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不良情绪是引发交通事故的因素之一。为预防由驾驶员情绪引发的交通事故,利用3层因果分解(驾驶员神经兴奋—驾驶员原始反应—车辆状态)深入分析情绪对驾驶行为的影响。设计并完成模拟驾驶试验,采集驾驶员高兴、悲伤、愤怒和恐惧4种情绪状态下的心电信号和行车数据;采用基线信号消除方法,分析驾驶员心跳间期、转向角和最大车道偏离在不同情绪下的变化值。结果表明:驾驶员在所有情绪状态下都有明显的交感神经兴奋并伴随着转向角度值增加。在高兴和愤怒情绪状态下,会产生更明显的车道偏离,驾驶员趋向更危险的驾驶行为;在悲伤和恐惧情绪状态下,产生较小范围的车道偏离,驾驶员趋向相对安全的驾驶行为。  相似文献   

2.
不良情绪是引发交通事故的因素之一。为预防由驾驶员情绪引发的交通事故,利用3层因果分解(驾驶员神经兴奋一驾驶员原始反应—车辆状态)深入分析情绪对驾驶行为的影响。设计并完成模拟驾驶试验,采集驾驶员高兴、悲伤、愤怒和恐惧4种情绪状态下的心电信号和行车数据;采用基线信号消除方法,分析驾驶员心跳间期、转向角和最大车道偏离在不同情绪下的变化值。结果表明:驾驶员在所有情绪状态下都有明显的交感神经兴奋并伴随着转向角度值增加。在高兴和愤怒情绪状态下,会产生更明显的车道偏离,驾驶员趋向更危险的驾驶行为;在悲伤和恐惧情绪状态下,产生较小范围的车道偏离,驾驶员趋向相对安全的驾驶行为。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突发事件群体情绪传播中的恐惧情绪感染概率问题,建立突发事件恐惧情绪感染概率模型。先通过神经生理特性分析恐惧情绪感染机制。将突发事件类型因素及性别、年龄、人格类型、文化程度、安全教育程度等人员个体因素,归为突发事件恐惧情绪感染的影响因素。通过情绪感染量表与情绪感染神经生理试验,确定各因素的感染概率值及权重值。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突发事件类型下恐惧情绪感染概率存在一定差异;突发事件恐惧刺激下,人的心率值变化最显著;恐惧情绪感染可用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体现。  相似文献   

4.
安全色是传递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应用安全色可以让人们对威胁安全和健康的物体或环境作出快速的反应。安全标志是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的。是表达和传递特定的安全信息。被称为“无声的语言”。应用安全标志使人们能够迅速发现安全色或分辨安全标志,提醒人们注意,防止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背负空气呼吸器对志愿消防员肌肉疲劳的影响,对志愿消防员进行徒手及背负空气呼吸器的奔跑试验,累计测量60人次被试人员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与压强数据,结合被试主观疲劳感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被试者左右股二头肌、左右腓肠肌与左右胫骨前肌的疲劳情况受空气呼吸器影响最大;空气呼吸器的背负会使肩、腰部出现疼痛感,需要更长时间恢复;左竖脊肌、左右腓肠肌与右胫骨前肌的疲劳与志愿消防员主观疲劳感受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环境因素中照明条件、步道、障碍物形式、障碍物颜色和障碍物高度等因子对被绊倒风险主观评分的影响,开展明暗2个集区、2种试验步道、2种不同形式(板和杆)、2种不同颜色(黑色和白色)和5种障碍物高度的试验,被试在行走前后给出感知的被绊倒风险等级(RRT),试验人员给出被试的步态干扰等级(RD)并记录行走时间。结果表明:照明条件、障碍物形式、障碍物颜色和障碍物高度均显著影响RRT和RD;颜色对比度也显著影响RRT;暗环境条件下碰到障碍物的可能性是正常照明条件下的15倍。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安全标志位置设置的视觉注意特征,选取国标中4种安全标志(警告、禁止、指令、提示)进行排列组合,利用Eyelink Ⅱ记录20名被试的平均注视时间和首次注视时间,并采用统计学及视觉注意理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位置角度分析,无论横向还是纵向排列,位置Ⅱ的首次注视时间相对较短,且当禁止标志位于位置Ⅱ时,首次注视时间平均值相对较小;从平均注视时间角度分析,禁止标志位于位置Ⅱ时,平均注视时间相对较长;通过横纵位置Ⅱ的对比可知,禁止标志位于位置Ⅱ时,排列方式对平均注视时间及首次注视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横向中偏左的位置及纵向中偏上的位置具有较好的识别性,而禁止标志位于位置Ⅱ时,显著性更高且横向与纵向无差异,国标的顺序设置更能增强安全标志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安全标志线索对高低度倦怠矿工个体注意返回抑制(IOR)的作用表现,将有无辅助文字安全标志作为2种不同的刺激线索,根据矿工倦怠量表筛选出高低度倦怠个体各20名作为被试,采用线索-靶范式的试验流程,以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为基础,分析低倦怠个体IOR的不同表现。结果表明:2种刺激线索下,2组被试在所有的时间间隔(SOA)均出现IOR现象,且无辅助文字刺激线索下,2组被试的IOR量无显著差异;有辅助文字刺激线索下,高倦怠个体的IOR量明显大于低倦怠个体,说明有辅助文字的刺激线索对IOR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驾驶员情绪状态识别技术,利用特定题材的影音氛围诱发兴奋和悲伤2种情绪,结合汽车模拟驾驶试验采集驾驶员情绪化驾驶时的脑电信号,利用db5小波分解算法分解信号,提取受情绪状态显著的脑电信号成分,并计算相应的功率谱。结果表明:驾驶员左右额叶区脑电β波受情绪状态影响显著;平静状态时,驾驶员左右额叶脑电β波功率值Pβ大小近似,数值较小;兴奋状态时,左右额叶脑电Pβ大小近似,相比于平静时显著增加;悲伤状态时,左额叶脑电Pβ显著增加,右额叶脑电Pβ相比于平静时无显著变化。Pβ可作为区分驾驶员平静(平常)、兴奋和悲伤这3种情绪状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解析情绪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作用机制,探究情绪控制视角下的不安全行为矫正方法。从信息认知过程入手,结合眼动追踪技术和情绪唤醒方法,基于个体信息认知模型,设计情绪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试验,通过测量不同情绪状态下工人的注意力分配、隐患识别和风险倾向,采用眼动热点图和方差分析(ANOVA),探究情绪在信息认知加工过程中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认知过程的信息获取阶段,正性情绪能够促进工人对现场危险的感知活动,而在信息分析阶段,正性情绪比负性情绪的工人具有更为显著的不安全行为倾向;基于个体信息认知的情绪不安全行为模型,正性情绪状态下的建筑工人更倾向于有意不安全行为,而负性情绪状态下的建筑工人则更倾向于无意不安全行为。建议施工企业应根据工人的情绪状态采取针对性的不安全行为管控措施,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1.
煤矿安全警示宣传图是普及煤矿安全知识、提升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含有恐惧诉求效果的警示宣传图经常被作为宣传策略来说服或影响受众者的态度和行为。搜集、设计了5组有无恐惧诉求元素的煤矿安全警示宣传对比图,采用眼动试验、心率监测、调查问卷、访谈等方法研究有无恐惧诉求元素煤矿安全警示宣传图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被试在观看有恐惧诉求元素安全警示宣传图时,注视点较集中在含有恐惧诉求元素的兴趣区,瞳孔较大,平均心率较高;有恐惧诉求元素的安全警示图更能吸引被试的注意力,增强被试的记忆效果,但有恐惧诉求元素的安全警示宣传图在设计时要注意恐惧诉求元素区域与文字标语的配合;"漫画+文字标语"型恐惧诉求安全警示宣传图表达委婉、主题突出、言简意赅,更容易被接受。  相似文献   

12.
为预防不良情绪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避免不安全行为,从神经层面探究情绪对不安全行为决策过程及结果的作用机制。基于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采用“1个刺激-2种按键选择(S-K1/K2)”的试验范式,开展脑电(EEG)试验,探究正负性情绪对不安全行为决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负性情绪下,个体更倾向于作出不安全行为,也更容易冲动决策。相较于正性情绪,负性情绪下P200平均波幅更小,表明负性情绪抑制个体早期对风险信息的注意力投入,干扰对风险信息的早期感知与侦测;N2平均波幅更大,表明负性情绪干扰风险信息分析过程,导致个体出现更大的认知偏差和认知冲突;晚期正成分(LPP)平均波幅更小,表明负性情绪严重干扰晚期注意力的持续投入,对风险判断过程造成更大影响。情绪通过干扰早期感知与侦测、影响风险信息分析和风险判断过程来间接影响行为决策结果。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情绪作用的安全行为决策模型,该模型能够从情绪角度调节人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为明晰北极冰区船舶航行风险传递路径,从人员、船舶、环境、管理4方面识别北极冰区航行风险因素,并应用空间故障网络(SFN)理论和决策试验与评估实验室(DEMATEL)方法,分析船舶北极航行风险事件;采用主观数据获得风险传递概率和传递路径,构建北极冰区船舶航行风险传递网络模型;基于永盛轮北极航行记录数据,运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仿真并验证北极冰区船舶航行风险传递网络模型。结果表明:船舶北极航行风险事件中,8种为边缘事件,14种为过程事件,8种为最终事件;从边缘事件到最终事件有15条网络传递路径;经实例验证,所构建的风险传递网络模型可靠;通过该模型能够描述风险事件的传递效应和传递路径,获得最终风险事件的动态概率曲线,揭示北极冰区船舶航行风险传递的规律,为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赵峥恺  张舒  史秀志 《安全》2022,(9):52-59
为提升安全警告标志传递的风险信息对个体的安全警示作用,从神经科学视角探究安全警示标志图案内容对个体风险感知的影响。首先从“人因”和“物因”视角探讨安全警告标志所传递风险信息的信息量与风险感知之间的关系,提出研究假设;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和事件相关电位(ERP)试验,获取单因素和双因素安全警告标志刺激下的脑电数据,并分析脑电ERP成分的差异。研究发现相较于单因素安全警告标志,双因素安全警告标志诱发的P2成分振幅更小、潜伏期更短,P3成分振幅更大,均呈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双因素安全警告标志更容易也更早被人注意,个体对双因素安全警告标志的风险感知程度更高,即同时包含“人因”和“物因”风险信息的安全警告标志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且传递的信息风险度更高,发挥的刺激警示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疏散过程中个体风险型决策行为特征和通道结构对疏散行为的影响,开展带计分奖励规则的模拟疏散试验。被试分别基于电脑端和地下车库疏散任务进行连续决策,利用眼动追踪技术采集被试在此过程中的眼动参数,采用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等眼动特性数据表征被试的视觉分配与感知特性,结合决策中冒险行为统计结果,分析疏散过程中被试面对风险时的决策行为变化特征,以及路径特征对寻路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模拟疏散中连续出现的风险型决策任务,随体力消耗,被试更倾向于选择风险较低的路径;被试感觉临近出口时,冒险行为比例增加;被试对首次感知或潜在目标的关键信息会给予更多关注,对疏散决策行为有一定影响;与平坦笔直路径相比,被试在消防门区域、不规则岔路口、连续转弯区域等通道突变处注视时间增加4~6倍,表现出更多的犹豫和折返行为。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睡眠剥夺对矿工风险感知的影响机理及作用效果,将72名矿工被试分为控制组和睡眠剥夺组,通过2种睡眠状况(正常、睡眠剥夺)×2种任务片段(基线段、逃生任务片段)的试验设计,分别记录分析不同任务片段下皮肤电活动(Electrodermal Activity, EDA)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的部分指标的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逃生任务可以有效激活矿工的风险感知,在执行逃生任务时,矿工的CS、LSC和FL/FH显著上升,IBI和PNN20显著下降;睡眠剥夺会损害矿工的风险感知能力,研究发现,控制组被试逃生任务片段唤醒情绪和打破交感神经平衡的程度更大。研究结果可为睡眠剥夺相关的生理研究提供证据和参考,有助于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构建基于驾驶员生理特性情绪识别系统,采用眼动仪等设备对20名新手驾驶员开展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模拟驾驶试验,采集高兴、悲伤、愤怒3种情绪状态和无情绪下新手驾驶员的视觉数据,利用Matlab、SPSS软件统计分析新手驾驶员瞳孔变化、眼球扫视、注视点视觉数据.结果 表明:悲伤、愤怒情绪对新手驾驶员瞳孔尺寸分布频率及其变化差异...  相似文献   

18.
人体上肢关节活动范围的舒适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人体上肢关节活动范围(ROM)的舒适性,将主观量表评价法和表面肌电测量相结合,开展外加1. 5 kg载荷作用下的人体上肢舒适性试验。选择12名男性为被试,采集其肩关节、肘关节、尺桡关节和腕关节等12个关节参数在不同活动角度(0%ROM、25%ROM、50%ROM、75%ROM和100%ROM)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并进行主观量表评价。研究表明:在外加1. 5 kg负载下,主观感受最舒适的关节活动是肘关节屈曲,其次是肩关节前伸和水平屈曲;最不舒适的是肩关节水平伸展,其次是腕关节背屈;肘关节屈曲等5个动作的主观评分与sEMG指标值相关性显著;sEMG能比主观评分更灵敏地反映关节活动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长寿的专家指出:“一切不利的影响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莫过于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颓丧、惧怕、贪求、怯懦、忌妒和憎恨等。”心理学家把人的情绪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愉快的情绪(如快乐、喜悦等);另一类是不愉快的情绪(如悲伤、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等)。那么,如何才能尽快摆脱不愉快的  相似文献   

20.
为定量分析隧道内不同照度条件下,不同组合信息对汽车驾驶员视错觉的影响,首先利用3Ds Max软件搭建三维仿真模型,并基于E-prime平台开展车速感知心理物理试验;然后选取30名驾驶员作为被试,分别测取被试在不同试验场景下的速度错觉和反应时;最后统计分析试验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多频率多尺度组合信息能改善驾驶员的速度错觉效应,使反应时显著缩短;多频率多尺度组合信息对驾驶员的速度高估有重要影响,且在较高照度水平下,驾驶员对速度变化更为敏感。多频率多尺度信息组合能显著改善公路隧道环境视觉参照系,提升驾驶员在隧道中的速度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