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按73/78防污公约附则Ⅰ原第十条规定:小于400总吨的非油轮船舶,其废液未经稀释,含油量不超过15ppM,在特殊区域内是允许排放的,但400总吨以上的非油轮船舶,其废液即使未经稀释,含油量不超过15ppM,也禁止在特殊区域内排放(参阅交通出版社出版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及其1978年议定书》第30页)。这一规定显然是有问题的。首先、对同一种类的大小船舶不应采用两种不同的排放标准,其次、凡从亚洲经苏伊士运河去欧洲的远洋船舶,当连续航经红海、苏伊士湾、运河和地中海这些特殊区域时,整个航程历时将近半个月,在这样长的时间内,机器处所的舱底水是非排不可的。如果一律不准在海  相似文献   

2.
三、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的国际公约和其它标准 1954年国际防止海洋油污公约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海洋和海岸不被油污。为此目的,公约规定了离岸至少50浬的海域为不准排放油和油混合物(即含油量在100PPM以上的混合物)的禁区,规定对违法船舶处以罚款,并制定了要求船舶备有的油类记录簿的格式。 海协于1962年召开了一次国际防止海洋油污会议,修正了1954年公约。1962年的修正案提高了公约的要求,主要是扩大了禁区,禁止二万总吨以上的新船排放100PPM以上的油混合物,使公约适用于更小的油轮,即150总吨以  相似文献   

3.
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规定:凡总载重量为7万吨及7万吨以上的新油轮,均应没有专用压载舱。1978年2月联合国海事组织在伦敦举行国际油轮安全和防污染会议并通过决定,决定将这一规定的范围扩大到载重量为2万吨及2万吨以上的新原油油轮及载重量为3万吨及3万吨以上的新成品油轮。 会议曾认为,制定了新的原油洗舱工艺的1973年公约生效后,必将对防止环境污染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根据一九七三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及一九七八年议定书的要求,油轮及同类船舶上的含油废水,只有经过专用舱处理并且船上具备自动排放监控系统时,才可排放入海。同时,石油排放率不得超过60升/海里。排入海洋中的石油总量,对于一九七六年六月一日以前建造的油轮而言,不得超过这项残油所属的该种货油总量1/15,000,对于晚于该时间建造的油轮而言,不得超过这项残油所属该种货油总量的1/30,000。  相似文献   

5.
保护水域,防止污染,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船舶机舱舱水是污染水域的一个重要因素。早在六十年代,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IMCO)就相继召开会议讨论防止船舶排放废油造成海洋污染的对策。1973年海协又开会讨论修订了《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公约》,进一步严格规定了船舶排出水中含油量的标准。我国政府发布的防止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也严格规定船舶排放污水含油量不得超过10ppm。  相似文献   

6.
(一) 据美国国家科学院统计,每年约有500~600万吨油流入海洋,其中三分之一来自海洋船舶运输,而船舶事故性污染占据了相当的比重。1967年3月18日,利比里亚油轮“托利·凯永”(Torrey Canyon)号在英吉利海峡触礁,所载9.3万吨科威特原油流入海里,严重污染了英吉利航道、法国北部海岸以及比斯开湾,引起世界航运界和环境保护部门的巨大震惊。防治船舶大面积溢油的问题开始提到了各国政府的面前。七十年代是世界油轮船队大发展的年代,油轮溢油事故也更加频繁。1976年  相似文献   

7.
一、简介 根据1973年MARPOLL公约的规定,需要有适合于150总吨及150总吨以上的油轮压舱水油分浓度计及排油监控装置;400总吨以上非油轮及150总吨以上油轮舱底水油分浓度计及报警器。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近几年来世界各国对船舶防污设备和执行环保有关条例越来越严格,国际海协(IMCO)制定的“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和我国制定的“防止港口和沿海水域污染暂行办法”,规定400总吨以上非油轮和150吨以上油轮必须装备油水分离器。努力防止船舶油污染水域环境,是环保部门重要课题之一,为此本文介绍长航船舶造成油的污染主要来自三水(洗舱水,压舱水,舱底水)及其治理情况,并侧重对舱底水的处理方法,使用油水分离器的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使用性能,提出个人看法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9.
胜利油田自1988年在海上开发第一口探井至今已成功投产油井近400口,年产原油210余万吨,需用90艘各类船舶,从事运输作业,其中2000 t级原油穿梭油轮2艘,1500t成品油轮1艘,800t原油轮2艘,还需外雇船舶42艘,其中油轮13艘,总载重量1万余吨.  相似文献   

10.
按照国际海事组织IMO73/78防污染公约以及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凡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轮和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轮船舶,均应备有油类记录薄,以记载各项油类或油性混合物的操作。 我国现行的油类记录薄是根据IMO第十七次海上环保会议通过并经IMO第99号通函推荐的新格式制订的。这一格式由于使用和记载比较简捷,虽然目前还未按73/78防污染公约规定的修正程序正式接受以代替公约附则Ⅰ附录Ⅲ中规定的油类记录薄格式,但IMO建议各缔约国主管机关可立即采用这种新格式而不必再以公约中现附的格式来过渡。我国采纳了IMO的建议,这就是我国现行油类记录薄的由来。  相似文献   

11.
(一) 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海上油轮的数量急剧增加。据英国劳氏船级社统计,1979年国际海上石油运输量达17.5亿吨。近年来,由于频繁发生的油轮搁浅、触礁、相撞、沉没等海难事故,尤其是船舶营运过程中经常发生的故意排放或无意泄漏含油污水,对海洋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胜利油田自1988年在海上开发第一口探井至今已成功投产油井近400口,年产原油210余万吨,需用90艘各类船舶,从事运输作业,其中2000t级原油穿梭油轮2艘,1500t成品油轮1艘,800t原油轮2艘,还需外雇船舶42艘,其中油轮13艘,总载重量1万余吨。  相似文献   

13.
基于AIS的数据基础运用动力法编制了2016年青岛市港口船舶废气排放清单,并分析了其空间排放特征、不同船舶类型排放特征及不同工况下的排放特征;基线内加基线外12海里以内船舶SO_2、NO_x、PM_(10)、PM_(2.5)、HC、CO排放量分别为1.56、2.34、0.21、0.18、0.09、0.17万t。船舶排放各污染物排放强度最高的区域集中在主航道、港口以及锚地。排放占比较大的船舶类型依次为集装箱船、渔船和油轮。船舶在巡航和停泊工况下的污染排放占比最高,分别为40%~44%和23%~46%;而机动操作状态时的排放占比较低,达到14%~37%。运用WRF-CMAQ模式模拟分析了青岛港船舶废气排放对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基线内加基线外12海里以内船舶排放对青岛市SO_2、NO_2、PM_(2.5)的贡献比例分别达到15.96%、12.47%、4.09%,贡献浓度分别为3.12、4.02、1.84μg/m~3。  相似文献   

14.
1.附则Ⅰ第十条规定:禁止任何油轮及>400GT非油轮在特殊区域内排放油类及油性混合物,即使这些船舶设有15PPM油水处理装置也不行,这样,这些设备实际上形同虚设,却又增加了船舶费用;此外,1万总吨船舶仅要求安装100PPM油水分离器,但在港内  相似文献   

15.
据英国劳氏船级社统计,截止1981年7月1日止,世界100总吨以上的商船共有73864艘,42,083.5万总吨。我国(不包括台湾省)共有1051艘,765.3万总吨。 世界100总吨以上的油轮共有6986艘,17169.7万总吨。 世界杂货船(包括客船)共有22438艘,8082.6万总吨。 世界6000总吨以上的矿沙和散装船(包括专用船)11310万总吨。 世界集装箱船共有707艘,1229.2万总吨。  相似文献   

16.
大连海域远洋船舶排放清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准确评估船用柴油机实际排放,利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采集远洋船舶的船速、航行时间、地理位置信息等实时航行数据,采用动力法对2012年大连港远洋船舶的排放清单进行计算. 结果表明:2012年大连港远洋船舶PM10、NOx、SOx、CO、HC、CO2总排放量分别为5 785(包括4 628 t PM2.5)、51 451、49 437、4 677、2 010及2 885 388 t. 在4种运行工况中系泊工况排放量最大,受船舶类型和污染物种类影响,系泊工况污染物排放所占比例有所不同,但其分担率均在75.0%左右. 船舶排放污染物的空间分析表明,船舶系泊停靠的港口区域是污染物排放最密集的区域. 从船舶类型来看,散货船、集装箱船、邮轮和油轮是污染物主要排放船型,在整个船舶排放清单中,这4类船舶对DPM(柴油机颗粒物)、NOx、SOx、CO、CO2的排放分担率之和分别为90.9%、91.4%、91.9%、91.5%、91.9%. 在船舶的主机、辅机和锅炉3种排放源中,主机是主要排放源,集装箱船和滚装船的主机分担率为90.0%,货船和邮轮的辅机排放分担率达到40.0%.   相似文献   

17.
我国第一台高效能船用油水分离器——CYF-4型船用油水分离器已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研制成功。在额定处理量为4吨/时时,处理水质含油量第一级排放不大于100毫克/升,第二级排放不大于10毫克/升。前不久交通部在上海市召开的鉴定会认为,CYF-4型船用油水分离器主要性能和指标达到了设计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带性自然土壤中氟和碘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我国12种地带性自然土壤中氟和碘的含量情况及其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状况.研究表明,自然土壤总氟的含量范围为109—451ppm,几何平均值为281ppm,低于耕作土的几何平均值(379ppm).总碘含量范围为0.97—18.49ppm,几何平均值为2.79ppm.自然土壤中的氟主要来自成土母质和母岩,碘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成土母质亦有一定的补给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红外光谱法鉴别海面溢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石油开发、船舶运输及石油工业的日益发展,海上排污和溢油事故不断出现。石油已成为当今污染海洋的重要污染物。据美国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美国邻近海域的溢油事故平均每年可达一万到一万一千起之多,约有35万吨石油因事故溢入海中。美国海岸警备队曾做过估计,1975年由于油轮的正常作业—清舱,排放压舱水而排放的石油约为上述溢油数字的四倍。  相似文献   

20.
一、序言 大连港寺儿沟污水处理场是1974年建成并投产的,总面积达7200m~2,处理能力每小时为500吨,其作用主要是处理油轮压舱水和油区含油污水。该厂每年接收处理油轮压舱水90余万吨,截止1988年年底,共接收含油污水船舶9545艘次,污水处理量为1229万吨,回收废油6.1万吨,总收入达832万元。整个污水处理场防止了港口因排放压舱水而造成的严重污染,特别在油区附近,岸壁没有新的油污污染,有的地方已出现了青苔。随着污水处理的开展,环境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