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2.
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金属矿采空区危险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为了避免计算时模糊合成算子的选择,克服其结果趋向均化的缺点,提出基于权广义距离之和最小的模糊模式识别的采空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评价模型建立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理论相结合,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系统模糊决策理论对采空区进行综合评价.分别应用传统方法和模糊识别方法对某金属矿西南采区的采空区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原始数据的变动较为敏感,并且它集成了各个影响因素的信息,提高了采空区危险性评价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更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3.
为了快速准确的评价采空区危险性,针对影响采空区失稳的各种非线性指标,运用熵权法和集对分析理论建立了采空区危险性评价模型。选取岩体结构、地质构造等14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集对理论与模糊数学方法对采空区危险性评价指标与相应指标标准建立集对联系度表达式,并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客观权重,依照置信规则法进行等级判定,最后得出采空区危险性的评价结果。将建立的模型评价广东省大宝山矿区12个采空区的危险性,并与其它评价方法结果和实际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集对模型简单实用,准确性高,该方法可作为采空区危险性评价的一种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4.
生产系统危险源的危险性评价原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生产系统功能结构的基础上,提出系统危险源结构模型及危险源的定义。根据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论述了危险源评价的策略和途径,并分析了危险程度的含义及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5.
针对采空区危险性评价的影响因素众多且关系复杂的特点,提出了基于AGA-BP神经网络算法评价采空区危险性。将岩体结构、地质构造、岩石抗压强度等13个影响因子作为神经网络输入,采空区危险性等级作为输出,建立一个采空区危险性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AGA)对BP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全局寻优,将寻优结果回代入网络中进行训练并预测得出采空区危险性等级;利用其它智能算法与该预测结果做出比较,以验证AGA-BP算法的有效性及优越性。结果表明:该算法的优化效果明显,同时在训练时间与预测精度上较其它智能算法有突出的优势,是一种在采空区危险性评价方面值得推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7.
8.
钻探工程施工中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何仲秋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6):177-181
对钻探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了辨识和分析,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及安全因素影响风险评价方法对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的危险等级和安全因素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针对重大危险源采用了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控制措施。首先对能量危害物质、失控(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故障及人员失误)、管理缺陷及客观因素进行危险源辨识;第二,评价危险源危害因素主次;第三,采用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有效地对车辆伤害、登高作业、防雷安全、用电安全、机械安全及预防自然灾害(火灾)等重大危险源进行控制。通过实践表明,福建省121地质大队采用该方法对钻探工程项目的危险源进行了有效地控制,实现了钻探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
针对煤矿水害影响因素的多指标性和复杂性,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在结合专家经验基础上建立了煤矿水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FAHP-FCE评价模型。同时使用AHP-EGM(专家评分法)和AHP-FCE评价模型进行煤矿水害危险性评价,并将3种模型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FAHP-FCE评价模型能够定量地反映出煤矿生产系统水害潜在的危险性及综合危险性程度,这有助于水害防治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其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能够对煤矿采空区遗煤自燃危险性进行准确判定,提出基于IIAHP-Entropy-ssd最优综合赋权模糊评价模型。首先,结合影响采空区遗煤的自燃性及环境影响因素,建立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分级准则;其次,利用区间数代替数值评价打分,并运用可能度互补矩阵进行修正的改进区间数层次分析法(IIAHP),结合熵权法(Entropy),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得出各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并运用离差平方和(ssd)的最大化思想进行最优综合赋权,克服评价过程中主、客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运用属性数学理论,建立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最后,运用该模型对忻州窑矿8914综放工作面采空区遗煤自燃危险性进行评价,并与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准确性,为采空区遗煤自燃危险性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估普朗铜矿自然崩落法采矿工艺风险,通过现场实地调查、查阅文献以及咨询采矿专家的结果,将普朗铜矿自然崩落法采矿工艺分为拉底、底部结构、出矿、放矿、通风、运输6个方面进行分析,运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对影响采矿工艺环节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及排序。应用解释结构模型和网络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并计算出了普朗铜矿自然崩落法采矿工艺风险为“中等”风险,悬顶、堵塞为特高风险因素,底部结构施工与支护、崩落块度、底部结构的时效性以及铲装及运输为高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减少采空塌陷区输气管道危险性评价中对主观判断的依赖,提出以突变理论为基础的危险性评价模型。首先,从采矿因素、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环境与地质因素和埋地管道因素等4个方面分析采空塌陷区输气管道危险性影响因素;其次,建立采空塌陷区输气管道危险性指标体系;然后,对指标体系中的底层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和归一化处理;最后,计算得到输气管道危险性突变数值,进而实现对采空塌陷区输气管道危险性等级的综合评判。将以上评价模型进行实例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基于突变理论的采空塌陷区输气管道综合评价模型可以用于采空塌陷区输气管道的危险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为科学评价矿山企业职业危害风险,提出一种基于二元语义和层次分析法(AHP)的矿山职业危害风险综合评价方法.首先,在分析企业生产活动的过程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应用相关性分析方法,优化建立地下矿山职业危害风险评价体系;其次,在分析二元语义理论的基础上,给出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和详细的建模步骤;最后,通过实例进行应用.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语言短语处理定性信息的准确性高;职业危害风险的负面因素主要为粉尘等致灾因子,通过提高作业者素质和安全管理水平可大大降低其风险. 相似文献
14.
针对石化企业化工事故引发的区域脆弱性研究不足现状,构建脆弱性评估模式。该模式以石化企业承灾体常见事故类型分析为基础构建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集成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权重并引入多变量Kendall协和系数检验一致性,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其脆弱性等级。将该模式应用于某石化企业,得到企业内不同区域的脆弱性等级分布。案例应用表明:AHP-熵权法应用于确定指标权重能更好的综合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评估结果可指导企业采取事故控制和灾害预防措施,更好的控制区域风险。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为研究对象,以1997-2010年为研究区间,选取各省工业SO2排放量、烟尘排放量、粉尘排放量、废水排放量、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和碳排放量6类环境污染基础指标,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构建环境压力综合指标,从环境压力平均水平、变化趋势和变动程度3个角度深入分析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1997-2010年的环境压力.结果表明,根据环境压力平均水平,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可分别划入高、中、低3个环境压力区域,各省环境压力也分别呈现上升、下降、U型和倒U型4种变化趋势.此外,内蒙古环境压力不断上升,四川和辽宁环境压力不断下降,三者变动系数较大,分别达到0.08、0.06和0.05.研究表明,内蒙古的环境现状不乐观,亟须改善;而四川和辽宁二省环保工作实施效果较好,大幅度降低了环境压力,可作为其他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降低环境压力的学习对象.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揭示森林火灾风险的空间异质性和关联性,给林火防控资源配置和区域联动提供科学参考,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利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估云南省森林火灾风险,继而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森林火灾风险的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西部森林火灾风险高于东部地区,绝大部分地区处于较高风险和高风险等级,尤其是滇西北、滇西和滇中地区;火灾风险趋势线有2条,1条从云南省的西北部沿着中部延伸到东北部,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态势,另1条呈现南北低,中间高的态势;火灾风险在空间上呈现出空间集聚特征,但显著程度一般,森林火灾风险的局部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17.
跨江大桥建设安全管理系统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重大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现状,以系统管理的思路借鉴国内外重大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模式的先进之处,综合考虑影响重大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管理的各因素,建立6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其中指标进行权重计算,结果显示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控制与管理是影响安全管理状况的主要因素;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泰州长江公路大桥的安全管理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为良好,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证明其可行性.该安全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方法的运用,对重大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现状评价有借鉴意义,以期提高我国重大工程建设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沈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2):166-170
重大危险源及其监管越来越受到关注,历经十多年,重大危险源的表述及其基本定义并没有取得共识而完全统一,现在开始实施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制度,涉及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分级等大量的具体工作,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应用比较复杂.笔者就有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重大危险源分级不仅是一项技术方法,而且是一项政策性行为,标准的制定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有利推动安全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19.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等级评定与安全对策措施的提出是安全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危险源头的重要手段.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安全评价工作的重中之重,辨识的全面与否和深度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好坏和措施的针对性.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特点,从危险源分析人手,同时考虑工艺条件、操作环境、危险故障状态等因素,提出危险辨识的基本要素和流程,从而使辨识人员避免在危险辨识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而发生遗漏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20.
陈振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7):154-158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是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基础,识别与分析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某铁矿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为例,重点阐述了系统工程分析法和类比调查法在预评价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的应用。通过对原辅材料、生产工艺和设备以及类比工程进行分析,识别了某铁矿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分析了职业病危害程度,得出来了凿岩工是白指病、噪声聋、尘肺的易感人群,球磨工和破碎工罹患尘肺病和噪声聋的概率较大,凿岩工、球磨工和破碎工是本项目重点保护对象和监护人群的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