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介绍了机立窑利用玻纤袋除尘器处理立窑烟气进行清洁生产工作机理、效果,以及脱硫原理及监测效果,并提出了几点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企业开展安全评价过程中,了解到水泥生产行业,特别是乡镇水泥厂近年来机立窑喷火伤害事故常有发生,而且所造成的破坏和危害都很严重.为了减少或避免机立窑喷火伤害事故的发生,必须对机立窑喷火事故的成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除尘器的型式很多,但基本上可分成干式与湿式两大类。干式的有重力沉降室、旋风除尘器、袋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等,湿式的有水浴除尘器、水膜旋风除尘器、自激式水力除尘器、文氏管除尘器等。一般情况下,干式除尘器捕集下来的粉尘便于清理,也容易回收综合利用,所以干式除尘器较便于管理。湿式除尘器的污泥和污水的处理比较复杂,如果维护管理不善,可能造成排水管堵塞,除尘器效率下降等问题,但湿式除尘器通常要比常用的重力及离心作用的干式除尘器效率高。 按作用原理,除尘器可分为如下几类: (1)重力和惯性力作用的除尘器,如沉降室、惰性除尘…  相似文献   

4.
为高效收集微细颗粒物,提出一种反向电场静电增强袋式除尘器;并研究了过滤风速对反向电场静电增强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影响;试验对比了反向电场静电增强袋式除尘器、预荷电袋式除尘器、普通袋式除尘器的除尘效果,结果表明,反向电场袋式除尘器的除尘性能明显优于普通袋式除尘器和预荷电袋式除尘器.对于处理PM2.5烟雾,当风速为1.5 m/min时,反向电场静电增强袋式除尘器的除尘效率比普通袋式除尘器高10.0%以上;当风速为2.0 m/min时,反向电场静电增强袋式除尘器的除尘效率比普通袋式除尘器高50.0%以上.  相似文献   

5.
在已建成投产的静电除尘器当中,低温腐蚀是严重影响除尘器使用寿命的因素之一。以某烧结厂静电除尘器为研究对象,利用CFD软件,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对除尘器内部流场及温度场的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静电除尘器内部流场和温度场分布特征,分析这些数据可知除尘器温度最低部位位于灰斗处,外界气温对壳体温度具有正相关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对静电除尘器壳体低温腐蚀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火电厂除尘系统应用现状和当前环保要求,通过对袋式除尘器和静电除尘器在火电厂燃煤锅炉除尘系统中的应用,对袋式除尘器和静电除尘器在技术性能上的差异作了简单的对比分析,以指导除尘器在目前火电厂燃煤锅炉除尘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国内简讯     
负压湿式除尘器在选矿厂应用辽宁青城子铅矿选矿厂碎矿工段,试制成功负压湿式除尘器。这种除尘器利用风机出口经除尘器喷口形成的高速气流作用,在除尘器中心的水管周围产生负压区,把水引出,使之与含尘空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旋风除尘器内气固流动特性,采用CFD-DEM耦合算法研究不同入口气体速度下旋风除尘器内颗粒流态、静压、径向速度及轴向速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煤屑颗粒在离心力和径向曳力的作用下以螺旋颗粒条带靠近除尘器的壁面稳定向下移动,随着入口风速的增加煤屑颗粒条带变宽,条带与除尘器的第1次接触的拐点上移,螺距减小;除尘器内部压力轴向变化较小,径向变化较大,随着入口气体速度增加,除尘器壁面附近高压区范围和压力也随之增加,除尘器上方和下方的负压区变宽并朝轴向方向延伸;随入口气体速度增加,除尘器内径向速度和轴向速度逐渐增加,煤屑颗粒在除尘器中部聚集较多,煤屑停留时间变长,入口气体速度为15 m/s时,煤屑颗粒在除尘器内停留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有些机立窑在煅烧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发生喷火伤人事故是屡见不鲜的。认真搞好看火操作,保持煅烧操作全过程中物料沉落始终处于动态平衡,则是预防机立窑事故的重要环节。因此,笔者想结合长期的操作实践,谈谈机立窑的看火操作与事故预防。一、坚持全风浅暗火连续操作预防异常窑情发生正确掌握机立窑看火操作方法,是保证正常煅烧的中心环节。看火人员必须在看火操作的实践中,注意总结和提高看火操作的技术水平,注意了解煅烧过程中各种因素变化的规律,提高分析判断各种密情的能力。采用“一稳、二固定、三平衡、四勤、四注视”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国内烧结厂机尾废气净化,曾使用过泡沫除尘器、冲击式除尘器、多管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等。六十年代中期开始采用电除尘器,也有在电除尘器前设置预净化装置,一般第一段为多管除尘器或旋风除尘器,第二段为电除尘器。本文收集了75米~2烧结机机尾废气净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对我国部分煤矿采煤工作面粉尘状况的调查,测试和煤矿粉尘粒度分布分析结果。通过测试分析证明,不同煤种的煤被外部能量破碎时,它的产尘量、产生的粉尘的粒度分布及粉尘中呼吸性粉尘含量不同;各种煤直接破碎产生的粉尘和矿井空气的浮游粉尘的粒度分布均符合罗辛——拉姆勒(Rosin——Rammlar)分布规律;采用一般常规防尘措施(如煤体注水、洒水、喷雾降尘等),对粒度较粗的粉尘有一定降尘效果,可改善粉尘作业环境,而对工人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呼吸性粉尘降尘效果不显著,造成矿井浮游粉尘中呼吸性粉尘含量增加。为此,今后防尘工作重点应加强对呼吸性粉尘控制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对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高的防尘措施,大幅度降低矿井中呼吸性粉尘.使煤矿尘肺病发病率有较大降低。  相似文献   

12.
齐庆杰    董子文    汪日生    周新华    杨桢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11(12):11-17
考虑高负载皮带输煤巷中继站粉尘浓度过高且尘源复杂的特点,以同忻矿主斜井中继站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测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粉尘产生强度、浓度变化、粒径分布等特性进行研究分析,设计研发了基于多种传感器联合监测的全自动气水雾化除尘系统,并应用于现场。结果表明:中继站内粉尘产生强度高达3.344×105mg/min,且以呼吸性粉尘为主,污染严重;全自动气水雾化除尘系统的运行使得中继站内全尘和呼尘的质量浓度均下降85%左右,降尘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实用推广性。  相似文献   

13.
煤矿井下粉尘监测、防治技术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尘危害职工身体健康,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缩短设备、仪器使用寿命,是我国煤矿普遍存在的五大自然灾害之一.粉尘监测与粉尘防治是解决粉尘问题的两个有效且不可分割的手段.介绍了井下粉尘监测仪器及监测方法;总结了目前粉尘防治的四种思路:减尘、降尘、排尘、隔尘,提出减尘是粉尘防治最根本的方法,并详细论述了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展望了粉尘监测、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期望为我国煤矿粉尘监测、防治工作及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几种用于水泥立窑烟气除尘装置后 ,长袋低压脉冲袋式除尘器的优势凸现 ,对其在广州新华水泥厂实际使用出现的问题作了详细分析 ,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冲击水浴喷雾式除尘器在柳钢焦化厂的应用试验情况,制作安装,调试运行后检测鉴定表明,冲击水浴喷雾式除尘器应用在冶金焦末粉尘上,不但操作简单,维护方便,除尘效率高,效果好,而且成本低廉,只有电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的20%左右。  相似文献   

16.
翻车机通风除尘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冲突网除尘器,其具有原理独特,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除尘效率高等特点,辞别适合翻车机除尘。运用表明,岗位粉尘浓度3.8mg/m^3,外排粉尘浓度40mg/m^3,除尘效率96%。  相似文献   

17.
实验研究了转炉烟气干法除尘系统不同位置粉尘的矿物组成、粒度分布及温度、湿度对粉尘比电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粉尘样品由室温加热到220℃,比电阻变化趋势都是先升高再降低,在150℃左右比电阻值最高;在低温区,粉尘粒径越大比电阻值越大,当比电阻值达到峰值后,粉尘粒径越小则比电阻值越大,且原始粉尘样品的比电阻值最小;转炉粉尘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CaO和Fe_2O_3,粉尘比电阻值随着CaO含量增加而增加,随着Fe_2O_3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在含量变化相同的情况下,CaO对粉尘比电阻值增大的作用强于Fe_2O_3对比电阻值降低的作用;随着粉尘含水量的升高,粉尘比电阻值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8.
低压文丘里除尘器在选厂碎矿粉尘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压文丘里除尘器具有除尘效率高、阻力小、能耗低、安装使用方便等特点 ,在我公司篦子沟矿选厂使用表明 :岗位粉尘浓度小于 2mg m3,外排粉尘浓度小于 6 4.32mg m3,除尘效率达 98.9%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呼吸性粉尘浓度和总粉尘浓度相关性的研究,得出呼吸性粉尘是总粉尘的一部分,且总粉尘是呼尘的3倍左右(算术平均值)。同时讨论了不同粉尘对人体危害的大小。  相似文献   

20.
为准确评价高密度聚乙烯(HDPE)粉尘爆炸敏感性和开展有效的粉尘防爆工作,采用Godbert-Greenwald恒温炉标准实验装置研究了典型HDPE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分布特性,着重探讨了粉尘云浓度对不同喷尘压力条件下HDPE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测试条件下HDPE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变化处于360~445 ℃范围,随粉尘云浓度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总体趋势,粉尘云浓度为1.111 kg/m3时出现拐点,且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随喷尘压力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