灾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并从雪灾区域孕灾环境敏感性以及区域畜牧业承灾体对雪灾的适应性两方面,对内蒙古雪灾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牧区雪灾脆弱性存在若明显的地域差异,中西部牧区比东部牧区脆弱性大,北部牧区比南部牧区脆弱性大,并且近10年来脆弱性提高的旗县明显增多,草地季节性干旱、北方干旱化以及草场超载过牧、退化加剧是畜牧业雪灾脆弱性呈增加趋势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
陈香 《灾害学》2007,22(4):66-70
根据福建省灾害性气象年鉴和福建省气候影响评价资料,建立以县域为单元的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运用Excel软件和M ap info技术,重建了1980~2005年福建台风灾害时空动态格局。研究表明:福建台风灾害年际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内80%左右集中在7~9月份,群发性强。空间上集中在沿海地区,灾情明显存在3个高值中心,即闽中的莆田、福清、长乐和平潭,闽南的漳浦、云霄和诏安,闽东北的霞浦和福鼎;致灾因子与灾情灾次比空间分布错位,体现承灾体脆弱性对台风灾害的影响。分阶段研究表明:台风灾害致灾因子变化不太明显,但灾情呈明显增强趋势,进一步反映环境不稳定性和承灾体脆弱性对台风灾害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3.
近50年中国旱灾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6,自引:11,他引:26  
采用省级报刊信息源 ,建立了中国旱灾数据库 ,运用数字地图技术 ,重建了 194 9~ 2 0 0 0年中国旱灾的时空格局。研究表明 :全国旱灾空间格局总体呈东西分异 ,重旱灾区域在北方 ,并相对集中分布在黑龙江西部、内蒙古中部、河北北部、陕西北部和宁夏 ;在南方主要分布在中部 5省 (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和河南 )及四川东部、贵州和云南中东部。全国旱灾的范围有向西部扩展的趋势。全国旱灾动态变化趋向总体呈现南北分异。长江以北地区为旱灾灾次增多区 ;长江以南地区为旱灾普遍减少区或变化不明显区。  相似文献   

4.
京津唐地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灾害脆弱性的变化有助于深入理解灾害及灾害风险的形成机制。在重新审视承灾体系统灾害脆弱性的分析层次和描述角度之后,深化了对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和描述指标的再认识,完善了以主成分分析为核心技术的分析该类脆弱性时空变化的数理方法。以此为基础,以1985、1995、2000和2004年为代表时期,对京津唐地区20多年来的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的变化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主要结论是:研究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20多年来的时空变化可分解为少数几种脆弱性模式的变化;1985年以来,该类脆弱性的空间分异格局整体稳定;但是,各地自身脆弱与否的程度20多年来的变化却很显著——各大中城市市区的脆弱程度显著增强,其他地区整体减弱,且变化幅度前者显著大于后者;研究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的时空变化主要受该地区的人口和经济特别是工商业经济的增长、城市化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等3方面因素所驱动。  相似文献   

5.
基于DEA的中国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及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旱灾脆弱性是形成旱灾的基础,开展脆弱性评价对旱灾形成机理及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旱灾脆弱性评价模型,对我国近40年农业旱灾脆弱性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海、江苏和福建三省的旱灾脆弱性最低,脆弱度均值低于0.2;而山东、陕西、内蒙古、山西四省的旱灾脆弱性最高,脆弱性均值高于0.5,从南到北旱灾脆弱性逐渐增大,且具有空间正相关特征;旱灾脆弱性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变化倾向率为-0.02/10a(P<0.05),但广西、青海、内蒙等9省旱灾脆弱性呈上升趋势;脆弱性的空间差异变小,脆弱性变异系数呈下降趋势。DEA方法运用于脆弱性评价具有较高可信度,可解决旱灾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复杂、权重确定较主观的问题,对把握区域旱灾脆弱性空间分异特点及时间变化趋势具有较强优势。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温致灾危险性时空格局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PRECIS模式模拟的气候情景数据,选取高温日数和热浪日数两个指标,对IPCC SRESB2情景下未来我国高温致灾危险性时空格局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在近期(2011-2040)、中期(2041-2070)和远期(2071-2100),全国年均高温日数从基准时段(1961-1990)的10.2d将分别增加到17.3d,22.6d和28.4d,年均热浪日数从基准时段的11.5d分别增加到22.6d,30.6d和39.0d;除了青藏高原,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高温致灾危险性等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高温致灾危险性等级高于4级(包括4级)的地区在基准时段仅占全国总面积的3.8%,在近期、中期和远期将分别扩展到全国总面积的29.9%,51.3%和63.0%。  相似文献   

7.
许剑辉  舒红  刘艳 《灾害学》2014,(1):221-227
对新疆2000-2010年雪灾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时空自相关方法对新疆雪灾进行时空自相关分析,探讨了雪灾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雪灾主要发生在1月和2月,分布在北疆地区;不同时间尺度的雪灾的发生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呈现显著的聚集模式;雪灾高聚集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疆,而雪灾低聚集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疆;对相邻的月份来说,上一月份发生的雪灾对下一月份的雪灾有直接影响,即上一个月雪灾高聚集的区域在下一个月也很有可能是雪灾高聚集的区域;随着两个月份相隔的时间越长,上月份的雪灾对下月份雪灾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开展承灾体脆弱性分析是为揭示各类承灾体的洪灾损失与洪水特征之间的关系,也是洪灾风险评估方法中的关键部分。为了分析潖江蓄洪区洪灾承灾体脆弱性,以北江"9406"型洪水放大至300年一遇洪灾为案例,全面收集社会经济数据,结合GPS技术开展洪灾损失调查,利用建立的模型计算了蓄洪区各承灾体要素的洪灾损失值,用以表征承灾体脆弱性大小和承灾能力强弱。通过计算潖江蓄洪区洪灾承灾体的损失值,得出工业及基础设施脆弱性最大,也是承灾能力最弱的系统因素的结论。潖江蓄洪区洪灾承灾体脆弱性分析为计算洪灾潜在损失和区域防灾减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降水的时空变化与暴雨洪涝灾害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本文论述与降水的时空变化相联系的我国暴雨洪涝灾害的主要特征。我国受东亚季风影响明显,暴雨活动频繁。各地的降水分布极不均匀。暴雨(降水)活动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年际变化、季节性变化和季节内振荡。与之相对应的暴雨洪涝灾害也具有以上的时空变化特征。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受两种不同性质的降水天气——非台风暴雨和台风暴雨的影响,而各沿海省(区)由两者造成的洪涝灾害程度大小也不同。华南地区后汛期中的暴雨洪涝灾害比前汛期的严重。湖南省的降水一年中具有两个峰值,所造成的洪涝灾害也有两个季节性极大值点。  相似文献   

10.
从自然、社会和经济三个维度遴选了12个指标,构建地震灾害恢复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与模糊逻辑等方法,评价西南四省(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的地震灾害恢复力,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6年,西南四省大部分地区地震灾害恢复力呈提升趋势,且恢复力水平总体随城市级别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锡林浩特位于内蒙古牧区锡林郭勒盟中东部,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其畜牧业发展受白灾影响较大,所以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研究气候变化对锡林浩特白灾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基于对研究区近几十年内发生的白灾事件的分析,选取了6个评价白灾的气候指标:冬季降水量、积雪持续时间、低温容易掉膘期的负积温、5日温差≥12℃日数、积雪期大风日数和牧草生长季降水量,并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地面气象资料月报和锡林浩特牧试站数据,计算了这6个因子的长期变化趋势,表明冬季降水和低温容易掉膘期的负积温有增加的趋势,同时积雪期大风日数有减小趋势。文章还引入熵权法,计算了各因子对白灾影响的重要性程度,从而建立了综合评价方法,用以分析白灾随气候变化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现有气候变化条件下,白灾有减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农业旱灾脆弱性动态变化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以县域为单元,对河北省不同时段的农业旱灾脆弱度进行了评估。通过GIS制图,揭示了农业旱灾脆弱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分析了脆弱性动态变化的自然基础及社会、经济因素,提出了今后进一肯降低农业旱灾脆弱性、保持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为宵业旱灾管理与区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00年中国风沙灾害的时空格局与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采用2000年3-6月中国省级报刊发布的风沙灾害信息800多条,建立了含有2600个案例的数据库,据此重建了2000年全国14场风沙灾害的时空格局。在此基础上,采用风沙灾害致灾灾次Zc和承灾体指数CH,构建了风沙灾害危险度Wx,编制了风沙灾害危险度评价图。研究表明:风沙灾害Zc高值区与CH高值区在区域上错位,前者在内蒙古中西部,后者在华北平原。风沙灾害危险性Wx高值区分布的北界为国界;西南界为阿拉善左旗-甘肃定西县-浙江北部的杭州市;东北界为内蒙古中部锡林浩特市,多伦县-河北东北丰宁县-秦皇岛市所围的区域。这个区域应用为我国风沙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其中Wx为3.5以上的带状区域,即内蒙古乌兰察布高原-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北部、山西北部、京津及河北应为防沙治沙的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巨灾保险赔款占直接经济损失的比率比国际平均水平低的多,2008年初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地震两次巨灾过后,国家加紧推进巨灾保险体系的建立。其中,巨灾保险费率厘定是基础。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构建了以危险性曲线和脆弱性曲线为核心的巨灾风险保险费率厘定方法体系,改进了以往农业保险仅从致灾因子角度厘定费率的片面性。最后,借鉴美国洪水保险、日本地震保险以灾种为对象(而非承灾体种类为对象)构建巨灾保险体系的优势,以雪灾保险为例,厘定了内蒙古12盟市雪灾保险费率。结果显示,位于中部地区的锡林郭勒盟雪灾保险费率最高,为3.10%;位于西部地区的阿拉善盟、乌海市雪灾保险费率最低,为1.09%。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地震灾害特点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致灾因子强度和承灾体的脆弱性共同决定了灾情的大小.中国农村乡镇发生地震的概率远远高于大中城市,西藏、新疆、云南、宁夏、青海、甘肃等西部农村乡镇是我国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地震灾害对农村乡镇造成的损失,主要是农村居民住房的破坏,约占总损失的80%以上;其它的20%损失中,又以农村水利工程的破坏损失为主.目前我国农村乡镇居民的住房仍以抗震性能较差的土木、砖木结构为主,开展农村住房地震保险、农村低息住房贷款并加强农村建房的监督管理,是降低农村地震风险、减轻农村地震灾害损失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环境减灾A、B星是我国首次发射的专门用于灾害监测与评估业务的两颗光学小卫星。作为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建设的重要组成,A、B星的发射标志着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组网的正式开始,也标志着我国灾害遥感监测评估有了稳定数据源。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A、B星分别搭载了多光谱成像仪、红外相机和超广谱成像仪,最大观测幅宽达到700 km,最快重返周期小于48 h。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具备宽视场覆盖、高重访频率、多谱段观测的特点,因此星座卫星多传感器的综合应用适合雪灾、洪涝灾害等大范围灾害的动态监测与评估。在介绍环境减灾A、B星有关性能指标和参数的基础上,结合环境减灾A、B星数据在2008年10月26日至28日西藏雪灾中的应用情况,对卫星数据在雪灾监测与评估业务中的应用能力和技术路线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并建立了环境减灾A、B星在雪灾范围评估、风险预警与灾情评估的技术路线,以期为开展雪灾监测评估应用、尽快发挥减灾应用效益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vulnerability of households to disasters, using an asset vulnerability framework to represent livelihoods. Such frameworks are widely employed to analyse household poverty and focus on living conditions and well-being rather than money-metric measures of consumption and income. The conceptualisation of household vulnerability is a challenge in current studies on coping with disasters. The paper considers whether a capital assets framework is useful in identifying and assessing household vulnerability in the context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China in 2008. The framework has five categories of assets (financial, human, natural, physical, and social capital) and attempts to measure the resilience and vulnerability of households. When applied to a major disaster, asset-based methods face the problem of heterogeneity of the population, such as with regard to livelihood type or residence. Moreover, the effect of external interventions, such as the provision of relief assistance,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水稻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采用PRECIS模型输出的B2气候情景,结合CERES-Rice作物模型数据,依据产量的变化率和GIS技术对我国未来(21世纪70年代)水稻的气候变化敏感性和脆弱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气候变化影响,未来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雨养水稻将会减产,仅个别地区有增产趋势.负敏感区(减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的辽宁和赤峰、华北平原大部、江淮及东南沿海地区;而在黑龙江西南部、福建大部、陕西与四川交界地区的雨养水稻有增产趋势.我国的灌溉水稻也以减产为主,负敏感区主要集中在辽宁、吉林西部、华北地区、陕西、宁夏、新疆南部、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广大水稻主产区;增产区主要集中在黑龙江西南部、内蒙古东部地区及陕西与湖北交界等地.未来我国雨养水稻的脆弱区主要分布在:(1)东北地区的中南部;(2)山东北部及淮河流域;(3)南部沿海和海南岛;(4)西南地区.未来我国灌溉水稻的脆弱区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辽宁、黄河中游和下游、新疆南部及广西大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