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干预策略、防止由管制员导致的两机相撞等不安全事件发生,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SD)构建了管制员不安全行为干预策略模型,以S空管站为例,运用Vensim软件仿真模拟不同安全奖惩政策对管制员不安全行为的干预结果。结果表明:安全奖励政策可以有效干预管制员的差错行为,安全惩罚政策可以有效干预管制员的违章行为;高强度奖励政策-中强度惩罚政策组合干预效果最佳,即当对管制员奖励强度达管制员月薪的3.2倍,惩罚强度达管制员月薪的0.82倍,管制员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不安全事件率能够降低85.6%。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民航机务维修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干预策略,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依据,探究不安全行为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采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构建机务人员不安全行为干预模型。以S公司为例,用Vensim软件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机务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为5类,包括心理、生理、能力、管理和环境。在干预策略的模拟中,仅仅加大作业环境安全专项投入虽然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但易使员工放松警惕;作业标准化能够显著干预不安全行为;加大惩罚力度能在短时间内干预不安全行为,但不利于建立不安全行为档案。  相似文献   

3.
为了减少或避免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对地铁列车驾驶员的综合管理水平,构建1种针对地铁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的组合干预策略体系。基于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研究及问卷调查,采用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针对地铁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过程的“前-中-后”3个维度建立不安全行为组合干预模型,通过调节不同的干预策略探讨分析各种组合干预情况下不安全行为水平并验证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地铁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发生前维度的干预策略效果相对最为显著,通过岗位胜任力及企业安全氛围建设等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水平,为地铁运营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飞行员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挖掘组织因素带来的深层影响,防止因飞行员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不安全事件发生,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组织因素对飞行员不安全行为的干预策略模型。以S航空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调节组织因素中的飞行技术训练力度和奖惩力度等变量,制定不同的干预策略,运用VENSIM软件模拟不同干预策略的干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飞行员不安全行为的最佳干预策略组合为安全记录考核奖励程度、副驾驶转正/机长升职力度、监管力度、罚款力度、飞行技术训练强度的组合,到2020年实现不安全行为数量平均降低26%,在2020年改变干预策略数值,到2030年实现不安全行为数量平均降低54%。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干预策略对建筑工人习惯性不安全行为的作用效果,改善建筑施工的安全状况,运用SEM-SD的方法识别建筑工人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干预。首先,构建习惯性不安全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SEM),确定各影响因素与各干预策略之间的路径系数;然后,利用系统动力学(SD)模型仿真各干预策略对各影响因素的干预效果。结果表明:干预策略实施过程中,建筑工人的安全价值观水平和安全能力水平显著提高,不安全心理水平、不安全生理水平和不安全行为水平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抛物线形式,建筑工人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得到有效调整。  相似文献   

6.
安全心理与行为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提出安全心理干预与行为干预方法。基于安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提出调查干预法、安全心理咨询干预法、危机干预法、文化干预法等安全心理干预方法。基于人的行为模式,提出安全观察与行为干预法、安全行为流程干预法、正向行为支持干预法等安全行为干预方法。阐述不同干预方法的基本原理,比较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安全心理干预的目的是预防不安全行为的出现,安全行为干预是预防事故发生的直接措施,通过采取安全心理与行为干预措施,可以控制事故的发生。在探讨不同干预方式的基础上对安全心理与行为干预方式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导致煤矿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具有复杂性和模糊性,单靠传统数理方法难以解决,而运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可以有效解决涉及人的不确定性问题。基于此现状,以顾桥煤矿和陈家山煤矿为研究对象,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主客观相结合的影响因子权重,结合未确知测度理论,构建矿工不安全行为风险性指标评价体系,对矿工不安全行为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研究模型的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评价方法合理有效,对提出减少不安全行为的相应对策有着具体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量化分析非意向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专家判断法和网络层次分析法(ANP),运用超级决策(SD)软件分析评价了30个因素对非意向不安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而言,个体特征、组织及任务、机械设备对非意向不安全行为有很大的影响,环境因素对非意向不安全行为影响权重相对较小;应急反应、应急演练、信息传递、注意力、监督反馈、安全警示、工作经验、应急设施、作业规范、疲劳程度等10个因素是企业干预、控制非意向不安全行为的重点关注因素。  相似文献   

9.
张作华  吴祥  王永峰 《安全》2015,(8):10-12
通过动作稳定器对煤矿工人安全行为进行测试与对比分析,发现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主要因子为情绪、环境和工作性质,并提出了控制措施,对预防煤矿事故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预防和控制新生代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出现,探讨心理资本、犬儒主义与工作场所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以行为实验方式检验心理资本干预的有效性。基于构建的假设理论框架,通过行为实验对心理资本开发干预在增加心理资本、减少犬儒主义和不安全行为方面的有效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心理资本与不安全行为负相关;犬儒主义与不安全行为正相关;心理资本与犬儒主义负相关。心理资本干预措施效果良好,能够直接减少犬儒主义,间接降低不安全行为出现概率,支持心理资本干预的有效性,多组中介模型分析支持假设提出的犬儒主义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为提升新生代员工安全管理水平,深化心理资本和犬儒主义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工作环境压力源对煤矿工人反生产行为和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减少煤矿工人因工作压力而产生的不安全行为,进一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工作环境压力源(即物理环境和工作危险)对煤矿工人反生产行为(CWB)和安全的影响,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研究共收取有效样本250份。分析表明:工作危险对于煤矿工人的针对组织和针对个人的反生产行为均呈显著正相关;工作危险与受伤呈显著正相关;就工作危险与工人受伤次数间的关系而言,一般自我效能感有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煤矿企业可通过减少危险源、开展提升员工自我效能感的培训等措施,来削弱工作环境因素对员工安全生产行为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影响安全生产、导致事故发生的决定因素,人也是预防事故、防止灾害、搞好安全生产的主体.为了减少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就必须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安全管理的重点,探索并制定控制、直至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对策.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由来已久,且分布相当广泛,根据建筑工地产生的不安全行为的具体表现,从人的心理因素去研究不安全行为,分析个性心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对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的影响,力图通过一些对策控制和影响员工心理状态,进而控制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为探求群体心理因素对煤矿工人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并有效减少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在计划行为理论(TPB)的基础上,引入群体因素,对山西3家煤炭企业中25个班组的315名成员进行问卷调查,运用HLM7. 0构建群体认知对个体不安全行为意向影响的跨层次模型。结果表明:群体规范与群体效能感均对群体行为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个体层次的行为态度与不安全行为意向显著相关;群体行为满意度正向作用于个体不安全行为意向;群体行为满意度跨层次调节行为态度和个体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人的不安全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重从安全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了人的安全行为模式,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在生产过程中的表现,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为消除、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手指口述"工作法是近年来在国内部分煤矿企业中实施的一种安全生产工作方法,它通过手指目标,口述确定,强化了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心理素质,防止了煤矿工人的误操作行为等,有效地提高了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6.
油田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与人心理行为有很大关系,了解油田作业现场人员违章的心理原因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是油田安全管理研究的重要任务。通过对辽河油田兴隆台工程技术处油田作业现场64起真实有效事故进行回顾和原因分析,认为员工的不安全心理是油田作业现场造成事故最主要原因。总结出事故发生原因,分析其中人的员工不安全心理对事故发生的影响,提出对员工不安全心理的预防措施,提高作业工人安全心理水平来保障行为安全,才能有效防止大多数事故的发生。通过提出相对应的心理干预措施,把员工安全心理行为训练、员工安全心理团体辅导与讲座和个体心理咨询有机结合,落实安全心理行为管理措施,不断改进心理干预手段,尤其是心理干预采用综合手段,可以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对油田作业现场事故的预防和生产安全有序的运行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行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升煤矿企业行为管理水平、控制生产活动中的不安全行为,在探讨煤矿行为管理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将行为安全管理方法(BBS)应用到煤矿行为管理。通过分析BBS方法原理与工作机制,设计BBS在煤矿中的实施流程:评估企业安全行为状况并制定安全行为改进目标的前期准备阶段;制定行为安全观察表并实施行为观察的行为安全观察阶段;纠正矿工不安全行为并激励行为规范矿工的干预与反馈阶段。提出健全BBS制度、健全行为考核体系与激励机制、完善行为安全培训体系的BBS保障机制。只有将BBS落实到煤矿安全生产实践,才能对矿工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有效控制,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绩效。  相似文献   

18.
为预防顶板、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水害4类煤矿事故,首先通过2-4 Model分析100起煤矿事故不安全动作,构建基于蒙特卡罗法的煤矿工人不安全行为风险评估模型;然后研究4类事故的行为风险后果值及每类事故中不安全动作对行为风险的影响程度;最后提出煤矿事故行为风险预防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瓦斯爆炸事故行为风险最大,其次是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和水害事故行为风险,顶板事故行为风险最小;未能有效探放水、未按规定施工生产、违规指挥生产这3种不安全动作对煤矿事故行为风险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矿工工作压力、安全注意力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深层次逻辑关系,在文献梳理和开放式访谈的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构建工作压力、安全注意力与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模型。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矿工650名,对矿工的工作压力、安全注意力和不安全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矿工工作压力的安全管理方式、无效能感、干部风格、组织支持和角色冲突均显著负向影响安全注意力,影响程度依次减弱;安全注意力的安全信息刺激显著负向影响不安全行为;工作压力通过安全注意力的自身素养和安全监管显著正向影响不安全行为。安全注意力是矿工工作压力和不安全行为的部分中介变量。有效减轻工作压力和控制安全注意力水平,可以有效干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矿工工作压力、安全注意力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深层次逻辑关系,在文献梳理和开放式访谈的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构建工作压力、安全注意力与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模型。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矿工650名,对矿工的工作压力、安全注意力和不安全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矿工工作压力的安全管理方式、无效能感、干部风格、组织支持和角色冲突均显著负向影响安全注意力,影响程度依次减弱;安全注意力的安全信息刺激显著负向影响不安全行为;工作压力通过安全注意力的自身素养和安全监管显著正向影响不安全行为。安全注意力是矿工工作压力和不安全行为的部分中介变量。有效减轻工作压力和控制安全注意力水平,可以有效干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