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通过在镀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AEO-7,以不锈钢为基体,利用阳极氧化法制备了改性PbO2电极.同时,在结晶紫模拟废水中对比了改性前后PbO2电极的阳极极化曲线和塔菲尔曲线,并对质量浓度为10 mg·L-1的结晶紫模拟废水进行了电催化降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改性PbO2电极对结晶紫废水的降解显示出了较好的电催化活性,最佳电解实验条件为:电解电流密度30 mA·cm-2,支持电解质Na2SO4浓度5g·L-1,处理温度35℃,在此条件下电解40 min后,结晶紫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2.
PbO_2/Ti改性电极电催化氧化酸性品红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氧化法制备了PbO2/Ti改性电极,以酸性品红为处理对象,采用未掺杂和掺杂Fe、Ni的改性电极电催化氧化降解酸性品红,比较不同电极的电催化效果,考察电流密度、电解质浓度对电催化氧化处理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性品红初始浓度为100mg/L,电流密度为75mA/cm2,电解质(Na2SO4)浓度为12g/L的条件下,分别以掺杂Fe和Ni电极为阳极,1h后酸性品红的去除率分别为91.86%和93.04%;Ti/SnO2-Sb2O3/PbO2-Fe和Ti/SnO2-Sb2O3/PbO2-Ni电极,其电催化性能明显优于传统PbO2/Ti电极。  相似文献   

3.
三维电极电催化氧化处理邻氯苯胺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用粉末状活性炭作为三维电极电化学反应器的粒子电极,选择石墨板和不锈钢板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组成三维电极电化学反应器。文章研究了三维电极电化学反应器对邻氯苯胺废水的电催化氧化效果,探讨了槽电压、溶液初始pH、电解时间、支持电解质浓度、电极极板间距等影响因素对邻氯苯胺废水COD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槽电压为15.0 V,溶液初始pH为3.0,支持电解质浓度为0.10 mol/L,极板间距为2 cm,电解时间为30 min时,邻氯苯胺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97.50%。通过紫外-可见光光谱扫描发现,由于三维电极电催化氧化作用,邻氯苯胺的苯环断裂,生成一些脂肪族物质。谱图在250~350 nm波长范围内并无其他吸收峰出现,说明溶液在降解过程中并没有生成其他大分子物质。从而证实了三维电极电化学反应器对邻氯苯胺有很好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不锈钢基PbO2电极。采用SEM、XRD、XPS等方法对电极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及元素化学态进行表征和分析。对不锈钢基PbO2电极电催化氧化活性艳兰模拟废水的脱色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40 mA/cm2、无水硫酸钠浓度为0.04 mol/L,电解25 mg/L的活性艳兰模拟废水15 min,脱色率可以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5.
王龙  汪家权  吴康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1):2798-2805
本实验采用钛网作为基体,利用电沉积方法制备了纯PbO2电极和Bi-PbO2电极,通过SEM、XRD、XPS对电极的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对Bi-PbO2电极电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以氨氮模拟废水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Bi-PbO2电极的电催化活性,探讨了氨氮电化学氧化降解机理.结果表明,Bi-PbO2电极的形态表征、电催化活性明显高于纯PbO2电极,氨氮的去除效率随电流密度的增加而提高,碱性条件下氨氮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酸性条件,适量浓度的Cl-的引入在碱性条件下提高了氨氮的去除效果.当氨氮初始浓度为50 mg·L-1、电流密度为40 mA·cm-2、pH=12、Cl-浓度为600 mg·L-1时,电解120 min后,氨氮100%去除.氨氮的降解机理为:体系中无添加氯离子,酸性条件下氨氮主要是通过间接氧化去除,碱性条件下通过直接电氧化和间接氧化共同完成;体系中添加氯离子,氨氮的去除主要是通过溶液中生成的有效氯间接氧化去除.  相似文献   

6.
以模拟废水中的四环素(TC)和TOC(总有机碳)去除率为研究指标,探讨粒子电极的不同体系对降解四环素废水的影响。同时以浸渍法优化制备不同负载型γ-Al_2O_3粒子电极,并研究了其电催化性能和降解能耗,考察浸渍法和后浸渍法制备粒子电极的优劣。结果表明:三维电解体系对TC的降解效果达到40.1%,明显优于二维体系的29.1%;不同负载型粒子电极对TC的降解效果依次为Bi>Sn/Sb>Ti>Co>Cu>Fe>Mn,其中γ-Al_2O_3-Bi粒子电极对TC和TOC的去除效果最佳,分别为63.8%、36.3%;γ-Al_2O_3-Bi和γ-Al_2O_3-Sn/Sb粒子电极的能耗分别为85.9,90.7 (kW·h)/kg,远低于二维降解体系(205.5 (kW·h)/kg);浸渍法制得的γ-Al_2O_3-Bi-(Sn/Sb)对TC的电解效率明显优于后浸渍法制得的粒子电极,其中前者为78.9%,高出后者约10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沉积法分别制备末修饰、掺杂Bi、Cu和Bi+Cu四种钛基PbO2电极,利用扫描电镜(SEM)对制得的4种电极进行了表征.同时用所制得的电极对附子废水进行降解试验.研究表明Bi+Cu混合掺杂的电极能显著改善钛基PbO2电极的性能,对COD的去除率达到67.73%,对氯离子的去除率也能达到43.20%,而未掺杂电极对...  相似文献   

8.
纳米铂微粒电极催化氧化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化学阴极还原-阳极氧化方法制备了纳米铂微粒电极.电极表面的微观结构表征表明,铂微粒在三维网状的氧化钛膜孔道中呈均匀、高度分散状态,且粒径细小,铂微粒充分裸露,使得纳米铂微粒电极活性点多,电催化性能高.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铂微粒电极对有机小分子代表性物质甲醇的电催化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在酸性、中性和碱性介质中纳米铂微粒电极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均明显优于光滑铂片电极,甲醇在纳米铂微粒电极上产生的氧化电流密度比光滑铂片电极高100倍以上.2种铂电极催化氧化降解甲醇、苯酚和甲基橙3种有机物时,纳米铂微粒电极的平均氧化电流效率是光滑铂片电极的数倍,这进一步表明纳米铂微粒电极对有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催化氧化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9.
三维电极方法降解模拟废水COD机理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采用细胞色素C法和Ti(Ⅳ ) 5 Br PADAP法证实了三维电极降解废水COD过程中有活性物质H2 O2 及·OH自由基的存在 ;采用红外光谱对废水处理前后的有机物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三维电极方法降解废水COD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MWCNT-ME)并考察了其对焦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电催化性能.对MWCNTME的表面形貌、有机污染物吸附性能及苯胺和苯酚单项污染物电化学特性进行初步表征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气质联用(GC/MS)检测和COD检测分析对比了MWCNT-ME与IrSnSb金属电极对焦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11.
高析氧过电位PbO_2电极处理废水技术的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介绍了电化学氧化处理废水技术的优点以及PbO2电极的特点。分别介绍了PbO2电极处理污染物时直接电化学氧化过程、间接电化学氧化过程及形成中间产物的电氧化化学过程的机理、处理污染物的类型及处理结果或研究情况,可以看出,这一技术在处理污染物方面,特别是有生物毒性的有机污染物方面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La-PTFE共掺杂二氧化铅电极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Ti为基体,掺杂La2O3和聚四氟乙烯(PTFE),通过电沉积法制备了Ti/SnO2+Sb2O3/PTFE+La2O3+β-PbO2电极,并将所制备的电极应用于亚甲基蓝模拟染料废水的降解.结果发现,与常规的Ti/SnO2+Sb2O3/PTFE+β-PbO2电极相比,Ti/SnO2+Sb2O3/PTFE+La2O3+β-PbO2电极对亚甲基蓝及COD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含有La2O3活性层的Ti/SnO2+Sb2O3/PTFE+La2O3+β-PbO2电极在电解质浓度为0.15mol.L-1,电极极距为6.0cm的酸性条件下降解亚甲基蓝的效果最佳.降解3.0h后,对100mg.L-1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可达到97.92%,对COD去除率为93.39%.SEM结果显示,Ti/SnO2+Sb2O3/PTFE+La2O3+β-PbO2电极表面颗粒鲜明,比表面积增大,改善了电极的微观结构和催化效果.电化学测试表明,La2O3的掺杂显著提高了二氧化铅电极的析氧过电位,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含甲醛毒性废水电-Fenton试剂氧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研究了以活性炭粒子为填充电极的填充床式电-Fenton反应装置处理自配甲醛毒性有机废水时各影响因子的作用机制,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各影响因子的最佳操作条件为:反应时间90min,反应体系pH值<3.5,涂膜炭填充比例40%,电压25V,Fe2++浓度300mg/L,反应温度30℃~40℃结合氧化产物的紫外光谱分析,提出甲醛电-Fenton氧化反应机理利用电-Fenton试剂氧化法对实际洗胶废水进行连续处理,甲醛及CODCr的去除率分别在90%及30%左右,运行费用较Fenton试剂法降低42.3%.  相似文献   

14.
氧化物修饰电极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电催化特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高温热解氧化沉积法将金属氧化物SnO2, RuO2, Cr2O3, PdO修饰到钛基体表面,制备得到4种金属氧化物修饰电极.比较4种电极氧化降解苯、苯甲酸、苯酚、苯胺、硝基苯以及甲基橙染料6种有机污染物的氧化电流效率,结果表明,电极在各种介质中的析氧电位和氧化反应传递系数(β值)是衡量电极能否有效处理有机污染物废水的两个重要指标,其中SnO2电极的析氧电位最高,PbO电极的b值最大,SnO2电极的β 值次之.这为研制和筛选高效催化电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过氧化氢与三维电极的协同作用,以罗丹明B模拟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探索了填料配比、外加电压、过氧化氢投加量、初始废水pH值、染料初始浓度等单因子对降解罗丹明B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各因素对该法处理罗丹明B模拟废水的效应.结果表明,过氧化氢与三维电极在处理罗丹明B模拟废水时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外加电压=20v,...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循环伏安和恒电压电解研究刚果红在阳极电沉积法制备的不锈钢基PbO2电极上的氧化反应,考察了外加电压、刚果红初始浓度及温度等对刚果红去除率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电压下刚果红溶液在PbO2电极上的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升高,刚果红去除率逐渐升高;随着刚果红初始浓度的增大,去除率则逐渐降低;温度升高,不利于去...  相似文献   

17.
等离子体技术降解茜素红水溶液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等离子体在内电极通氧条件下降解水相中茜素红的机理。研究表明:茜素红溶液的降解率与电极位置有关,且在0和22.5mm处出现2个高值。在0和22.5mm 2种电极位置时,茜素红的降解率与等离子体电压、茜素红的浓度、溶液初始pH值、处理时间的变化规律不完全相同。在0处时,茜素红溶液经等离子体放电处理后产物主要是含氧和羟基的小分子物质;在22.5mm时,产物主要是含-CO和含-OH的芳香类物质。研究认为:在内电极位置为0处时主要是高能电子的作用,而在22.5mm处时则是O2被解离产生氧原子,氧原子和高能电子与O2和H2O溶液作用产生O3、OH·、O2-和eaq-等活性物种与茜素红作用而引起其降解。这些结果为等离子体降解有机废水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18.
The new biofilm-electrode method was used for the phenol degradation, because of its low current requirement. The biofilm-electrode reactor consisted of immobilized degrading bacteria on Ti electrode as cathode and Ti/PbO2 electrode as anode. With the biofilmelectrode reactor in a divided electrolytic cell, the phenol degradation rate could achieve 100% at 18 h which was higher than using traditional methods, such as biological or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removal rate of the biofilmelectrode reactor was also greater than that using biolog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method, and could reach 80% at 16 h.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biofilm-electrode reactor system can be used to treat wastewater with phen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