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湿地作为界于陆地和水体间过渡的一种特殊生态类型,是一种多功能的生态系统。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强,三江湿地面积正经历一个迅速减少的过程,从而对生态环境和气候变迁产生较大的影响。三江湿地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1)土壤侵蚀加剧,湿地生境面积减少;(2)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污染问题显现;(3)动植物资源破坏,自然灾害加剧。应综合科研和规划,建立强有力的政府管理与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开展宣教以提高公众意识,开展湿地社区共管、生态旅游、生态安全型农业,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等,以实现三江湿地保护、恢复与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对从湿地分区动态变化多方面的分析结果显示,在1986~2000年期间,黑龙江省天然湿地面积减少率为24.2%,丧失湿地功能面积最大的是三江平原区域,并根据分区动态变化数据提出了湿地保护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由于人口的增长、经济开发活动频繁增加,社会公众和管理者对湿地的功能和综合价值缺乏足够的认知,对其只是索取,而缺乏有效的保护,致使湿地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造成水环境污染严重,土壤沙化、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灾害性气候频繁发生,动植物等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这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主旨及世界潮流相悖.在此,对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以期通过完善区域专项立法、建立湿地专管机构和湿地管理专项资金、完善管理协调机制、建立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责任等途径,切实做到对湿地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并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后半叶,三江平原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虽然为国家粮食供应做出了贡献,但大片湿地遭到破坏。现在为拯救中国这块唯一保持原始面貌的淡水湿地,当地政府制定了具体的三江平原湿地保护条例。建立了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保护三江平原湿地终于纳入了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为了加深人们对保护三江平原湿地意义的认识,本文从分析三江平原湿地的自然状况、三江湿地开发对当地生态和经济的影响入手,论述了三江平原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和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湿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三江平原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沼泽湿地分布区,其湿地保护工作尤为重要.目前,三江湿地的保护工作面临持续破坏、永续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突出及保护工作与时俱进有待提高等方面的问题.需继续坚持湿地保护与恢复重建,并在立法保护湿地、湿地生态补偿和加强湿地保护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实现湿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环讯 望     
《内蒙古环境科学》2011,(12):I0004-I0005
内蒙古 环科院积极开展内蒙古科技厅2011年度社会发展领域生态系统固碳技术研究项目 《内蒙古草型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研究》课题为内蒙古自治区2011年度应用技术研究社会发展领域审批项目,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主要植物群落的生物量、不同植物群落及土壤的碳含量的测定.明确鸟梁素海湿地有机碳对大气温室气体的“源”或“汇”效应,进一步明确人类活动对湿地碳循环的影响,以寻求一种有效的响应人类干扰影响的对策,从而为蒙新高原区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摸索出一种具有可推广的技术模式,制定利于湿地碳储量增汇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疗案。  相似文献   

7.
湿地碳循环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湿地碳储量、碳循环及其影响因素与环境变化的响应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阐述了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重要的碳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CO2。并将CO2转化为有机物碳,使其具有碳储量丰富、碳密度高等特点;但湿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改变了湿地环境。湿地由“碳汇”向“碳源”转化。湿地温室气体的排放又加剧了温室效应;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及降水量的变化又对湿地分布及功能产生重大影响。指出合理控制湿地碳循环通量是保护湿地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湿地是什么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4,11(2):58-58
今年2月2日是第8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主题就是“从高山到大海,湿地在为我们服务”。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所谓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这个定义包括海岸地带地区的珊瑚滩和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及盐湖。所有的湿地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  相似文献   

9.
南沙地区是广州城市空间“南拓”发展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南沙地区湿地资源丰富。南沙建设必须正确处理湿地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本文根据湿地资源调查结果,详细分析了南沙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为南沙开发建设中保护与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河源区湿地萎缩驱动力的定量辨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04年黄河源区湿地卫星遥感监测解译资料和1962年以来玛多气象站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湿地和气候变化特征,定量判别了造成湿地减少的人为因素和气候因素的贡献率,揭示了气候因子与湿地减少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表明:1990年以来黄河源区湿地动态变化特征呈现出河流、湖泊、沼泽湿地面积的萎缩和湖泊斑块数的减少,以及河流、湖泊、沼泽湿地向滩涂湿地转化的退化特征;1962~2004年间黄河源区气候变化存在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差异,特别是1990年以来呈现出气温升高、降水量微弱减少和蒸发量增大的干旱化趋势;人类活动对湿地退化的贡献率要大于气候变化的贡献率,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对湿地退化起到了主导作用;不同类型的湿地面积变化与自然因子的关联序尽管不尽一致,但近15年来黄河源区气候干旱化对于湿地的退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各类湿地面积随气温的升高、降水量的减少、蒸发量的增大、土壤冻结日数的减少和径流量的减少而萎缩,沼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最为显著,而蒸发量对湿地面积的退化有着更为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