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人违章过街行为心理成因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深入了解行人在交叉口违章过街行为,调查影响行人在长周期信号控制交叉口违章过街的心理成因,采用计划行为理论(TPB)制作了行人违章过街心理行为问卷。利用此问卷,对上海居民进行过街违章心理研究,得到250个覆盖各年龄层的有效样本。信度效度分析验证了行人违章过街心理行为问卷能够用来解析行人的违章过街心理成因。在对问卷中自述违章过街行为和心理要素的聚类分析筛除明显隐瞒自身违章过街行为的行人后,对心理要素和现实行为违章行为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问卷中2个TPB的心理要素:知觉行为控制和行为意向能够用来推测行人的实际违章行为,准确率为73.9%。其中,代表行人对交叉口交通情况和自身时间约束的心理要素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人违章行为有关键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驾驶中使用手机与交通事故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为揭示使用手机对驾驶行为安全绩效的影响,探索影响驾驶安全的理论机制,采取更有效的干预措施,结合近10 a来相关研究,综述了与驾驶安全密切相关的驾驶分心问题,主要包括:驾驶员分心的定义及其分类;使用手机对驾驶行为安全绩效的影响,如反应时(RT)、行车速度、路线保持和跟车距离;手机使用对驾驶员分心影响的理论机制,如信息加工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TPB)。分析表明,使用手机会导致驾驶员的反应时延长15%~40%,驾驶路线发生明显偏移,对于行车速度减缓和跟车距离延长的假设需结合驾驶员主客观数据进行比较做进一步验证;驾驶过程中使用手机会增加驾驶员的认知负荷,TPB能够对使用手机行为进行有效的解释和预测,但对该理论中基于信念测量的研究还很少;除手机操作任务,影响驾驶员分心的其他操作任务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研究行人过街时使用手机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基于策略性反应-延迟理论(SRD),从社会心理学与行为心理学2个角度建立行人过街时使用手机的道路通行延迟效应(RTD)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测,采用前后对比的研究方法,探寻不同手机使用方式所造成的延迟率。结果表明,同年龄段的男性使用手机过街的延迟率要高于女性,接打电话时的延迟率高于浏览手机时的延迟率,平均一次手机界面与路况观察的任务切换会造成0.34 s的时间延迟。  相似文献   

4.
为减少行人违规过街现象,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行人违规过街行为的动因。基于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对行人违规过街的行为机理进行研究。首先,将行人过街需求按照不同的层次和类别划分为安全需要、省时省力需要、社会认同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然后,基于期望理论,对行人违规过街行为激励水平、效价、期望值进行建模,得出行人违规过街的行为机理。最后,对模型结果的应用分析发现,通过降低违规过街需要的效价、增加交通规则制裁的期望和增加危险感知的期望能够减少行人的违规过街行为。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操作方式与使用行为对驾驶分心影响的问题,探讨智能手机程序操作方式对驾驶分心影响的优劣关系,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提出4个因果关系假设,构建涵盖程序使用、驾驶分心、驾驶绩效等潜变量的智能手机使用行为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收集线下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搭建模拟场景,设计6项实验方案,通过驾驶模拟实验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建立相对偏差矩阵。研究结果表明:手机通话功能的使用(路径系数0.472)对驾驶分心影响显著,手机导航功能使用(路径系数0.256)、手机音乐功能使用(路径系数0.249)对驾驶分心影响不显著。语音交互方式均优于手动操作方式,其中语音交互启动导航方式(F3=0.019)的影响最小。研究结果可对道路驾驶情况下智能手机应用使用与操作方式的研究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旅客客舱不安全行为致因机理,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构架,引入风险感知和风险倾向2个变量,提出旅客客舱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之间的假设关系。通过对436份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构建旅客客舱不安全行为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提出的假设关系路径进行检验,并得到标准化路径系数。结果表明,态度、风险感知、风险倾向和知觉行为控制显著影响行为意向,主观规范和风险感知又以态度为中介变量显著影响行为意向,对旅客客舱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作用由大到小分别为风险感知、态度、知觉行为控制、风险倾向和主观规范。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城乡结合部无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生存理论模型建立这种特殊点段行人过街时间的生存公式,通过寿命表法分析行人过街时间的特征,并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行人过街时间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城乡结合部无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时间服从正态分布,最大过街时间大致为50 s,小于城区内无信号和有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时间;过街人流量、冲突车辆数和道路宽度是直接影响行人过街时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采用行为观测方法研究了上海市小学生的交通行为特征。采用视频观测小学生过街,对行为特征进行编码,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行为特征规律。研究发现整体上小学生安全过街行为表现很差,在路边正确位置等待和正确左右观看两方面表现尤为欠缺。研究特别对小学生过街行人组合(一人、结伴、家长陪同)、路口过街方式(一次过街2、次过街)和性别对其交通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过街行人组合显著影响等待位置、是否闯红灯、是否正确左右观看,路口过街方式显著影响等待位置、是否闯红灯、是否正确左右观看、有无不良交通行为,小学生的性别对过街时的交通行为无显著影响。因此对小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需要针对小学生交通行为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提前右转车道处不同因素与人车冲突的相关性,以及行人空间违章对过街安全的影响。采集2 062个行人及人车冲突的样本数据,获取行人和机动车的时空信息,对比分析不同类型行人过街轨迹的特征;综合考虑人车冲突时间和速度指标构建人车冲突严重度指标,从行人生理特征、车流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选取8个因素作为自变量,构建人车冲突严重度的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违章过街的行人平均过街速度和速度离散程度都明显高于其他行人;年龄、车速、人行横道长度、车辆到达率以及过街轨迹类型都是影响人车冲突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各类型空间违章行为使严重冲突占比均提升75%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交管部门采取措施保障行人过街安全。  相似文献   

10.
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等待时间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保护行人过街时的安全及减少行人违章行为,通过分析行人过街的等待规律,构建了信号控制行人过街等待的生存分析方法。对上海市典型交叉口的行人过街等待行为的观测及分析,得到了行人等待的生存曲线,建立了行人违章危险度随行人自身及环境因素影响的COX风险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行人在路边等待过街最大可忍受等待时间为90s,在中间安全岛的最大可忍受等待时间仅为50s;行人等待时间与行人年龄、红灯时间、穿越车道数、冲突方向车流量、是否二次过街相关,与行人性别无关;合理的交叉口设计和信号控制能提高行人的遵章率、降低违章危险度。笔者建议: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红灯时间不超过90s,行人在安全岛最大等待时间不超过50s。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行人交通安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Bibexcel和Gephi文献计量软件及可视化工具,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近17年(2003—2019年)有关行人交通安全研究的文献为统计样本,从发文国家及年代、期刊载文量、重点研究机构、国家学术合作及技术主题聚类分析行人交通安全领域研究态势。研究结果表明:行人交通安全研究近17年发文态势呈稳步上升趋势,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期刊不仅是发表文章数最多的期刊,同时也是总被引次数最多的期刊;以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为代表的一些期刊虽发表文章数量不多,但总被引用次数及平均被引次数均排名靠前,排名前10位的研究机构分别来自于加拿大、美国、韩国、中国;主要研究方向集中于行人过街行为研究、车载行人检测研究、行人受伤风险因素研究、儿童行人伤害及保护研究、行人宏观交通安全研究、手机对于行人过街安全性的影响等方面;行人宏观交通安全研究和行人受伤风险因素研究近5年发文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无信号交叉口通行效率并改善行人过街安全性,利用K-means++算法聚类冲突指标以判定人车冲突严重程度,通过多重共线性检验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剔除严重共线性和影响不显著的因素,并进行影响因素强弱程度排序,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算法,对比分析各显著独立因素对人车冲突严重程度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以碰撞时间、间隙时间、安全减速度为冲突指标,可将人车冲突严重程度分为严重、一般和轻微冲突;行人特征中,性别、分心行为、等候时间、平均穿越速度以及是否有人陪同对冲突严重程度的影响强弱程度依次减小;车辆特征中,车头时距、行驶意图和车辆类型对冲突严重程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更深入研究无信号控制路段行人过街的交通特性,通过激光雷达采集行人过街过程中来车的运动状态数据,考虑外部因素对行人过街决策的影响及行人对安全过街的心理需求,利用人车间距、车辆速度和可穿越间隙等参数分析直接过街和等待过街2种决策结果下的数据特性。基于上述参数建立行人过街安全心理距离模型和多元Logistic回归决策模型,并验证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当人车间距越大、车速越低、可穿越间隙越大时,行人过街概率越大;相同可穿越间隙下,车速越快,行人过街概率越大;所建立二模型均有较高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车载行人预警系统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驾驶员驾驶时使用不同手机导航方式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开展模拟驾驶试验,利用眼动仪获取4个场景下车辆行驶状态和驾驶人视觉参数;通过均值比较,方差和显著性分析,探究不同手机导航方式下驾驶行为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手机导航方式均造成驾驶分心,但分心程度不同;手持手机导航使驾驶人对前方和左侧区域的关注下降最为显著;使用导航时,驾驶人一般通过降低车速来减少分心带来的潜在风险,其中手持手机导航降低幅度最大;使用手机导航时,车辆纵向速度标准差更加集中,说明此时驾驶人对于车辆的控制变强。  相似文献   

15.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矿工违章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矿工违章行为是诱发煤矿重大事故的关键因素之一,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构架,加入过去行为和风险倾向2个变量,提出矿工违章行为影响因素之间的假设关系。通过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探讨违章行为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认知、风险倾向这4个变量对违章行为均有显著影响,主观规范和过去行为通过行为态度这一中介变量又间接地影响违章行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TPB模型在解释矿工违章行为问题上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正>开车时刷刷朋友圈、发个微信、打个手机是很普遍的现象,然而就是这些普遍的行为,却让人生充满遗憾。中国社科院与某保险机构的联合调研显示,最大的道路交通风险是分心驾驶。分心驾驶主要表现在疲劳驾驶和开车使用手机等方面,是道路安全的头号潜在杀手。分心一瞬后悔一生他,谦和恭让,开车遇到行人,必是礼让。这天未婚妻发来几张婚纱照,让开车的他低头流连,愰了心神,抬头猛然发现即将追尾,急打方向盘,却不料惨剧发生,一位正推着婴儿车过马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交通心理的行人不安全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交通心理学原理,对城市行人交通不安全行为进行研讨.分析了行人出行认知心理与行为的关系,给出行人信息处理过程的概念模型,指出行人的认知心理状态与交通事故关系密切.以定性分析的方法,把行人不安全行为归为有意和无意两类,从主客观方面分析行人心理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通过实际交通调查及对实测数据的统计处理,表明行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性别、年龄和有无驾照对行人交通安全意识有重要影响;系统分析了行人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从行人心理角度考虑,给出了一些相应的改善行人交通不安全行为的教育、管理、法制方面的建议和预防措施,例如:从行人心理角度对过街设施进行合理设置,从驾驶员心理角度考虑改善行人交通安全,对人行天桥和地道进行人性化设置等,将心理学行为矫正法原理应用于行人交通管理中.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认知结构变量对起重作业人员违章行为意向的影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引入风险感知、安全意识和行为经验3个认知结构变量,构建作业人员违章行为意向假设模型;通过统计分析257份有效问卷,验证假设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揭示认知结构变量对起重作业违章行为意向的影响路径。研究表明:安全意识、行为经验、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违章行为意向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风险感知通过安全意识、安全意识通过行为经验间接正向影响违章行为意向;风险感知、安全意识、行为经验、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均通过行为态度间接正向影响违章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19.
高处作业个体安全防护的修正行为意向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探究高处作业人员个体安全防护行为意向的影响机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引入示范性规范、过去行为、风险感知3个变量,并假设变量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条件,构建高处作业人员个体安全防护行为意向模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修正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行为态度、过去行为、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示范性规范均正向显著影响安全防护行为意向;风险感知对安全防护行为意向无显著直接影响;主观规范、过去行为、知觉行为控制、风险感知通过行为态度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安全防护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20.
无信号控制路段人车冲突评估对于实施交通安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交通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通过Tracker软件处理试验视频获取人、车、路3方面数据和15个解释变量信息,并将考虑时空的复合T-DI(Time-Distance Evaluation Indicator)作为人车冲突评价指标。随后,利用一维K-means聚类算法确定边界值,以对人车冲突等级进行划分。建立基于Odered Probit回归分析的人车冲突量化模型,利用Stata软件标定模型参数。结果显示,基于时空指标的人车冲突中,行人“结伴行为”“使用电子设备”“一阶段过街”对冲突等级影响显著,且呈正相关。其中,女性比男性冲突更严重。“过街等待时长”“行人过街速度”与冲突等级呈负相关,“大客(货)车”对冲突等级影响显著(0.407 2),且均在95%的置信区间中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