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丰富安全文化学原理和完善安全文化学学科理论体系,进而促进安全文化学研究与发展,主要从组织层面出发,运用比较法与归纳法,对安全文化学核心原理开展系统研究。首先,根据安全文化与安全文化学的定义,给出安全文化学原理的定义,并指出安全文化学原理研究需注意的2个问题。其次,提炼并剖析安全文化学原理的7条核心原理,即累积效应、"中心-边缘"效应、过滤原理、传播原理、局部稳定原理、最小偏离角原则与牵引跨越原理。最后,构建安全文化学原理"三层"结构体系,并分析其内涵。结果表明,7条安全文化学核心原理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促进,并可划分为3个不同层面,它们几乎涵盖安全文化学的所有研究内容,可显著促进安全文化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为建构完整的安全文化学(SC)学科体系,以促进安全文化学的研究和发展,基于已有的安全文化研究与实践成果,提出安全文化学的定义,并分析其内涵。基于此,剖析安全文化学的4个学科基本问题,即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并详细论述安全文化学的学科基础及学科分支体系(即安全民俗文化学、安全文化符号学、安全文化史学、安全文化心理学与比较安全文化学)。结果表明:创建安全文化学具有坚实的现实与理论基础,所构建的安全文化学学科体系可清晰阐明安全文化学的学科基本问题、学科基础与主要学科分支。  相似文献   

3.
为明晰安全文化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分布、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安全文化学的科学发展模式,促进安全文化学研究与发展,开展安全文化学的研究进展及科学发展模式研究。梳理安全文化学研究的典型阶段和主要领域,并简单评述已有的安全文化学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安全文化学的科学发展模式。结果表明:已有的安全文化学研究可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主要涉及安全文化学的上游、中游与下游3个研究领域;所构建的安全文化学的"横-纵"式发展模式可为安全文化学未来研究与发展提供清晰严谨的整体性框架。  相似文献   

4.
任崇宝  蓝麒 《安全》2021,42(4):17-26
为挖掘特种设备安全文化价值,提升特种设备安全文化水平,优化特种设备安全文化建设效率,从"智慧+"的定义出发,结合安全文化学与安全文化理论提出"智慧+特种设备安全文化",并剖析其内涵、原则、意义.基于文化传播的"六度传播"理论,构建"智慧+特种设备安全文化"建设的四维宣教模型.基于四维宣教模型和"智慧+"思维,提出"智慧+特种设备安全文化"建设的系统—思维—主体可纠偏框架结构.与此同时,系统阐述"智慧+"视角下特种设备安全文化建设路径.研究表明:特种设备各主体线上与线下相辅相成是"智慧+"视角下特种设备安全文化的核心宣教模式;应进一步从完善机制、研究标准、丰富技术和发展产业4个层面优化特种设备安全文化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增强安全标语在安全管理应用中的有效性,从安全管理学视角,提出安全标语的概念和功能,构建安全标语功能的伞状结构;从大安全角度,划分安全标语的类型;分析安全标语的传播过程,构建安全标语的传播模型和目视管理模型。结果表明:发挥安全管理功能是安全标语设置的最终目的,保证安全标语有效传播是其发挥安全管理功能的基本前提。指出安全标语创作及应用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其应遵循内容健康,引导正确等基本要求,并应具有实用性等6种倾向。  相似文献   

6.
为构建安全文化学课程内容体系,进而为安全文化学教材编著奠定基础,分析安全文化学的内涵及课程地位与性质。基于此,从风险社会视阈与"大安全—大文化"视角介入,建立安全文化学课程内容体系的逻辑结构图,并构建安全文化学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对安全文化学课程教材编著从指导思想及内容深度与广度2方面进行思考。结果表明:安全文化学课程内容体系建构及其教材编著意义重大且急需,该研究为安全文化学教材编著,以及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开设安全文化学课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构建安全文化学课程内容体系,进而为安全文化学教材编著奠定基础,分析安全文化学的内涵及课程地位与性质。基于此,从风险社会视阈与“大安全—大文化”视角介入,建立安全文化学课程内容体系的逻辑结构图,并构建安全文化学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对安全文化学课程教材编著从指导思想及内容深度与广度2方面进行思考。结果表明:安全文化学课程内容体系建构及其教材编著意义重大且急需,该研究为安全文化学教材编著,以及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开设安全文化学课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系统、有效的矿山企业安全管理方法,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借鉴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理论,提出三维预防安全(IBES)管理体系理论及其模型。该理论模型将矿山企业安全管理划分为行为安全、本质安全和保障安全3个维度,每个维度根据管理流程和资源又各自划分出3项功能。行为安全维由需求、教育,规范3项功能构成;本质安全维由风险的辨识、监测和控制3项功能构成;保障安全维由建设、执行和提升3项功能构成。根据3个维度9项功能间的逻辑关系,提出模型的计算方法,并与矿山企业实际事故概率相联系。模型在某大型有色金属矿山企业得到应用,结果表明,2013年该矿安全管理体系可靠度为0.672,与其事故伤害严重率1189.4具有一致性,模型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为建构安全文化学方法论体系,完善安全文化学学科理论体系,基于安全文化学定义,提出安全文化学方法论的定义。基于此,根据方法论相关内容,提出整体主义与局部主义2条安全文化学研究路径,归纳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现实研究与历史研究相结合等6条安全文化学研究原则,并提炼辩证法、比较法、系统论法与审视交叉法等6种安全文化学主要研究程式;构建安全文化学方法论的"轮形"体系结构。结果表明,安全文化学研究进路、原则与程式三者相结合可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王秉     
《安全》2021,(6)
正中南大学安全理论创新与促进研究中心副主任。担任《中国安全科学学报》《西安科技大学》青年编委、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安全文化工作组委员、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安全文化专家、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安全应急产业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应急管理专家等学术和社会兼职。主要从事安全信息学、安全情报学、安全文化学、安全学科建设方面的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在主要研究方向发表系列成体系化的SSCI、SCI、CSSCI、CSCD检索的研究论文,出版《安全文化学》等多部专著或教材,创立安全文化学、安全信息学、  相似文献   

11.
崔伟杰 《安全》2014,(4):8-10
正1安全生产经济政策的基本情况1.1主要的安全生产经济政策国家先后出台了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等多项安全生产经济政策。主要的安全生产经济政策及其基本情况,见表1。1.2安全生产经济政策的分类(1)按政策类型划分。按政策类型划分,安全生产经济政策可分为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和其它类型政策。(2)按政策用途划分。按政策用途划分,安全  相似文献   

12.
王秉 《安全》2021,42(4):9-16
为明确安全文化标准建设的基础性问题,进而构建安全文化标准建设的理论支撑体系,基于理论层面,结合安全文化标准建设实践工作,提出安全文化标准的定义,并分析其内涵;基于此,剖析安全文化标准与安全文化的关系,以及安全文化标准的性质与功能;最后,提出安全文化标准内容的建立模式,并分析安全文化标准制定的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安全文化标准内容的建立模式主要有"贴标准"模式、"抄标准"模式、"编标准"模式与"研标准"模式4种,安全文化标准制定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标准学原理和安全文化学原理.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情感性组织安全文化建设,解析人的情感性安全需要内涵,将人的情感性安全需要分为爱与被爱的需要等3个不同层次,从安全文化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角度,提出情感性组织安全文化概念,分析其内涵和功能;基于此,剖析情感性组织安全文化的作用机理,指出情感性组织安全文化是组织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内在需要。论证情感性组织安全文化能促使人选择安全型行为,情感性组织安全文化建设应遵从3点基本要求和2条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4.
《安全》2021,(6)
正创立安全文化学、安全信息学、安全情报学学科理论体系提出安全认同、情感安全文化、循证安全管理等安全科学新理论发表多篇SSCI、SCI、CSSCI、CSCD等检索论文,出版多部专著或教材中南大学安全理论创新与促进研究中心副主任。担任《中国安全科学学报》《西安科技大学》青年编委、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安全文化工作组委员、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安全文化专家、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安全应急产业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应急管理专家等学术和社会兼职。主要从事安全信息学、安全情报学、安全文化学、安全学科建设方面的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挖掘安全标语的安全文化价值,增强安全标语在组织安全文化建设中应用的有效性,从安全文化学视角,解析安全标语的安全文化内涵;分析安全标语文化力的内涵、释放机理及核心效用,构建安全标语与组织安全文化的“自行车”关系模型;阐述基于安全标语的组织安全文化建设原理和方法。结果表明:促进和保障组织安全文化落地是安全标语设置的重要目的,安全标语是组织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构建基于安全标语的“四位一体”组织安全文化体系要以安全科学理论为重要理论基础,以安全人性的“Y理论”假设和人性需求为核心准则。  相似文献   

16.
主持词     
《安全》2021,(4)
正安全文化是不可取代的基础性和综合性安全策略,是安全工作的长远之计。正因如此,安全文化是近30年来安全科学研究和实践领域的热点问题,安全文化学也已成为一门蓬勃发展的新学科和安全专业人才教育培养的必学内容。从学科角度看,安全文化学是安全科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分支学科[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将安全文化学(代码6202160,隶属于二级学科安全社会科学)列为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的一个三级学科]。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探究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平评价方法,完善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基于MMEM系统理论提出安全文化评价三维方格模型,从“人、机、环境、管理”4个维度提炼出6种倾向性安全文化类型——起步型、趋人型、器物型、环境型、中游型和理想型,为界定企业安全文化类型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标尺。以海工企业为例,根据文献调研及实际工作经验构建了30项安全文化评价指标,通过对某海工企业458位从业人员开展问卷调查,结合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提出了“MMEM-SEM”安全文化评价方法,并进行实证分析,以路径系数的形式定量证实了“人、机、环境、管理”四要素两两之间存在正向的相互影响关系,并界定该企业为环境型安全文化,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事故和伤害的深层次原因,从安全文化的定义出发,区分了安全文化的主体,认为职工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从大量的事故和伤害案例以及研究文献出发,提出职工安全文化的"三维八度433"模型,包括本体维(生命安全、健康安全)、社会维(生活安全、工作安全)、文化维(安全意识、安全责任、安全行为、安全形象),并对要素进行了深入解析,阐明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职工安全文化建设和评估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通过内蒙古锡林郭勒盟"2·23"重大事故案例分析,表明职工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近年来高危企业恶性事故频发与安全生产水平低下的现状,构建一套安全绩效评估方法与模型,帮助高危企业实现安全绩效的自我评估与改进.通过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社会道德和融入文化等四个方面,提出借鉴EFQM的高危企业安全绩效评估模型的研究意义.基于模糊聚类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归纳安全绩效6项构成要素(领导、人员、资源设施、政策战略、生产过程和事故损失等)及其评估权重指标,并划分5个分级层次;构建基于构成要素之间逻辑关系的安全绩效评估模型结构;最后运用RADAR计分矩阵对安全绩效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20.
《安全》2021,(4)
正吴超工学博士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创立多门安全科学新分支构建一系列新的安全理论模型曾获国家和省部级教学与科研奖和图书奖19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0多篇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自1991年被聘为原中南工业大学教授后,前期主要从事矿山安全与环保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后期主要从事安全科学理论的教学和科研,先后创立了安全科学方法学、比较安全学、安全统计学、安全文化学、相似安全系统学等安全科学新分支,并构建一系列新的安全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