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宁市地处我国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带,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和晚期构造运动的差异性,在湟水及其支流平原两侧的低山丘陵前缘高陡斜坡严重失稳,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使西宁市成为我国受地质灾害威胁较严重的省会城市之一。文章通过对西宁市地质环境条件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分析,认为西宁市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在空间上具有相对集中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湟水西宁段是湟水干流与其主要支流北川、南川、沙塘川的汇集河段,也是湟水流域(不含大通河)主要人口和工业集中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该段的地表水资源受到污染日趋严重,水环境质量逐年下降.这不仅减少了湟水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量,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恶化了生态环境,而且还制约了西宁和湟水流域的经济发展.因而,综合评价湟水西宁段的地表水资源质量状况,探讨其水污染综合防治对策,保护好湟水水资源,防治污染,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问题的提出近年来,西宁市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多种类型的排污,给湟水带来严重的污染.据监测资料和有关调查表明,湟水流经市区后,水质由于污染而严重恶化,非但不宜饮用,甚至农灌也不适合.地下水的部分地段也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面对西宁地区水质严重恶化和不断加剧的污染,如何从环境水文地质角度出发,充分利用水环境的自然特性,探寻某些简单而有效的工程措施保护地下水资  相似文献   

4.
西宁市生活垃圾污染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也是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为了摸清西宁市生活垃圾的本底、日产量及成份构成等情况,为今后生活垃圾的消纳、处理提供科学依据,1989年西宁市将生活固体废物调查及处理对策研究列入2000年环境保护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本文就西宁市生活垃圾的排放历史、现状、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历史与现状解放初期和50年代,西宁市的生活垃圾(混杂部分工业废弃物)多数被就近填坑垫基,这一部分垃圾基本上已被覆盖在城市建筑物之下.还有一部分就近倾倒在湟水干流两侧.60年代,生活垃圾作为农肥运到近郊农村.最初农民欢迎,并主动到城内拉运,但随着生活垃圾成份的变化,污染物质越来越多,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质下降,保肥、保水能力差,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并使作物病虫害增多,农作物产量和质  相似文献   

5.
高浓度空气污染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1~2005年西宁市空气质量监测资料与500hpa及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西宁市高浓度空气污染的成因及一般机理.结果表明:西宁市高浓度空气污染是因上游地区刮风扬起的尘土伴随冷空气东移或沿湟水谷地西进所致.上游地区地面刮风造成大范围扬尘的动力条件来自天气系统,从500hpa天气图上能反映出大风速区,在卫星图上能看到大范围含尘气团.  相似文献   

6.
肖南颖 《青海环境》2002,12(2):66-67,75
针对目前西宁市“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和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这3大矛盾;为改善西宁市生态环境和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进行以节水为核心,在充分利用湟水流域可利用水资源的前提下,挖掘和发挥现有水利工程潜力,扩大农田、林地灌溉工程建设,是今后西宁市水利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樊文辉 《青海环境》2007,17(1):34-37
随着西宁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湟水河沿岸工业企业不断增加,市区人口快速增长,废水排放量与日俱增,使致湟水水质不断变化,水体功能逐渐下降或丧失。经调查湟水河西钢至新宁段水中油类污染主要以动植物油为主,动植物油占油类总量的78.3%左右,石油类相对较小,但随着西宁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类的污染问题也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根据农业部的统一部署要求,我们于1992年对全省农业重点污染区湟水流域西宁市、大通县、民和县的主要农产品质量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9.
贺东辰  刘维义 《青海环境》2004,14(4):142-144
西宁市位于湟水河谷,其南北两山水土流失面积大而严重,灾害频繁,暴雨、洪水和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绿化南北山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十分艰苦。"五库四山"灌溉工程是实现南北山绿化的关键性工程措施,对推动南北两山生态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的角度对加强西宁市南北两山生态治理进行了阐析。  相似文献   

10.
北川河是大通县境内的一条主要河流,属黄河二级支流.流域面积达2774平方公里,于西宁汇入湟水.本文选取了北川河1956—1992年37年间的水文、气象等资料,应用二元回归的方法,分析北川河流量受各因子影响的权重.  相似文献   

11.
以湟水流域为例,利用土地利用数据,测定该流域各类生态系统重心轨迹。从局域—全域景观变化嵌套关联的视角出发,引入合作博弈论中的Shapley值,构建重心移动贡献指数,分析湟水流域景观敏感度分异格局。结果表明:①湟水流域各类生态系统重心区间相对独立,沿"西北—东南"的河谷走向移动,人居和水域重心移幅较大。②景观敏感度空间分异明显,上游和支流地区敏感度更高。③矿产和水电开发、城镇用地扩张、生态保护与治理行动是影响湟水流域景观敏感度的三大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西宁市山地崩塌、滑坡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依山傍水,因受地理、地貌、气候等因素的制约,山地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常有发生,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因此,防治地质灾害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要求。  相似文献   

13.
湟水是黄河的一级支流,也是我省东部地区最主要的河流。境内流长300公里,流经7县1市。流域面积1.61万平方公里。流域居住我省67%的人口,集中全省70%的工矿企业,成为我省经济、文化最繁荣地带。但是,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湟水污染问题。据调查湟水年受纳1.58亿吨工业废水和7.02万吨的有害物质。各河段水质均达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3—4类。西宁——大峡段水质已不符合农田灌溉要求,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危害人体健康。随着经济发展,水污染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是城市市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和扩大环境容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全国重点城市环境综合评价考核工作中,也将城市园林绿化做为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指标.西宁市作为青海省的省会,全国60个重点绿化城市之一,应当有一个清洁、舒适、安静、优美的生态环境.因此,无论从省会城市的地位,还是从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等方面,都必须迅速发展西宁市的园林绿地建设.  相似文献   

15.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治湟水流域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湟水干流、支流及流域内水库、渠道等地表水体、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第三条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规划,分期治理,分级负责,分段管理。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和湟水流域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把水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建立目标责任制,采取有效措施搞好老污染源治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第五条湟水流域的排污单位应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制定治理措施,排放各种有害物质必须遵守有关规定和标准。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水环境,有权对污染损害湟水流域水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对检举、控告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  相似文献   

16.
李建莹 《青海环境》2003,13(4):151-152,157
为加强西宁市城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促进西宁市固体废物资源化和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文章论述了西宁市固体废物的来源、性质、数量、处置方式和污染防治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固体废物污 染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唐兴玥 《青海环境》2012,22(1):30-32,35
文章选择湟水河流域湟源至乐都段为研究点,采集并分析了湟水河及支流北川河、南川河河道不同地点25个河床泥沙样品的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湟水河河床沉积物相对富Si4+、Al3+和Ca2+,而贫K+、Na+和Mg2+,这可能与河道周围沉积的河湖相碎屑岩和黄土的化学风化有关。通过对河道不同地点泥沙样品的化学风化趋势图分析,发现不同地点泥沙样品具有不同的Al2O3、CaO和Na2O含量,而具有相似的K2O含量,说明不同地点的化学风化强度不同。对比发现湟水河流域上游湟源段的化学风化强度达到最大值,至西宁段达到最小值,到平安和乐都段稍有增加。同时也发现湟水河支流北川河具有较强的化学风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湟水西宁段污染趋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湟水是黄河流域的干流之一,流域面积1610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1.7亿立方米,西宁段位于湟水中游.  相似文献   

19.
哈红萍  杨林 《青海环境》2009,19(3):147-148
可吸人颗粒物(PM10)是目前我国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首要污染物,对大气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与医院心肺疾病、诸多呼吸道疾病就诊率之间关系密切.针对西宁市近几年大气污染的现状,根据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门诊量,分析了西宁市民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人数与PM10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西宁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和评价西宁市建设用地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并测算出城市建设用地的经济潜力.结果表明,西宁市市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处于适度水平,建设用地经济潜力为356.67hm2,提出了西宁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