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超前插杆预控顶、控制爆破工艺和锚喷网临时支护互相配合的技术,在小官庄铁矿自稳性极差的矿岩破碎区掘进巷的试验中,未发生垮冒,月进尺提高了3倍。这项技术对极破碎岩体巷道的掘进支护,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分析矿山掘进工作面喷浆支护后的热环境,采用工程实测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喷浆支护掘进工作面热环境进行研究.在分析混凝土水化放热原理、喷浆支护掘进工作面热交换原理和标准κ ε湍流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工程实例,利用ICEM CFD和Fluent软件建立喷浆支护掘进工作面模型,模型中通过对支护体设置热源形式实现混凝土水化放热的模拟.制定方案进行掘进工作面温度实测和数值模拟,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分析数值模拟喷浆支护掘进工作面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分布规律,得出断面温度随混凝土龄期呈多项式函数规律变化,可为矿山掘进工作面热害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强膨胀性极破碎围岩半煤岩巷出现的大底臌、折帮和顶板下沉等变形破坏和支护困难的问题,运用力学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分析和现场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其控制策略。研究表明:在原以工字钢拱架为主的被动支护条件下,巷道变形破坏受到吸水膨胀、软弱夹层、节理等弱结构面多重影响,巷道变形破坏严重。提出了“全断面锚索+金属网、钢带、梯子粱”联合支护,经过现场实践,掘进巷道在新方案支护183天后,两帮、顶底板收敛变形明显减小,变形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达到了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浅谈井巷支护傅章华在开挖地下工程中,支护形式和参数的选取,不仅关系到工程成本、施工速度和长远使用效果,而且也关系到施工人员的安危。支护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技术,难以用计算、实测的方法确定其参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供不同地质条件下不同工程选用...  相似文献   

5.
小孔径树脂锚固预应力锚索一般不单独作为巷道支护方式,往往与锚杆支护一起形成一种联合支护方式,能够起到补强的辅助作用,主要用在破碎、复合顶板回采巷道,软弱和压力较大的回采巷道,以及大跨度开切眼和巷道交岔点,并取得良好的支护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沿煤运巷施工中容易因施工方法不当、支护质量不合格或支护不及时等原因造成冒顶、垮帮。近年来,永安煤业公司各矿井通过采取控制爆破、超前支护等措施,有效地降低巷道冒顶事故发生概率,为复杂地质条件下掘进施工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沿煤运巷施工中容易因施工方法不当、支护质量不合格或支护不及时等原因造成冒顶、垮帮。近年来,永安煤业公司各矿井通过采取控制爆破、超前支护等措施,有效地降低巷道冒顶事故发生概率,为复杂地质条件下掘进施工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大采高回采巷道支护成本,提高掘进效率,以补连塔煤矿12511大采高工作面回风巷道为对象,通过对比不同支护方案巷道围岩的稳定性,研究巷道支护参数的可优化性。针对现有支护方案,开展理论分析、现场实测进行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针对参数优化后支护方案,采用数值模拟分析巷道围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现有支护条件满足安全生产要求,采动影响下巷道围岩未发生明显破坏,支护强度偏大;通过改变锚杆、锚索的直径、数量和排距,优化支护参数;优化后方案相较于现有支护方案,正帮、副帮和顶板的变形量仅分别增加10%、6%和16%,满足巷道支护要求;方案优化后支护成本降低47.3%,提高巷道掘进效率,改善矿井接续紧张局面。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煤巷掘进过程中淋涌水破碎顶板等复杂困难条件下的煤巷围岩控制难题,结合团柏煤矿10号煤层巷道顶板淋涌水量大、直接顶层理裂隙发育充分,掘进过程中顶板极易破碎,且陷落柱构造较多,顶板完整性受到影响等情况,采用传统工字钢被动支护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断层、陷落柱等复杂构造区易发生垮冒事故。通过现场调研、煤岩取样及试验分析,得出导致煤巷围岩破坏的主要因素。阐述淋涌水破碎顶板条件下的防治控制措施,提出应用防水锚固剂锚固的高预应力锚网索联合控制技术,并利用FLAC数值模拟来优化设计参数。在10-110(1)运输巷进行现场试验,矿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管缝式锚杆支护作为井巷工程施工的一种支护手段,近年来在许多矿山井巷掘进中得到了较为广范的推广和应用.管缝式锚杆支护跟其它类型锚杆支护相比,预期锚固力在锚杆打进去的同时就能达到,具有减少巷道维修量又能当班支护到位等优势.在坑木来源日趋紧张、坑木价格高达780元/m3的当前,还有明显节约支护成本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左右双线矿山法隧道施工时的短期地面沉降。采用矿山法进行双线掘进,两隧道中心距13.2m,V级围岩CRD法进行施工,两侧隧道断面对称开挖。使用FLAC3D进行沉降分析,该软件能模拟地下隧道的掘进、支护和掌子面支护等。针对某地地质特征进行预测,这些特征是决定地面沉降量的关键因素。通过模拟左右双隧道对称掘进施工的暗挖隧道施工过程,得到了施工时的地面沉降规律,即沉降可分为两个阶段,且第一阶段沉降大于第二阶段沉降。最终为在市内建筑物密集区域修建地铁隧道提供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沿空掘进软岩巷道桁架联合支护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软岩巷道支护与维护的难题,提出桁架联合支护的思路.通过现场实测,分析围岩破坏特征;基于祁东煤矿巷道围岩的微观组成和力学参数,采用数值计算分析方法,对不同条件和参数下的巷道变形及应力分布进行模拟分析和支护参数优化,得出适用于沿空掘进软岩巷道的围岩控制方案,为软岩巷道支护提供理论指导,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掌握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隧道围岩大变形规律及改善支护参数。首先推导渗流力作用下圆形洞室弹塑性解析表达式,并且引入Caquot公式和Kastner公式,得到考虑渗流力条件下的围岩形变压力和松动压力与围岩变形之间的关系,确定围岩特征曲线。根据隧道支护方式,得到隧道支护特征曲线。并通过现场监测,验证理论分析正确性,优化破碎带围岩预留变形量值。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渗流力、围岩塑性形变压力和松动压力共同作用下围岩变形规律与现场监测结果比较接近。考虑渗流力、围岩形变和松动压力求出的围岩压力大于不考虑渗流时得到的结果,考虑渗流力、围岩形变和松动压力时地层与支护结构达到平衡时的变形量比不考虑渗流时大0.15 m。根据围岩-支护相互作用全过程规律曲线,通过曲线交点,得到预留变形量理论值,对比隧道大变形段的监测结果,确定破碎带围岩最优预留变形量为300 mm。研究结果能准确表征渗流效应、围岩形变和松动压力对富水软弱破碎带围岩大变形影响规律,对类似工程的支护设计优化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综掘巷道的掘进效率、改善支护工艺,设计一种用于综掘巷道迎头顶板支护的迈步式超前支护装备。通过对装备工作原理的分析,建立其三维模型。为检验装备的支护效果,设计了支护特性实验方案,构建实验平台,基于实验平台进行了双组支撑状态下的支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顶板上离固支边越远处动态位移变形量越大,接触力波动也越大; 在双组支撑状态下,顶板变形量最大达到9 mm,接触力最大幅值达到5.84 kN,位置均为顶板纵向中线位置处,在被支护后,该位置最迟趋于稳定; 在双组支撑状态下,顶板变形及接触力经历2~3 s波动后都将趋于平稳; 超前支护装备对顶板的稳定性能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能提高顶板的安全性,为后续产品研发及工业实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树脂锚杆支护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技术措施、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提出树脂锚杆支护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以松木为主要材料的木支护方式至今在南方煤矿区仍占70%以上,绝大多数煤矿在回采工作面及煤巷掘进中基本使用木支架.因此,如何解决巷道开拓在煤层中,既要安全进尺到指定位置,以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又要千方百计降低百米巷道维修费用,这样,对支护方式的探讨就具有其重要意义了.  相似文献   

17.
我队施工地点河南省洛宁县上宫金矿区,地层复杂,地表裂隙发育,浅部含风化裂隙水。沿脉勘探坑道均布置在断裂蚀变构造带接触面,围岩f值6~8,软弱破碎,且遇水软化、泥化。沿脉主巷约80%需要支护,常常由于掘进后支护不及时以及木支架不足以维护围岩的稳定而发生冒顶和片帮。这不仅影响掘进速度,增加工程成本,而且威胁工人的安全。为此,我们于1986年下半年开始试验,1987年推广使用锚喷支护。在巷道开挖之后,首先进行围岩收敛量测,对量测数据用计算机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围岩变形曲线,  相似文献   

18.
针对渝阳煤矿松软破碎突出煤层的支护难点,计算设计了锚杆和锚索的长度、间排距、锚固长度及锚固力等参数,并在2810回风巷进行了锚网索梁联合支护试验,矿压监测结果表明,锚网索梁支护后巷道顶底移近量、两帮移近量和顶板离层量都远小于架棚支护巷道,锚杆和锚索的锚固力都达到了设计值。研究表明,锚网索梁支护方式能够应用于松软突出煤层,可提高煤巷围岩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广州南方房产大厦深基坑支护结构为例,介绍了深基坑支护的设计指导思想和监测。文中介绍了的方法对类似工程的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TBM掘进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为了掌握粉尘的分布规律并优化除尘系统,以敞开式TBM为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不同除尘风管位置,不同除尘风速和不同掘进面产尘量下的洞内粉尘浓度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敞开式TBM隧道施工过程中,掘进面至除尘风管区域质量粉尘浓度较高,在除尘风管口后方区域下降到 2 mg/m3以下;除尘风管布置在距掘进面30 m位置处时,洞内沿程粉尘含量相对较大,除尘风管布置在距掘进面20 m位置处时洞内沿程及TBM支护区域粉尘含量相对较小;排风风速为15 m/s时,敞开式TBM支护区域粉尘质量浓度最小,排风风速为30 m/s时,该区域粉尘质量浓度最大;掘进面产尘量越大,洞内沿程及敞开式TBM支护区域粉尘质量浓度越大,不同产尘量下洞内粉尘浓度均在除尘风管后方达到规范限值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