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灰色理论和气象灾害普查资料对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灾变预测。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5-9月,其中7月损失最大;1990年以来暴雨次数虽然有所减少,但暴雨洪涝造成的损失却明显增加;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可划分为严重洪涝区、重洪涝区、中洪涝区和轻洪涝区,严重洪涝区位于松花江及其支流沿岸的大庆市、伊春市、齐齐哈尔市、佳木斯市和哈尔滨市。根据灰色灾变预测理论预测2013年出现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500 000 hm2、可比经济损失≥50 000万元)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2016年。  相似文献   

2.
《灾害学》1999,(1)
1998年,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部分地区先后发生了雪灾、地震、干旱、风雹、沙尘暴、凌汛、低温冷冻和暴雨洪涝等灾害。特别是入汛以来,长江出现了继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的洪水,嫩江、松花江流域出现超历史的特大洪水,许多省区重复受灾,造成严重损失。经有关部门年终核定,1998年全国共有3.5亿人(次)受到各类灾害影响,因灾死亡5511人,紧急转移安置2082.4万人(次);倒塌房屋821.4万间,损坏房屋662.5万间;农作物受灾5014.5万hm2,成灾2518.1万hm2,绝收761.4万h…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典型年梅雨洪涝灾害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雨期降水形成的洪涝和枯梅年产生的干旱是江苏省主要的气象灾害.为了能客观地划分各年梅雨的旱涝等级,从而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依据,利用江苏省近50年来的梅雨资料,考虑梅期持时长短、梅期平均日雨量及暴雨日数等3个因子,给出了梅雨强度计算模型及梅期旱涝指标,较好地反映了江苏省每年各地的梅期旱涝状况.结合实际灾情,确定了典型梅雨洪涝年的标准.针对1954,1991和2003年3个比较典型的梅雨洪涝年,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及淮河流域上游的客水、入梅之前的降水量和梅期降水会直接影响该省梅雨期的洪涝灾情;(2)1991年的洪涝是历年来最为严重的,1954年的洪涝稍重于2003年;(3)3个典型梅雨洪涝年中全省最涝的地区都位于沿淮地区或江淮之间地区的北部,淮北地区这3年中都出现了较重的涝灾,淮北南部的灾情重于北部.  相似文献   

4.
流域性洪涝及其指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寅康 《灾害学》1995,10(3):6-10
本文讨论了区域洪涝指标,认为区域洪涝指标应反映出不同洪涝面积和不同洪涝等级对区域洪涝的影响程度,基于这一思想,提出了一个区域洪涝指标计算公式。为了使区域洪涝研究更为具体和可比,本文在分析区域洪涝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域性洪涝的概念,并以《中国近五年百旱涝分布图集》为基础,建立了淮河流域500年流性洪涝指标序列及其等级。  相似文献   

5.
<正>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气候变幻异常,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每年进入汛期以来,全省大部分地区都会出现持续性的强降雨,导致严重的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中,德宏、怒江、保山、临沧、红河、版纳六个州市灾情尤为严重。据有关资料记载:灾情最严重的2004年,全省3800万人口,就有1400多万受灾,占全省  相似文献   

6.
1988年7月至8月,浙江省先后遭受干旱、洪涝、台风等三次严重自然灾害袭击,灾情严重性为历史上所罕见。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有44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20多亿元。其中今年第7号台风带来的损失就在10亿元以上;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遇到了巨大困难。  相似文献   

7.
1989年,我国的自然灾害轻于1988年,农业获得了好收成,但部分地区灾情相当严重。现简要概述如下: 1 灾情从时间上看,一年四季的灾情大致分布如下:冬季(1988年11月~1989年2月),江南、西南、江淮地区出现雨雪、低温冷冻天气,致使麦类、蔬菜、林木等损失严重;春季,东北、华北降水偏少,加上气温高、失墒快,影响了春播,南方个别地区出现了水灾;夏季,南方的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暴雨频繁,洪涝范围较大,而北方的东北、华北北部、山东大部发生了历史上少有的“卡脖子”旱;秋季,东北及山东、湖南、广西的旱情加剧,东北地区初霜较常年偏早,影响了玉米、大豆等秋收作物的生长;年内有若干次风雹袭击了全国900多个县(市);全年共有10个台风袭击东南沿海,并影响了四川、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8.
松花江嫩江流域洪涝发生与流域内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松花江、嫩江流域1951 ̄1995年期间的气象和水文资料,采用相关分析、经验正交分析等方法,讨论了该流域洪涝发生的规律及其与流域内降水分布的关系。文章指出,江流域的水闰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且具有全流域一致的特性,目前正处在80年代以来洪涝较严重的阶段;嫩江流域降水异常偏多对松花江洪涝的影响比第二松花江的作用要大;1998年夏季,松花江、嫩江流域出现超历史纪录特大洪水的关键原因是嫩江流域6 ̄8月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生态移民工程从1998年开始实施,现在已搬迁2600户,近1万人,封育禁牧草场120万亩。实施几年来,不仅移民做到了“稳得住,富起来”,而且120万亩草场植被得到恢复,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阿鲁科尔沁旗有草场1830万亩,其中沙化面积达756.8万亩,有36%的牧民居住在沙区内。近年来,由于连年的干旱和人为的破坏,草场沙化日趋严重,牧民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近40年洪涝旱灾害及未来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涝旱灾害是黑龙江省的主要自然灾害。本文提出了黑龙江省洪涝旱灾害指标;分析了1949~1990年洪涝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性;提出理论损失新概念,较系统地估算洪涝旱灾害造成的实际损失和理论损失;探讨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太湖流域北部潜在洪涝风险区分析及影响评估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太湖流域历来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并且近年来有不断加重的趋势。本文选择太湖流域北部的无锡市作为典型研究地区,研究其洪涝的危险性并进行潜在损失评估。人类活动,包括修筑圩区、森林破坏、人口增长、城市化等,对这个地区的洪涝形势有较大的影响;自然条件的变化使河道水位升高,洪涝历时缩短,洪峰增高。本文选择不同回归年(2,5,10,20,50年),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模型,计算了潜在洪涝危险区域和洪涝损失,主要结论为:(1)人类活动已经改变了自然的洪涝形势,增大了汇流和洪涝;(2)洪涝危险区与降雨中心有关;(3)筑圩成功地保护了圩内的土地,缩短了洪涝历时,增高了圩外河道的洪涝水位;(4)经济发展使洪涝损失增加。  相似文献   

12.
淮河流域洪涝变化的信息维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一定洪涝指标建立的淮河流域近五百年洪涝变化序列为基础,采用分形理论和方法,分析了淮河流域洪涝变化的分形结构特征;计算了淮河流域不同等级洪涝序列的信息分维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洪涝序列是一种极不规则的Cantor集合;信息分维与洪涝发生的频度呈反相关关系,即洪涝程度越重,信息分维值越低,所反映的气候层次相对越高。信息分维及其变化有望成为时间序列变化趋势和气候层次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黄祖英  田武文  胡春娟 《灾害学》2004,19(Z1):18-23
2003年夏秋季,陕西省降水异常偏多,暴雨洪涝、地质灾害严重;光热条件差;入秋后出现了近十几年来罕见的强秋淋天气;8月下旬至10月上旬,渭河下游先后5次出现洪峰.本文分析和探讨了2003年夏秋季的异常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4.
淮河流域洪涝变化可预报时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先前的淮河流域洪涝变化基本特征、混沌特征、耗散性等基础上,采用Kolmogorov熵和Lyapunov指数谱分析了淮河流域洪涝变化预报时间。研究表明,淮河流域洪涝变化长期不可预报,短期是可以预报的,其可预报时间为4 ̄6年,以4年为较合适。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中国十大自然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灾博览》2006,(1):43
一、华南、江南遭受严重洪涝灾害 2005年6月16日,浙、闽、赣、湘、粤、桂6省(自治区)发生严重洪涝、滑坡、泥石流灾害,共计2127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79.9万人,死亡 165人,失踪7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 1140千公顷;倒房2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57亿元。  相似文献   

16.
陈洪玲  邹明 《灾害学》1991,6(4):67-70
1990年,我国自然灾害除台风、雪冻灾外,其它灾害与上年相比均偏轻。经核定,1990年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5.7亿亩,其中成灾(减产3成以上)面积2.6亿亩,绝收面积5000多万亩;全国有2.9亿人受灾,其中成灾人口1.8亿,因灾被迫转移安置579万人,  相似文献   

17.
1988年12月1日至3日,在吉林省吉化市吉林林学院召开了“全国森林灾害学经济学术讨论会”。吉林、四川、福建、浙江、江西、山东、黑龙江等省,以及国家护林防火总指挥部办公室和林业部、全国各有关大专院校的代表近3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一致认为,近年来各种森林灾害对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发展已经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据统计,全国每年平均森林火灾受害面积约1600万亩,接近全国森林面积的1%,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名山县是著名的华西多雨之乡,然而1986~1987年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连续干旱,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该县气象站主动运用气候资料开展综合服务,在抗旱保粮斗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当地政府的表彰。 1986年5~6月,该县出现了一个月的连晴少雨夏早天气,使14万多亩小麦、油菜缺水;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五百年流域性洪涝统计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以《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为基础,并将资料适当延长,提出了流域性洪涝及其指标。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我国主要流域单元近500年(1470 ̄1991年)和各世纪流域性洪涝事件发生折频次和持续性,并分析了南方、北方和全区域主要流域单元不同等级流域性洪涝空间遭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淮河流域洪涝变化的混沌特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从功率谱结构,Lyapunov指数,吸收子维数和可预报时间等方面分析了淮河流域洪涝变化的混沌性质,研究表明淮河流域洪涝变化是一类混沌变化序列,洪涝系统是一类混沌为动力系统,系统时初值极端敏感,长期和不可预测,其可报预时间约为5-6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