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百年云南纵向岭谷区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对近百年来纵向岭谷地区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纵向岭谷区气温分布具有一致性,且温度、热量分布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自然的阻隔作用使得岭谷地区的年平均、冬季平均温度呈现出西高东低,大致具有经向分布的特征;夏季平均气温表现出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澜沧江流域是年、冬季气温和热量发生变化的阻隔分水岭.纵向岭谷地区的气温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近百年来以增温趋势为主.  相似文献   

2.
于网 《防灾博览》2005,(1):30-30
二 氧化碳增多形成温室效应 由于工厂、交通运输以及家庭等大鼍燃烧煤、石油等化工燃料,再加上滥伐森林,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年增加。二氧化碳能够透过太阳短波辐射,使到达地表温度增加;同时它又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使气温升高,再以逆辐射形式射向地面,如同温室玻璃一样,起保温作用,温事效应的产生,使全球气温逐渐升高,两极冰川部分融化,  相似文献   

3.
《灾害学》2016,(2)
藏东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形和地质构造都极为复杂,是我国地质灾害发育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在区域地质灾害调查和相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藏东南地区滑坡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滑坡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滑坡多发育于较坚硬—较软弱层状砂板岩、粉砂岩、泥岩、页岩岩组,较硬层状砂岩、灰岩岩组,松散堆积物岩组内,以及地形坡度大于45°,高程2 500~4 000 m区域内;滑坡发育密度受断裂影响大,随着断裂密度的增大,其与河流、道路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根据上述分析结果,综合选取地层岩性、坡度、坡向、地面高程、断裂密度、河流和公路7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采用基于GIS的加权信息量评价模型对研究区滑坡易发性进行评价,并将研究区划分为极高易发、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和不易发等五个等级,通过成功率曲线(AUC)方法检验,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中,极高易发区主要沿嘉黎断裂、怒江断裂和澜沧江断裂等区域大型活动断裂带和主干河流两侧分布;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主干河流两侧极高易发区边界向两侧扩展的区域;中易发区主要位于大江、大河及深切峡谷的支流两岸,及断裂密度相对较大的区域;低易发区主要在水系发育程度较低、断裂密度较小的区域分布;不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断裂不发育、人类工程活动微弱的高山地带以及地形相对平缓的区域。此评价结果对藏东南地区滑坡发育特征和重大滑坡灾害防治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越江公路盾构隧道浅埋段地温场演化将影响隧道穿越的江滩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基于有限差分法建立了南京长江隧道的数值模型,分别将实测地表温度和管片内侧温度作为地层外部交变热源与内部交变热源,对隧道浅埋段典型断面地温场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隧道与土体间的热交换作用使隧道周围的初始恒温地层转变为年变温地层。在高温期,隧道向周围土体传热;在低温期传热方向相反。隧道周围及两孔间存在显著变温区,其最大温升值达7.14℃,年波动最大峰谷值接近10℃。该显著变温区位于距隧道外壁5m以及两孔之间的区域。其地温场在隧道运营20a后可达到初步稳定。建立了该显著变温区内地温场的年际波动模型,据此可估算出隧道周围土体不同距离处的年际温度值,该模型可为火灾等极端传热条件下估算隧道浅埋段地温场提供初始值。  相似文献   

5.
以1961-2010年间东北地区逐日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计算春季逐日森林火险气象指数(FFDI)并用广义帕累托分布(GPD)模型对FFDI极值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春季FFDI高值区分布于吉林西部、辽宁西部和内蒙东四盟市南部区域,高值区基本位于山脉背风坡一侧。春季各站FFDI值的趋势变化大致以大兴安岭山脊为界,山脊以东站点的FFDI趋势系数大部分为负值,其中部分站点趋势系数通过了95%置信水平检验,山脊以西站点趋势系数为正值,但趋势均不显著。GPD模型的概率分布能很好的拟合FFDI极值,96.5%站点的FFDI极值经验分布和理论分布相一致。20年一遇和50年一遇的FFDI极值空间分布大体一致,在50年一遇极值高值区中FFDI值超过40,低值区的FFDI值普遍低于25。  相似文献   

6.
河流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河流水生态健康对保障区域水安全,避免水灾害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河流生态系统面临着巨大挑战,水生态风险及灾害呈现广发、频发和深发态势。通过汇总北京市五大流域河流水生态健康状况评估相关研究,识别区域水生态系统主要问题,诊断水生态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北京市河流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具有较强的时空异质性。空间上,各流域河流水生态健康状况为潮白河>永定河>蓟运河>清水河>北运河。上游河段水生态健康状况好于中下游,山区段河流好于平原段。水资源短缺引起的河流生态基流不足、水污染物超量排放造成的水质不达标、粗放式河流水利工程建设、河流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以及河流植被缓冲带的不足等是造成河流水生态健康问题主要原因。并针对病因提出河流水生态健康目标导向的改善路径,以期为北京市及其他北方缺水性城市河流水生态健康改善及水安全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矿区开采沉陷会给地表建筑及人员安全带来巨大威胁,监测矿区时序沉降并为地表建筑安全提供指导意见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SBAS-InSAR技术开展了M矿区近5年的时序沉降监测,确定了M矿区的沉降区域及年平均沉降速率,并对重点沉降区域展开时序分析。另结合哨兵数据强度图像及GF-1号光学影像解译矿区地表建筑群信息,联合InSAR形变场对主要建筑区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示,矿区以三矿和二矿的地表沉降最为严重,而一矿的沉降相对较小。矿井A区、B区都有沉降继续加深、影响范围继续扩大的趋势。矿区地表建筑群中,A1南部进入矿区的部分、A2以及B3建筑群安全性较差,沉降速率达30~60 mm/a,后续需进行现场勘探,做好建筑安全防护及安全预防工作。而A3、A4、B2建筑群,沉降速率为0~30 mm/a,值得后期关注。B1及C~G区建筑群沉降速率为0~20 mm/a,安全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8.
常规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在区域地表形变探测中存在时空失相关和大气延迟的影响,为了克服或减弱它们的影响,分离和提取线性、非线性形变时间序列以及地形数据误差与大气信号,以西安市沉降场为研究对象,用17景Envisat数据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常规D-InSAR结果比较,证实了PS-InSAR技术用于地表形变监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Landsat ETM+热红外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反演和计算了哈尔滨城区的地面亮温和植被指数。通过剖面分析,研究了城区温度场的空间格局与植被盖度的关系;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揭示了城区热岛效应同多个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市内的道外区是热岛效应的主要分布区,道里区、香坊区的情况也比较严重;铁路沿线区域是城区主要的热岛效应地带;植被盖度和地面亮温呈反相关关系;植被和水体区域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通过对市区热岛效应分析,可以监测城市化进程,为城市热环境质量评价和热源调查提供准确、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正近来,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交通拥塞,大气污染严重,且城市中的建筑大多为石头和混凝土建成,热容量低,热传导率高,加上建筑物本身对风的阻挡或减弱作用,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高2℃,甚至更多。在温度的空间分布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应对城市热岛效应的举措(1)要保护并增大城区的绿地、水体面积。因为城区的水体、绿地对减弱夏季城市热岛效应起着十分可观的作用。(2)控制城市发展的同时,要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因为人口高密度区也是建筑物高密度区和能量高消耗区,常形成气温的高值区。  相似文献   

11.
混凝土桥梁温度场设计参数是影响桥梁施工误差的主要因素之一,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的识别直接关系到混凝土桥梁的结构安全。目前我国尚缺少各季节、各地区的混凝土桥梁温度场监测资料。为了分析冬季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桥梁的温度场分布,对榆林地区某斜拉桥进行了箱梁室内外温度和温度效应监测,根据热传导理论,建立了数值模型,采用瞬态热分析方法,得出了该地区冬季理论温度场。通过与箱梁相应温度测量值的比较,基于MATLAB平台,对82组数据进行了指数拟合,得出了适用于榆林地区冬季混凝土桥梁的温度场分布图。  相似文献   

12.
高宇飞  程远平  汪磊  刘静 《灾害学》2006,21(1):64-67
室内火灾温度是火灾科学中非常重要的参数之一,它对火灾防护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轰燃为分界点,总结归纳了目前国际上采用的轰燃前后室内火灾温度的预测方法。对每一种方法的使用条件及优缺点作了分析。同时对轰燃前后的各种温度预测方法分别作了简要的对比。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推荐了作者认为实用性较强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甘肃河西走廊临泽小枣冻害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的短短几年里,甘肃河西走廊临泽小枣就遭受了2次冻害,2008年的冻害比2003年更为严重,位于临泽县北部的四个乡镇的枣粮间作地,全部幼树和绝大部分大树树冠均冻死、绝产.冻害程度调查表明,临泽县南部乡镇轻,北部乡镇重;村庄宅旁轻,枣粮间作地重;靠近林带和小网格林带内轻,远离林带和大网格林带内重;背风面轻,迎风面重.气象资料分析得出,2003年冻害是由于2002年12月下旬的低温所致;2008年冻害是1月下旬到2月上旬的低温所致,冻害期间,最大风力为西北风,吹得最多的是东北风.通过与正常年份气温的比较分析得出,临泽小枣安全越冬的临界气温为-20.0℃,2d日平均温度低于-20℃的低温即可使临泽小枣遭受冻害,但≤1d的-20℃以下的低温对临泽小枣不产生冻害;温度越低,枣树能忍受的时间越短,可忍受的极端最低气温为-27℃.加强绿洲防护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村旁、路旁、渠旁、宅旁等四旁枣树种植,及根据天气预报采取应急措施是防止临泽小枣发生冻害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火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量阅读中外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国内外钢筋混凝土结构抗火研究的现状和成果,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火灾中所处的环境;材料、构件及结构的高温性能;结构的抗火设计方法和灾后结构的损伤评估和修复加固方案等4个方面。最后,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受火构件内部温度场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对结构和构件的高温响应和抗火性能是至关重要的。应用通用有限元分析程序ABAQUS,对火灾下钢筋混凝土柱的二维温度场和三维温度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所得计算结果与相关试验数据吻合,证明了通过通用有限元软件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三维温度场分析的可行性,也为混凝土结构在高温下以及高温后的三维响应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云南近46年降水与气温变化趋势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刘瑜  赵尔旭  黄玮  周建琴  琚建华 《灾害学》2010,25(1):39-44,63
利用云南1961-2007年降水与气温资料进行线性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近46年来云南年均降水量是趋于减少的,其中夏季降水量减少较为明显,减少率为4.5 mm/10a,且夏季降水在1971年前后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从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异常值统计结果来看,云南雨季平均降水量是趋于减少的,而干季平均降水量趋于增加;从降水的地域分布来看,滇南地区降水呈缓慢减少趋势;滇中降水呈缓慢减少后略升状态;滇西北降水呈略升趋势;滇东北降水为明显下降趋势。近46年云南年平均气温是升高的,从全省气温变化的季节特征及异常值统计结果来看,春夏秋冬四季增温都明显,但冬季气温增加最为显著,增加率为0.27℃/10a,冬季平均气温在1995年出现了一次由冷到暖的突变。滇中及以东地区的气温变化增暖趋势明显,滇西地区气温也为增暖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从短临预报的定义和内容出发,就短临预报业务系统流程、地面要素加密信息收集显示、多普勒雷达预警信息和预报指标、重大灾害性短临预报的气象要素信息/预警信息/预报指标及物理量、不稳定指数预警信息/预报指标及合并显示、卫星云图降水/冰雹估计、3h降水/温度预报方法、预报编辑系统设计等方面,阐述了哈尔滨市短临预报业务的建设过程及其开展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温下高强混凝土的爆裂规律与柱截面温度场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的整理和分析 ,总结了高温下高强混凝土的爆裂规律。编制了柱截面温度场的计算程序 ,并考虑了高温爆裂对温度场的影响 ,对高强混凝土柱的截面温度场进行了计算分析 ,给出了截面中轴线上由于爆裂所引起的温度变化的回归公式。  相似文献   

19.
姬兴杰  朱业玉  顾万龙  潘攀  竹磊磊 《灾害学》2012,27(3):59-63,68
基于河南省109个气象站1971-2010年夏季(6-8月)逐日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了近40年河南省夏季≥35℃、≥38℃和≥40℃高温日数的时空特征及可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71-2010年河南省夏季3个等级高温日数在空间上呈现出豫西北高海拔和豫东南低海拔地区较多,其它地区较少的分布特征,高值中心位于豫西地区的偃师附近,在时间上无显著的线性变化趋势,但是在年代间呈现出“多-少-多”的变化特征,最近10年夏季高温日数最多;从各台站趋势变化的空间分布看,豫西北海拔较高地区台站呈增加趋势的较多,豫东和豫西南台站呈减少趋势的较多.夏季平均气温和≥35 ℃(r =0.58,n=4360)、≥38℃(r=0.39,n=4360)以及≥40℃(r=0.27,n=4360)高温日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未来河南省高温日数将可能进一步增加,特别是≥35℃的高温日数.  相似文献   

20.
广西高温灾害评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普查了广西1956年以来共51年的高温天气过程,分析了部分灾情记录,根据高温范围、持续时间、强高温面积和特强高温面积等反映高温危害的指标,设置了高温过程的异常指数,从气象角度综合评估了一次高温过程的灾害影响程度。经过分析排序,揭示了广西"5年一遇"至"50年一遇"的年际高温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主要分布特征,该分析方法可为高温过程灾害评估及技术总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