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群体效应"与企业人因事故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因工程的角度出发,分析人因失误与人因事故的联系、企业事故与人因事故的关系、分析人因事故与群体效应的关系;研究群体效应的形成机理和群体效应对于人因事故防御的作用和重要性;利用S→O→R模型建立"群体效应"三级人因事故防御机制;加强企业"群体效应"的正面功效,降低人因失误所引发的企业灾害的发生.最后指出了建立"群体效应"须采取的措施,为提高企业安全生产和企业制定事故防御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BWM群决策评估结果的有效聚合,构建1种基于输入数据的决策者赋权法。该赋权法基于输入数据的一致性水平,衡量决策者对评估对象的认知程度并确定权重,使BWM能够应用于群决策过程,从而构建基于BWM群决策赋权和FMEA的风险评估法。通过邮轮玻璃幕墙风险评估的实例验证该方法,并通过序数一致性分析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客观数据缺乏而依赖专家主观经验评估的情况下,该方法能够降低评估能力较低个体对团队评估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客车事故后人员应急决策心理及逃生行为特征,选取110名符合我国性别、年龄分布的样本成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显著性分析得到影响人员决策行为的个人因素。根据朴素贝叶斯理论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学习、训练,模拟人员的潜意识逃生决策。结合环境因素由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构建客车事故后人员逃生决策模型。进行客车事故逃生试验,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客车事故后人员的应急决策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体先天特征及后天经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PSA中人因失误模型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主要研究PSA模型如何考虑人因失误的影响,系统地提出如何在电厂系统模型中建立相对应的人因失误分析模型。利用事件树把系统故障和人因失误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如何最大可能地真实描述事故后的操纵员行为,确定重要人因事件发展序列以及根据系统响应确定合理可分析的人因题头,建立完整的人因失误模型化的体系,并以实例说明具体分析过程。此项研究能够较好地描述硬件可靠性和人因可靠性之间的关联关系,降低HRA出力并满足PSA对于事故后人员行为的概率分析需求。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水电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致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减少安全隐患,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提出事故致因重要性的多证据融合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收集306例典型事故案例,进行致因分析,归纳提炼人、物、管理、环境4类风险因素下的23项事故致因指标,构建安全事故致因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区间层次分析法(IAHP)、模糊集评价方法,分别确定风险因素和致因指标权重,进而建立基于专家群决策和D-S证据融合理论的多证据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违章作业、处于不安全位置、冒险心理、无防护措施、使用不安全措施等事故致因所占权重较大;在采取安全防控措施时,应重点考虑上述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造成煤矿安全事故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因素,基于人因分析和分类系统(HFACS),以山西汾西煤矿集团的煤矿安全事故报告为样本,将极大似然估计和模糊语义-数字概率估计方法相结合,构建煤矿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贝叶斯网络,进而由浅入深地推理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个人准备状态差是造成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最直接原因,而运行计划不恰当、监督不充分和资源管理不到位是造成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主要深层次原因,作业人员状态对其不安全行为的产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行为科学的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针对煤矿企业的特点,简要分析国内煤矿企业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我国煤矿事故发生的致因与根源,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煤矿重特大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从煤矿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发展的要求出发,提出以行为科学为理论基础的安全文化建设思路,改变传统安全文化建设中突出硬件建设的做法,把建设的重心转移到"人因"上,突出人的行为与意识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入行为科学的个体行为理论、群体动力理论及组织行为理论,提出一种以个人-群体-组织系统相结合的煤矿安全文化创新建设模式,并分别对个体、群体及组织安全文化建设进行论述,针对构建煤矿安全文化创新机制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突发灾害事故应急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专家群体之间的冲突问题,构建突发灾害事故应急决策冲突协调模型。首先,根据冲突与一致性相对的关系,基于模糊逻辑理论提出一种应急决策冲突程度表示方法,定量表示应急决策冲突程度,确定冲突阈值;其次,结合应急决策冲突实际,提出冲突协调策略,设计冲突协调步骤;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实际案例中,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可行性。研究表明:该模型能够全面反映应急决策专家的偏好,定量表示应急决策冲突程度,并具有协调消解决策者之间冲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导致铁路事故的多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预防铁路事故,收集263份中国铁路事故报告;根据这些事故发生的特点,结合现有事故致因分类模型和专家意见,从人为、机械设备、环境、管理4个方面确定了43个影响因素;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因素间的相关性,确定了268种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并据此建立铁路事故致因网络模型;利用度、网络直径及平均路径长度、聚类系数、中介中心性等复杂网络指标分析网络的整体结构,确定需要防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管理因素和人为因素是最容易导致铁路事故发生的主因素,同时子因素中违规操作、沟通失效、零部件机械故障等因素对于铁路安全运营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客观评价煤矿安全现状,并实现对安全隐患的及时排查,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AHP)耦合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的煤矿安全综合评价模型。首先,以事故致因理论为基础,从人、物、环境和管理等4个方面选取影响矿井安全的20个评价指标,并根据指标临界值构建安全现状级别评判标准;其次,基于AHP法确定各层指标重要度,计算得出各指标权重,同时利用TOPSIS方法计算得出样本贴近度矩阵;最后,将权重与贴近度结合,确定出矿井安全现状等级。以义马煤业某矿为例,利用AHP-TOPSIS模型计算得出矿井安全现状等级,同时根据计算结果逆序分析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联系熵在煤矿安全预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煤矿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和动态性,其相应的安全预评价涉及到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可采用刻画确定不确定系统的集对分析(SPA)方法进行研究。根据集对分析方法及联系熵的含义,笔者对安全-事故集对进行同异反分析,指出应采取措施使系统保持同势,以趋于安全状态;并将联系熵的方法应用于煤矿安全预评价,建立煤矿安全预评价的联系熵模型,对各安全指标可计算出不同安全等级时的熵值范围,进而可得煤矿自然条件的安全等级。采用联系熵的方法进行煤矿安全预评价,计算简单,取得了较为精确、可靠的结果,为煤矿安全预评价等不确定系统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再现多重复合性道路交通事故过程以确定事故致因,提出逆向分步再现仿真方法。首先,鉴定分析所采集的少量事故信息,依据鉴定结果将复合事故划分为若干碰撞时序;然后,先仿真后端时序的碰撞过程,得出该时序碰撞前车辆运动状态,利用一致性约束方案判定再现过程的一致性,若一致,再以同样方式仿真前一碰撞时序,依此步骤逆向推进,直至事故仿真完毕,确定事故过程及致因;最后,以一起双时序复合事故的再现验证该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再现双时序复合事故,且误差率较小;前期的事故信息采集及鉴定分析有利于正确判定事故形态。  相似文献   

1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人因失误分析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在分析人为失误致因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原理,建立了人为失误致因的层次结构模型,通过对AHP模型的求解,对影响人因失误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了排序,并对排序结果进行了一致性检验,确定了评价因子的影响力排序,从而找出了影响人因失误的关键性因素和重要因素,为控制和减少人因事故制定有效对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虽然有所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占90%以上,且有日益增多的趋势。而目前对于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影响机制和影响强度等都没有完全知晓。本文从2003~2012年间的典型人因事故案例的原因分析入手,初步确定了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建立了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层次模型,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关联度进行了排序,依次为组织管理因素、员工个体因素、领导力因素、群体因素和物态环境因素,为控制矿工的不安全行为以及控制煤矿人因事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应急预案内容及应急决策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应急决策中许多信息无法定量描述的问题,运用模糊集合理论,建立了在事故灾难复杂环境下对应急决策进行动态调整的模糊群体决策方法。该方法包括构造模糊偏好关系、设计备选方案选择的多属性群体决策模型和群体决策一致性的检验标准等内容,可以辅助应急决策者选择最佳决策方案。通过实证表明,该计算方法及实用效果,为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的制订和事故现场的应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突发灾害事故应急决策过程中的冲突问题,提出1种应急决策冲突程度的表示方法,将应急决策冲突定量表示出来。基于模糊逻辑理论对应急决策冲突进行模糊评价;通过构建“大多数”的模糊函数,确定冲突程度的表示路径;根据冲突与一致性的相对关系,对“一致性程度”的模糊函数进行改造,构建“冲突程度”的模糊函数,并通过冲突程度的计算过程,得到最终的冲突程度;结合应急决策冲突实际,划分冲突等级,并确定其取值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模糊逻辑理论的应急决策冲突程度表示方法充分利用了应急决策专家的决策偏好信息,实现了应急决策冲突程度的定量表示。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地提高群体安全行为,避免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通过对个体和群体行为特点及规律的分析,明确面对突发安全事故时个体行为决策对群体行为决策的影响,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建立个体-群体行为决策结构函数,定性定量地分析突发安全事故个体与群体安全行为的关系,并确定群体安全行为的3种决策形式,为进一步研究群体安全行为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铁路行车人因事故受多因素交互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熵和DEMATEL法耦合的铁路行车人因事故关键因素实证分析方法。首先依据铁路行车人因事故认知行为模型,从感知、决策、计划和执行4个过程分析铁路行车人因事故的影响因素;然后综合运用信息熵和DEMATEL法构建关键因素量化识别模型,利用中心度和原因度两个参数分析铁路行车人因事故的关键影响因素;最后,结合2008—2013年铁路行车人因事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机车操作人员相关情形记忆失误、情景诊断失误、未严格执行操作规则和采取错误行动是铁路行车人因事故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煤矿本质安全特征及管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分析国内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一步讨论煤矿本质安全的内涵。探讨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发生的致因与根源,指出人的行为安全是我国煤矿本质安全的主要特征。通过研究我国煤矿事故的控制管理,选择事故率作为我国煤矿本质安全判别的参考标准;分析我国煤矿生产的现状与差异,提出了对我国煤矿的本质安全性进行分类判别的思想;从深入开展煤矿安全管理理论研究、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立法、建立煤矿安全管理标准和有效组织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实现煤矿本质安全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了解古建筑火灾事故致因因素,提高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基于事故致因理论,采用德尔菲法从人员、古建筑消防系统、古建筑防火能力、安全管理与环境五个方面确定18个古建筑火灾致因因素,并建立古建筑火灾事故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实验室决策分析法(DEMATEL)构建矩阵对古建筑火灾致因因素进行分析。一方面,通过原因度定量结果对古建筑火灾致因因素的属性进行分类,确定其属于火灾原因因素还是结果因素;另一方面,通过中心度指标评价古建筑火灾各个致因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而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将致因因素进行层级划分,构建5层3阶的多级递阶模型,分析致因因素间的耦合和交互关系。结果表明,古建筑火灾事故的发生是近邻原因、过渡原因及本质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针对这三方面确定古建筑火灾事故重点管控方向。同时,在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中,应重点关注中心度较大的致因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