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ICP)、热重(TG)等分析方法对黏土矿物的结构成分、加热特性等进行了检测;通过蒸馏冷凝等实验,实现了对吸附后黏土矿物的吸附水、层间水、结构水的分离,检测了氚在黏土矿物结构内外各类型水中的分布;通过红外吸收光谱(IR)等分析方法对氚在黏土矿物结构中的吸附位置及形态进行了检测研究;通过同位素效应...  相似文献   

2.
核磁共振(NMR)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结构分析手段。它是通过被测样品原子核在外磁场中对射频波的共振吸收,来揭露物质的微观结构。凡是具有核磁矩的原子核原则上都是NMR研究的对象。除人们熟知的~1HNMR吸收波谱(以下简称~1H谱,余类推)外,~(13)C谱的应用使NMR结构分析有了长足进步。此外象~(11)B、~(15)N、~(19)F、~(31)P等谱  相似文献   

3.
<正> 铅-铋硫碲化物只是近年来才发现。首先是J.Guha和R.Darling(1972)描述了含铅40.7%和含碲18%的矿物,但没有正式命名。后来在各种矿床中找到了它们的一些变种,如含3.5%到21%的铅以及含各种比例的铋和碲。对这些矿物只进行了成分研究,并取了名称代号。这类矿物有发现的矿物M(,等1980),还有碲铋矿D(《乌兹别克矿物》,1975)、矿物C(等,1976)、硫碲铋矿(Plimer,1974)、高碲“相”矿(Czaman-ske,Hall,1975)和硫碲铋铅矿(Aleksite,Pb  相似文献   

4.
日前,帕克环保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新区张江举行了“新办公室落成开幕典礼暨环保技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正> 1980年,矿物学越来越注重研究矿物的物理性质及其对结晶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地磁学有关领域现象的影响。这一年也可叫做“辉石之年”,因为这种复杂而富有启发的矿物系列受到了最大的重视。 尽管1980年集中于普通矿物的研究,但是新矿物的工作也搞得很出色。就矿物名称而言,在MichaelFleischer所编的《矿物名词》(可从the Mineralogicalrecord,Tucson,Ariz,85740处得到)1980年新版中收集矿物种属3200个,比75年版增加了13%。  相似文献   

6.
<正> 硫化氢是成矿溶液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为了判定具体矿床中金属搬运的实际形式,必须了解成矿热液中硫化氢的浓度值。迄今,已知对脉石矿物的气-液包裹体中硫化氢浓度的测定只作了少量工作。在等人的著作中列出了产于东外贝加尔变质云母-石墨片岩中的单矿物石英脉的石英研究结果。色谱法测定的气-液包裹体中硫化氢的浓度是10~(0.53)m(每1000克水中含9克);在 D.J.Normah(1974)的著作中,用质谱法研究了与硫化物共生的脉石矿物在离解时排出的气体,测定了这些矿物的气液包裹体中硫化氢的浓度,其典型值为0.01—0.001m。  相似文献   

7.
聚合氯化铝(PAC)是一种水处理混凝剂,可为液态(PAC-L),也可浓缩成固体(PAC-S)、PAC-L在水中稀释时铝的形态的变化已用~(27)Al核磁共振法(NMR)进行了研究。本工作试图用~(27)Al NMR法对PAC-S及其在水中溶解稀释物中铝的形态进行研究,以探讨固化对PAC及其在水中铝的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反射率是金属矿物的一种重要光学常数,它对研究和鉴定不透明矿物都有重要的意义。最初对反射率的测定是用目测对比法,即首先选定某几种矿物(如方铅矿、闪锌物、黄铁矿)作为比较的对象,将待测矿物与其对比,粗略地定出其反射率之范围。后来就出现了各种目测光度计和光电池,并用白光和单色光(红、橙、绿)进行测定,但这些方  相似文献   

9.
<正> 矿物的颜色一直是矿物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极为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上世纪就曾注意列,加热可以使矿物退色,用辐照、放电等方法可以使颜色恢复或使无色样品染色。因而,探讨颜色的起因,弄清使其染色和退色的机制,激励着人们对天然和人造晶体中的色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了对碱卤化物的大量研究,并引进了色心(F心和V心)的概念,同时建立了假想的模型,这时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测量这些矿物的吸收光谱以及它们在辐照、光照和加热过程中的变化。五十年代后半期,由于电子顺磁共振(EPR)、偏振光吸收光谱和发光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一、锌的存在 (一)矿石中的锌锌在热水岩中含有多量,作为矿物以闪锌矿(硫化锌)为代表,在此矿物中还含有铁、锰、镉等。此矿物被氧化或与石灰质岩反应产生的矿物中有菱锌矿(碳酸锌)、红锌矿(氧化锌)等。  相似文献   

11.
铊(Tl)是典型的毒害重金属元素之一,对生物体的毒性高于Hg、Cd和Pb等元素。铊在天然水环境相关介质中的背景含量较低,但可通过各种工业活动大量进入水体环境,借由水体迅速迁移扩散,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环境隐患。本文总结了铊在水体中的分布特征,并重点阐述了铊在矿物胶体和天然有机质(腐殖酸)等界面上迁移转化行为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铁(氢)氧化物、锰(氢)氧化物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吸附水体中的Tl(I),铊在一些锰(氢)氧化物表面的吸附行为可能会涉及Tl(I)在矿物表面的氧化还原机制。矿物表面对铊离子的吸附作用不仅与矿物的组成成分有关,还可能与矿物组成成分的晶型结构密切相关。天然有机质对铊迁移转化影响作用的研究目前主要偏重天然腐殖酸对铊的络合作用。因此,要加强的研究铊分别在不同种类、不同晶型的矿物和不同类型的天然有机质界面上的迁移转化行为,并借助高精度的价态和结构分析手段从分子水平上探讨其迁移转化机理。了解铊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有助于深入认识铊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并为研究铊的污染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美国土木工程协会(ASCE)副主席帕克(Parker)1987年7月在奥兰多(Orlando)召开的美国国家环境工程会议上指出,展望2000年,美国在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污水管理技术研究方面将会不断增加大量的投资,以满足2000年污水处理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之需。他还指出,今后十多年间,美国的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应着重在以下10个方面; 1.沉淀池设计和运行对污水处理系统中这必不可少的一步,还有许多未知的东西有文章可做。需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来降低沉淀池的运行费用。 2.污水处理中的恶臭控制美国在这方  相似文献   

13.
探讨透析对施氏矿物微观结构和砷吸附能力的调控,对高效合成施氏矿物,进而将其应用于含砷地下水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利用FeCl_3·6H_2O与Na_2SO_4合成施氏矿物的基础上,用截留分子量100000 Da和20000 Da透析袋分别对施氏矿物透析10 d与20 d,探究了透析过程对施氏矿物产生量、比表面积、孔体积、平均孔径等矿物特征的影响,并考察了透析前后施氏矿物对废水中砷的吸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透析过程可显著提高矿物的合成量,增加矿物比表面积及孔体积,增加矿物的平均孔径.施氏矿物在截留分子量100000 Da与20000 Da透析袋中透析20 d,矿物产生量分别增加70.70%与79.84%;比表面积分别增加68.75%与45.85%;其中微孔(2 nm)比表面积增加439.90%与395.11%,中孔(2~50 nm)比表面积增加30.63%与9.96%;孔体积分别增加332.79%与287.25%,其中微孔体积增加491.61%与419.92%,中孔体积增加了220.36%与211.95%,透析后矿物平均孔径增长了214.77%与244.31%;矿物对污水中砷的吸附去除能力提高65.60%与64.74%.本研究结果可为化学合成施氏矿物改性并将其应用于地下水除砷领域提供必要的参数支撑.  相似文献   

14.
应国家海洋局的邀请,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局(NOAA)海洋污染专家代表团于一九八三年六月二十一日访问了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美国代表团由团长——石油污染和生物毒理专家道格拉斯·沃尔夫(Douglas.A.Wolfe)博士、付团长海洋化学与海洋倾废专家帕克(P.Kilho Park)博士率领,成员有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  相似文献   

15.
<正> 海绿石存地质学研究巾常常作为测定地质年代及海相沉积岩研究的一种标准矿物,其伴生矿物有石英、长石、磷灰石、赤铁矿等。海绿石具有中等的电磁性(X=10~(-6)~50~(-6)cm~3/g),在其伴生矿物未被铁污染情况下,可以采用电磁选的方法获得纯的海绿石单矿  相似文献   

16.
矿物的高分辨核磁技术是八十年代新发展起来的矿物谱学手段,它主要用于研究矿物中磁性核的局域结构环境。本文简略介绍了固体高分辨核磁技术的原理和几种常用于矿物研究的技术,并以~(29)Si和~(27)Al核为例综述了它们在研究硅酸盐矿物中Si、Al局域结构的一般特征及对长石,层状硅酸盐和粘土矿物、非晶态物质及其他方面的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17.
<正> 矿物晶体表面微形貌(surface Microtopography)研究是近一、二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矿物学新领域,它以发育良好的天然矿物和人工晶体为对象,应用灵敏的位相差显微镜和多光束干涉仪等光学显微技术,揭露晶体表面上各种精细的生长或溶解图案(包括不同形态的螺蜷线、生长层、生长条纹、微斜面、蚀坑结构等),精确测量每一生长台阶(或生长层)的高度及台阶间宽度,运用近代晶体生长理论解释所研究的微形貌特征与矿物生长条件,生长过程的内在连系,达到从微观角度解决矿物个体生长发育历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滨海砂矿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潜在矿产资源之一。以莫桑比克的滨海砂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手段对莫桑比克东部滨海砂矿的矿物组成及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用数理统计方法讨论了重砂矿的元素赋存状态及其载体矿物。研究结果表明:(1)砂矿的矿石矿物主要为钛铁矿、金红石和锆石,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和长石。(2)重砂矿的主要化学组分为Ti和Zr;Hf及REE为次要组分;而主要有害元素组分Th和U,其总体含量低,故重砂矿对采选加工和产品利用均无明显环境危害。(3)重砂矿中元素含量与粒度之间呈一定相关性,显示Zr、Hf、U、Cr、Ta的载体矿物的粒度相对较细;Ti、Fe、V、Nb的载体矿物的粒度相对较粗。  相似文献   

19.
<正> 引言和重点目前,由于理论和实验方面的重要进展,矿物物理学和涉及熔融矿物性质的有关领域正在茁壮成长。特别是存在着这样一种趋势,即包括物理学、化学和材料科学在内的许多学科与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相应领域之间的相互促进正在增长。这一方面可以从近年来有关高压研究的国际会议论文集(Schilling 和 Shel-ton,1981)、矿物结构和键合(M.O'Keeffe 和Navrotsky,1981)、激波研究(Nellis 等,1982)以及高压研究在地球物理问题上的应用(Aki-moto 和 Manghnani,1982)等一系列著作中  相似文献   

20.
施氏矿物的化学合成及其对含Cr(Ⅵ)地下水吸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简单快速的化学合成方法在实验室人工合成施氏矿物,研究了合成的施氏矿物对地下水中Cr(Ⅵ)的吸附动力学、吸附能力以及环境条件对施氏矿物吸附Cr(Ⅵ)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施氏矿物对水溶液中Cr(Ⅵ)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24 h后反应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Lagergren二级速率方程;而吸附等温方程符合Langmiur方程,pH值在4.5~6之间时Cr(Ⅵ)的去除效果最佳,最大吸附能力达到40.4 mg·g-1.溶液中Cr(Ⅵ)的去除率随施氏矿物投加量的增大而升高.Cl-对施氏矿物吸附地下水中Cr(Ⅵ)无明显影响,而HCO_3~-、SO_4~(2-)会对施氏矿物吸附Cr(Ⅵ)产生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有机物和Ca~(2+)、Mg~(2+)等无机阳离子对施氏矿物吸附Cr(Ⅵ)的影响受pH值的影响:pH=6时,有机物和无机阳离子基本对施氏矿物吸附Cr(Ⅵ)无影响;pH=8时有机物以及无机阳离子均会对施氏矿物吸附Cr(Ⅵ)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