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实验室分析在突发环境事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当前我国对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技术的现状,提出了实验室分析在应急监测中的作用,指出监测分析测试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全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中心的建立、各区域危险污染源数据库的建立、建立统一的技术规范以及应急人员的技术储备将是近期我国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为减少气体污染事故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完善我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分析了大气污染物环境应急监测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创新大气污染物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路径,为气体污染事故中环境应急监测方式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作为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应急监测与以往的实验室分析相比,更偏重于现场快速测定。各种各样突发环境事件的高发对便携式分析设备的研究与开发不断提出新要求。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和热点,综述环境污染物现场应急监测技术现状及实际应用,全面总结我国在线监测和现场监测相关标准方法的建立情况,提出加快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环境应急监测标准体系、推动应急监测数据信息化建设的展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江苏省应急监测现状,对江苏省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提出对策建议,重点在于加强现场应急监测仪器的能力建设、建设基于GIS 的环境事故应急监测技术支持系统、完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5.
卜伟  陈军 《环境科技》2007,20(3):65-66
建立环境应急机制,要加强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支持信息系统研究,开展危险源及其化学危险品调查,编制重点危险源单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抓紧建立由重点危险源信息库、化学危险品信息库、污染事故预案信息库、专家支持信息库等组成的全市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支持信息系统,为全市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和应急处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应急监测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是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前提和保证,而应急监测分析方法则是开展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的基础和手段.通过对中国环境应急监测分析方法的现状、使用情况的阐述,同时结合三个实际案例,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体系、对现有环境监测分析方法进行技术分级、重视应急监测期间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QA/QC)工作、加强监测人员应急监测技术培训等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莆田市工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发展,环境污染加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大,应急监测是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重要环节,提高监测技术,完善应急监测装备,做出准确的应急监测分析,可以为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急决策与指挥提供依据,起到技术支持作用。目前莆田市的环境监测应急水平与全面实现"说得清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说得清污染源状况、说得清潜在的环境风险"的要求尚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建立应急监测体系,形成运行有效的应急监测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环境应急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监测仪器、分析方法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应急监测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应急监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并指出现场监测仪器档次的提升和人员技术储备的加强将是近期我国应急监测技术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是当前环境监测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我国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体系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研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有关应急监测方案的探讨和总结,提出了应急监测方案的内容应包括:应急监测程序、应急监测组织机构、应急监测技术和设备、应急监测信息系统、后勤系统。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应急监测技术和方法。提出在突发性污染事故发生时应如何开展应急监测。  相似文献   

11.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载体,是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环境中污染因子的监测也越来越重要.而生物监测是一种新型的监测技术,被认为是未来监测技术的重要方法,但由于其方法本身、技术的原因, 限制了其应用..随着水环境污染状况的日益加剧,对水体环境的监测以及水体安全的及时预警响应要求极为迫切,水环境生物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对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并从技术、方法、应用等角度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应用技术进行了总结.最后对生物监测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三亚城市景观变化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动态监测是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区域环境保护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项研究采用了遥感技术,对三亚城市景观中不同景观组分的优势度值和边界形状等空间结构指标,对林木覆盖率和生物量等景观稳定状况指标进行了监测,同时配合了典型采样和勘测等地面工作,提高监测数据的可信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监测体系和Sanya-Landscape信息系统,对三亚城市生态环境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准确地反映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现状和特征,为三亚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证明,本研究采用的指标及指标的采集方法是区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装备封存保养质量和后勤保障水平,对仓储环境中高温、高湿、霉变和污染气体等几种典型的腐蚀因子进行了简单的综述。然后从仓储环境质量监控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方面,对比分析了当前主流的多种腐蚀在线监测传感器技术。此外,对仓储环境空气质量监控的网络化与信息化管理进行了展望,通过在仓储环境关键部位安装多种腐蚀监测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并在基础上组建分布式腐蚀与空气质量监控网络,通过反馈控制实现智能化的温湿度调节、空气过滤和气相缓蚀剂加注等仓储环境质量管理系统,这将有利于及早发现防锈包装材料的破损泄露和腐蚀隐患,通过主动预警,降低人工巡检的劳动强度,提高装备的保养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以苏州市为例分析了中国城市水环境安全监管中的主要问题:区域间管理协调不够,不利于污染纠纷的解决;监测监管的功能不足,对工业特征污染物及有毒污染物等指标缺少监测,监管对象中对景观娱乐水体关注不够,且缺少沉积物监测;技术支撑不足,目前还无法实现特征污染物在线监测,同时缺乏跨区域综合管理的信息平台及决策支持系统。为保障城市水环境安全,建议相关部门打破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完善监测体系并研发水环境监管新技术,应用于现代管理中。  相似文献   

15.
环境介质中挥发酚的监测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挥发酚是一类重要环境优先污染物,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文章综述挥发酚的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注射分析法等检测方法的原理及应用,并展望挥发酚监测技术的研究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战略水资源和饮用水源,其超采问题和环境质量恶化趋势一直未能得到有效遏制,严重危及该区域饮用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为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国家重点战略,围绕改善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目标,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存在的四点主要问题:①地下水污染严重,缺乏科学的风险管控与污染防治策略;②地下水污染源点多面广,污染监管体系亟待完善;③地下水污染分类治理技术集成创新与工程示范亟待开展;④地下水超采问题突出,迫切需要研发地下水安全回补技术.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京津冀地区已有的地下水环境管理基础,并提出“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的4个研究方向:①开展地下水污染特征识别与系统防治研究,完善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顶层设计;②突破地下水污染精确识别与优化监测技术,提升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③研发技术经济最优的源头阻控与污染修复成套技术,提升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治理能力;④开展回补区适宜性与环境风险评估,建立协同高效的安全回补技术体系.研究成果可为提升京津冀地区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管理水平、保障京津冀地区饮用水安全提供技术与管理支撑.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工业和城市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越来越大,环境污染也随之日益加重,因此迫切需要寻求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利用植物、发挥植物在环境中的作用进行保护就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本文着重从净化环境和监测环境两个方面阐述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主要论述了自动控制新技术:现场总线,无线GPRS,卫星通信,远程视频系统,LED大屏幕,组态软件,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在环境自动化监测领域的应用,将使监测能力得以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伊金霍洛旗生态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伊金霍洛旗生态环境状况的监测结果,较客观的分析了生态环境的发展态势,为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是缓解城市缺水问题和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方法,其前提是水质安全保障.城市污水中近年来不断检出新兴微量有机污染物(trace organic contaminants,TOrCs),如抗生素、全氟化合物、雌激素等,是再生水水质安全的重要威胁.针对城市污水再生深度处理需明确新兴TOrCs控制目标和处理技术的需求,系统比较了欧盟、美国、澳大利亚等再生水利用先行国家和地区在TOrCs控制目标、指南、规范、技术与工艺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进展.结果表明,由于TOrCs浓度低且种类多,TOrCs被分为高风险TOrCs和指示性TOrCs.美国加州地区和澳大利亚根据风险水平和检出水平分别提出了高风险TOrCs和指示性TOrCs种类清单和浓度限值,然而该清单中的TOrCs种类和浓度限值尚未列入强制标准或规范.针对再生水TOrCs风险控制需求,瑞士、美国加州等提出了多级屏障再生水处理工艺.瑞士提出,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对卡马西平等药品类TOrCs去除率应大于80%,美国加州规定补充饮用水源的再生水深度处理应去除69%以上的1,4-二恶烷.此外,TOrCs控制高度依赖重源头控污(工业废水阻断)、单元协同、在线监控反馈与实时优化等全流程安全保障措施.随着我国再生水用量持续增加,用途不断拓展,亟需制定针对性强、现实可行的TOrCs控制指南和规范,包括明确高风险和指示性TOrCs,推动多级屏障再生水深度处理工艺,以TOrCs去除率为深度处理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