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铝灰是电解铝企业特征产物,是该行业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科学探究铝灰产生节点及产生规律,摸清产生源头及影响要素,提出针对性的管控措施,抓准影响因素减少铝灰产生,使用环境友好技术安全处理,实现该行业铝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相似文献   

2.
灰关联熵分析方法在城市交通环境噪声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灰关联分析在城市环境噪声研究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作者采用基于信息熵理论的灰关联熵分析方法对广州市交通噪声进行分析,指出了影响其变化的优势因素,为噪声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山东某化工有限公司皂化废碱焚烧静电除尘器投运一段时间后,由于灰斗的布置形式、内部结构及出灰口设置存在问题,出现了灰斗严重堵灰,因此从设计角度探讨了皂化废碱焚烧静电除尘器灰斗的优化改进,解决了堵灰问题,保证了除尘器高效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张琼  李进  王娜 《环境技术》2004,22(4):5-8,13
在我国,燃煤电厂水力冲灰系统的结垢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华北地区两个电厂冲灰系统流程、运行工况的调查及冲灰系统沿程各点的水质分析,利用CaCO3沉淀势作为判断依据,分析了其中一电厂冲灰系统严重结垢而另一电厂冲灰系统结垢不显著的原因,为电厂开展水力除灰管道的防垢及采取防垢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灰水足迹是水足迹的重要组成部分,定义为稀释污染物所需的水量。灰水足迹作为水污染的体积量化指标,已得到国际学术界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底层数据缺乏和方法体系限制,灰水足迹研究尚无法为实践管理提供有效支持。本文剖析了灰水足迹评价的必要性及相关概念内涵,从灰水足迹核算方法及适用范围、演化机制、基于灰水足迹的虚拟水流动路径解析等方面综述其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灰水足迹核算方法的局限性并提出改进思路。同时,为实现灰水足迹深度应用,进一步阐述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包括构建高时空分辨率灰水足迹数据库、基于实体—虚拟灰水耦合流动格局推动生态补偿机制和推进灰水足迹标签制度以消费侧选择引导生产侧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6.
火力发电厂工业废水的回收利用,是目前国内电厂迫切需要解决的水污染、节水课题。对红雁池发电厂冲灰水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造方案的综合比较分析,认为管前处理高pH值闭路循环运行方案、灰水中加再生废液和添加阻垢剂闭路循环运行方案是可行的,且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依托新疆准噶尔生态环境观测站,对风沙土和灰棕漠土的相同降水量下土壤湿度、温度、地表反照率的变化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降水大小对土壤湿度、温度和地表反照率的影响不同,成正相关。风沙土土壤湿度驰豫期与降水的相关系数高于灰棕漠土,湿度还受土壤温度、太阳光照强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他因素对于风沙土土壤湿度的影响小于灰棕漠土。灰棕漠土和风沙土在不同强度降水下,地表温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温度变化还受冷空气的强度、持续时间等其它因素的影响,其他因素对于灰棕漠土温度变化的影响强于风沙土。不论降水强度的大小,都能引起有限的反照率变化,反照率的极值和降水量有很好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4。  相似文献   

8.
河岸带是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孕育地带,对改善水质及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有重要作用。然而小水电开发后会产生水面宽度变化,若生态流量下泄不足则会造成生态缓冲带的暴露,对河流水环境、水生生态和陆生生态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以Alpha河为例,引入河流灰线带的概念和灰线带变化达标率的评价指标,并建立该指标的评价标准,进而通过计算定量判断Alpha河流域水面宽度变化对生态缓冲带暴露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Alpha河上参与评价的20座水电站中仅有小水二级电站评价等级为一般,其余电站评价等级均为极差或较差,说明在其流域水电建设运营过程中,生态流量下泄长期不达标,生态缓冲带暴露明显,对当地环境及其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影响。建议有关部门建立小水电退出标准评价体系,退出部分小水电,并加大生态流量下泄,采取相应的纵向连通措施,并加强植被抚育与重建,尽快恢复当地生境。  相似文献   

9.
生活垃圾焚烧中重金属行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垃圾中的金属以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及其它形态转移到焚烧产物如烟气、飞灰和底灰中,需严格控制焚烧过程中重金属的排放,故清楚了解金属在焚烧中的行为是很必要的。经研究发现,飞灰中重金属含量远远大于底灰中的含量,因此以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稳定化处理为目标,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处理垃圾焚烧飞灰的方法和重金属在各种影响因素下的行为,并进行了比较,为飞灰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数字化水文过程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水文模型中,一般只能通过降水、蒸发、下渗、气温的输入模拟流量的变化,流域下垫面因素对径流的影响在径流模型中视为“灰箱”。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引入。把地面空间特性数字化。利用地形图。土壤分布图、土地利用图、土湿等资料模拟下垫面的地质地貌,把河道、流域的土壤植被等地理因素数字化应用到产汇流理论中。“灰箱”变为“白箱”。为流域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