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解南通市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时空分布特征,随机实测504座典型基站,着重从水平和垂直方向50 m范围内开展监测,并选取典型基站开展24 h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南通市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水平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基站电磁辐射水平分布随距离增大呈现先增加后逐渐减小的趋势,地面最大投射点的距离基本为20~30 m;垂直方向最大监测值出现在与天线高度相近的楼层;24 h基站电场强度随时间呈明显变化,与话务量和数据流量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为0.968 3和0.709 8,说明目前话务量仍是电磁辐射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根据5G基站工作原理及发射特点,研究了5G基站的电磁辐射方向、强度与用户终端位置分布及应用场景存在的对应关系。经实测验证,终端位置移动将导致电磁辐射方向发生显著变化;多终端窄波辐射相互叠加与应用场景明显相关,基站小区辐射覆盖范围扩大。建议对现行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技术方法进行研究修订。  相似文献   

3.
GSM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GSM移动通信基站系统,指出,在进行GSM移动通信基站环境影响分析时,要注意采样点位的设置和测量要求.现场监测结果表明,GSM移动通信基站对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50 m内建筑物影响显著,但绝大多数基站基本符合国家有关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标准的要求,在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下,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电磁辐射污染.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GSM移动电话基站发射电磁波对环境污染影响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依据国标《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 75 -88) ,从理论上讨论了 GSM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 ;并利用若干基站的实际测试数据 ,说明在一般情况下 ,对于基站周围的民居或其它楼宇里居住或工作的人群 ,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强度远低于国家标准 ,也远低于美国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对乌鲁木齐市区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金敬 《干旱环境监测》2005,19(4):240-242,253
利用科学的检测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对乌鲁木齐市区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行了科学的论述.对移动通信发射基站所产生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得出了正确、客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选取南通市具有代表性的9种不同架设类型的基站现场实测,分析其地面水平方向上的电磁辐射分布特征,以掌握基站不同架设方式对地面电磁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线架设方式不同,地面电磁辐射强度及分布存在一定差异,落地塔监测值整体低于楼顶塔。50 m范围内,功率密度值由大到小依次是楼顶抱杆楼顶井字塔楼顶角钢塔楼顶景观塔楼顶集束天线楼顶拉线塔楼顶四角塔楼顶美化天线落地塔,地面最大值普遍出现在距离基站20 m~30 m范围。受天线架设高度、下倾角因素的影响,楼顶美化天线和楼顶角钢塔地面最大值点分别出现在距离基站60 m和70 m处,超出监测点位50 m布设范围。  相似文献   

7.
在安徽宣城通信基站中选取103个基站并设置924个监测点位,用电磁辐射分析仪监测,利用相位差确定所属区域后对基站电磁辐射强度作理论预测,与现场监测值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现场监测电场强度值为0. 20 V/m~1. 86 V/m,均值为0. 45 V/m;功率密度为0. 011μW/m~2~0. 918μW/m~2,均值为0. 063μW/m~2,远小于标准限值。说明该区电磁环境状况整体较好,基站周围电磁辐射随着距离的增大而不断减小,功率密度实测值变化趋势与理论预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江西省2012—2014年监测的4 781个具有代表性的通信基站电磁环境数据统计,从行政区域、城乡环境和发展趋势等角度分析江西省通信基站电磁环境质量与管理现状。结果表明,江西省通信基站电磁环境影响整体控制在较低水平,98.7%的通信基站周边电磁环境功率密度4.0×10-2W/m2,可同时也面临部分通信基站周边公众活动区域电磁环境强度较高、电磁环境整体水平快速增强、中心城区通信基站电磁环境管理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的特点及管理要素入手,针对通信基站环境监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设计通讯基站环境电磁辐射监管平台,提出合理有效的环境监管措施,实现历史监测数据、环评、验收资料电子化,信息公开化;通过平台开展电磁知识宣传教育,建立网络互动,有效遏制通讯基站建设违规行为,提高环保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10.
泉州市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泉州市移动通信GSM基站和TD—SCDMA基站电磁辐射状况进行监测与分析。通过理论计算预测基站电磁辐射安全距离,对典型敏感目标、典型基站进行电磁辐射的监测,结果与理论预测情况相符。选取302个GSM基站和306个TD—SCDMA基站进行电磁辐射的监测,结果表明,各基站电磁辐射满足单个项目管理低于目标限值0.08W/m2的标准。分析表明,基站在正常运行时,对周围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能满足国家相应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对南通市楼顶式移动基站电磁辐射污染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南通市418个楼顶站基站周边地面50 m范围内电磁辐射功率密度值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的要求;楼顶美化天线、集束天线和景观塔等建设较晚的楼顶塔形地面电磁辐射强度相对较小,楼顶角钢塔、拉线塔和抱杆等建设较早的塔形地面电磁辐射强度相对较大;楼顶塔所在楼顶平台监测值存在轻度超标的情况。提出,应严格控制楼顶塔所在楼顶的人员可达性,即基站电磁辐射防护区应高出楼顶2 m以上,避免公众进入基站电磁辐射防护区内,受到基站天线的过量辐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连云港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进行现状调查与评价,将3个时段内移动基站电磁辐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分区评价。结果表明,监测数据均能符合相应的环境标准,县域电磁环境辐射水平整体略低于城市区域,基站周边整体受电磁辐射影响程度随高度上升呈增加趋势,10 m~15 m高度处的综合场强平均峰值最高。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监管平台的通信基站监督监测技术模式,利用大数据监管平台实现监督监测对象的自动筛选、开展线上全流程监测、自动分析比对监测结果,并将该技术模式用于2019年和2020年广东省10.5万个通信基站的监督监测。结果表明,通信基站备案基础信息的相符率为75.3%~98.6%;社会化监测机构关键点位电磁环境监测结果相符率为60.0%~92.3%。该结果可用于评估广东省通信基站建设单位备案的基础信息相符性结果和社会化监测机构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14.
换流变压器是高压直流换流站中主要的噪声源,对换流变压器噪声的预测精度直接影响到后期整个换流站噪声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因此,准确获得换流变压器的声功率至关重要。根据《声学 户外声传播衰减 第2部分:一般计算方法》(ISO 9613-2:1996)中的户外声传播声功率计算方法,构建了声源声功率反推数学模型。利用某变压器周围大量测点现场实测数据,结合可靠度理论,识别并剔除了实测点中受相干声场影响较大的点,实现了换流变压器声功率反演计算,并对测点个数的选取进行了初步研究及优化。与其他声功率测量方法相比,该方法操作简单,对仪器设备要求较低,适用于复杂的声学环境,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南京市通讯辐射环境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南京市区进行网格式布点监测,并重点监测典型区域和典型基站,采用基于MapInfo构建的电磁辐射环境评价系统进行现状评价。结果表明,南京市电磁辐射水平总体较低,处于安全水平,部分电磁辐射水平相对较高的区域主要受电视发射塔和广播电台的影响,是南京市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和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应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