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扁鹊三兄弟从医,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相似文献   

2.
《安防科技》2013,(1):34-35
扁鹊的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  相似文献   

3.
<正>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神医叫“扁鹊”。一次,魏国君问扁鹊:“你们三兄弟,都精通医术,到底哪一位是最好的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相似文献   

4.
扁鹊三兄弟从医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  相似文献   

5.
《史记》载,魏文侯曾问扁鹊:“你们三兄弟中谁最善于当医生?”扁鹊回答说:“长兄医术最好,中兄次之,自己最差。”魏文侯说:“可以说出来听一听吗?”扁鹊说:“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未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乡里。  相似文献   

6.
据《鹖冠子》载,魏文侯曾问扁鹊:"你们三兄弟中谁的医术最好?"扁鹊答:"长兄医术最好,二兄次之,自己最差。"文侯说:"可以说来听听吗?"扁鹊说:"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未发作之前。  相似文献   

7.
据《鹖冠子》载,载文侯曾问扁鹊:“你们三兄弟中谁的医术最好?”扁鹊答:“长兄医术最好,二兄次之,自己最差。”文侯说:“可参与来听听吗?”  相似文献   

8.
报上登了这样一则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那一位最好呢?”  相似文献   

9.
报上登了这样一则故事: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那一位最好呢?"  相似文献   

10.
据《鹖冠子》记载,扁鹊长兄,治病于未发之前。不失为常治无病之病的良医。古人道:“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在生产管理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者,应属“圣人”。而弘扬安全文化,当为良策之一。  相似文献   

11.
《韩非子一喻老》中有一则寓言:神医扁鹊见蔡桓公说:“您的皮肤纹理有点小病,不及时治疗恐怕要加重。”只见蔡恒公不屑一顾地说:“医生就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夸耀自己的本事”。后来,扁鹊衷告道:“你的病已到肌肉里”。蔡桓公不以为然。十日后,扁鹊又衷告:“你的病进入肠胃。”  相似文献   

12.
“酒家”     
甲:今天咱俩说段相声,题目是“酒家”。乙:噢!我们大院的邻居共是八家,不够九家。甲:我说的是喝酒的“酒”。乙:不错,火车站附近有个“群众酒家”,卖炒菜和酒。甲:你这人够笨啦!连大名鼎鼎的“酒家”都不知道。 告诉你吧!喝酒的人,天天喝,年年喝,日久天 长资格老啦,就尊称“酒家”。乙:那象我这样喝上半两酒,就脸红脖子粗,发牢骚, 骂大街,算不算是位“酒家”呢?甲:算“耍无赖”。乙:“文明礼貌月”刚过,你怎么张嘴就骂人呀!甲:喝了酒骂大街,还不是耍无赖!乙:啥样才能算“酒家”呢?甲:拿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同志说,他善于饮酒,一喝 就是好几斤,…  相似文献   

13.
小王:咱车间安全员老孙这一年工作真没少做,你为啥几次三番地不同意选他当先进工作者呢? 小刘:选他?上月我们经发生一次未遂事故,本来小事一桩,你着他那个劲儿,又是找原因,又是教育,还逼着我们搞什么防范措施。 小王:处理事故应该“三不放过嘛.” 小刘,所以我也给他来个“三不放过”,在小组、工段和车间都扭了他的反对票。也来个“三不放过”@郑焕瑶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我一朋友有私家车,他自觉做到开车不 饮酒,饮酒不开车。即使参加亲友的婚宴,新 人举杯也委婉地谢绝。新人知道他要开车回 家,理解支持不喝酒。对此双方,我以为值得 称道。  相似文献   

15.
“穷玩车”     
有一句话说“穷玩车,富玩表”,我觉得前半句真是一针见血,太经典了。对于“富玩表”这个问题,我实在无从置喙。因为我这辈子从来还没有富过。虽说我周遭朋友众多,但是就如福州俗语所讲的,他们和我是“床铺底下踢毽子,大家都是一般高”,既玩不起表,见识也不会比我高明多少。  相似文献   

16.
有一句笑话说:“大眼睛迷人,小眼睛勾魂,不大不小气死人”。我的朋友生兄跟我之所以投缘,我想可能与我们二人都是“勾魂小眼睛”颇有关系。茫茫人海,似我与生兄这样以眼睛小而相知的,大约也不多见,所以难得得很。生兄与我同龄,北方基因造就了他老兄飘逸的身材与堂堂的仪表,最关键的是他还事业有成。同他老人家相比,我除了眼睛更小这一点以外,其他都是望尘莫及惭愧得紧。因此我要与他商榷的问题绝对无关乎工作啊事业啊,我采取的是田忌赛马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新学期开始了,我到这学校门前执勤。每当交通高峰期出现,孩子们上学放学的高峰期也接踵而至。孩子作为相对的“弱势群体”,应有更多的呵护。而警察,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是保障百姓安全的守护神,可是谁知道,警察离“弱势群体”——儿童究竟有多远呢?如今我在小学校门前  相似文献   

18.
“事儿妈”     
您乍一听这“事儿妈”的题目,还以为我讲的是哪位女同胞的事儿呢。说来也真不好意思,这是人家给我起的外号。咱这三十好几的大老爷们,却摊上了这么个雅号,您说我这心里头是个啥滋味? 不过,这也是事出有因。那是1986年,我从车间被调到了厂安全科,自打那时起,每天都要下现场巡回检查。咱这个人认死理,干什么都较真。在检查中,遇见违章的,不管他是男是女,是官是兵,照章处理,从不留情面。完了还给人家唠唠叨叨的侃上一通。比如说“你这样违章操作,不是等于自杀吗?”“哎,你一人出事故,全家跟着受苦,全车间、全厂都得跟着你受连累。”跟人家说这…  相似文献   

19.
“爸爸,看到你生气时的脸,我就害怕,什么都不知道了,脑袋里一片空白,还怎么能明白你的话!我只能说自己懂了……”韩明耀给初中的女儿辅导家庭作业,一道题讲了两遍,还不会。他深吸了一口气,压着性子又讲了一遍,言语当中有了不耐烦,再问:“会不会?”女儿看了看他的脸,低下头:“知道了。”后来,他去学校开家长会,老师让每个同学写好了一  相似文献   

20.
李庶华放着好好的木工不当,自告奋勇改行当既苦且累、奖金又少的架子工。他图什么,只图保证他人的安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绑好架子少出事故,就是对我最大的奖励。 他年纪不大,却具有很高的精神境界,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思想闪射出共产主义的光辉。从这个青年工人身上,可以看到加强共产主义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可喜收获。 有些自以为聪明的人讽笑李庶华“傻”。然而,这样的“傻瓜”正是人民所需要的。要知道,这种“傻”劲是做好任何工作的保证,安全工作也毫不例外。试想,如果企业的各级领导有了这种乐于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