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铁路行车安全与司机生理和心理素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从确保铁路行车安全的角度,结合铁路机车乘务工作的职业特点和要求,分析了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诸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人的因素在安全驾驶中的作用,以及作为能够胜任我国铁路机车驾驶工作要求的合格司机应具备的生理、心理因素;论文采用国际先进的分析技术和分析软件(SAS),对抽取的1278 名现役铁路司机的88 个测试因子数据进行了全面综合的统计分析,得出有关司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以及与行车安全的内在关系,为提高铁路司机的整体素质及铁路行车安全可靠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驾驶疲劳致因的多元性和动态性,提出一种铁路机车司机疲劳风险多指标动态评价方法。充分考虑了多方面时变因素对司机驾驶疲劳的动态影响,构建更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相关时变因素指标的客观量化方法,以提高指标取值的准确性;为降低主观因素对多指标赋权的影响,借助改进层次分析法(IAHP)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进而实现机车司机在不同作业时段下疲劳风险的动态量化评价。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所得的疲劳风险动态曲线与机车司机的实际作业情况及其疲劳自评量表得分相符。  相似文献   

3.
机车双司机驾驶行为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人机系统可靠性理论与机车驾驶行为链的基础上,结合双司机作业特点,构建了基于感知、判断、操作元件及模块组的单司机及双司机驾驶行为模型。基于该模型,在确定单项器官元件可靠度测试与计算方法后,运用可靠性理论给出了功能模块可靠度、单司机驾驶行为可靠度、双司机驾驶行为可靠度模型,并对信息感知差系数、正副司机主次差系数等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从而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驾驶行为可靠性测试分析方法。最后对4组16名机车司机按事故与非事故组进行分时段连续测试与可靠度计算,其结果表明,双司机驾驶行为可靠性不仅决定于单司机驾驶行为可靠性,并且正副司机间的协调性密切相关,同时与作业时间呈凹函数分布。  相似文献   

4.
铁路行车公寓承担着铁路机车及旅客列车乘务人员换乘休息、餐饮供应、洗浴更衣、出乘叫班、信息传递等后勤保障任务,常被喻为行车安全第一道防线。本文针对北疆铁路公寓的卫生安全状况进行调查,旨在发现公寓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卫生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卫生学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2014年8月,神朔铁路机务段针对乘务"三大顽症"(运行睡觉、出乘饮酒、当班离岗)引发行车安全的问题,利用"小按钮"有效杜绝违章行为,为铁路运输安全保驾护航。"小按钮"即LKJ机车司机警惕按钮,可实现促进司机警醒的作用。该段利用监控装置警惕按钮"周期警惕"功能,设置2 min监控报警参数,在机车运行时,监控显示屏每隔2 min就会弹出"警惕"提示窗口,并从20 s开始倒计时,倒计时到10 s时伴以强烈、刺耳的报警声,警示乘务员按压"警惕按钮"消除"警惕"提示窗口进入下一周期。该段通过对"警惕按钮"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铁路机车乘务员在运输生产中处于一线位置,其作业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火车的安全运行和乘客的人身安全,由于其作业的特殊性和工作环境的影响,近年来铁路机车乘务员的身心健康状况受到很大影响,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通过查阅、汇总近年来有关不同地区铁路系统机车乘务员身体状况的相关文献研究,分析共性,对比普通居民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找出机车乘务员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等,为下一步开展健康维护,保障铁路机车乘务员身心健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驾车是一种高强度的活动,需要精神高度集中,一般说来,经常开车,特别是长时间开车,且驾龄在三年以上的司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患有一些“职业病”。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长时间坐在驾驶室里,活动空间狭小,操作动作机械;二是驾驶室内空气流通不畅,各种油料在消耗时产生多种废气,司机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三是多数司机饮食无规律,天长日久直接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四是精神压力大,中枢神经处于持续高度紧张状态,天长日久难免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内分泌功能紊乱,容易造成各种疾病。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项发  相似文献   

8.
正通过应用不断完善的安全值乘作业法、进行不定期的技能考核及高质量的机车检修,"毛泽东"号机车于2015年10月29日实现了连续安全走行1000万km。"毛泽东"号机车诞生于1946年10月30日,于1949年3月落户北京最早的机务段——北京铁路局丰台机务段。从蒸汽机车到电力机车,"毛泽东"号机车见证了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先后9次率先突破全路机  相似文献   

9.
煤矿井下气候参数和劳动强度对矿工生理参数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的采煤机司机和支柱工的劳动心率和能量代谢进行了现场实测。就气候参数和劳动强度对作业人员的生理参数影响进行了模拟实验,取得一些实验研究成果。对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提高生产效率,保护井下矿工的身心健康与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工作经验,针对工矿企业机车作业情况,找出影响机车燃油消耗的若干因素,提出了针对机车各部件进行保养及改进、减少机车空耗燃油、提高司机操纵水平、优化生产组织结构等若干建议。对提高机车燃油利用率,节约企业生产成本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针对天车起重伤害事故多发的问题,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开展天车司机标准化作业"五比五好"示范岗活动,发挥好女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火车头奖杯""全国铁路巾帼标兵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等荣誉称号,都曾授予给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的巾帼天车工队,以表彰女职工在安全生产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概述职业卫生内涵与基本属性的基础上,对其与职业安全、职业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关系进行初探.职业卫生是影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以职业人群和作业环境为服务对象,以为劳动者创造或改善劳动条件(作业环境、劳动组织与管理)为主要手段,以预防和控制职业病或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为目的的一项劳动保护工作,与职业安全密不可分,同属劳动关系中劳动保护范畴,与职业医学、公共卫生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并不等同.职业安全卫生的一体化管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当前安全生产管理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条件及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繁重的体力劳动已大大减少 ,轻体力劳动及脑力劳动所占比例增加 ,越来越多的工作是以坐位姿势完成的。发达国家的统计表明 :有 3/4以上的人是以坐位为主要姿势工作的。坐位姿势作业与立位姿势作业相比 ,具有消耗能量小、下肢机械性紧张度低、准确性高等优点。然而 ,由于坐位工作人员需要长时间保持相对固定的坐姿和重复某一动作 ,这样就易于造成工作中的强迫性体位 ,使身体相应部位处于持续的紧张状态 ,若长期如此 ,可导致局部神经受损和肌肉损伤。在工业发达国…  相似文献   

14.
我段地处祖国南方,气温较高,暑期长,认真抓好防暑降温工作,是每年夏季的重要任务。段党委为了保证职工的安全健康,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加强了领导.指定专人负责,按标准范围,及时发放了高温保健食品、清凉饮料和防暑药品。由于重视了这项工作,数年来从未发生过中暑事故。在技术措施上,一九七六年着重抓了建设型司机室的改造工作。该型机车设计适合寒带和机械焚火的要求,密封性能比较好,但空气流通差,暑期闷热,室内窄小,人工焚火作业也极不方便。使用三年来,广大乘务员迫切要求改造司机室,加强空气流通,积极改善乘务员的劳动条件。在人员少,任务…  相似文献   

15.
在工业生产中,铲车的使用很广泛,常常发生严重的事故。事故类型有两种:一是与行人相撞;二是碰到障碍物导致翻车。究其原因,主要是铲车驾驶员工作时所处的位置不当,视野不良所致。铲车司机的工作主要有装卸作业和驾驶车辆行驶两种,不同特性的作业,司机所需  相似文献   

16.
由劳动人事部主持制定,经国家标准局批准,并于1984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我国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GB3869-83),提出了“劳动强度指数”这一新概念,并以此指数作为分级指标。其优点,第一是采用了 8小时工作日内的平均能量代谢率(大卡/分·米2),劳动、休息均包括在内,而不是以某一工种工作中的某一单项操作强度为依据。第二是根据调查,凡操作强度大的作业往往持续时间较短,即劳动时间率低;而操作强度小的往往持续(或累计)时间长,即劳动时间率高。分级标准将劳动时间率作为一个重要因素,经多元回归的统计分析,找出以下最佳指数公式:!一Tx S+Mx…  相似文献   

17.
施倚 《劳动保护》2003,(1):71-71
编辑同志: 我厂有一起工伤事故认定问题,请解答. 事故经过是这样的:我厂一名铲车司机上小夜班,上完料后,司机开车到了车队停车场休息准备下班.司机下车时不慎将脚脖子扭伤.当时车队没有第三者在场,也没有立即向车间及总调汇报扭伤情况,只是向总调值班人员说,活干完了,回生活区去(厂区与生活区相距18公里).后就打的士回家(厂里配有值班车).到了家门口下车时又摔了一跤,脚脖子骨折,腰部也受伤,需做手术治疗.司机要求定为工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机车乘务员的作业疲劳、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某铁路局客运机车乘务员233名,采用《疲劳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其疲劳状况和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调查。结果客运机车乘务员出乘前和退乘后的疲劳症状均以困倦感得分最高;出乘前与退乘后的各项得分比较,除了酸疼感以外,其他各项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退乘后眼疲劳感最明显,脑力疲劳次之,体力疲劳感最轻;其疲劳状况与乘务龄无关。焦虑、抑郁情绪阳性率分别达到46.4%和62.4%,其中均以轻度者为主;不同乘务龄组间比较,焦虑、抑郁情绪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焦虑、抑郁情绪与疲劳自评得分之间均有相关性,基本上呈中度正相关。结论机车乘务员退乘后疲劳感明显增加,且存在有焦虑、抑郁情绪,疲劳状况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统计资料表明,汽车司机胃病多,是众所周知的。从事驾驶工作5年之内的司机,患胃病的达43%;5年以上的达65%。所患的胃病,一般为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以慢性浅表性胃炎最为常见。 司机发生胃病,大多由于他们经常开车在外,生活规律紊乱造成的。尤其是驾驶长途客车与货车,在开车途中,精力长时间高度集中,司机处于持续的紧张状态,大脑高级中枢兴奋与抑制的不平衡,导致皮质下调节机能紊乱及植物性神经(交感、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调,因而胃的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多。再者,司机长期开车…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消极休息与积极休息对缓解监控作业疲劳的作用,在分析监控作业特点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语言编程模拟监控作业,设计两个主实验分别从主观评价及生理心理指标测量等方面对被试者在采用不同方式休息前后的疲劳指标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较多采用的消极休息方式能够在有限时间内较好缓解监控作业疲劳,以小强度运动为主的积极休息方式也能够较好地起到缓解监控作业疲劳的效果。但经过同样时间、同样强度的监控作业后,在相同短的休息时间内,采用积极休息方式比采用消极休息方式对于缓解监控作业疲劳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