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二甲戊乐灵降解细菌的分离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分离鉴定了二甲戊乐灵降解细菌 ,并研究了培养条件对二甲戊乐灵降解和细菌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所分离的29株细菌中有3株在3d内对100mg·L-1二甲戊乐灵的降解率在80%以上 ,选择HB-1、WB-12株细菌进一步研究 ,此2株细菌经鉴定分别属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和玫瑰色微球菌(Mirococcusluteus) .结果表明 2株细菌在中性培养液中外加碳源浓度为0.2%、二甲戊乐灵浓度不大于100mg·L-1、30~40℃培养的条件下 ,细菌生长量和二甲戊乐灵的降解率都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2.
从某制药厂曝气池活性污泥中驯化和分离得到一株以盐酸黄连素为唯一碳源的降解菌株K3,通过菌体形态、生理生化反应特性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K3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该菌株利用盐酸黄连素生长的最佳条件为:接种量为10%,生长温度为30℃,pH值为7.0,摇床转速为150 r·min-1.盐酸黄连素初始质量浓度为 50 mg·L-1时,4 d的降解率为 42.7%.外加葡萄糖或乙酸钠时,4 d的降解率由42.7%分别提高到51.6%和47.9%.菌株K3对盐酸黄连素的最大耐受浓度为450 mg·L-1.  相似文献   

3.
土壤微生物对苯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使用大庆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优势菌种(革兰氏阴性G-、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研究了该菌种对苯的降解规律和特点.研究发现:微生物对苯浓度耐受范围8.8~17.6 mg·L-1,大于17.6mg·L-1时,对该菌株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降解体系在pH为6.5~7.0之间达到对苯的较高降解水平,最佳降解率出现在苯初始浓度7.04~13.2mg·L-1之间;苯在微生物细胞内外的浓度变化趋势呈现一致.-lgP(P为有机溶剂苯在细胞膜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的比值)的变化能够较好的表征苯在微生物细胞内外的降解趋势和毒性变化;当体系中苯的初始浓度大于8.8mg·L-1时,苯的降解率与P值变化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4.
真菌WZ-Ⅰ对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蜱的酶促降解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谢慧  朱鲁生  王军  王秀国  刘伟  钱博  王倩 《环境科学》2005,26(6):164-168
从高效降解真菌镰孢霉属WZ-Ⅰ(Fusarium LK.ex Fx)中提取了降解酶,研究了该降解酶的分离条件及对毒死蜱的降解特性,研究表明,其胞内酶对毒死蜱的降解率高达60.8%,细胞碎片对毒死蜱的降解率为48%,但由(NH4)2SO4沉淀提取的胞外酶液对毒死蜱的降解率仅为11.3%,经8次非诱导条件下培养提取粗酶液,酶活力损失较少,判断WZ-Ⅰ菌株的毒死蜱降解酶为胞内酶且属于组成酶.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标准蛋白测得粗提酶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为3.36mg·mL-1;该酶对毒死蜱的酶促降解最适pH为6.8,在pH 6.0~9.0之间都有较高的活性;最适温度为40℃,在实验温度范围(20~50℃)内该降解酶均具有较好的降解活性,但在55℃时,酶活迅速降低,降低到最高酶活力的41%.测得粗提酶中其米氏常数Km为1.049 26mmol·L-1,vmax为0.253 5μmol·(mg·min)-1.研究结果表明该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对热和pH均具有较好的耐受力,高效降解真菌WZ-Ⅰ所产生的胞内酶对毒死蜱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5.
降解微囊藻毒素菌种的筛选和活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研究了滇池底泥和表层水体中的微生物菌群降解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 MCs)的能力差异,发现底泥中的微生物菌群对MCs有更强的生物降解能力.采用从滇池水华蓝藻细胞中提取提纯的微囊藻毒素作为微生物生长的唯一碳源和氮源,先后经过液体和固体培养基培养后,通过挑取单克隆菌落,分别从底泥中筛选出了能够降解MC-RR和LR的5种不同微生物菌种.其中筛选的菌种D降解MCs的能力最强,在3 d内可将初始浓度分别为60.1 mg·L-1和38.7 mg·L-1的MC-RR和LR全部降解,日均降解MC-RR和LR的速率分别高达20.0 mg·L-1和12.9 mg·L-1.  相似文献   

6.
徐冰冰  陈忠林  齐飞  杨磊  黄露溪 《环境科学》2008,29(12):3421-3427
对UV/O3和UV/H22 2种高级氧化工艺降解水中亚硝基二甲胺(NDMA)和控制二甲胺(DMA)生成的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UV/H22能够有效降解NDMA,但不能控制NDMA降解产物DMA的生成;UV/O3高级氧化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地去除NDMA,同时对DMA的生成量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进一步考察了不同臭氧浓度、溶液pH值以及NDMA初始浓度对UV/O3工艺控制DMA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对UV/O3控制DMA的生成有一定的影响,DMA的生成量随着臭氧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臭氧浓度为6.64 mg·L-1时,降解7.7 mg·L-1 NDMA生成DMA的量为0.98 mg·L-1.溶液pH值对UV/O3控制DMA的影响较大,酸性和中性pH条件下,DMA的生成量随着pH的增大略有增加;碱性pH条件下,DMA的生成量明显减小,pH=11.0时降解初始浓度为7.7 mg·L-1 的NDMA,DMA的生成量仅为0.3 mg·L-1.NDMA的初始浓度对UV/O3控制DMA的生成也有影响,NDMA初始浓度较小时,UV/O3对DMA生成的控制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久效磷降解菌的分离及其酶促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某农药厂废水处理池的污泥中分离到1株久效磷高效降解菌株M-1,经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初步鉴定为Paracoccus sp..M-1能以久效磷作为唯一碳源生长,24 h对100 mg·L-1久效磷的降解效率为92.47%.久效磷降解酶定域表达试验表明该酶为胞内酶,组成表达.久效磷酶促降解的最适反应pH为8.0,最适反应温度为25 ℃;其米氏常数(Km)为0.29 μmol·mL-1,最大降解速率(Vmax)为682.12 μmol·(min·mg)-1.久效磷降解酶热稳定性差,碱性条件下能够保持较高降解活性.  相似文献   

8.
韩茜  王蓉蓉  史纯珍 《环境科学》2020,41(12):5617-5627
烹饪油烟的健康危害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以甲醛为代表的醛类污染物是烹饪油烟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微生物法降解甲醛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及无污染等优点.本研究从烹饪油烟冷凝液中分离筛选出1株具有甲醛降解能力的菌株XF-1,经序列鉴定结合菌落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试验,该菌株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p.).该菌株具有能耐受高油环境的性能,最大耐受浓度为900 g·L-1.在甲醛浓度为100 mg·L-1的培养基中,菌株XF-1在34 h内的甲醛降解率为95.80%;当甲醛初始浓度<300 mg·L-1时,菌株XF-1能够在120 h以内完全降解溶液中的甲醛;甲醛浓度为800 mg·L-1时,在96 h,菌株XF-1的降解率达到73.01%,并可耐受1.5 g·L-1浓度的甲醛.通过单因素(pH、接种量、甲醛浓度和温度)试验,得到该菌株最佳生长温度为30℃、最佳生长pH为6左右,最佳接种量为10%.利用GC-TOF-MS进一步分析测定了菌株的胞外代谢产物,推测该菌株降解甲醛的途径可能为核酮糖单磷酸(RuMP)同化途径.结果表明,从烹饪油烟冷凝液中筛选得到的甲醛降解菌XF-1对甲醛具有良好的降解能力,并能够耐受高油环境.该菌对利用生物技术处理烹饪油烟中的甲醛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处理城市污水的多功能混合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从城市污水及工业废水中分离选育出一种高效多功能混合菌群 ,包括具有絮凝作用的芽孢杆菌 7株 (同时还有降解污染物的功能 ) .能利用其他有机物和降解某些工业污染物的细菌 6株、酵母 7株 .该混合菌群生长的 p H和温度范围较广 ,pH为 6~10 ,最适 pH7~ 8,温度为 15~ 37℃ ,最适为 30℃ .生长碳源以红糖最优 ,有机氮优于无机氮 .利用多功能混合菌完整细胞对合成城市污水处理效果表明 ,当细胞浓度达 20 mg· ml-1 时只需通气 20 min就可将污水中 580.64mg· L-1 CODCr和 376.26mg·L-1 BOD5完全去除 .从通气条件看 ,好氧和缺氧交替进行有利于处理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 :城市污水 ,处理技术 ,多功能混合菌 .  相似文献   

10.
从银杏根部土壤中分离驯化出1株能以MTBE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A1,经过16S rDNA序列分析后,初步鉴定该菌株为睾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terone);进一步试验研究了微生物接种量、pH值、温度、MTBE初始浓度等环境因素对MTBE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菌A1降解MTBE的最佳条件为:pH值7.0,温度25℃,接种量2 mL(D600=2.523 A),初始MTBE浓度50 mg/L.在此降解条件下,7 d后MTBE去除率最高可达98.89%(与空白实验对比,MTBE挥发量占46.55%).菌A1降解MTBE符合高浓度底物抑制的酶促反应类型,其基本降解动力学参数rmax=0.872 d-1,Km=7.832 mg·L-1,Ks=130.75 mg·L-1.  相似文献   

11.
2,6-二叔丁基酚降解菌的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腈纶废水处理构筑物的生物膜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能降解2,6-二叔丁基酚的菌株,经驯化,其对2,6-二叔丁基酚的降解率提高了26%,具有了较高降解能力.经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该菌株属于产碱菌属(Alcaligenes sp.).通过摇瓶试验考察了生长条件对菌株的生长和底物降解的影响,得出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37℃,初始pH为7.0,接种量为0.1%.在该条件下,对初始底物浓度为100mg/L的降解过程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其11d的降解率达62.4%,而且降解过程符合Eckenfelder动力学模型,半衰期为9.38d.还对不同初始底物浓度对菌株降解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初始底物浓度为200mg/L,当小于该值时,初始底物浓度的增加促进该菌株的生长和底物的降解,而当大于这个值时,则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苯酚是造纸、塑料、农药、医药合成等行业生产的原料或中间体。随着经济的发展,未经处理的含酚废水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利用微生物降解的方法处理含酚废水是一种经济有效且无二次污染的方法。论文通过从被苯酚废水污染的污泥和污水中进行筛选细菌,得到11株耐受菌和降酚菌,在以苯酚为单碳源的培养上筛选降酚菌,通过药物培养得到7株高效降解酚菌。选择8号菌为研究菌种,进一步测定苯酚降解的影响因素。考察了温度、pH值、苯酚初始浓度、接种量对苯酚降解的影响。得出该菌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降酚pH为8.0~9.0,最适初始苯酚浓度为200—240mg/L,最适接菌量为10%~15%。通过对8号菌降解苯酚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得出8号菌的苯酚降解率可达到90.01%,耐酚浓度可达1.6g/L。  相似文献   

13.
从污染土样中分离出一株多氯联苯(PCBs)降解菌,利用细菌通用引物扩增降解菌的16S rDNA,得到~1 500 bp的片段。经纯化,测序后在Genbank上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初步鉴定该菌株为Pseudomonas sp,并用其对PCB77进行降解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培养2 d后达到对数生长期,当培养温度为30℃、培养基pH值为7.0、微生物接种量为109cfu/mL、PCB77初始浓度为1.0 mg/L时,微生物对PCB77的降解率为58.63%。微生物对PCB77降解的最适条件为:培养基pH值为7.0、微生物接种量为2×109cfu/mL、外加蔗糖浓度为2.0 g/L、PCB77初始浓度为0.5 mg/L。  相似文献   

14.
2株分别降解壬基酚和双酚A细菌的分离、鉴定和降解特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上海天山污水处理厂氧化沟的活性污泥进行驯化,分离纯化并筛选得到2株能分别以壬基酚(NP)和双酚A(BPA)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降解菌株N1和B2.根据菌株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合菌落和菌体形态以及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N1为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 sp.57),B2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A1-3).通过摇瓶试验并借助正交试验优化菌株降解条件,结果表明,N1降解NP的最佳条件:35 ℃,初始pH为 5.5,无机盐培养液中初始ρ(NP)为10  mg/L,降解24 h,去除率达79.64%;B2降解BPA的最优条件:30 ℃,初始pH为 7.0,无机盐培养液中初始ρ(BPA)为10  mg/L,降解24 h,去除率达78.68%.在该优化温度和初始pH条件下,分别在不同初始ρ(NP)和ρ(BPA)下对N1和B2降解反应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该降解过程在底物质量浓度为5~40  mg/L时符合Monod方程,N1和B2的动力学参数Ks和μm分别为4.32,8.36和0.177 8,0.111 9.   相似文献   

15.
以长沙市环保塑胶炼油厂排污口的污泥为菌源,经过富集筛选、分离纯化得到一株能以汽油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进行生长的细菌,命名为Z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结合16S rDNA扩增、测序,运用BLAST检索分析,建立系统进化树. 结果表明:Z菌的形态及主要生理生化特征与芽孢杆菌属一致,而且与蜡状芽孢杆菌(AH1134)的16S rDNA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相似度为99%);在系统发育树上构成一个分支. 由此确定该汽油降解菌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Z菌降解汽油的最适温度为37 ℃,最适pH为8.0,最适降解的ρ(汽油)为500 mg/L,72 h内降解率为79.4%. 能较好利用的碳源是蔗糖和葡萄糖,以硫酸铵为氮源,生长量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丁二腈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丁二腈为唯一碳源和氮源,从石化腈纶废水及其处理构筑物的生物膜中,分离、筛选出2株高效降解丁二腈的菌株:J-1-3和J-13-1.经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研究,两者均被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通过摇瓶试验得出2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温度为30℃,摇床转速(间接反映通气量)为250 r/min,接种量为0.1%,初始pH为6.在最适生长条件下,分别对不同初始浓度丁二腈进行降解率试验.结果表明,2菌株对丁二腈的降解能力强,尤以J-13-1更为显著.当丁二腈的初始浓度约为6000mg/L、8000mg/L和10000mg/L时,J-13-1菌株对丁二腈的降解率分别在12.5h、14h和16h时达到100%.  相似文献   

17.
辛硫磷降解菌XSP-1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雨佳  洪源范  洪青  蒋新  李顺鹏 《环境科学》2007,28(12):2833-2837
从农药厂污泥中分离到1株能以辛硫磷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 命名为XSP-1.根据其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 将该菌株初步鉴定为戴尔福特菌属(Delftia sp.). 该菌株能在7 h内完全降解100 mg/L的辛硫磷. XSP-1降解辛硫磷的最适pH为7.0, 最适温度为35℃, 降解速率与初始接种量呈正相关, 该菌株对甲基对硫磷、毒死蜱、杀螟硫磷也有较好的降解能力. 根据已报道有机磷农药降解基因mpd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 未从该菌株中扩增到目标条带, 但是该菌株是否带有新的有机磷农药降解基因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蒽的高效降解菌株JUST-1,JUST-1可在以蒽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能利用蒽的最高浓度为70mg/L左右。经形态学观察并进行ITS序列分析,初步判断菌株JUST-1属于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或该菌的一个株系。JUST-1的菌丝呈白色或粉红色,并存在三类孢子,分别为小型分生孢子(microconidia)、大型分生孢子(macroconidia)和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s),但大孢子分隔数较少,隔膜1~2个。JUST-1菌株为好氧菌。投菌量、初始蒽浓度、pH和H_2O_2浓度是影响蒽降解效率的因素。JUST-1菌株对蒽的最适宜降解条件为:蒽浓度40mg/L,投菌量10%~20%,pH7.0~8.0。在此条件下,摇床培养5d后,葸去除率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9.
1株低温石油烃降解菌的分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磊  李丹  孙丹  谢玉娟  马挺  梁凤来  刘如林 《环境科学》2007,28(9):2101-2105
从渤海油船泄漏区域的海底泥中筛选到1株能降解柴油的低温石油烃降解菌T7-2,初步鉴定为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研究表明,利用工业乙醇无机盐培养基培养液体种子是适宜的,其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15℃和7.8,工业乙醇最适加入量为0.5%,菌体浓度为108 CFU/mL.接种人工海水烃降解培养基后,通过补加氮源 (NH4)2SO4 2.64 g/L、磷源Na2HPO4 2.5 g/L和酵母粉 0.015 g/L后,15℃振荡培养7 d,降解率可以达到73.2%.该菌降解烷烃的范围很广泛,C12~C36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